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墨晓萱便已起身。
窗外的鸟鸣声清脆悦耳,她却无心欣赏,脑海中全是即将到来的与周嬷嬷的考核。
小桃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看到自家小姐已经端坐在铜镜前,眼神中透着前所未有的专注。
“小姐,您起得可真早。”小桃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拿起梳子,为墨晓萱梳理头发。
墨晓萱对着镜子,挤出一丝微笑,“小桃,今日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可千万不能出岔子。”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还有更多的坚定。
用过简单的早膳,墨晓萱整理好衣衫,深吸一口气,朝着周嬷嬷的住处走去。一路上,她都在脑海中回顾着诗词,每一个字词、每一处典故都反复琢磨。
国公府的花园里,花朵娇艳欲滴,平日里这美景或许能让她驻足欣赏,可此刻,她的心思全然不在这上面。
终于来到周嬷嬷房门前,墨晓萱定了定神,抬手轻轻叩门。
“进来。”周嬷嬷沉稳的声音从屋内传来。
墨晓萱推开门,恭敬地行了个大礼:“嬷嬷,晓萱前来接受考核。”
周嬷嬷坐在主位上,打量着眼前的墨晓萱,微微点头:“嗯,来了就好。坐下吧,咱们这就开始。”
周嬷嬷先是出了一道关于诗词格律的题目,墨晓萱略作思考,便条理清晰地回答起来。
她的声音清脆,语速适中,每一个观点都阐述得有理有据。周嬷嬷听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接着,周嬷嬷又给出一句上联,让墨晓萱对下联。
这上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墨晓萱在心中反复思量,片刻后,给出了一个工整又巧妙的下联。
“不错,看来你确实下了功夫。”
周嬷嬷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我再问你,若是让你以春日为题,作一首七言律诗,你能做到吗?”
墨晓萱深吸一口气,脑海中迅速浮现出无数的意象和诗句。片刻后,她缓缓开口:“春日暖阳照翠枝,繁花似锦映清池。燕归檐下寻旧梦,风抚林间赋雅诗。蝶舞翩跹添韵致,云舒变幻展风姿。时光正好情无限,莫负韶华莫负时。”
周嬷嬷听完,眼中满是惊喜:“好诗!对仗工整,意境优美,还蕴含着一股积极向上的朝气。”她站起身来,走到墨晓萱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孩子,你这本事,定能入那管家的眼。我这就去帮你走一趟,争取拿到诗会的邀请函。”
墨晓萱心中大喜,连忙再次行礼:“多谢嬷嬷!晓萱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离开周嬷嬷的住处,墨晓萱只觉得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回到自己房间,她立刻开始准备参加诗会的事宜。她翻出自己最好的一件月白色绣兰花的罗裙,仔细检查有没有瑕疵。又挑选了一支温润的玉簪,想象着搭配起来的样子。
然而,国公府里的消息传得极快,墨婉莹很快就得知了墨晓萱在周嬷嬷那里的表现。她气得在房间里摔了好几个茶杯,“这个墨晓萱,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有能耐了!”她的贴身丫鬟小翠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劝慰:“小姐,您先消消气。要不,咱们再想个办法,让她去不成诗会?”墨婉莹眼珠一转,脸上露出一丝阴狠的笑容:“哼,她不是想出风头吗?我偏不让她如愿。”
第二日,周嬷嬷带来了好消息,礼部尚书府的管家答应给墨晓萱一张邀请函。墨晓萱满心欢喜,可就在她准备接过邀请函时,却得知邀请函在国公夫人那里。原来,墨婉莹在得知消息后,抢先一步在国公夫人面前哭诉,说墨晓萱不懂规矩,去了诗会会丢国公府的脸,还添油加醋地说了许多墨晓萱的坏话。国公夫人本就对墨晓萱得宠有些不满,便扣下了邀请函。
墨晓萱得知此事后,心中又气又急。但她没有慌乱,而是静下心来思考对策。她深知直接去找国公夫人讨要,只会碰一鼻子灰。于是,她决定先从国公夫人身边的丫鬟入手。经过一番打听,她得知国公夫人的贴身丫鬟小红近日因为家中有事,正愁眉不展。
墨晓萱便悄悄准备了一些银子和珍贵的药材,趁着小红当值的间隙,找到了她。
“小红姐姐,我知道你家中有事,这些东西你先拿去救救急。”墨晓萱真诚地说道。小红看着眼前的银子和药材,眼中满是惊讶和感激:“墨小姐,您这……”墨晓萱微笑着说:“姐姐不必多言,只希望姐姐能帮我在夫人面前美言几句。
我只是想去诗会增长见识,绝不是为了出风头。”小红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好,墨大小姐如此仗义,我定会帮您。”
小红在国公夫人跟前多次委婉提及墨晓萱对诗会的向往,还说墨晓萱这段时间刻苦研习诗词,就是为了能在诗会上展现国公府的风采,而非丢国公府的脸。国公夫人起初不为所动,可经不住小红三番五次的劝说,再加上她细想之下,觉得若是不让墨晓萱去,传出去旁人或许会觉得她这个继主母过于苛刻。
思索再三,国公夫人终于松了口,同意让墨晓萱参加诗会。
墨晓萱得知消息后,激动得眼眶都红了。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诗会上好好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接下来的日子里,墨晓萱一头扎进诗词的世界,不仅反复诵读经典诗词,还向147请教诗会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提前构思应对之策,力求在诗会上万无一失 。
