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被逐出家门从破冰捞鱼开始 > 第154章 水泥的构想

被逐出家门从破冰捞鱼开始 第154章 水泥的构想

作者:放下了诺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22:06:13 来源:小说旗

天气越来越热,水稻正是茁壮成长的时候,突然又来了一阵干旱,半个多月没有下雨,稻田里的水有些枯竭,祥云河畔有了三个水车,降低了高度转起来,水渠里的水源源不断,放开口子就能灌进稻田。

往年遇上这种情形可能会愁死,如今只需要半大孩子扛着个铁锹在田间地头放水堵水,偶尔看到被水车装上来小鱼,开心的满稻田里抓捕。

等稻田里灌满了水,那些围绕着后面土坡修建的小水车也转起来了,河渠里的水被源源不断的往上输送,土坡上面的庄稼地也得到了灌溉,只要祥云河不断水,村里几乎所有的土地再也不愁干旱的问题。

草药种子都已经发下来了,有些错过生长期的发的是草药药苗,一个乡里的官差和村正负责发放,为免纠纷,相邻的两家不种同一种草药,村子里大人孩子都忙活起来,屋头墙角的,谁多点少点的总归有些纠纷,几个老人跟着调解,确保相对的公平公正。

没人会怀疑草药不赚钱,后山坡上的黑心果现在都被保护起来了,白天有专门的孩童看着他,晚上派了巡夜人巡守,也就是这玩意儿现在没用,不然早就被住少人保护起来了。

侯府的竹林里,李永生吃过午饭躺在躺椅上,惬意地打着盹,傻狍子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情,只有跟着李永生混才不会被欺负,趴在李永生的躺椅前,方便李永生把脚搭在他的身上,毛茸茸软乎乎的,太舒服。

“永生,睡了吗?”

李永生抬起头,父亲从远处过来了,手里提着个锄头。

“爹,休息休息吧!那些花花草草的,让它们自己长就是了”。

父亲放下锄头坐在旁边的躺椅上,似乎有话要讲,但又有些忐忑,傻狍子很喜欢这个经常喂它青草和酒糟吃的人,站起来靠近父亲,被父亲抚摸了一会儿才重新趴下。

“永生,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想把家里种些草药,当然了,那些好看的花花草草爹不会乱动的”。

李永生坐直了身子,看着忐忑的父亲,心里有些过意不去,生活是上来了,家里什么也不缺,父亲好像感觉自己失去了价值,每天忙碌的不让自己停下,这种生活,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十岁中年人来说,可能会有些无所适从。

“爹,想种就种,去问问小云,那些比较贵的花草就不要动了,那些一般的该铲就铲,草药也是会开花的,别种的太乱就行”。

父亲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看样子早就有了准备。

“永生放心吧!爹都问过了,知道哪些不能动,一块方地就种一种草药,爹会打理的整整齐齐,看上去比种花花草草还要板正”。

“也别太累,商队明天会过来,我和他们打个招呼,等下次来给你弄些种子,在池塘边架个小水车,用竹子铺一些沟槽,这样就不用挑水了”。

说起沟槽,李永生突然想到了水泥,如果有水泥的话,造一些沟渠,让整个侯府的水循环起来,那感觉会更舒服的。

说干就干,这玩意儿要是造出来,那千乡万村的水渠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李永生只记得烧水泥的材料是石灰石和粘土,至于怎么烧?什么比例一窍不通,并且粘土到底是什么样也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家附近有没有,不过有了想法就像心里种下了种子,很快就生根发芽了。

说干就干,李永生开始召集村民,友庆爷俩是不能少的,孙大壮也不能少,除了这三人,还召集了十多个壮劳动力,石灰石自己懂一些,粘土的话只能放任大家出去寻找了,两个人一组,只要是奇怪的有些黏性的土壤就带回来。

十个小组出发了,侯府外面堆了一堆煤炭,是船队带过来的,一直没用,煤炭不缺,只要建好了砖窑就行。

让村正从镇上请了个建窑的大师傅,说明了一下要求,由村正伯伯组织人开干,石灰窑建在了村子的西北角,只是暂时实验性用的,真要是发明出来,村子肯定不能待,到时候把窑建在青原县城附近比较合适。

做侯爷的最大好处就是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大家都去忙的时候,李永生反而闲得无事可做,每天除了练功就是研究吃喝,强叔的口味被改变了很多,已经不再专注于蔬菜和烧烤了,现在最喜欢的是烤肉蘸酱,和蔬菜一起卷在薄饼里,一顿饭能消耗两斤饼。

土窑建好了,李永生把冯铁匠请来,他对怎么提高燃烧有些专业的把握,不知道需要多少度,但肯定不会低。

最先回来的队伍是友庆父子,他们带回来的是两种土壤和李永生说的那种石头,石头需要磨成粉李永生是知道的,还得磨得很细,不过这些事情由村里的女人做就行。

水泥窑在外面建了几个大磨台,二伯的两头大青牛也被拉来了,粘土晒干了磨个两三遍就行,石灰石先破碎,成小颗粒被投入了磨眼,这个需要磨很多遍。

选了个黄道吉日,把第一批混合材料送进去了,村正说要九九归一,加起来是九种配置,九个窑洞的材料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出窑时间,具体什么火候只能任由老冯自己控制。

第一口窑仅仅烧了一个时辰便停火了,最后一口窑烧了三天三夜,实验失败,所有的材料加水凝固起来之后,没有扛得住大牛一锤子的。

参加烧窑的虽然不知道侯爷做的是什么东西,但每天有五斤大米,大师傅是二十斤大米,热情都很高,失败之后继续磨制,仅仅一天的时间,第二批材料又送进去了。

连续三个九九归一,没有很好的成品,李永生心里多少有些气馁,加水之后凝固,最硬的和熟石灰差不多,糊墙还行,抹水渠也还勉强,但离李永生的要求差的太多。

正要打发各小组继续寻找的时候,只回来过一次的孙大壮小组回来了,似乎有些兴奋。

“侯爷,我们打听到四方镇有种叫粘土的土壤,去给背回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这种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