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墨夜以继日的辛勤奔走与悉心谋划下,他推行的一系列鼓励工业发展的举措成效初显。曾经闲置的工坊重焕生机,机械的轰鸣声在街巷中回荡,百姓们纷纷投身其中,掌握了一门门实用的手艺。从简单的纺织到精巧的器具制造,当地工业的萌芽如破土而出的新芽,在微风中崭露头角,民众的收入得以提升,生活也有了显着改善,街头巷尾弥漫着安居乐业的祥和气息。但林墨并未满足于此,他站在高处远眺,目光穿透眼前的繁华,深知商业才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关键纽带。一个大胆而极具前瞻性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如星火燎原般逐渐成型 —— 向朝廷提议开放边境贸易,与外族通商,借助贸易的力量,让国家的经济如奔腾的江河,绵延不绝,愈发昌盛。
这一日,天色微亮,晨曦的微光刚刚洒落在皇宫的琉璃瓦上,林墨便已身着一袭崭新且绣有精致纹路的朝服,神色间透着几分凝重与期待。他在宫门外稍作停顿,仰头望向那巍峨高耸的宫殿,深吸一口气,平复着内心的波澜。
踏入朝堂,只见殿内庄严肃穆,朱红色的立柱直插穹顶,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大臣们身着各异朝服,按照品级整齐排列,或交头接耳,或神色平静,各怀心思。林墨稳步向前,脚步沉稳有力,在朝堂中央站定,再次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随后向前一步,声音清朗且坚定,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奏。自臣任职以来,殚精竭虑致力于发展地方工业,幸得陛下庇佑、同僚相助,如今我大明国力渐盛,百姓生活亦有改善。然臣深知,商业乃国之命脉,欲求我大明长久昌盛,臣以为可开放边境贸易,与外族通商。如此一来,既能互通有无,获取我大明稀缺物资,又能促进文化交流,此举利国利民,望陛下恩准。”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一位老臣率先站出,胡须抖动,满脸怒容道:“林墨,你这是何意?蛮夷狡诈无比,与他们通商,岂不是引狼入室,易生事端,危及我大明江山社稷!”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林墨不慌不忙,拱手向众人行礼,而后条理清晰地说道:“诸位大人,且听我一言。通商之举,虽有风险,但带来的好处亦是数不胜数。如今我大明虽物产丰富,可仍有许多稀缺物资,如西域的良马、香料,草原的优质皮毛等。通过通商,我们能换取这些物资,增强我大明的国力。再者,外族之地多有良种,引进后可提高我大明农作物的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大臣们听了林墨的话,虽有几分道理,但仍心存疑虑。这时,另一位大臣站出来质疑道:“即便如此,可边境贸易一旦开放,管理起来难度极大,如何保证贸易的公平公正,又如何防止蛮夷借机侵犯我边境?”
