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 > 第91章 超弦焚书坑

在咸阳那座被厚重阴霾所笼罩的宫殿之中,嬴政负手而立,目光透过那雕梁画栋的窗棂,望向宫外那片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天下。他的面庞冷峻,犹如一座被岁月雕琢的青铜雕像,心中却在翻涌着对帝国长治久安的谋划。这大秦江山,是他历经无数征战,挥洒无数心血才铸就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的壮志与雄心,他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事来动摇这来之不易的基业。

“陛下,儒生们仍在非议新政,以古非今,长此以往,恐乱国本。”李斯那尖锐而又带着几分急切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嬴政缓缓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丞相所言极是,这些腐儒,不知朕统一天下、推行新政之苦心,竟妄图以旧制来扰乱朕的江山。”嬴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透露出他对儒生们的不满与愤怒。

李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策,可永绝后患。”嬴政微微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臣欲用十一维竹简编码历史,将那些不利于新政的典籍、言论,统统以超弦技术封印其中。如此一来,既能保存历史,又能让百姓和儒生们无法接触到那些会蛊惑人心的内容。”李斯说得头头是道,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一计划成功实施后的美好景象。

嬴政沉思片刻,缓缓点头:“此事便交由丞相去办,务必做得干净利落。”他的话语简洁而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在他看来,为了大秦帝国的稳定和发展,任何手段都不过分,哪怕是要与传统的文化和思想为敌。

于是,一场震惊天下的行动悄然展开。李斯调集了帝国最顶尖的超弦技术工匠,在咸阳城外一处隐秘的山谷之中,建立起了一座巨大的工坊。工坊内,巨大的超弦发生器嗡嗡作响,一道道神秘的光芒在其间闪烁跳跃。工匠们忙碌地穿梭在各种仪器之间,脸上满是专注与紧张。他们深知,自己所参与的这项任务,关乎着帝国的未来,丝毫马虎不得。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一本本竹简放置在特制的操作台上,通过复杂的超弦算法,将竹简上的文字编码到十一维的微观世界之中。每一根竹简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载体,而是成为了一个个被封印的神秘符号。这一过程极其复杂,需要高度的精确性和专注力。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编码失败,甚至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然而,这一行动很快便被儒生们知晓。一群儒生义愤填膺,他们相约来到丞相府前,要求李斯停止这一“逆天之举”。“李斯,你这是在毁灭文化,是千古罪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儒生颤颤巍巍地指着李斯的鼻子骂道。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眼中满是痛心与绝望,仿佛看到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瑰宝正在被无情地摧毁。

李斯冷冷地看着他们:“你们这些迂腐之人,只知守着旧有的东西不放,却不知顺应时代的潮流。陛下的新政,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你们的言论,只会阻碍帝国的发展。”李斯的话语充满了不屑,他认为这些儒生根本不懂得时代的发展趋势,只是一群冥顽不灵的守旧派。

“你这是强词夺理!”另一位儒生愤怒地喊道,“历史是我们民族的根,你这样做,是要让我们的民族失去记忆。”这位儒生涨红了脸,情绪激动地反驳着李斯。他深知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一旦这些典籍被封印,后人将无法了解先辈们的智慧和经验,民族的传承也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李斯不再理会他们,一甩衣袖,转身走进府中。“来人,将这些人给我拿下,送到城外的超弦焚书坑去。”他的声音冰冷而果断,没有给这些儒生任何辩驳的机会。在他眼中,这些敢于反抗的儒生,都是帝国的敌人,必须予以严惩。

超弦焚书坑,本是为了安置那些被编码后的竹简而建造的巨大坑洞。如今,却成为了儒生们的噩梦之地。当这群儒生被押解到坑边时,他们看到了那一排排被封印在十一维竹简中的典籍,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这些典籍,是他们视为珍宝的文化遗产,如今却被囚禁在这神秘的十一维世界中,无法被世人所阅读和传承。

“你们这些刽子手,终有一天会遭到报应的!”一个年轻的儒生挣扎着喊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仿佛要将这世间的不公都呐喊出来。他不明白,为什么李斯和嬴政要如此残忍地对待这些珍贵的文化典籍和坚持真理的儒生们。

李斯站在坑边,冷冷地看着他们:“这是你们自找的,若你们能顺应新政,又何至于此。”说罢,他一挥手,超弦焚书坑的机关被启动。瞬间,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坑底涌起,这是维度展开的力量。那些被封印在十一维竹简中的信息,开始在儒生们的眼前缓缓展开。他们的大脑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信息冲击,一个个痛苦地抱头跪地,发出凄惨的叫声。

在维度展开的过程中,儒生们看到了无数光怪陆离的景象。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越了时空的世界,看到了宇宙的诞生与毁灭,看到了历史的无数种可能。这些景象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不断地冲击着他们的意识。他们的脑海中一片混乱,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让他们的精神濒临崩溃。

