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此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论做出什么抉择,都要面临大量的兄弟们战死,可错的选择会让更多人战死甚至全军覆没!
“冯锐锋,出城列阵,于城外三百步外建立防线!”
杨凌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波澜,声音低沉却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末将得令!” 冯锐锋抱拳领命,转身迅速组织一支秦军步卒,步伐整齐而急促地冲出城去。
他们身姿矫健,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在城外迅速展开,开始有条不紊地建立方阵。
士兵们紧密协作,盾牌手在前,长枪兵在后,弓弩手随时待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展现出秦军训练有素的风貌。
这一切,都被联军的斥候看在眼里,迅速报告给了姬卓。
“报,—— 卓王子,秦军出城,步卒阵型严整,已经数千人出了城!”
斥候一路疾驰,气喘吁吁地来到姬卓面前,单膝跪地,急切地汇报着最新战况。
姬卓微微颔首,神色平静,淡淡问道:“北门现在守军还在吗?”
斥候赶忙回答:“韩军据守城楼,可秦军数量太多,下方城门已经被秦军控制,双方还在厮杀!
喊杀声震天,局势万分紧张!”
姬卓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语气沉稳地说道:“出城秦军数量还太少,尤其是骑兵尚未出城,再等等!”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战场局势的精准判断和胸有成竹的自信。
乐乘在一旁默默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钦佩,由衷地赞叹道:“骑兵决战必须在步卒之前,乘受教了!”
他深知姬卓的决策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对战争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姬卓微笑着回礼,谦逊而不失风度。随即,他神色一凛,果断命令:
“东门和西门,分出步卒从城墙上增援北门,夺回北门,将大门再次关上!务必速战速决!”
两名传令兵迅速上前,抱拳领命:“得令!” 他们转身飞身上马,如离弦之箭般朝着东西门策马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夜色中弥漫。
此时,城外的秦军越来越多,已经有两万之众。他们整齐地摆出一个个方阵,犹如坚固的堡垒。而骑兵则从方阵后有序入阵,等待着下一步的指令。
身为秦军主帅的杨凌,并没有急于出城。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城内还有众多将士需要他的指挥。
此刻,他和众将们在城内密切关注着战场的每一个动态,紧张地指挥着战斗。
北门城头,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韩军的弩箭如雨点般射向攻城的秦军,羽箭数量明显增多,秦军士兵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但秦军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前赴后继,悍不畏死地与韩军厮杀在一起。
“大帅,快走吧,敌军来夺城门了!” 参将李芊心急如焚,他的声音因为焦急而变得有些沙哑。看着杨凌还在城内指挥,他的眼中满是担忧。
然而,杨凌却神色坚定,不为所动:“来人,加大攻城门力度,必须夺下整个北门控制权!不惜一切代价!”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破釜沉舟的决心,仿佛在向敌人宣告,秦军绝不会轻易放弃。
又一个千人队从藏身的建筑中如猛虎般冲出,他们呐喊着,朝着城楼奋勇冲杀起来。
他们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英勇,不时有人被羽箭射中,倒在血泊之中;
也有人被投石车直接砸中,瞬间粉身碎骨。但他们没有退缩,依旧紧紧地咬着牙,与韩军展开殊死搏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放弃、不丢弃的精神,城中大部秦军已经汇集到了北门。
赵山甲和孙二更两名千夫长看着杨凌坚定的背影,心中明白,杨凌绝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兄弟独自逃生。劝说他离开,无疑是徒劳无功。
于是,赵山甲悄悄靠近孙二更,压低声音说道:“孙千夫长,杨元帅是不可能丢下兄弟们的。所以,我打算骗杨元帅兄弟们都过来了,我留下带着剩余的兄弟们断后!
你一定要护着元帅杀出城去!”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要留下也是我留下,怎么能让你留下呢!这话我去说!”
孙二更一听,连忙抢着说道。他同样有着一颗忠诚而勇敢的心,不愿让赵山甲独自承担危险。
赵山甲一把抱住孙二更的胳膊,急切地说道:
“你是元帅的老长官,你留下他就不会走!你带他出去,一路上护着他!”
说完,他用力推开孙二更,自己快步跑向杨凌。
“大帅,兄弟们都差不多到了,你带大家先走,卑职留下。带着走散的兄弟们和敌军厮杀。
城门还在我军手里,卑职就能带着兄弟们杀出去!”
赵山甲单膝跪地,诚恳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忠诚,让杨凌心中一阵感动。
孙二更也瞬间明白了赵山甲的用意,他快步上前,趁杨凌不注意,在杨凌战马的屁股上狠狠抽了一鞭子。
随即,他带着一队骑兵迅速将杨凌护在中间,朝着城外冲了出去。
就在此时,北门的局势发生了逆转。韩军在增援部队的支援下,凭借着顽强的抵抗和出色的战术,再一次夺回了城门。
杨凌看着缓缓关上的大门,心中一紧。他眼睁睁地看到赵山甲朝着城门外大喊一声:“老千夫长,我把大帅交给你啦!”
