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706章 三钢厂,大兴村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706章 三钢厂,大兴村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晚上,二楼主卧。

张铁军正在给小柳按摩。嗯,就是你想象的那种按摩。

灯光下小柳的皮肤感觉都在发光,微闭着眼睛,嫩生生的粉腿搭在张铁军身上。

张凤和徐熙霞推门进来。

小柳看了一眼又闭上了眼睛:“孩子睡了呀?”

“嗯,现在妞妞越来越不好哄了,还是我儿子好,到点就睡。”张凤伸手摸了小柳一把:“铁军,我问你个事儿?”

“什么?”张铁军回头看了看她。

“那个黄文芳,你打算怎么弄?你那么多钱都在她手里管着。”

“没想过,她工作我给发工资,又不亏她的,什么怎么弄?再说她背叛的代价特别大,大到她根本就承受不起,不用瞎琢磨。”

“总感觉不是个事儿。”张凤啧了一声:“你好了没呀都独占一个小时了。”

“你滚。”

“妈的,这个时候还敢挑衅我,我特么弄死你。”张凤直接就上了手。

一场混战。

……

八月十一号,天气阴,微风。

张铁军带着徐熙霞,黄文芳,张红艳,沈洪兴,由李树生蒋卫红带着八名安保队员随行,出发去了渝城。

姚锦华没有时间,不过他会在这几天赶过京城来筹备京城的律师事务所。

小柳今天回沈阳,张凤在家带孩子陪老太太,顺便帮张英的忙跟着学习一些东西,开始着手搭建基金会的架子。

其实基金会在辽东已经做了一些事情了,不过都是实业公司打着基金会的旗号做的,已经有四所小学一所初中在计划中。

幼儿园的工作也在着手,不过幼儿园因为不属于教育体系,办学各方面都比较麻烦,暂时来说还没有成行。

中午十一点过,张铁军一行人从江北机场走了出来。

机场很小,只有几栋小楼,这个时候连航站楼都还没有只有候机厅,上下飞机要走舷梯。

机场外面还正在施工,材料堆在路边,看着有点乱七八糟的,机场外面就是大片的菜田和农房。

确实是施工。江北机场是新建的,九零年底才通航,原来来渝城都要走白市驿机场。

白市驿机场和沈阳东塔机场差不多,都是民国时期的老机场,属于军民两用机场。

渝城最早的机场修建于二九年,广阳坝机场,后来因为距离市区太远交通不便,陆续又修建了珊瑚坝机场,白市驿机场,九龙坡机场和大中坝机场。

这也就是着名的五大抗战机场,至于怎么着名的不知道。

后来其他几个机场陆续废弃,白市驿机场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存续了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渝城的空中通道。

