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请,卸甲! > 第305章 十二个时辰

请,卸甲! 第305章 十二个时辰

作者:煮小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4:19 来源:小说旗

“好!”

丁斐将先前抓住的那个乌延人带了过来,当面指认赤延菹,而后又分开询问。

“他确实是赤延菹。”

“赤延陀对其十分信任,引为左膀右臂。”

那乌延俘虏能被派下来接管涅县城,自然也不是寻常士卒。

身份无疑问,周彻便写下一封文书交到对方手里,并加上自己的大印。

“我以信立世,必不相背。”

赤延菹将东西收好,对周彻躬身一礼:“我相信殿下,只是事关全族性命,山上投降者是怯战之人,而不愿投降者皆是亡命之辈。”

“我兄长要解决问题,尚需时间。”

周彻沉思片刻,道:“十二个时辰。”

“这……太急了!”赤延菹道:“我们要彻底说服心向您的,才能对那些人下手!”

“我没有时间和你们在这耗了。”周彻摇头,脸上神情深沉,叫人看不出喜怒:“否则,以我的兵力,哪里需要招降呢?大可再炮击十日,你们迟早会崩溃的。”

“我也不做掩饰,你回去可以告诉你们的人,就说我之所以愿行宽容,是因为急着去救太原百姓。”

“如若不然,羊头山上,万众皆粉!”

“我会带到!”赤延菹躬身退去,步伐匆匆。

周彻看向贾道:“贾公认为,是真降还是假降?”

“真。”贾道笑道:“假降无法给他们带来半分好处,何必冒险呢?”

来此谈不上冒险,但漫天抛书和主动差人下山,是极为动摇军心之事。

山上本就士气低落,没有守将会在这时候拿军心士气开玩笑。

“他们肯定想投降,只是不敢。”那名乌延俘虏道。

周彻看着他:“你接着说。”

“大夏有规矩。”他面露惧色:“杂胡降而复叛,百人以上贵族全部杀头灭族;策应内乱者,夷其部族!”

周彻点头:“若你族来降,你也能活命。”

此人大喜,连忙磕头:“多谢殿下!”

赤延菹见周彻的时间,山上的叛军也坐到了一块。

并且,他们将铁弗部王请了过来。

“我看赤延陀已有惧战之心。”

“哼!这厮有退意,盼着周彻能宽恕他的罪孽,将屠刀举起。”

“天真!周氏父子,何其狠心,不可能会放过我们的!”

“大王,您有何高见?”有人见铁弗部王始终不言,便询问他的意思。

铁弗部王道:“你们知晓的,我部历来和大夏不和。如果赤延陀不听话,那就杀了他!”

“我也有此意!”有人拍腿,叹道:“奈何他是羊头山最高将领,他手下兵马众多不说,哪怕我们能刺杀他成功,只怕羊头山顷刻间大乱,倒是成全了周彻。”

“既如此……暂忍屈辱,同时稳住各部!”

说话的人名为李建,是韩问渠的门生:“我去见我师,请他将赤延陀调走,将军权转交他人。”

众人思索一番,都觉得这个方法最为稳妥。

李建没敢耽误,天还没亮便加鞭而走。

其他人则在军中散播消息:

一言大夏规矩之残酷,历来对叛党杂胡之残忍;

二言西原之军已抵太原,三日之内便能抵达羊头山。

至于三天西原人能不能到他们不在乎,但他们能保证三天之内,换掉赤延陀!

同时,他们放缓态度,去接触有意投降的各部,尽言周彻之残酷好杀。

“若周彻能破此山,何须招降?”

“若他破不得此山,我们又何必投降?”

“此离间恐吓之计,意在乱我军心,诸位切勿自误!”

有话说的更直接的,则道:“诸位或有走险之心,对我等拔刀,一则拔刀未必能胜我等,二则便是拔刀胜了我们,又未必不会死于周彻刀下,请三思之!”

话说到这种地步,已经很直白了。

再加上三日西原军到的说法,让打算投降的人再次摇摆起来。

毕竟,他们是真的被汉人杀怕了……

——赤延陀洞营中。

“十二个时辰?”赤延陀面露难色。

“我也说太急了。”赤延菹焦躁的抓了抓头:“可他不听我的,说他等不起。”

“等不起的不只是他。”赤延陀摇头,叹道:“人心已变,再拖下去,只怕其他人会对我先下手。”

赤延菹一惊,猛地起身:“阿哥!要不我们直接策应周彻登山?”

