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895章 三月为期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895章 三月为期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张铁军把申城黄市长,天津的高书记,张市长,请到自己的休息间。

他还真没想到黄市长能亲自过来,按理说他派一个主持工业的副市长参会就完全可以。他级别高,又是身兼两职。

至于渝城的孙书记,刘市长,还有沈阳的两位,仲市长几个人都是副部,在一群书记市长里地位肯定高,但是在张铁军面前就不够看了。

这样的场合张铁军也不可能邀请他们,只能各自去休息,该打电话打电话,该商量的组成小团体密谋。

事实上,包括黄市和天津这两位都算上,这个时候的这些城市管理者们,基本上都是从工厂一步一步干上来的。

对企业内部的环境风气那些东西了如指掌。都是内行。不说技术和管理,日常那些弯弯绕绕上都是内行。

很多事情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懂不知道,只是大家都习惯了,又要考虑各种人情面子,只要不出事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的了。

讲的就是一个难得糊涂,你好我好大家好。再说自己当初是怎么爬上来的心里肯定有数。

很多人就把这种行为美其名为中庸,说这是我们的传统,大道。其实并不是,扯蛋的。我们的管理层事实上文化低的可怜。

“黄市,真没想到你亲自过来开会,弄的我心里压力老大了。”

张铁军亲自动手泡茶,给黄市,高书记和刘市长沏上:“高书记,张市,咱们见面不多,感谢你们能来捧场。”

“你就不用往脸上抹粉了,”黄市长笑呵呵的端起茶杯:“我们几个是要参加明天的工作会,今天这就是没事做。”

几个人都笑起来,高书记说:“可别这么说,你老黄这么说没毛病,我和老张可不敢。”

张铁军说:“我年纪小,容易冲动,刚才说的话有点不经大脑,几位叔叔伯伯千万别挑我理。

对于申城和天津来说,虽然也叫城市,但是毕竟不同,差异还是挺大的,日常工作这一块也有差别,这个我都能理解。”

黄市长笑着说:“不用解释,你的工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你说的这些也都是事实,申城和天津也一样,都是肉长的。

不管怎么说怎么论,事实就是事实,这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谁都得承认。

我们几个都是从工厂里一步一步上来的,对工厂的了解不比你少,有些事情……啧,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张市长说:“话是这么说,但其实不太一样,咱们那个时候总体来说还是很单纯的,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都为了生产。

现在……我感觉已经不一样了,什么都在变,变化很大,现在的人想法上也和咱们那个时候不一样了。摸不透了。”

高书记喝了口茶,看着茶汤里的茶叶,说:“我和你们不太一样,我是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留校,然后进了行政。

我对工厂企业的了解不太多,但就从时代来说,确实变化太大,现在的学校和以前也不一样了,一样是人情大于世故。”

“你大学是在大连读的吧?”黄市问了一句。

“是,大连工学院。当初考东北工学院分数没够,可比不上你们清华北大的。”高书记笑了笑:“说起来底气都不足。”

“那个时候东工和大工可不差,”张市长说:“八大院哪一个不是人才济济,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再加上一些,因素。

这个不好比。我们那个时候想读大学都不行,能读书,能参加工作就是好的。现在多好。”

“没事儿张市,”张铁军笑着给张市长递了根烟:“有我陪着你呢,我也是技工学校毕业的,咱们自成一派。”

几个人都笑起来,黄市长说:“你的那个技工学校和老张读的技工学校可不是一回事儿,你不能硬贴。”

“不不不,”张市长摆摆手:“那个时候冶金技术这一块主要就是在辽东,在本市,当时还是冶金部部属的专业学校,我们不能比的。”

五六十年代,一切为工业让路,国家为此专门成立了八所工业学校,也就是八大院,八大院的核心有两所,东北工学院和大连工学院。

东北这两所工学院做为当时最大最全面的工业学府,为国家工业培养了大批的工业人才和,工业专业教师、技师和研究人员。

可以这么说,风光并不比清华北大低,甚至在那个年代还隐隐更在其上,只不过专业性太强。

“张主任,”开了几句玩笑,黄市长把话题说到了正事上:“你刚才说的是认真的?这个怕是不太好搞。”