诗会的日子越来越近,墨晓萱在欣喜之余,也丝毫不敢懈怠。她深知这是自己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必须全力以赴。
在准备诗会的过程中,墨晓萱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对当下诗坛的最新流派和风格了解甚少。
国公府虽藏书丰富,但大多是经典古籍,对于新近的诗词创作趋势记载有限。
她决定向府中的一位老学究请教,这位老学究曾是朝廷的翰林院编修,因年老体衰告老还乡,如今在国公府中担任西席,教导几位公子读书。
墨晓萱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老学究的书房,恭敬地行了大礼。
老学究看到她,微微有些惊讶:“大小姐,你怎么来了?”
墨晓萱鼓起勇气说道:“晚生听闻先生博古通今,对诗坛之事了如指掌,特来向先生请教当下诗坛的最新流派和风格,还望先生不吝赐教。”老学究捋了捋胡须,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难得你有这份求知之心,起来吧,坐下慢慢说。”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里,老学究详细地向墨晓萱介绍了当下诗坛的两大主要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以及各自的特点和代表人物。他还拿出一些新近刊印的诗集,让墨晓萱仔细研读。
墨晓萱如获至宝,认真地做着笔记,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老学究耐心地解答着,对她的聪慧和好学赞不绝口。
从老学究的书房出来后,墨晓萱感觉自己收获颇丰。
她回到房间,立刻开始研读那些诗集,分析其中的诗词结构、用词技巧和情感表达。
她还尝试着模仿不同流派的风格进行创作,虽然一开始有些生涩,但随着不断的练习,她逐渐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与此同时,墨婉莹得知墨晓萱得到了诗会的邀请函,心中的怨恨愈发浓烈。
她不甘心就这样被墨晓萱压过一头,决定在诗会当天给她使绊子。她找来自己的心腹丫鬟小翠,两人在房间里密谋了许久。
“小翠,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才能让墨晓萱在诗会上出丑?”墨婉莹咬牙切齿地说道。小翠眼珠子一转,说道:“小姐,我听说诗会当天会有很多达官贵人的子弟参加,其中不乏一些风流公子。我们可以找几个混混,让他们在诗会现场故意骚扰墨晓萱,到时候她肯定会惊慌失措,出尽洋相。”墨婉莹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主意!就这么办。不过,这件事一定要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能让别人发现是我们干的。”
诗会的日子终于来临。这一天,墨晓萱早早地起床,精心地梳妆打扮。她穿上那件月白色绣兰花的罗裙,配上温润的玉簪,整个人显得清新脱俗。她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鼓励的微笑,然后拿起准备好的诗词集,走出了房间。
来到国公府的正厅,国公夫人和其他几位小姐已经在那里等候。墨婉莹看到墨晓萱,眼中闪过一丝嫉妒和怨恨,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脸上露出虚伪的笑容:“姐姐今日真是光彩照人,想必是对诗会胸有成竹了。”墨晓萱淡淡地笑了笑:“妹妹过奖了,我只是想去增长见识,不敢有太多奢望。”国公夫人看了看墨晓萱,冷冷地说道:“既然去了,就别给国公府丢脸。”墨晓萱恭敬地应道:“是,夫人。”
随后,众人上了马车,朝着礼部尚书府驶去。一路上,墨晓萱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她不停地在脑海中回顾着诗词知识和自己准备的作品,同时也警惕着墨婉莹可能的小动作。
到达礼部尚书府后,墨晓萱等人受到了管家的热情接待。管家将她们带到了诗会的现场,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京城的才子佳人。墨晓萱环顾四周,发现这里的布置十分雅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相得益彰,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诗会开始后,首先是礼部尚书致辞。他简单地介绍了诗会的目的和规则,然后宣布诗会正式开始。第一个环节是诗词接龙,由一位公子起句,其他人依次接句,接不上的人则被淘汰。这个环节主要考察参与者的诗词储备和反应能力。