赤延陀苦思时,外面有人来报:“将军,铁弗部移营至我军后!”

“他这是什么意思!”赤延菹惊怒。

“很简单,我敢直接策应六皇子登山,他就会仗着刀兵之利,先行斩我。”赤延陀深深吐了一口气:“不过倒也不必太担心,一旦我身死,羊头山便有崩溃之险。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敢乱来。”

“你负责联络六皇子,我和其余各部联络,先说服他们。”

赤延菹用力点头:“好!”

——晋阳城。

快马往来奔驰不断。

押送民夫钱粮耗时长,但单马往来还是很快的。

包司才身死当天,韩问渠便得到了消息。

即便消息再具体,具体到赤延陀并非见死不救,实不能救——中枢重臣抚军时死在前线,还是很难不让韩问渠这个当大王的生疑。

更何况,他现在正处大下风。

人心思变, 才是正常的不对吗?

他对赤延陀起了疑心,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他手中无人可用,换掉赤延陀,其他人能做得更好么?

好在,今日来了一则喜讯:西原来人了!

来的是呼延豹和宇文族的王子以及该族一名骁将。

宇文族王子名拔都,使粗铁枪一杆,被称为西原冠代之雄。

将名汗鲁,持一根熟铁棍,身高九尺有余,重三百二十斤,号称有举鼎之力。

在西原二十四王族中,当数宇文族人最少。

但这一族武风极盛,强武辈出,虽然人少,依旧跻身王族前列,鲜有敢与之争锋者。

前番王颉截杀,使宇文族高层罹难,激怒了宇文拔都。

固他亲骑前来,点名要杀王颉,为族中贵人复仇。

“王颉在逃!”

韩问渠恨得咬牙切齿。

他已知悉王氏族人冒死给周彻传信,才导致这位六皇子发狂猛攻,使羊头山数日间岌岌可危。

而王颉本人带着剩下几个王氏子弟,领着并州百姓……和他的人打游击!

在袭击了几处叛军驻点后,王颉对百姓进行了基础武装。

面对叛军的围追堵截,王颉拖着垄长的难民队伍,和韩问渠苦苦周旋。

为了扑杀王颉,韩问渠身边的戚威、齐浩文以及鬼方胡已悉数遣出。

好在,几日周旋下来,难民中的持兵壮丁几乎折损殆尽。

王颉用兵无方?

当然不是。

百姓在逃,看似二三十万人,实则持兵者不过几千人。

这几千人完全没有过对阵经验,亦未经过操练,每每遭到袭击,只能留下一部分持兵男丁,其余人接着跑。

而留下的持兵男子,除了在略作阻挡后身死,根本没有其他可能。

“我亲去斩他!”宇文拔都道。

“大王!老师!”

这时,李建赶到了。

他一路换马狂奔而来,片刻未歇,以致于走路步伐都有些踉跄:“周彻攻势太猛,赤延陀有投敌之心!”

“什么!?”

韩问渠大骇,面色苍白:“大原军尚未至,若羊头山失,如何是好?”

呼延豹眉一沉:“不行!羊头山无论如何都得坚持住,最多十日,我们的骑兵便能抵达!”

“哪还能坚持十日。”李建气喘吁吁:“若我师不施为,只怕一两日间,周彻就要跨军破山了!”

韩问渠急的徘徊数步,问:“你们是何打算?”

“必须换掉赤延陀。”

“好,听你们的!”韩问渠拍板,又对呼延豹道:“为稳军心,请宇文王子与将军同往羊头山。以大原和王子之威望,方可稳定军心。”

宇文拔都虽想杀王颉,但也知事有轻重,答应下来。

“王颉虽是领着百姓逃窜,但若置之不理,恐成气候。”韩问渠又道。

不要太多,只要让王颉喘口气,整顿出个千把……甚至几百敢厮杀的部队,他从后而发,突袭羊头山,便有可能酿成大祸!