珊瑚坝机场是季节性机场,夏天雨季被长江淹没,春秋冬水位下降露出来开始跑飞机,这也是渝城延江一带最大的特点。

现在南滨路和滨江路还是一年一淹,人们早都习惯了这种每年搬出去再搬回来的节奏。

五零年长江大水,珊瑚坝机场就此弃用。它也是国民时期唯一的一个国际机场。

大中坝机场在巴县,大中岛的南岛头。

三九年开工,一直到四一年六月修好,从江津綦江合川合江四县征民夫三万三千五百人,船三十二条,花费一百八十万大洋建成。

建成以后修了几个油库,一直到抗战胜利也没有启用,然后就废弃了,五七年开辟为巴县农场。

因为一直就没用过,它成为渝城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机场。

最早的广阳坝机场是五六年弃用的,当时转交给了体育局航空俱乐部,俱乐部撤消后废置,成为体委训练基地,五八年改为农场。

至于九龙坡机场,就是现在的渝城火车南站。全国最板正的火车站。

东方实业公司在渝城的分公司负责人亲自开着车来机场接人,带着一辆从交运公司租来的大客车等在机场门口。

几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跟在后面帮着提东西,一口一个老师的叫着。

渝城方言老师的发音是劳斯,这边也是平翘不分的,不只如此,胡刘雷吕也不大分,牛奶叫刘?,奶奶叫??。

张铁军没坐经理的小车,和大家一起上了大客。心里感觉这个经理怕不是有点憨耨,想拍马屁都不会,这么多人开特么轿车。

经理把车给别人开,也跟着上了客车。还好,没傻透。

机场高速这会儿还叫210国道,渝北区还是江北县,县府在机场西面的两路镇。

两路镇这会儿不大,只有几条老街,是渝城最破落的地方,正是机场的建成通航,给江北县带来了发展机遇。

九三年这会儿两路镇政府那一块已经修建的挺好了,有了城市的模样。

不过周边几乎还是什么都没有,老街还是老街,整个江北县都还是大片大片的山坡农田,稀稀落落的庄户人家,扭扭歪歪的黄桷树。

机场周边

这会儿龙溪节孝牌坊还立在原址,新牌坊还不叫新牌坊。九七年修路,牌坊被迁到了渝北碧津公园。

88年碧津湖雪景

一直走到临近观音桥了,穿过大片的稻田,过了县界(红旗河沟)的路牌进入江北区,马路两边的景色忽然一变,有了城市的感觉。

红旗河沟

从石门到江北嘴这一带,沿着嘉陵江,是一片老城区,历史有点久,中心就是观音桥。观音桥这会儿可不是商圈,而是工厂。

三钢厂。三钢厂很大,工厂区,家属区,医院,学校,电影院,食堂,足球场,游泳池,甚至还有自己的电视台。

北起野水沟,东到钢锋村,西到董家溪,南到华新街江边,整个这一片都是三钢厂的地盘,整个山坡上厂房密集,大烟囱像树林一样。

华新街原名华联新街,是华联钢铁厂新建街道的意思。华联钢铁厂就是三钢厂的前身,始建于三八年。

观音桥是后来钢厂规模不断扩大以后形成的新的住宅和商业区。

在原来的时候,工厂就代表着繁荣,百货副食粮站各种商店,饭店,旅店,公园,都是围绕着工厂住宅区展开的,形成一个城镇中心。

九三年这个时候,嘉陵江上只有两座跨江大桥,一座是石门大桥,一座就是华新街三钢厂边的嘉陵江大桥,这也给观音桥带来了大量人气。

石门,嘉陵江,石板坡,三座大桥连接着江北,渝中和南坪,主要的交通还是靠船。

过江轮渡和嘉陵江、长江上的跨江索道,是渝城人民早出晚归工作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还有朝天门,两路口的缆车,凯旋路的城市电梯。

八五年,在全国人民普遍连电梯是什么都还不知道没见过的时候,渝城已经把电梯搞成了城市交通工具。

汽车沿着观音桥的中轴路向南,穿过华新街上了嘉陵江大桥,在大桥上回头看向三钢厂,就看到一看错落有致的白色瓦顶和无数根大铁烟囱。

这会儿的三钢厂已经开始走向没落了,开始破落。

就和全国所有的钢铁厂……不能这么说,应该说除去和日本合资的钢铁厂以外的钢铁厂,一样,都开始走向了衰败。

张铁军倚在玻璃上看着那一片烟雾缭绕的,整体建在江岸山坡上的厂房和住宅楼。那里叫大兴村,就是后来拍风犬少年的那个贫民窟。

……这得哈日到什么程度才能起出来这么一个名字,这是有多么盼望大日本帝国征服过来呀。

几年以后,三钢厂的效益越来越不好,位于沙坪坝的二钢厂更是快速衰落,十几万人的生活陷入窘境。

十几年以后,二钢三钢两座厂都合并去了渝钢集团,原址扔下了一大片贫困潦倒的下岗工人还有家属,包括退休工人。

22年,大兴村

二十年以后,渝城旧貌换新颜,已经是美仑美奂的国际8d大城市,着名桥都。

而二钢三钢的那些下岗工人们,依然居住在阴暗潮湿老旧不堪的老楼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三十年以后,渝城富商云集天下知名繁华无比,在观音桥商圈繁华的背后,已经没有人记得了这一片几十年前的老楼,和老人。

残破的老楼和佝偻白发的老人,静静的在那繁华背后,点燃着无奈的人间烟火,享受着时光的静谧,回忆着他们火热的青春。

他们为工厂付出了一生

他们付出过,并不后悔,只是有些人的话从不兑现,这让人难免有些失望。

“在看啥?”徐熙霞凑过来跟着张铁军往那边看:“这是啥?钢厂啊?全是大烟囱。”

“嗯,三钢厂,二钢在沙坪坝。”

“你这么看着它干啥?感觉你突然有点挺惆怅的。那有一钢没?”

“有,一钢在大渡口,在长江边上,是原来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三八年内迁的时候迁过来的。”

“你咋啥都知道?”徐熙霞看了看张铁军的脸。想亲一口,没敢。

“来之前看了些资料。”

“你又打算整合整合呀?”徐熙霞小声问。

张铁军摇摇头:“没有意义,当初钢铁厂的内迁是没有办法,现在就是在对付。”

“为啥?”

“没有矿。咱们国内很多当初建立的钢铁厂都没有矿,都是在撑着。”张铁军想到了宝钢。

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建设钢铁厂的条件的地方,花重资,花光了国家多少年的外汇去建设一座完全依靠国外的,由日方控股的钢铁企业。

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申城那个地方亲日他知道,或者说他不只是亲日,只要是外国人他都亲,都当祖宗,毕竟他们的高傲都来自于伺候老外,都是主子给的。

他们把申城以外所有的地方都视为乡下,不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没有外国人嘛。很纯朴的认知。

但是张铁军还真不知道他们和小日子有什么解不开的深情厚谊。想不明白。

而且后面几十年里的所作所为都在不断的加大这种迷惑。

事实上几十年以后,从那个时候往前推,不难看得出来,当年被小日子占领过的,摧残过的地方,都特别的亲近小日子,相当欢迎他们。

大客车过了嘉陵江大桥,张铁军收回目光,打量着这个时候的牛角坨,上清寺…… 话说,除了桥头这里,真的是一点后来的影子也没有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