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病弱书生壮夫郎 > 第111章 知道

病弱书生壮夫郎 第111章 知道

作者:素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30 17:06:18 来源:小说旗

杜斯年见时机差不多,说道,

“咱们被外敌坑害,一时国库缓不过来,我们就要想个尽可能万全的方法,要想有进项,必然从商业下手,早年混乱,商业衰败,但我们朝中国策好,让百姓们无论身份皆可经商,才让商业勉强发展。”

“自古国库空虚便掠于民,但我朝圣上爱护子民,并不施以重压,那便调整国策,鼓励经商,设立集市、开设商道等等,促进商业发展,不仅利民,还可利国。”

他说完,江清风第一个抬起手鼓掌道好,

“发展商业,而不抑制农业,确实是个好方法。”

他用欣赏的眼神看向杜斯年,向他问道,

“可否问一下公子姓名?”

杜斯年闻言朝他拱手道,

“在下杜斯年。”

台下众人此时对杜斯年也有了个深刻印象,同为考生,对方年纪轻轻就有此见地,未来是很有可能平步青云的。

故而许多人都起了与之交好的想法,不过还没等他们上前,就见江清风先一步对其道,

“杜公子,不知你今日可有空闲,与我到二楼再详细聊聊。”

杜斯年就是为此而上台,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下台前,张秀才还对杜斯年再次拱手以示敬意,对方确实比他强。

议题无人再上台发表想法,众人也都四散开来,杜斯年和江清风则是向二楼走去。

路过程南时,杜斯年还示意程南放心,他一会儿便从二楼下来。

随后,便与江清风去了二楼一间雅室。

开门,屋中古色雅致的氛围正与集思楼相称,屋中一人正坐在窗边,身旁小厮站着为其斟茶。

听到动静,那人回头,江清风就对他介绍道,

“榆少爷,我已经将杜公子带上来了。”

说罢,便默默退至一旁,让杜斯年直面那位榆少爷。

杜斯年看清楚榆少爷的长相后,在心中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榆少爷手拿折扇,遮住半张脸,只露出纤长眼睫下那双如同晕开水墨般的眸子,雾蒙蒙,使人看不清楚。

唯有此刻他挑起的眉宇显露出了他的情绪,他看着杜斯年道,

“杜斯年?”

杜斯年直视他,

“正是”

榆少爷让杜斯年坐到了他的对面,

“杜公子先坐下吧。”

他收起折扇,露出下半张脸,挺翘的鼻子和红润的嘴唇,与其眼眸看起来十分和谐。

乍一看简直像个哥儿。

但杜斯年知道对方是个货真价实的汉子,他对其说道,

“不知榆少爷让人将我叫上来是想做什么?”

榆少爷十分闲适地歪了歪头,对杜斯年道,

“我特别好奇,杜斯年,四难先生,你是怎么写出‘叹竹缘’的?”

“你不要拿你做梦那套说辞来应付我,我不是瑞景,会就那样信了你,放过你。”

这话里含着些威胁,却无意将杜斯年真的怎样。

杜斯年并未慌张,只笑着对榆少爷道,

“六皇子若是想知道,便助我殿试之后留在京城,到时您便知晓一切了。”

杜斯年话还没说完,榆少爷身旁的小厮就从腰间取出匕首,要靠近杜斯年,却被榆少爷抬手制止。

榆少爷眼中终于显出兴味,问道,

“你怎么有自信觉得我会帮你?”

杜斯年闻言并未回答,反倒反问道,

“六皇子又因何觉得在这里可以等到我呢?”

