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权赶紧谦虚的回应,“正在收拾,听闻朱尚书这里有事,赶紧过来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朱雄英知道他是为什么来的,他未接手京营的时候,可能会给戴权的面子,但是现在,一切都看他心情。
“戴公公,你这位义子,把持兵仗局,贪污受贿,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火器居然还停留在开国的水平,于国来讲,只能说该死。”
戴公公一脸不以为意,火器,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认可度没那么高,前期耗费巨大,而且成型较慢,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得不偿失!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主导战争是冷兵器,没见过真正的船坚炮利,根本不会懂!
戴权虽然心里不认可,但也不敢否认,形势比人强,别人说的就都对,错的也是对的!
“朱尚书言之有理,这些小的,猪油蒙心,误了大事,不可不罚!”
戴权话里的意思,他也听出来了,从建国到如今,火器没有发展,说明这是从上到下的一种共识,就算打死一个太监,又能改变什么呢!
“既然戴总官求情了,就让他把这些年的兵杖局,研究费用补回来!”
朱雄英的话,不是在商量,更像是一种命令,在地下跪着的掌印太监,顿时激动的说着什么,嘴里混合着牙齿,鲜血淋漓!
大致意思,就是所贪的钱,大家都分了,他也没多少。
朱雄英饶有兴致地望向戴权,说实话,那一瞬间有点想把戴权抄家了,这老太监一定很肥,他有预感!
戴权走到掌印太监身前,一个大嘴巴将他打懵了。
戴权也不傻,注意到朱雄英的眼神,也知道这肯定不是好事。
戴权连忙拱手行礼,“朱大人,我回去这就让他,把贪兵杖局的银子,给您送来。”
既然戴权这么聪明,他也犯不着,再做恶人,钱到手,他可以自己发展火器!
“既然如此,我相信戴总官,他你就领回去吧!”
看着戴权拎着人走,他不管钱从谁手里出,给他补齐就行!
一行人回到京营,朱雄英吩咐总兵,全城张贴告示!
招火器、火药、火炮类研发工匠,只要是人才,月例不是问题,待遇一切从优,有杰出贡献者,另有奖赏!
目前,京营的福利待遇,全城百姓都知道,一日三餐,吃饱饭,对很多人,吸引力太大,更何况,还有月例可以拿!
两日后!
朱雄英今日会陪伴皇上,从大明宫,一路护送到城外十里,太上皇南迁,名义上只能是太上皇南巡游玩,朝中大臣陪同,只是有没有人信,那不重要!
朱雄英骑着踏雪,后面跟着总兵,副总兵,一队士兵陪送,在城门看了太上皇和皇上的,“父慈子孝”!
戴权在一旁,跟着朱雄英打招呼,俩人装作友好的交谈。
那日戴权离去,晚上就将银子送过来了,一共送来了二百万两,但据朱雄英查问兵杖局,大约只能查到八十多万火器军费被贪!
从神京开始,绵延不绝的车队,太上皇的,皇室宗亲的,各个王府,虽说是南逃,但这仪仗,规格方面,确实像南巡游玩!
朱雄英这次来,是看管这些人银子的,为防止有乱子,他也得过来,除了太上皇,所有带有名号的,都得给我拿!
朱雄英注意这些皇室宗亲,王府,八公,宰相,五部,这些人老老实实交了,后面的自然不敢扎刺!
太上皇先行,后续按照地位,陆续出发,这也省了朱雄英好多事,收到太多,又调来了京营一万人往回搬!
而这些领头的,皇室宗亲,王府,听到收两成,脸色很难看,又看了一眼朱雄英的态度,也知道不给不行,心有不甘!
又看了一眼,一眼望不到头的京营士卒,算了,还是给吧,两成总比全被抢了好!
至于负责保护太上皇的内廷禁卫,和侍卫军,则根本不管他们!
朱雄英早都让锦衣卫探查好了,各府的家资情况,就算有差,但也不会差太多!
至于皇爵或者王爵询问,朱雄英都会偷偷告诉他们,“陛下让做的,他也没办法,他也不想干这种得罪人的事!”
这些人略微思索,也觉得有道理,看太上皇的态度,也知道太上皇肯定知道,这爷俩把他们所有人都当猴子耍,心中有气,但也无可奈何!
后面的家族打听到,前面的皇族和王族都乖乖给了,后面也不挣扎,到他们了,主动自觉的上缴!
至于各家的肥奴,也跑不了,四成也不少了,这些人有找主子的,被主子两个大嘴巴,打翻了,嘴里直呼,没眼力见,没看我都得上交嘛!
也有脾气暴躁的,自己损失固然心痛,但若是将奴才的,变成自己的,一瞬间不仅不痛,还有点小开心!
场面看起来很乱,但却没有大事发生,这两日朱雄英有多次巡视,注意到乱象!
命京营成立专门的巡察营,针对地痞之类的,乱中生事的,顶格严厉打击,而这支队伍,还针对京营的上下各阶层!
从京营接管神京,总有一些害群之马,打着京营的旗号,为非作歹,被朱雄英抓住,严惩,并设立伸冤鼓,但凡遇到京营作恶,皆可敲此鼓!
但事情两面性,若是敲响此鼓,恶意造谣生事,重伤,则所告之罪,反作用在敲鼓人身上!
简单来讲,有冤可以声张,但要是没有,敲鼓的代价,可能会敲鼓人怀疑人生!
这样严格要求各方,京营执法力度,会在一个合理的标准,平民老实本分,则免受兵祸困扰!
朱雄英在朝堂的发言,不知如何传播出去,后面的巡查营,在神京的威望,空前高涨,连带着一些犹豫南迁的百姓,也选择留下来。
更多的百姓选择,帮助京营干活,打造,工作多种多样,还能吃顿饱饭,也不算白忙活!
贾家的队伍,他也看到了,简单的,跟贾母和贾政说了几句。
贾政还不忘嘱咐朱雄英,他们走了,多照顾下元春!
朱雄英则点头应下了,荣国府走的差不多了,都没几个奴仆了,等回去,将元春和纨儿接走,心猿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