“啊……”一位儒生的大脑终于承受不住这股压力,“砰”的一声,如同一个被吹爆的气球一般,爆炸开来。鲜血和脑浆溅得到处都是,周围的儒生们惊恐地尖叫着,却无法逃脱这可怕的命运。一个接一个的儒生倒下,他们的大脑在维度展开的力量下纷纷爆炸。超弦焚书坑边,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血腥味和脑浆的腥味。

李斯看着这一幕,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怜悯。在他看来,为了帝国的未来,这些牺牲是必要的。他的眼神坚定而冷酷,仿佛在执行一项神圣的使命。他坚信,只要能彻底消除这些阻碍新政的因素,大秦帝国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

随着最后一个儒生倒下,超弦焚书坑前一片死寂。只有那些被封印的十一维竹简,在坑底散发着神秘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被尘封的历史。这些竹简,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和心血,如今却只能静静地躺在这黑暗的坑底,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到来的解封之日。

李斯转身,带着他的手下离开了超弦焚书坑。他知道,今天的事情,将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帝国的繁荣昌盛。在回去的路上,李斯望着天空中那渐渐西沉的太阳,心中暗暗想着:“陛下,臣已为您扫除了新政路上的一大障碍,接下来,便是全力推行新政,让我大秦帝国千秋万代,永固江山。”他的心中充满了使命感和成就感,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秦帝国在新政的推动下,走向辉煌的未来。

而在那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之下,超弦焚书坑中的秘密,或许只有在未来的某一天,当科技再次发展到足以解开十一维世界的奥秘时,才会被重新揭示出来。但此刻,它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咸阳城依旧繁华热闹,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人们的心中却都笼罩着一层阴影。那些被封印的典籍和死去的儒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痛。

孩子们在街头玩耍时,偶尔会听到老人们讲述那些关于超弦焚书坑的故事,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恐惧。年轻的学子们,原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如今却只能在有限的书籍中寻找智慧的光芒,他们的心中满是无奈和迷茫。而那些曾经与儒生们交好的官员,虽然不敢公然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在心中,他们对李斯的做法也充满了质疑。

在朝堂之上,李斯开始大力推行新政。他颁布了一系列严苛的法令,要求百姓们严格遵守。这些法令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农业生产到商业贸易,从教育文化到社会风俗。虽然在李斯的强力推行下,新政在表面上得到了贯彻执行,但民间却怨声载道。

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讨好李斯,对百姓们采取了强硬的手段。稍有不从,便会遭到严厉的惩罚。这使得百姓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他们对新政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强烈。在一些偏远的山区,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反抗活动。这些反抗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却如同一颗颗火种,在百姓们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与此同时,李斯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他深知,要想让新政真正深入人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于是,他开始对民间的藏书进行大规模的清查和收缴。除了那些与新政相符的书籍,其他的一律被视为违禁品,必须上缴销毁。

这一举措引起了更大的恐慌。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将自己珍藏的书籍藏匿起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些勇敢的学者,甚至公开站出来反对李斯的做法。他们在街头巷尾发表演讲,呼吁人们团结起来,抵制这种文化**。

然而,这些声音很快被李斯的强权所压制。他派出了大量的士兵,对那些敢于反抗的人进行抓捕和迫害。一时间,整个大秦帝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有一个名叫韩非的年轻人,他默默地关注着这一切。韩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思想家,他对李斯的做法深感忧虑。他认为,李斯的文化**政策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达到控制思想的目的,但从长远来看,却会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韩非决定挺身而出,他写下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对李斯的政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文章中,他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不能被随意践踏和毁灭。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鼓励人们自由地思考和探索,才能激发社会的创造力,推动国家的繁荣昌盛。

韩非将这篇文章偷偷地传播出去,很快便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纷纷传阅这篇文章,对韩非的观点表示赞同。这让李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意识到,韩非已经成为了他推行新政的一大威胁。

于是,李斯决定对韩非下手。他派人将韩非抓进了大牢,并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审讯。在狱中,韩非受尽了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他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文化**的危害。

然而,李斯并没有给韩非任何机会。他担心韩非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在没有经过任何审判的情况下,便下令将韩非处死。

韩非的死,让整个大秦帝国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人们对李斯的不满和愤怒达到了顶点,但在李斯的高压统治下,他们敢怒而不敢言。超弦焚书坑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帝国,久久无法散去。

多年以后,当大秦帝国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走向灭亡时,人们开始反思这段历史。他们想起了那些被封印的典籍,想起了那些死去的儒生和学者。他们终于明白,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试图压制和毁灭文化的行为,最终都将遭到历史的审判。而超弦焚书坑,也成为了一个象征着文化浩劫的符号,永远地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警示着后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