榆少爷,也就是六皇子道,

“当然是因为我知道的够多。”

他拍拍手,下一刻便有暗卫提着一个被绑着,堵住嘴的哥儿,将其扔到地上。

暗卫单膝跪地,对六皇子道,

“主子,只有这一人,我已经将他穴位点住,动不了了。”

六皇子挥挥手让他下去,对着杜斯年道,

“此人是瑞景安排在你身边,暗中观察你的行踪的。”

“不只是他,你的身边还有我的人,你一直以来的一举一动我都清楚,你要到哪里去,想要做什么,我清清楚楚。”

杜斯年十分认同地点点头,同他道,

“我也和您一样,知道的够多,便有了自信。”

“您若不想知道我所知道的,那您大可不理会我,或是不‘放过’我。”

他有他的底气,一是他重生而来,许多事情几乎是未卜先知,二就是他了解六皇子萧济,知道以对方的野心,绝不会错失任何一个有助于他的机会。

果然,萧济虽是嗤笑一声,但还是将话头一转,轻蔑道,

“杜公子倒是有信心,这么能确保将来可以进入殿试。”

他话中不乏讽刺之意,杜斯年却不以为意,对他道,

“六殿下有担忧,草民可以理解,不过还请六殿下放心,未来草民一定可以在殿试出现,若是未曾做到,殿下也省了事,直接处置我便可,反之,殿下将我留下,我也可以助殿下一臂之力。”

闻言,六皇子倒是没有反驳,他看出杜斯年此人身有抱负,亦有才学。

早先,他也曾想过此人最终会投靠他的哪个兄弟,亦或是直接拜入他父皇的麾下,做一个坚贞不二的直臣,可万万没想到,此人竟主动向他示好。

若是杜斯年期盼的是一份从龙之功的话,他也是可以给他的。

虽不知对方从何而知他与瑞景之事,但对方成为他的人,那探听消息,也是一种本事。

萧济看向杜斯年,

“既然杜公子有意与本殿下交好,本殿下也不能不卖你这个面子。”

“杜斯年,待你登上进士榜之时,便是你我同舟而度之日。”

说罢,他将手中茶杯定在桌上,起身对身侧小厮道,

“既然人已见到,杜公子并无恶意,咱们就回吧,免得过几日母妃催促本殿下逗留此地,多日不回京城。”

主子发话,那小厮赶紧附和跟上,跟在萧济身后离去,江清风也紧跟其后,屋内只余杜斯年一人。

杜斯年看着被重新关闭的房门,收回拱手恭送的模样,又重新坐下,把玩着手中茶杯。

上一世宫廷之变,他在重生后早早发觉其中不正常的地方。

二皇子若是逼宫,也赢的太过顺利了,宫内禁军统领是皇帝的人,其一手提上来的人,既无妻子儿女是受世家掣肘的,其本身又重皇帝轻权力,极不可能被策反。

可若禁军统领未被策反,那皇宫即使被二皇子带人攻打,也绝不可能一朝一夕打下,最少也可以撑住三日,而三日,他也早就可以听到风声,想想策略。

除此之外,更不对的是太子,太子手下光明正大的养了一批‘府兵’,皇帝有难,太子不可能不去营救。

而他作为皇帝忠臣,太子老师,一定是首先被人保护到太子府的。

可非但没有,还被李观大张旗鼓给判了刑,那时他听到杜文年告他的消息,心念俱灭,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反常,而等他重生后,他才逐渐想通了一切。

一开始他还有几分犹豫,可等瑞景郡主找到他时,他就证实他的想法。

其实一开始他想见到的并非是远在江南的瑞景郡主,而是六皇子萧济,此人在上一世存在感极低,虽在众皇子中算是性子活泼的,但由于其母妃端嫔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平日唯唯诺诺,很不讨皇帝的喜欢,连带着他也被忽视。

故而上辈子他被许多人都遗忘,将其排除在可以继承皇位的人选之外。

但重生以后,杜斯年却知道,上辈子宫变,真正的赢家一定是六皇子。

二皇子是真的有意宫变,他大概看透了皇帝对太子绝不会改变的心意,知道不管他如何做,皇帝都会保下太子,所以干脆赌一把。

二皇子的父妃是后宫最受宠的贤妃,自皇后过世,皇帝一直未再立继后,但贤妃除了名头上不在后位,手中所握实权却都是皇后才能有的。

贤妃也趁此拢了不少后妃与他一派,前朝后宫密不可分,后妃站队,前朝官员也跟着站队,给二皇子带来不少势力。

而二皇子之舅,又是朝廷的镇南将军,手里有兵权,只要他想,前朝官员控制风评,一股脑的拥趸他,其舅舅镇南将军先派精兵助他攻宫,再紧跟其后来到京城控制局面,只要顺利,便可登上帝位。

