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 > 第194章 承南安之基拓三州

南安城总督府议事厅内,炭火噼啪作响,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苏寒和陈宫分坐案前,面前铺着一张南境三州的详细地图。地图旁边,是一份关于南安城近三个月发展的简报。简报上清晰记载着粮食产量提升、新开垦土地面积、流民安置等各项数据。

\"先生请看,\"苏寒指着简报上的数字,\"短短三个月,南安城已初见气象。四十余万流民已全部安置妥当,其中转化为农户的占六成,工匠、商贾各占一成,余下两成编入军中。新开垦的良田近二十万亩,粮食产量提升五成有余。这证明我们之前的路子是对的。如今三州根基稳固,正是将此经验发扬光大之时。\"

陈宫捋着胡须,面露欣慰:\"殿下神机妙算,不仅召来这许多流民,更将他们妥善安置,各尽其才。尤其是那些精良、稀有品质的工匠和商贾,短短时日就让南安城的手工业和商贸有了长足进步。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然,一城之治与三州之政,不可同日而语。时间紧迫,朝廷虽暂歇,但绝不会坐视我们壮大。这个冬天,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先生可有良策?\"苏寒问道。

\"臣以为,当务之急有二。\"陈宫指着地图,\"其一,趁冬闲之时,继续大力开垦荒地。南境三州地广人稀,土地广袤。若能在来年春耕前完成开垦,明年的粮食产量必将大增。\"

\"其二,要尽快将南安城的经验推广到各州府县。良种、水利、开垦之法,都要尽快传授下去。尤其是那些精良、稀有品质的工匠们改良的农具,更要推广开来。\"

苏寒点头:\"先生说得对。不过这些事都需要人手......\"

他话未说完,脑海中已经打开了系统商城界面。

\"殿下放心,\"陈宫胸有成竹,\"以殿下的神通,人手之事不足为虑。当务之急,是要将这些人才合理分配到各州府县。\"

\"好!\"苏寒拍案,\"就依先生之策。传令下去,即刻开始准备。朝廷虽暂时无力南顾,但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这个冬天,我们必须跑出一个好的开局!\"

\"殿下,\"陈宫指着地图上的三州疆域,\"'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九字方针,此刻更显重要。而'广积粮'的核心,便是将已在南安验证成功的模式,迅速、有效地复制到岭州和衢州,同时深化越州的治理。\"

苏寒点头:\"先生请详说。\"

\"首先是广积粮。\"陈宫在地图上圈出几处,\"以南安农务司为蓝本,立刻在岭、衢二州建立相应机构。南安农务司那几位稀有品质的农业大师,可各抽调一人前往坐镇指导。同时从精良品质的农技官吏中,选派得力人手协助。\"

\"种子储备是关键,\"陈宫继续道,\"南安储备的良种需尽快调拨到位。若有不足......\"他看了苏寒一眼。

苏寒心领神会,暗自盘算着系统积分。

\"开垦荒地更要大力组织。\"陈宫指着地图上大片空白区域,\"不仅是本地百姓,前期召唤的流民也可部分调往新区。若人力仍不足......\"

\"这个不难。\"苏寒胸有成竹,\"系统积分还算充裕。\"

\"至于高筑墙,\"陈宫的手指划过边境线,\"除了加固澜沧关等边境关隘,岭、衢二州内部一些战略要地也需修缮城防,建立粮仓、武库。正值冬季,可以组织大量人力施工。那些俘虏也可派上用场。\"

\"缓称王一事,\"陈宫语气转为凝重,\"三州初定,人心未稳,急于称王易引内外猜忌。仍需以南安王名义行事,徐图进取。\"

\"先生说得对。\"苏寒沉吟道,\"南安的成功经验,关键在于系统化、规范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套体系快速复制到岭、衢二州。\"

\"正是。\"陈宫欣慰点头,\"南安农务司的制度、章程都已完备,照搬即可。那些精良、稀有品质的流民更是关键,他们的才能和忠诚都毋庸置疑,正好可以担任各地要职。\"

\"好!\"苏寒拍案而起,\"传令下去,即刻开始行动。农务司三日内拟定人员调配方案,五日内完成种子、农具清点调拨。各州新任官吏即刻启程赴任。同时......\"

他停顿片刻,脑海中已经打开系统界面:\"我会在三日内召唤新的流民补充。\"

\"岭州、衢州不比南安,\"苏寒指着地图上两州的疆域,\"旧有势力盘根错节,虽经战乱清洗,但地方情况复杂。重建吏治,推广新政,恐非易事。\"

\"殿下所虑极是。\"陈宫捋须道,\"当务之急是稳定秩序。军管可暂行,但长久之计是建立效忠殿下的文官体系。\"

\"南安城已培养出一批初步合格的基层官吏,可派往两州担任副手,以老带新。军中也可选拔一批明白事理的将领转任文职。至于招贤纳士......\"

\"这个我来想办法。\"苏寒心中已有打算,系统商城中的稀有流民正是最佳人选。

\"严刑峻法惩治不法,安抚良善是首要。\"陈宫继续道,\"但南安的治理模式也不可生搬硬套。\"

他指向岭州:\"此地多山林,除了推广良种,更要因地制宜。山中药材、山货甚多,可组织采集,开辟商路。那些精良品质的商贾正好派上用场。\"

手指又移向衢州:\"此地江河纵横,水运便利。可建水利,发展渔业,开通商道。若能理顺水运,建好码头,衢州必成富庶之地。\"

\"先生说得对,\"苏寒点头,\"政令要结合地方实际,方能得民心。南安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正是。\"陈宫欣慰道,\"有了这些思路,加上殿下神通广大,三州之治指日可待!\"

苏寒望着地图,眼中精光闪动。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正在他脑海中成型:南安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因地制宜为原则,系统召唤的人才为保障。

这盘大棋,该如何下,他已了然于胸。

炭火渐旺,映照着案上的地图。一个高效、系统的治理体系,正要从南安向整个南境铺开。这个冬天,注定是一个繁忙的冬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