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军蒙骜又补充道:“而且此法老夫已经派人给伊阙守将杨凌送去了,提醒他今朝防备,此刻应该差不多到了。”
······
此时,伊阙城中,主将杨凌正一丝不苟地履行着每日查岗的职责。他身着厚重的铠甲,步伐沉稳,目光如炬,仔细检查着每一处防御工事和士兵的值守情况。
刚回到位于城中心的帅府,一名亲兵便匆匆上前,恭敬禀报道:“将军,咸阳来的信使此刻正在二堂候着,说是有要紧信件呈交。”
杨凌闻言,神色一凛,立刻快步赶往二堂。踏入堂内,他满脸和气,和声问道:“这位兄弟,不知是哪位贵人差你给本将送信?”
信使见杨凌进来,赶忙起身,上下打量一番后,拱手行礼:“您可是杨凌将军?”
杨凌微微点头,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回应道:“某正是伊阙守将杨凌。”
信使单膝跪地,双手恭敬地捧出竹简,言辞恳切:
“小人是蒙骜上将军府的,上将军特意嘱咐小的,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信简亲手交到将军手中!”
杨凌赶忙接过竹简,迅速展开阅读。看着信中的内容,他不禁喃喃自语:
“上将军向来不会无端给军中将领发私人信件,此番却是为了提醒本帅联军攻打伊阙之事,看来我此前收到的密报,所言非虚啊!”
信使一拱手,说道:“杨将军,小的信已送到,这便回去向主人复命,告辞!”
“好,兄弟一路顺风。” 杨凌亦抱拳回礼,目送信使离去。
信使刚走,杨凌便转身对身旁的参将李芊说道:“如今看来,赢樛将军途经我城时的警告,极有可能成真。” 原来,赢樛回咸阳途中路过伊阙,曾进城当面警告杨凌。
李芊抱拳行礼,神色郑重:
“将军,卑职已派出大批斥候,分别对洛邑、阳城、负黍,尤其是嵩山道北口展开侦查,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异常动静。
派往洛邑的细作传来消息,洛邑正在操办先王丧礼,六国皆派了特使前往,似有借丧礼之机图谋不轨的可能。”
杨凌大步走到中军帅案前,坐下后,李芊紧跟其后,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
“你即刻传令下去,加强城头巡逻,夜间城外巡逻也不能松懈。”
杨凌神色严肃,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芊一脸诧异,忍不住问道:“将军,我军守的乃是要塞,有必要夜间还派人出城巡逻吗?”
杨凌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道:“不得不防啊。
负黍城的教训惨痛,敌军用上万布袋装满沙土,集中冲锋,堆在城下,迅速搭建缓坡,而后骑着战马冲上城头。
若是让大量士兵守在城上,必定会影响我军士气,适当增加巡逻岗哨,至关重要。
城外按四门分为四队巡逻兵,在城门外搭建临时营帐。每个门安排二十个骑兵,五人一队,轮流巡逻至出城两里范围内。”
李芊满心疑惑,继续追问:“将军,既然要巡逻城外,为何不扩大到十里范围内?”
“你也清楚,我军守的是要塞。本帅只是担忧负黍城的事重演,我军坚守不出,无需巡逻到十里之外。” 杨凌耐心解答道。
“好,卑职立即去安排。” 李芊抱拳领命,匆匆退下。
安排妥当后,杨凌心中才稍感安稳,他揉了揉太阳穴,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思索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
三天后的一个上午,阳光洒满大地,一万韩军步卒、一万韩军骑兵和一万赵魏联军,浩浩荡荡齐聚洛邑城外。
洛邑城内,信陵君、平原君、武襄君,韩使杨羽、韩将韩桓、齐使苏御、燕使卿秦、楚使屈平,皆在西周军军营中汇聚一堂。
军中议事厅内,案几整齐排列,姬卓端坐在主位,神色从容淡定。众人分坐两侧,气氛略显紧张。
武襄君率先起身,恭敬揖礼道:“卓王子,能再次与您相见,乘深感荣幸。
赵魏两国平原君和信陵君极力举荐,赵魏联军一万骑兵,由乘率领。此次,乘甘愿做卓王子麾下的一名小将!”
姬卓连忙摇头摆手,谦逊道:“不敢当,不敢当,本王子岂敢指挥武襄君。
既然你来了,我看呀,赵魏两军的五千骑兵,便交给李赶和胡来两位将军。
他们跟随本王子历经多次战斗,手下有数百有骑兵经验的军士,分到军中,正好能起到表率作用。
武襄君就与众特使一般,安心观阵便好!”
“哈哈哈!” 魏无忌放声大笑,“武襄君,我就说卓王子不会让你上阵厮杀的。你就和我等一同观看卓王子如何指挥这场大战吧。”
韩桓此刻已率军抵达,心中急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姬卓的攻城之策。
“卓王子,我韩国大军已到,如今可否请卓王子告知,究竟要如何攻破伊阙城?” 韩桓抱拳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姬卓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韩将军,应知事以密成,以泄败。本王子保证,诸位很快便会知晓。”
杨羽起身揖礼:“韩将军,来的时候相国大人特意嘱咐,凡事都听卓王子的。若此战战败,损失惨重,他自愿请辞相位。”
韩桓听后,面无表情,沉声道:“好,相国有言,末将不再多问。我部兵马,就请卓王子直接调遣。”
姬卓神色平静,缓缓说道:“好,我这就分派任务。一万步卒,即刻出发,目标直指伊阙城下。骑兵暂且好生休息。我的要求是,步卒行军时做出懒懒散散的状态,大张旗鼓地出城。”
韩桓一听,顿时急了:“这与送死有何区别?”
乐乘面带微笑,并未言语。魏无忌却好奇不已:“莫不是卓王子要引诱秦军出城,在城外决战?按照此前卓王子运用骑兵的神勇,将秦军诱出,的确是个不错的计划。”
乐乘轻轻摇头,开口道:“信陵君,此法虽能发挥骑兵优势,可如今伊阙城内必然已知晓我军骑兵战力,秦军必定不会轻易出城。”
姬卓神色淡然,说道:“武襄君看出我意,还请不要说出。战后,本王子自会如实告知诸位。”
乐乘微笑点头,不再言语。
韩桓又追问:“敢问卓王子,骑兵何时出发?”
姬卓摆摆手,说道:“现在骑兵养精蓄锐,全部用精粮喂马、饮马,等待我的命令,随时准备出发。”
韩桓心中没底,还想再问。可看到名将乐乘都如此淡定,只好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然而,心中的疑惑和不安让他坐立难安。
韩国步卒先行一步,朝南进发。
直到下午傍晚时分,姬卓才率领两万一千骑兵和四百辆从秦军缴获来的战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计算着时间,在韩军步卒晚间安营扎寨的地方,大约是洛邑城南二十里地位置,两军顺利汇合。
六国特使也都随军行动,对于姬卓的计划,他们同样一头雾水。
韩桓见两军汇合,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脸上堆满笑容,凑上前道:
“卓王子,您就是嫌步卒走得慢,才让他们先行一步呀。”
姬卓嘴角上扬,露出一抹似被说中般的笑容:“那你还想怎么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