张铁军从桌子上拿起一撂子材料:“这里是四十八份材料,二十四个城市每个城市两份,我随意抽的。

二十四个城市,市属五百人规模以上企业一共是八百六十三家,全部材料都在我办公桌上放着。

八百六十三家工厂,厂长,副厂长,处长,科长,车间主任,等等吧,主要人员的资料都应该是齐全的。

谁是谁的谁,谁又是谁的什么人,和市里局里哪位领导是什么关系,近五年的升迁变动,等等。

关系网这个东西是最好调查的,都不用刻意的去找,随便哪个工人都可以如数家珍,包括谁和谁好,谁是谁的人,谁有几个情妇。

谁是怎么升迁的,得到了谁的提拔,谁给谁送了多少礼送的什么,这些都是家属区里耳熟能详的公开消息。

在普通工人和老百姓面前,这些人都是春风得意高高在上的,表现的都是最真实的一面,因为他用不着掩饰,完全不怕。

这里面涉及到不少官员,涉及到各种生活里正常存在的关系,人情,写成电视剧至少能拍上个几百集。

还都不带重样的,而且故事性特别强,亲情,友情,爱情,偷情,金钱,**,卖官,官场文化搭配市井规则。黑白两道。

恩怨情仇,打压报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性的险恶丑陋和美好善良集于一堂。

我打算请几个好编剧好导演,就从这些材料里找素材出一部电视连续剧,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企业官场实录。”

张铁军把材料放到桌子上,笑着说:“黄市你是了解我的,一没根基二没人脉,所以我也就不用顾及太多,什么人情世故都不用在意。”

黄市长嘴巴动了动,还是啥也没说出来。

张铁军说:“没事儿,我啥也不怕,大不了就不干了。我可不是开玩笑,我是真对当不当官的没什么所谓。

而且我说句实话,就算我这个官不做了,也没有人敢动我。谁也不行。”

张铁军拍了拍厚厚的材料,黄市他们三个人的目光在材料上扫过,都莫名的沉默起来。各怀心思。

有些事说着容易听着简单,但只有身在局中才知道会有多难。就比如这些材料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手段搜集整理上来的。

要知道这可是八百多家企业工厂,分散在全国二十四座城市,就是一家一家走一遍也得几个月一年时间了。

至于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不用考虑,几个人心里都有数。

这个数字并不包括国属部属企业,也不包含地方性的集体企业,对规模也是有要求的。

几个人根本不会相信这是张铁军自己搜集的材料,更愿意相信这是特殊部门提供的,那就说的通了。而且,

这个代表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另一边。

江主任和李总正坐在一起抽着烟喝茶说话,工作人员送过来一张纸。

李总拿起来看了看,笑着递给江主任:“你看一看,小家伙在发脾气。到是敢说。”

江主任拿起来看了看,随手放到一边:“你怎么看?”

“我等着看,让他折腾吧,也该整治一下了。小家伙在经济和商业上的表现很优秀,也正好看看他的极限在哪里。”

江主任点了点头:“如果能把这一块问题解决掉,也是大好事。大功一件。”

李总也点了点头:“正好也精简一下下面,反复强调了两年,一直还是超员严重,企业这一块占主要原因,只是一直没想到好办法。”

“小家伙这是弄的有点烦了,年轻人就是坐不住,”江主任笑着说:“现在他是巴不得回家当他的富家翁什么也不管。”

李总点点头,拢了拢头发:“还是年纪小了些,可惜了。”

江主任摇摇头:“年轻气盛有活力,胆气也壮,敢说敢做敢下手不用考虑太多的人情世故,我感觉这是好事儿。

而且这个小家伙可不是一般人,他的想法思路见地独具一格,我很欣赏。就让他折腾吧,我们把好舵,不会有什么问题。”

李总又点头:“小家伙做事其实还是很有分寸的……就是,怕是会有老同志有意见,少不得又得闹一闹。”

江主任摆摆手:“这个没什么担心的,道理总能讲明白。明天一起去米粮库探望一下吧?”

“好。”

……

二十分钟很快过去,会议重新开始。

这一次,所有与会人员从态度到心情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这二十分钟,会议中心的几十部电话就没停过,更有不少老资格在各个休息室之间来回乱窜打探消息串连意见。

私下里的想法和心思谁也不知道,背里的暗流完全不在张铁军的考虑之内。

总之,接下来的会议进程就有效多了,发言也不再是假大空的套话,虽然达不到有啥说啥,但也可以说是干货。半干吧。

会议记录员看向张铁军的目光中充满了佩服和敬仰,都闪起小星星了。

会议一直开到下午五点半,张铁军最后做了总结。

结构优化,首先要优化管理层,让有能力的人上来,排除裙带关系和行政干扰,要优化企业的自主权,不再做提款机。

他强调,要保障企业的自主运营自主发展和发展资金,主管单位不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管理者,要起到服务监督的作用,只持股不干扰。

至于如何打破现行企业管理层的裙带关系,怎么优化管理团队,原来的那些关系户怎么安置,他没有提。

这会儿到新年还有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可以发生很多事,到时候在座的这些城市不管怎么操作,自然都会有一个结果。

现在多说无用,一切以结果说话。

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了,如果这些人还像以前那样拿这种会议不当什么事儿我行我素,张铁军自然会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力度。

不作为,那就不用做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