墨晓萱一开始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她凭借着扎实的诗词功底和敏捷的思维,顺利地通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接龙。其他参与者也不甘示弱,纷纷展现出自己的才华,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诗词接龙环节结束后,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命题作诗。题目是“秋韵”,要求在半个时辰内完成一首五言律诗。墨晓萱拿到题目后,沉思片刻,然后提笔蘸墨,开始在纸上书写。她的脑海中浮现出秋天的景色,如金黄的稻田、南飞的大雁、飘落的枫叶等,她将这些意象巧妙地融入到诗句中,表达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半个时辰后,众人纷纷交卷。评委们开始认真地审阅作品,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墨晓萱静静地坐在那里,心中既期待又紧张。她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得到评委的认可,但她已经尽力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评选,评委们终于公布了命题作诗环节的结果。墨晓萱的作品获得了高度评价,她成功地进入了下一轮。墨婉莹看到墨晓萱再次脱颖而出,心中又气又急,但她强忍着怒火,脸上依然保持着微笑。
接下来的环节是诗词品鉴。评委们拿出一首古诗,让参与者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墨晓萱对这首诗十分熟悉,她站起来,自信地说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山居秋夜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秋天雨后的清新氛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山间的宁静与美好……”墨晓萱的分析深入浅出,有理有据,赢得了在场众人的阵阵掌声。
就在墨晓萱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时,意外突然发生了。几个混混模样的人冲进了诗会现场,他们径直朝着墨晓萱走去,嘴里还说着一些下流的话。墨晓萱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她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几步。周围的人也纷纷露出惊讶和愤怒的表情,诗会现场顿时一片混乱。
墨婉莹看到这一幕,心中暗自得意。她以为自己的计划得逞了,墨晓萱一定会在众人面前出丑。然而,她低估了墨晓萱的勇气和智慧。墨晓萱很快就镇定下来,她大声呵斥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在诗会现场捣乱!还不快给我滚出去!”那几个混混被墨晓萱的气势吓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礼部尚书府的护卫们赶到了。他们迅速将那几个混混制服,并带到了礼部尚书面前,礼部尚书脸色阴沉,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来这里捣乱?”那几个混混吓得瑟瑟发抖,连忙将墨婉莹指使他们的事情说了出来。
众人听了,纷纷将目光投向墨婉莹。墨婉莹脸色苍白,她没想到自己的计划会这么快就败露。国公夫人也感到十分尴尬和愤怒,她狠狠地瞪了墨婉莹一眼:“你这个孽女,竟然做出这种事情,还不快给我跪下!”墨婉莹无奈,只好跪了下来,低着头,不敢看众人的眼睛。
礼部尚书看着墨婉莹,冷冷地说道:“国公府的小姐竟然做出如此下作之事,实在是有辱斯文。此事我定会告知国公,让他好好管教。”国公夫人连忙赔罪:“尚书大人息怒,是我管教无方,还望大人海涵。”
经过这场风波,诗会暂时中断。墨晓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中依然有些后怕。但她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她知道,自己不能因为这件事情而影响了后面的发挥。
片刻后,诗会继续进行。最后一个环节是自由赋诗,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灵感,创作一首诗词。墨晓萱深吸一口气,她决定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融入到作品中,表达自己对正义和美好的追求。
她拿起笔,沉思片刻,然后挥毫泼墨:“诗会雅集意正浓,岂容宵小乱清风。心怀正义驱邪恶,志在青云展鹄鸿。墨韵飘香传古韵,才情四溢耀苍穹。且看巾帼多奇志,敢与须眉论英雄。”
当墨晓萱念出自己的作品时,全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评委们对她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首诗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充满了正能量,展现了她的高尚品格和远大志向。
最终,墨晓萱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在诗会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她不仅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赞誉,也为国公府争得了荣誉。国公夫人看着墨晓萱,眼中的不满和嫉妒。
回到国公府后,墨婉莹受到了国公的严厉惩罚。她被禁足三个月,并且被罚抄写《女诫》一百遍。墨晓萱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沾沾自喜,她知道,这只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她依然保持着谦虚和努力的态度,继续钻研诗词,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