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何时可以回去 > 第30章 税制改革

我何时可以回去 第30章 税制改革

作者:种一块地养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21:31:44 来源:小说旗

文化节在一片欢声笑语与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圆满落幕,五彩的灯笼还未完全收起,街头巷尾仍残留着节日的喜庆余韵。然而,林墨却无暇沉浸在这欢乐的气氛之中,甚至还没来得及稍作休息,舒缓连日来操办文化节的疲惫,便毅然决然地将全部心神都投向了大明当下最为严峻的赋税问题。

平日里,林墨就热衷于微服出巡,穿梭于市井街巷,与普通百姓交谈,真切地感受民间的烟火气息。朝堂之上,他也时刻关注着大臣们的奏疏与各方呈递的民生状况。在这些日常的走访与朝堂的见闻中,他深切目睹了百姓们在沉重赋税的压迫下,艰难求生的悲惨境遇。每到收获季节,农民们满心欢喜地望向田地里沉甸甸的庄稼,可转瞬之间,喜悦便被无尽的忧愁所取代。一年到头,他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挥洒无数汗水,收获的粮食大半都被无情征收,仅剩下勉强维持生计的微薄口粮,生活困苦不堪。

而与此同时,那些贪官污吏们却在阴暗的角落里,利用旧税制千疮百孔的漏洞,大肆谋取私利,行径丑恶至极。他们或是与地方恶霸相互勾结,虚报田亩数量,将本应上缴国库的赋税收入私囊;或是在征收赋税时,巧立名目,层层加码,肆意盘剥百姓。这些贪官们住着豪华府邸,每日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加身,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与百姓的困苦形成了鲜明而又残酷的对比。

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让林墨痛心疾首,他的内心被愤怒与忧虑填满。作为一名心怀天下、立志为民请命的官员,他深知,若不对这腐朽的税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明的根基必将动摇,百姓的生活也将永无宁日。税制改革,已然迫在眉睫,成为摆在他面前刻不容缓的使命 。

为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税制方案,林墨决定亲自深入各地进行调研。他带着几个随从,换上朴素的便装,踏上了漫长的调研之路。他们翻山越岭,走过繁华的城镇,也深入偏远的乡村。每到一处,林墨都会与当地的百姓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赋税负担。他仔细询问百姓们每年需要缴纳多少赋税,以何种形式缴纳,以及在缴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枯黄的落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简陋的农舍错落其间。一位白发苍苍、身形佝偻的老农,双手布满老茧与裂痕,他蹒跚着快步上前,紧紧拉着林墨的手,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悲切地哭诉道:“大人呐,我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一年到头,从春耕时的弯腰播种,到夏日顶着烈日除草,再到秋收时忙得脚不沾地,可这赋税实在是太重了啊!家里的粮食好不容易收上来,还没等好好感受这份收获的喜悦,甚至还没来得及将新米下锅,就被如狼似虎的税吏收走了一大半。要是遇到灾年,雨水要么太多要么太少,庄稼歉收,可上头催缴赋税的人却不管这些,一分一毫都不少,我们一家老小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这日子看不到一点盼头啊!” 林墨静静地听着老农的哭诉,望着眼前破旧的农舍和老农那满脸的沧桑,心中犹如被烈火灼烧,满是悲愤,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不合理的税制,还百姓一个安稳的生活。

除了与百姓交流,林墨还详细查阅了各地的赋税记录,研究旧税制的弊端。他发现,旧税制税种繁多,不仅有田赋、人头税,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百姓们常常被这些复杂的税种搞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许多地主豪绅和贪官相互勾结,通过隐瞒田产、虚报人口等手段偷税漏税,将本应承担的赋税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历经数月不辞辛劳的深入调研,林墨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到塞北的广袤牧场,从繁华喧嚣的城镇集市,到隐匿于深山之中的僻远村落,他一路走一路问,掌握了海量详实且珍贵的一手资料。在与形形色色百姓的交谈和对各地赋税实况的细致观察中,新税制的雏形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回到京城时,林墨满脸倦容,身形也清瘦了不少,可他顾不上舟车劳顿后身体的酸痛与疲惫,一踏入府邸,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把自己关在书房,将沿途记录的厚厚一叠笔记、账本逐一摊开在案头,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调研成果。为了撰写新税制方案,他日夜伏案,烛光常常彻夜长明。每一个条款的拟定,他都要反复思量、权衡利弊,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又将写好的内容划去重新来过。他一心力求方案既能切实减轻百姓肩头沉重的赋税负担,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又能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稳定,支撑起国防、民生等各项事务的开支,同时还要构建起严密的监管体系,有效打击那些长期隐匿在旧税制阴影下的偷税漏税行为,让每一分税款都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一切准备就绪后,林墨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宫面见皇帝。他向皇帝详细汇报了自己的调研情况,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如今我大明百姓赋税沉重,生活困苦,而贪官污吏却趁机敛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臣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一份新的税制方案,望陛下审阅。” 说着,林墨将新税制方案呈递给皇帝。