可上一世太过顺利,恰恰说明了二皇子会失败,皇帝和太子一心,以他的经验来看,最终二皇子还是打不过正统,只要皇帝将他擒住,下旨其欲谋反,二皇子倒台也很快。

但太子和皇帝都没有出手,只可能有一个原因,他们在等,等一个一石二鸟的机会。

皇帝全力扶持太子不假,但太子却有更大的野心。

他做太子老师多年,早已看清太子不想只做一个和其父皇一样的守成之君,他想要的,是重新建立一个由他独权,向四周扩展的强国。

上一世杜斯年真心辅佐太子,劝他本国不过休养生息小小几十载,百姓们还未享了几年安逸时日,好不容易从战时低迷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贸然再次扩张,恐怕是不好。

那时太子听着他的话,面露抵抗,杜斯年想,或许从那时起,太子就想将他除之而后快了。

太子想要的新权,并非寒门忠臣,而是新的忠诚于他的世家,这些世家唯他独尊,助他攻掠四方,扩充疆土,青史上留英名。

但他不能有背信弃义的传言,他得高洁,于是他一步步推着二皇子逼宫,不惜献祭掉那个宠爱他的父皇,以达到最终他登位,而旧世家被他清理,新世家在对他的扶持而感恩不已中登上朝堂。

至于以杜斯年为准的一派寒门学子,则早就在二皇子控制皇宫时,被以二皇子的名义一一清洗了。

哪怕像杜斯年这样在律法上定不了死罪的,也可在囚路上一箭解决。

不过,杜斯年想,上辈子太子的皇位应该也没有坐热乎,便叫六皇子截了胡。

他之所以发觉六皇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还是因为太子撒的那个谎。

那个关于血玉‘知榆’的故事,太子说他和二皇子一同微服私访,太子以为杜斯年不知,可他却知道。

皇帝担心这个他与皇后唯一的孩子遭遇什么祸端,向来有出行的事,都让另外几个皇子代其前去,此事还是皇帝留他在宫中饮酒时,为让杜斯年知道其对太子的爱护程度才说的。

皇家威仪不可冒犯,但皇家也不可不维护自己的威仪,所以皇帝虽未让太子出京,但却派了自己其他的皇子,即使有一日暴露,也起码是皇子出行,不至于太难看。

也因此,杜斯年推测出了那时真正和二皇子微服私访之人。

皇帝如今在世的只五位皇子,除太子外,只有二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八皇子,那时八皇子尚且年幼,五皇子妃刚刚孕育出皇帝的第一个孙儿,所以能派出去的只有六皇子。

此事太子大概以为只有六皇子府的亲信才知,所以才敢把此事安到自己身上。

从暗卫那里得知事情始末,便想趁瑞景不知六皇子真实身份,让其成为自己的银库,提供钱财。

明知道杜斯年写的书当时在江南一带也极出名,却趁此让瑞景郡主注意到他。

只要瑞景郡主细心查探,就一定会发现此书从京城而来,与太子一党有关,再查,就知道当时太子微服出访。

接下来,只要让皇帝将瑞景郡主困在江南,不得上京,便可利用瑞景郡主的误会,使其日后提供金银即可。

太子想得很美好,却不知也正是因此,最后才会有败。

瑞景郡主能得知的消息,六皇子未必不知晓,太子从未将自己的六弟放在眼中,理所当然的认为对方不敢反抗他,同其母妃端嫔一样,任他们掌控。

可六皇子却并不如其表面一样无害,那枚刻意留下的血玉,就是最好的证明。

太子想要的瑞景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力和财富,六皇子未必不想要。

两人靠近瑞景郡主的意图,所图一致。

其中区别,不过是六皇子的假意里,或许还掺杂着几分真情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