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 > 第6章 水泥困龙

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 第6章 水泥困龙

作者:喜欢虎皮鱼的李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18:06:43 来源:小说旗

第六章 水泥困龙

建安十六年,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已在益州站稳脚跟,势力逐渐壮大。然而,周边强敌环伺,曹操虎踞中原,孙权雄踞江东,益州虽地势险要,但要想长期稳固发展,军事防御上仍需下足功夫。

此时,刘备军中一位名叫陈风的谋士,在偶然游历中,从一位云游的西域奇人处,学得一种神奇的筑城材料与技术——水泥。这水泥混合沙石、水等搅拌后,能迅速凝固,且坚固异常,远超当时普通的夯土筑城工艺。陈风深知这一技术对刘备大业的重要性,便迫不及待地将其献给刘备。

刘备听后,大为震惊,立即召集诸葛亮、法正等一众谋士商议。诸葛亮仔细询问了水泥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说道:“主公,此技术若能广泛应用于筑城,我军防御将如虎添翼。益州地势复杂,多有山川险阻,若能在关键隘口与城池修筑坚固的水泥城墙,敌军想要攻破,难如登天。”刘备听后,点头称是,当即决定让陈风负责,全力推行水泥筑城。

陈风领命后,迅速组建起一支技术团队,一边培训工匠掌握水泥制作与使用技巧,一边在益州各地挑选重要战略位置,开始修筑城墙。首当其冲的便是葭萌关,此关乃益州北部咽喉要道,刘备集团多次在此抵御外敌。在陈风的指挥下,工匠们将水泥与沙石混合,一层一层地浇灌堆砌,原本简陋的夯土城墙在短时间内便焕然一新,变得高大坚固,墙体表面光滑平整,普通的攻城器械难以对其造成损伤。

随着葭萌关改造完成,曹军曾派小股部队前来试探进攻,面对这全新的水泥城墙,曹军的投石车、撞城锤毫无用武之地,士兵们攀爬城墙时也因墙面光滑而屡屡受挫。这一战,曹军无功而返,刘备军则凭借水泥城墙,以极小的代价守住了葭萌关。此役过后,水泥筑城的威名在益州内外传开,刘备也加快了在其他重要关隘与城池的修筑进程。

水泥筑城技术不仅提升了军事防御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益州的政治格局。以往,益州各郡县的防御工事多依赖当地豪族与士族的支持,他们出钱出力修筑城墙,在地方上拥有极高的话语权。而如今,刘备凭借水泥技术,能够迅速且独立地强化城池防御,对地方士族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这使得刘备在益州的集权统治得以加速推进,政令的传达与执行更加顺畅,地方事务的掌控力也日益增强。

然而,这一变化却引起了益州本土士族的强烈不满。他们原本在地方上享受着诸多特权,凭借着对地方防御的贡献,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如今刘备集权,水泥筑城技术让他们失去了往日的优势,这无疑是在削弱他们的利益根基。以益州大族张氏、黄氏为首的一批士族,开始暗中谋划,企图阻止刘备的集权进程,夺回他们失去的权力。

张氏族长张陵,为人阴险狡诈,善于权谋。他联合黄氏族长黄权,召集了一批对刘备集权不满的中小士族,在一个隐秘的庄园中秘密商议对策。张陵阴沉着脸说道:“刘备这小子,仗着这不知从哪来的水泥技术,肆意集权,全然不把我们这些益州本土士族放在眼里。长此以往,我们的家族利益将荡然无存,必须想个办法阻止他。”黄权点头附和道:“不错,可刘备如今势力正盛,且有诸葛亮等谋士辅佐,我们贸然行事,恐怕不是对手。”

众人一番讨论后,最终定下了一条毒计。他们决定先在民间散布谣言,称刘备使用的水泥是不祥之物,是从西域带来的邪术,会给益州带来灾祸,以此蛊惑民心,引发民众对刘备的不满。同时,他们买通了一些负责水泥生产的工匠,让他们在制作水泥的过程中暗中做手脚,降低水泥的质量,使修筑的城墙出现隐患。

不久后,谣言在益州民间迅速传开,百姓们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开始对刘备的统治产生质疑,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而在水泥生产环节,由于工匠被收买,几处正在修筑的城墙出现了质量问题,墙体出现裂缝,甚至有部分坍塌的迹象。

刘备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他立刻召集诸葛亮、陈风等人商议对策。诸葛亮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此事必有蹊跷。这水泥技术经多次实战检验,本不应出现如此问题。如今民间谣言四起,城墙又出现质量问题,恐怕是有人蓄意为之。”陈风也一脸焦急地说道:“丞相所言极是,这些天我也发现了一些工匠行为异常,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刘备怒不可遏,下令彻查此事。诸葛亮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暗中调查民间谣言的源头以及水泥生产环节的异常情况。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终于揭开了士族们的阴谋。刘备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决定严惩这些心怀不轨的士族。

他首先下令将参与阴谋的工匠全部抓捕,经过审讯后,依法处置。随后,刘备又以谋反罪名将张陵、黄权等为首的士族族长逮捕。在朝堂上,刘备义正言辞地说道:“我刘备入益州,本是为了保境安民,兴复汉室。这水泥筑城技术,乃是为了增强益州防御,抵御外敌,护我百姓周全。你们这些士族,不思报国,却为了一己私利,蛊惑民心,破坏国防工事,实在是罪大恶极!”

然而,就在刘备准备对这些士族进行严厉惩处时,诸葛亮却站了出来,劝谏道:“主公,如今我军虽已查明真相,但这些士族在益州根基深厚,若贸然将他们全部铲除,恐会引起益州局势动荡,不利于我军长远发展。不如对他们从轻发落,以儆效尤,同时恩威并施,让他们重新为我所用。”

刘备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诸葛亮所言有理,如今益州局势尚未完全稳定,若与本土士族彻底决裂,确实会带来诸多麻烦。经过一番权衡,刘备最终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他下令将张陵、黄权等人革职查办,没收其部分财产,同时赦免了其他参与阴谋的中小士族。为了安抚士族,刘备还宣布,今后在益州的各项事务中,仍会给予士族一定的参与权与话语权,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不再图谋不轨。

这场因水泥筑城引发的**,最终在诸葛亮的巧妙斡旋下得以平息。刘备虽然没有彻底铲除士族势力,但通过此事,也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士族有所忌惮,不敢再轻易挑战他的权威。而水泥筑城技术,在经历了这场风波后,也更加完善,继续为刘备集团的军事防御与发展壮大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进一步巩固了在益州的统治。他们加强了对水泥生产与筑城技术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城墙的质量万无一失。同时,为了化解与士族之间的矛盾,刘备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选拔士族子弟进入官场,参与政务,让他们在新的政治格局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益州的城池在水泥的加持下愈发坚固,成为了刘备集团抵御外敌的坚实堡垒。而刘备与本土士族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的磨合与妥协中逐渐趋于稳定。这场水泥筑城引发的政治博弈,不仅改变了益州的军事防御格局,也深刻影响了刘备集团未来的发展走向,为日后蜀汉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