皇帝接过方案,仔细阅读起来。林墨在一旁紧张地等待着,大气都不敢出。许久,皇帝抬起头来,问道:“爱卿,你这新税制方案,简化税种,按田产资产征税,确实有独到之处。但你可曾想过,此举定会触动那些地主豪绅的利益,他们恐怕不会轻易罢休。”

林墨听闻皇帝的忧虑,双膝重重跪地,额头轻触地面,声音坚定而诚恳:“陛下圣明,洞察秋毫。臣在调研途中,目睹百姓被旧税制折磨得苦不堪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臣痛心疾首。臣深知此次改革之路,必然荆棘丛生,地主豪绅等既得利益者定会百般阻挠,甚至会引发朝堂动荡。但为了我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为了让百姓能在这盛世之下安居乐业,不再被沉重赋税压弯脊梁,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臣也愿挺身而出,冒此风险。臣相信,陛下乃英明之主,心怀天下苍生。只要有陛下的鼎力支持,改革之船定能冲破重重风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皇帝听完林墨这番肺腑之言,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野震动,危及社稷。但眼前的局势也容不得他再犹豫,旧税制的弊端已积重难返,不改革,国家恐将陷入更深的危机。许久,皇帝缓缓抬起头,目光中透着审慎与期许,最终点头道:“好,朕准你试行新税制。但此事关乎重大,你务必谨慎行事,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得到皇帝的许可后,林墨立刻开始着手推行新税制。他发布公告,向全国百姓详细解释新税制的内容和好处。新税制简化了税种,将原来繁杂的各种赋税合并为田赋和资产税,百姓们只需按照自己的田产和资产缴纳相应的税款,大大减轻了缴税的负担和复杂度。同时,新税制规定,无论官绅还是百姓,都必须依法纳税,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新税制一经推行,犹如一道曙光,穿透了百姓们长久以来被沉重赋税压抑的阴霾生活,让他们真切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街头巷尾,百姓们奔走相告,无不为之拍手称快。茶馆里,老人们一边品着茶,一边眉飞色舞地谈论着新税制带来的好处;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们也停下手中的活计,兴奋地交流着往后缴税的轻松。

然而,正如皇帝此前所忧虑的那般,新税制的实施,无疑是在地主豪绅们的“奶酪”上狠狠切了一刀。这些地主豪绅,在旧税制的庇护下,早已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平日里,他们仗着与地方官员的勾结,或是瞒报田亩数量,或是篡改人口登记,肆意偷税漏税。每到征税时节,他们只需略施小计,便能将本应缴纳的巨额税款轻松规避。靠着这些不正当手段,他们积累了如山的财富,田庄越扩越大,宅邸愈发奢华。

可如今新税制一落地,按田产资产明确征税,监管严格,毫无漏洞可钻。他们过往的那些“生财之道”被彻底堵死,利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损害。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地主豪绅们,哪里能咽下这口气,自然是不肯善罢甘休。

他们开始暗中勾结,谋划抵制新税制。一些地主豪绅联合起来,拒绝缴纳税款,并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闹事。他们还买通了朝中的一些言官,让他们在朝堂上弹劾林墨。这些言官们在朝堂上颠倒黑白,指责林墨的新税制是乱政之举,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影响国家的稳定。

面对这些阻力和弹劾,林墨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但他并没有退缩,他坚信自己的改革是正确的,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一一反驳言官们的指责。他拿出自己调研时收集的证据,向皇帝和大臣们展示旧税制的弊端以及新税制的优越性。

然而,地主豪绅们并不打算轻易放弃。他们加大了抵制的力度,甚至派人威胁林墨的家人和随从。林墨的府邸周围时常出现一些形迹可疑的人,让他的家人提心吊胆。但林墨毫不畏惧,他一方面加强了对家人的保护,另一方面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新税制的实施。

在这场改革与反改革的较量中,林墨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不仅要应对地主豪绅的抵制和言官的弹劾,还要安抚百姓的情绪,确保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他日夜奔波,与各方势力周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改革之路布满荆棘,但林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他一定要坚持下去,哪怕付出一切代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