话音刚落,嗖的一箭射来,紧接着数支羽箭如闪电般飞向赵山甲。赵山甲躲避不及,被羽箭射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山甲!兄弟!” 杨凌悲痛地大喊,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看着自己曾经一起出生入死、在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兄弟倒在眼前,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助和杀意。
那眼神仿佛能将敌人千刀万剐,为兄弟报仇雪恨。
先一步出城的骑兵将军钱疾风见状,连忙来到杨凌面前,抱拳说道:“大帅!前方四里外,敌军骑兵阵型严整,至今未动!”
杨凌强忍着悲痛,来到阵中,借着月色向远处望去。虽然四里外即便月亮再怎么明亮,也无法看清敌军的具体情况。
但那黑压压的一片,与大地融为一体的轮廓,让他清晰地感受到了敌军的强大压力。
“现在有多少兄弟?” 杨凌转头问李芊,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参将李芊迅速统计了一下,回答道:“目前我军大约有三万六千!”
杨凌沉思片刻,迅速做出决策:“城西七里,有一处高地,可以供我军据守,全军变换圆阵,缓缓朝高地移动!务必保持阵型,不可慌乱!”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给士兵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姬卓的中军大帐中,气氛紧张而凝重。一名斥候飞奔而至,单膝跪地,大声禀报:“报,秦军开始变阵,步卒盾牌在外,弩手次之。骑兵在前缓缓朝城西而去!”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姬卓身上,他们都在期待着姬卓的命令,仿佛他就是这场战争的定海神针。
“再探。” 姬卓神色平静,简短地回了一句。随后,他转脸对现场众人分析道:
“我本意是通过分批次放出秦军,然后分割绞杀。可韩军兵力有限,并未能将秦军北门截断,现在秦军全部出城了。
虽然三国骑兵以战力比来算,依然占据相对优势。但是秦军步兵结阵,强弓硬弩下,骑兵冲锋,损失会很大。
我军首要目标是占领伊阙要塞,所以当务之急,赵军入城,支援城内快速将残敌扫灭。
五千韩军和五千魏军,远远跟着秦军,待他们粮草用光,之后再出击!”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目光如炬,对战场局势的把握精准到位。
“妙,秦军慌张出逃,却不忘结阵,战力必然不可小觑。
放他走他们多为步卒,也跑不掉。逃命仓促,必然物资紧缺,远远跟着如同牧民放羊,放几只牧羊犬就可以驱赶整个羊群。
哈哈哈哈!” 乐乘听后,不禁连连称赞,他的眼中满是对姬卓谋略的钦佩。
“嘿嘿” 杨羽憨笑着,略带调侃地说道:“武襄君将士卒比喻成犬,似乎不够恰当吧?”
他的话语打破了紧张的气氛,让众人心中一松。
魏无忌笑着缓解道:“杨相莫怪,军人以战术比方,很是正常,刚刚不是也将秦军说成羊了吗?” 他的笑声爽朗,让众人忍不住哄堂大笑。
乐乘赶紧下令:“传令李赶,就说卓王子有令,赵军入城,帮助韩军清缴残敌。
敌军已然是困兽,要谨防残敌玉石俱焚,放火烧粮草和辎重!务必小心谨慎!”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对战场局势的变化十分关注。
姬卓也同样拱手恭维:“武襄君心思缜密,自然也是当世名将呀!”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敬意,对乐乘的军事才能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传令兵领命后,飞奔而出,朝着城东赵军骑兵队而去,马蹄声在夜色中渐行渐远。
“阚泽,传令西周军将北门交给韩军,按原计划撤离!” 姬卓朝紧跟自己的阚泽使了个眼色,轻声说道。
阚泽心领神会,抱拳不语,策马直奔城北而去。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矫健,犹如一道黑色的闪电。
杨羽做出邀请的手势:“卓王子,现在我等是否可以入城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渴望亲眼目睹这场战争的胜利果实。
姬卓点点头,微笑着说道:“各位特使,请吧!” 他的声音温和而谦逊,尽显王者风范。
一百西周军亲卫簇拥着六国特使,浩浩荡荡地直接登上北门城头。
他们俯瞰着城内,只见还有零星的战斗仍在继续,一个个尚未熄灭的建筑在火光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惨烈。
而城外的五千韩军则不急不慢地跟着秦军,就像牧羊犬放羊一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紧紧地盯着秦军的一举一动。
众人站在城北,目光投向城南。只见那神奇的飞球开始缓缓移动,然后朝着南方飘去。
赵胜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朝姬卓揖礼,恭敬地问道:“卓王子,那飞天的球,难道真的是天兵天将?”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对这神秘的战略装备充满了探索的**。
姬卓心中一紧,他知道,所有人都对这飞球充满了好奇。
此时再用天兵天将这等说辞,恐怕很难让人信服。
但这等战略装备太过先进,难免会引起各国的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