“王颉就交给我了。”宇文汗鲁道。

——晋阳以东地区。

王颉带着百姓队伍在逃窜。

在第一次行动时,他便是直奔羊肠道的。

奈何,敌人也跟着行动了,甚有相当兵力绕到了羊尾关和王颉中间。

使得王颉欲东不能。

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百姓不断和叛军周旋。

王颉有两个想法,一是继续拖下去,直拖到周彻来援;二是晃开叛军,寻机会再突羊尾关。

只要西原人还没来,随着羊头山局势愈发紧张,韩问渠可调用的兵力会越来越少。

事实上,也是如此。

韩问渠对百姓的追逐,从最开始的十几路并出,到现在只以主力围剿。

当前,负责追杀王颉的主要有三股敌人:

晋太尉戚威部;

晋司徒齐浩文部;

鬼方胡骑兵。

此刻,王颉正在定曲县一带——此地位羊尾关西北部、晋阳之东北。

“兄长。”

有负责带领百姓窜逃的王氏子弟过来:“戚威带人追上来了。”

“跟的可真紧啊。”王颉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南边:“羊头山那边有动静吗?”

“没有听到消息……”对方摇头,又说:“现在局势太乱了,想要获取消息很困难,或许事情比我所想的乐观。”

“但愿吧。”王颉收回目光:“粮食和还能战斗的男人还有多少?”

“不够了,再拖下去死的人更多。”又一人走了过来。

巨大的压力,数十万人命背在身上,使这些年轻人数日之间已是满脸倦容。

他们脸上青春盎意消失了,或许此生都不会再出现。

“今天是最后一天。”

后来的那人道:“拖到明天,我们……百姓们连羊尾关都冲不出去。”

没有活路的从来不是他们。

他们有武艺、有战马、有兵甲,在混乱的并州完全可以来去自如。

如果不带上这些乡亲,他们不会身入死劫。

“将人都叫来吧。”

“是。”

片刻后,有二三十人聚拢。

其中,王氏子弟只剩五人。

其余的,是从百姓中择出的壮丁首领——这些人,现在算是王颉麾下的‘高层’。

失妻丧子的王大郎,便在当中。

王颉以刀为笔,指地作画:“这是我们,这是戚威所部,他很快便会咬上来。”

“稍后,我们分出少数人在此,阻击戚威。”

“此人虽无能,却很谨慎,未必会轻出,在你们失败后,我才有机会突袭他。”

说到这,王颉目光扫过众人:“有问题吗?”

需要诱敌,在这样的劣势之下,基本有死无生。

可众人早已习惯了,当下无人退缩。

“在退了戚威之后,我们将剩下还能打的人分成两路。”

“一路择可战者半数,再带上万余男丁,往西南方向行进,直扑晋阳城。”

“韩问渠胆小,我等虽已势弱,但他见我此势,必然回防。”

“趁这时候,其余人立刻往东南,直插羊尾关去。”

说到这,王颉扶膝而起:“行动吧!”

半个时辰后,戚威率部抵达。

一名王氏子弟和王大郎几人为首,领两百余人设伏于此。

戚威先头部队也不多,只有千余。

别小看千余人,对于臃肿无秩序的难民而言,稍一冲击,便可使其溃散。

奈何难民始终有王颉护着,让戚威他们施展不开虐菜神通。

“又是被抛下送死的!”

等这两百人冲出,戚威冷笑。

其子戚整提着枪跃跃欲试:“父亲,让我带人上吧。”

“你想死吗?”戚威喝了一声,道:“谁知道王颉有没有留下!若是撞上他,你哪还有活路可言?”

戚威也是武人出身,说一句弓马娴熟是绝对不过分的。

可这货对自己认知非常清晰……或许也是王颉在并州凶名实在太大,他身处阵中,周围都是披甲的骑兵。

你从外面看,连他人都找不着!

留下的众人,在经过最开始的抵抗后,逐渐败了。

原因很惨痛——他们太弱了!

连饭都吃不饱,所谓甲衣无非是东拼西凑捡来的。

敢留下来,是因向前看不到生路,向后看到的是死去亲人。

满腔仇恨,胸藏深悲,又何惧死?

可在真正面对军阵的重重包围后,情绪终究改变不了肉身。

他们能做到的,只是不曾屈膝投降,而是麻木寻死。

抡着刀, 撞上枪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