林墨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应:“大人所虑极是。关于贸易管理,臣已有周全之策。我们可在边境选址建市,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详细的商规。对于贸易的货物种类、价格、交易流程等都进行明确规定,保证贸易公平公正。同时,加强边境的军事防御,派驻精兵强将,确保边境安全。”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一直静静地听着林墨与大臣们的争论,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来回扫视,心中暗自权衡利弊。良久,他缓缓开口:“林墨所言,确有可取之处。朕意,先试点边境贸易,若成效显着,再行推广。林墨,此事便交由你负责筹备。”
林墨大喜,连忙跪地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领命之后,林墨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次任务干系重大,关乎大明未来的商贸格局与国势走向。于是,他精心挑选,组建起一支由地理学家、精通商贸的行家和熟悉边境风土人情的向导构成的经验丰富的考察队伍。一行人快马加鞭,奔赴那局势复杂、充满未知的边境地区,即刻投身于紧张且关键的选址工作。他们沿着蜿蜒曲折、漫长无尽的边境线,在崇山峻岭间艰难穿行,遇河搭桥、逢山开路。一路风餐露宿,干粮就着山泉下咽,夜晚便在简陋的营帐中稍作歇息。每抵达一处可能的地点,林墨都身先士卒,不顾旅途的疲惫与艰辛,亲自登高望远,仔细观察地形地貌,不放过任何一处地势起伏和山川走向;同时,深入周边村落,与当地百姓促膝长谈,详细了解当地的交通状况,打听货物运输的便捷路径;认真统计人口分布,探寻潜在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细致考察周边的资源情况,挖掘可用于贸易的物资与优势特产 。
经过一番艰苦的考察,林墨最终选定了一处位于两国交界的咽喉要道。此地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周边河流纵横,既能满足货物运输的需求,又便于军事防御。而且,附近已有一些小型的村落,能够为贸易市场提供一定的人力和物资支持。
选址确定后,林墨立即着手制定商规。他召集了朝中的律法专家、商业精英以及熟悉外族习俗的学者,共同商议。众人围坐一堂,各抒己见,争论得热火朝天。林墨则在一旁认真倾听,综合各方意见,对商规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
经过多日的努力,一套详细而完备的商规终于制定完成。商规中明确规定了贸易的时间、地点、交易方式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货物的质量检验、价格核定、税收征收等方面也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仲裁机构,负责处理贸易纠纷,确保贸易的公平公正。
在筹备边境贸易的过程中,林墨还积极与外族进行沟通和协商。他派遣使者携带国书和丰厚的礼物,前往各个外族部落,表达了大明开放通商的诚意。外族部落的首领们得知此事后,也十分感兴趣。他们纷纷派遣使者前来与林墨洽谈,商讨贸易的具体细节。
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外族部落同意按照大明制定的商规进行贸易,并承诺遵守边境和平协议,互不侵犯。为了表示诚意,双方还互派了人质,以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
一切准备就绪后,边境贸易市场正式开市。开市当日,场面热闹非凡。来自大明各地的商人带着琳琅满目的货物,如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早早地来到了市场。外族的商队也浩浩荡荡地赶来,他们带来了良马、皮毛、香料、珠宝等特产。
市场上,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商人们按照商规有序地进行着交易,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林墨站在高处,看着这繁荣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境贸易逐渐繁荣起来。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的商人越来越多,货物的种类也日益丰富。通过贸易,大明不仅引进了大量的良种和稀缺物资,还将自己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了外族地区,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融合。
边境贸易的繁荣也为大明带来了滚滚财源。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国家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些财富被用于加强国防建设、改善民生、发展教育等方面,使得大明的国力进一步增强。
然而,边境贸易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贸易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一些不法商人试图通过走私、偷税漏税等手段谋取暴利,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有一些外族势力,虽然表面上遵守贸易协议,但暗地里却在寻找机会挑起事端。
面对这些问题,林墨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他加强了市场监管,加大了对走私、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了与外族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贸易中出现的纠纷和矛盾。对于那些企图挑起事端的外族势力,林墨则毫不退缩,坚决予以回击,维护了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在林墨的努力下,边境贸易市场逐渐走上了正轨,成为了连接大明与外族的重要经济纽带。它不仅为大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边境贸易的日益繁荣,林墨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贸易范围。他意识到,仅仅依靠边境贸易还远远不够,要想让大明的商业真正走向繁荣,就必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于是,林墨向朱元璋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建议 —— 开展海上贸易。
朱元璋听了林墨的建议后,陷入了沉思。海上贸易虽然利润丰厚,但风险也极大,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更何况,大明一直以来都以农业为主,对于海上贸易的了解甚少。然而,朱元璋也深知林墨的才能和远见,他相信林墨提出这个建议一定有他的道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元璋最终决定采纳林墨的建议。他任命林墨为海上贸易钦差大臣,负责筹备海上贸易事宜。林墨再次肩负起了重任,他深知这一次的挑战比边境贸易更加艰巨,但他毫不畏惧,决心全力以赴,为大明的商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