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662章 由俭入奢易,从奢复俭难

周可心和李美欣两个跟着安保的车回矿区去了。

张铁军和周可丽带着周妈又回到商场这边。

这下就有时间了,周可丽拽着老妈在商场里逛起来,从一楼逛到三楼,给周妈周爸买了几身衣服,睡衣内衣拖鞋这些都买齐了。

还去看了床上用品和窗帘,被褥。虽然尚品不经销家具,但是有布艺沙发和胶边实木茶几卖,周妈还看中了。

这个实木布艺沙发本来是摆在这里搞气氛的,搭配窗帘也能让顾客坐下来歇歇腿儿喝口水,结果就有人看中了要买。

要买……那就卖呗,卖什么不是卖?

于是就多了这么一个不是生意的生意。

茶几就是给沙发配套的,放点东西,有一次有个顾客带着小孩儿,头不小心磕在茶几上了,虽然没受伤但是哭的挺心伤。

张铁军就让小华找木工厂专门订了这么一种边角嵌裹着橡胶条的茶几回来,以防万一。结果火了,很多家里有孩子的就奔着这茶几来的。

生活里你真不知道到底哪块云彩有雨,生意上也是一样,这茶几卖的可好了。

小华干脆就叫人去注册了相关专利,搞了个小家具厂,也不对外,就给商场供货。茶几都做了,那沙发也就搞上了。

至于以后会不会慢慢生产什么衣柜桌子的,张铁军也没问。无所谓的事儿。

东西看好让商场明天安排人手给送过去,三个人上楼来到周可丽屋里。

好在张铁军每天起来都会把屋子里面收拾一下铺平整,战场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要不然估计两个人要挨骂。

周妈进了屋看了一圈儿,满意的点点头,越看越喜欢,一看女儿在这边这小日子过的就是真心不错。真是个有福的。

周可丽找出新被褥来,和张铁军一起把客房收拾出来铺好,晚上老两口就住在这了。

“妈,正好你和我爸试试这床,要是感觉行就买这个了,要是不行那就先不买垫子。”

“这个呀?”周妈过来掀起褥子看了看,又按了按,上去坐了坐:“感觉还行,不像你姐家原来那个,那家伙像云彩似的,一上去都飘。”

“这个是加密的,下面还有一层垫板,躺上去没那么软。睡一下试试吧。”张铁军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行不行还是得睡过以后看,现在说啥也没有用。

“小冰那个和你这个一样不?”周妈问了周可丽一句。

“不一样,”张铁军说:“大小差一点儿,少一个房间,其他客厅厨房阳台这些都是一样的。”

其实是少了一个房间和一个卫生间,到是不用说的这么详细。

“那也比咱家大,”周可丽说:“以前还没感觉什么,现在一回去感觉咱家怎么那么小呢,感觉就挤的慌。”

“你眼光高了呗。”周妈笑了笑:“由俭入奢易,从奢复俭难,你现在住这大房子习惯了,再回去瞅可不就小了。

都不用说这客厅,厕所都要赶上你们住那屋大了,那可不小?那才多少个平方?”

周可丽吧嗒吧嗒嘴:“真是不敢信,我们仨就是挤在那么一间小屋里长大的,小时候还感觉挺宽敞,那个厕所都没有浴缸大。”

“那不也把你们养大了?一个一个长的差了?”周妈斜了周可丽一眼,看向张铁军:“铁军啊,那家里的缸搬过来有地方放吗?”

话题又到了大缸上。周妈张妈她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就没离开过大缸,吃水渍酸菜腌咸菜腌咸蛋,做酱,缸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品。

到了九几年这个时候,老人还在用着大缸,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大多已经抛弃了缸,把它视为了一种麻烦。

看着丑拿着沉,放着还占地方。除非是住舍宅的,那是没有办法,上了楼谁家还要那东西呀。

生活方式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变化。

等再过几年,渍酸菜腌咸菜的人家都开始少了,都是去菜市场买。

做皮冻渍酸菜腌咸菜腌咸蛋做大酱,原来都是家庭必备的生存技能,慢慢的都演变成为了生意。年轻人都不会了,但是还想吃。

张铁军他们这一代人应该是最后一批还具备这些生活技能的人了,再往后的孩子也没有心思去学这些。

张铁兵都不会。

虽然他俩只相差了三岁多点,很多事情上,包括经历,就像两代人一样。主要是这几年社会的变化太快。

就像以前盖的老福利楼,都还要考虑一下给人家放大缸堆杂物的地方,后来的建筑就都没有这种思维了。

张铁军想了想说:“拉过来吧,不过就不放家里了,我找个地方给你们放着。如果以后感觉还是要用就给你们抬过去,要是用不到也不占地方。”

“那还能用不到?”周妈一挑眉毛:“冬天不渍酸菜你们?咸菜腌不腌?不腌点咸鸭蛋咸鸡蛋啥的?我现在还自己下酱呢。”

城里自己下酱的人家其实不多,都有专门的大酱厂,以前在副食零售,不贵也不要票,生存物资嘛。

这会儿虽然在变化,还是有地方卖。

“酸菜这些我们统一渍,”张铁军说:“省着家家得摆着大缸味道还难闻。统一腌出来在咱们超市里卖,内部有内部价。

其他,咸菜咸蛋什么的也都一样,包括大酱,都有内部价格,基本上保个本儿就行,也给大家伙省点事儿。

像买秋菜这些,在咱们这都不用大伙再操心了,后勤那边有专人负责。”

“秋菜都这样?”周妈看了看张铁军:“白菜大葱萝卜,秋梨,苹果,鱼。还有啥来着?”

“妈,这边不是国营单位,不发那些福利。”周可丽给解释了一下。

“都不发?”周妈愣了一下。还有单位不发福利的?那职工能干?

“也不是不发,”张铁军说:“咱们超市和商场一年四季什么都有,员工都有内部价,想吃什么现买就行,不用弄回家存着。”

一个内部折扣下来,可是比单位上一年发一次的秋冬季福利划算多了,这可是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的事儿,讲的就是一个细水长流。

单位再阔也不可能在冬天给发青菜水果呀,这边可是不限量的内部价供应。

是一年一次免费的几十斤苹果和秋梨划算,还是一年四季不断供应的各种低价水果划算?谁不会算账?

而且内部价是全方位的,衣服鞋子生活用品可是全部包括在内的。哪个单位他也做不到啊。

“那你不是还得组织人手专门弄这个?”

“对,在城边,专门就渍酸菜腌咸菜这些,明年开始下酱。”

“那可挺好。”周妈啧啧嘴:“那可省事儿了,不用下力气费那个劲,家里也不用堆的挤挤擦擦的还一股味儿。

谁爱闻?都是没有办法。那以后夏天也打算渍酸菜?”

“渍。夏天吃酸菜的人不少,现在也有人在做这个的,不过弄的不太好,也不成规模。”

“那你不是还得找人种白菜?”

“白菜和黄瓜,”张铁军点点头:“我老家是本县山里的,我打算在那边扣点大棚,专门给咱们供应青菜这些。”

大棚的技术含量并不高,高的是物料价格,这会儿的农民没有几家能花得起这份钱。

尤其东北这边的冬季太过漫长,寒冷期太长了,这个成本就更要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跑去山东河北包地的原因。

再一个原因就是东北农场多,也没有那么多大片的土地包给你。

东北的国营农场占了全国的一半多,几十万亩的面积都是小意思,那真不是吹出来的,养着大半个国家呢。

为什么说有东北才有中国?

工业农业都是最基础的东西,工业是武器,农业是生命,都不可替代。有了北方在后面站着,才有了南方所谓的商业发展环境。

这是本末的关系。

手里没有粮没有刀还能干什么?靠给外国老子代工或者商业诈骗么?

那个时候就不是代工了,是免费给人家扛工,还得求着每天少打几鞭子。

“就弄这两样?”周妈不太明白:“能种的菜有那么多,不多弄几样,反正也是扣棚子。”

“没有那么大地方,把大白菜和黄瓜供上溜就挺好了,别的可以在外面想办法。”

“你家在楼上?”周妈换了个话题。

“嗯,顶楼。等一会儿吃了饭你和大爷上去坐坐,认认门儿。”

“你平时去不去?”周妈问周可丽。

“去呀。”周可丽没感觉有什么:“他总不在家,我一个人也没啥意思,我婶就叫我上去待着看电视说话,人多热闹。

有时候不爱动弹了我就在上面住,住他的房间。”

说着说着周可丽就抑制不住笑了出来,张铁军根本就没在家里住过,那个房间于其说是张铁军的,还不如说是她的。

可这话不敢和周妈说。

周妈瘪了瘪嘴,斜了自家女儿一眼。这丫头没救了,没治了,已经是人家的了,看这美的,在自己家住了二十来年也没见高兴成这样。

白养了。

电话声响起,周可丽伸手接起来。是周可心。

“你们在哪了呀?”

“你说呢?你打的哪的电话?”

“不是,我跑了一大圈,结果一回来屋里没人了,真是的,你们也不说一声。这屋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小冰和我爸回来了。”周可丽抬头看张铁军。

“让他们直接去饭店,就在小区正大门边上,咱们马上也过去吧。”

周可丽和周可心交待了一下扣上电话:“不叫我叔我婶儿一起呀?”

“不用。”张铁军看了看时间:“咱们先过去吧,我妈得等我舅他们。估计也快了。

今天是大爷大娘和我爸我妈头一次见面,我舅和我姨肯定得到场才对,我家在这边也就这么几个亲戚了。还有我二叔。”

“老人呢?不在这边?”周妈问了一声。

“我就剩一个姥姥了,在沈阳,天天忙活着种地呢。”张铁军笑着站起来:“走吧,咱们先过去把菜点了。

大娘,我也没把你当外人,就不讲究那些客套了,本来应该我们一家先到在饭店等你们的。”

“咱们不讲究那些,用不着的事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