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后,我和前妻姐姐一起搞事业 > 第38章 通州的特色

重生后,我和前妻姐姐一起搞事业 第38章 通州的特色

作者:若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23:02:18 来源:小说旗

良久,一只胖乎乎的手举了起来,打破了尴尬的沉默。

“新区的两块地刚刚空了出来,我们想引进一些做家纺的企业,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参与投资?”

说话的人声音不大,来自于一个略有些发福的中年人。

“这是我们招商局的林局长。”俞名远赶紧介绍了一下,招商局算是他的一亩三分地,不然今天也会来自己女儿的升学宴。

林局说得有些没底气,毕竟在这里,他一个招商局的局长身份就有些不够看了。

“家纺啊,我不太懂哎!”孙芷溪淡淡道,让众人的心又提了起来。

林局长原本就胖,一紧张这汗就出得更厉害了。

尽管如此,林局毕竟也是风吹雨打的,马上稳住了阵脚:“纺织是我们通州的特色产业,是很有前景的。”

听到这句话,还在喝汤的吴为突然笑了,还能这么吹呢。

“那投资金额会需要多少呢?”

“根据我们的测算,一家工厂的前期投资金额会在1500-2000万之间,具体得看将来设计的产能。”

林局很专业,马上把数字给报了出来,只不过语气谨慎了很多。

这一张口就是八位数的投资,众人的呼吸都慢了许多,丝毫不敢喘大气,都盯着孙芷溪看。

“家纺制作是民生刚需,利润虽然不高,但是有保证。”林局又弱弱地补了一句。

这种级别的投资肯定不会当场就拍板,但是能征询到一个投资意愿,也已经是很大的进展了。

黛眉浅浅一蹙:“才这么点儿啊,还不如我青松山庄一年的流水呢。”

林局如同被人捏住了喉咙,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尴尬得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本想着投石问路,探探口风,结果被人家就这么轻飘飘地按在地上摩擦了。

虽说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在这种级别的金主面前,大家却小心谨慎了许多。

“孙小姐的意思是这个项目太小了?”俞名远适时地把话给续上了,没让场面变得更加尴尬。

听到这句话,众人的脸色都猛地一变。

通州本就是个三四线城市,经济不算发达,轻工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

除了地理优势,可以说,家底薄得实在不能再薄,在整个江东省存在感几乎为零。

“怎么说呢,这种小项目确实有点鸡肋!”孙芷溪的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摩挲,失望之色溢于言表。

“那房地产呢,您应该更熟悉吧!”虽然不是招商局的管理范围,林局也知道房地产是个香饽饽,未来的前景肯定比做制造更好。

“通州的房价你们应该比我更了解吧。”孙芷溪轻飘飘的一句,给林局吃了个瘪。

经济不好,通州的房价一直在谷底,根本没人愿意来开发。

“那孙小姐觉得什么样的项目会是您感兴趣的呢?”黄宇杰也没让话落地,都到了这个程度,肯定是不能放弃的。

晶莹的眸子里精光一聚,柔声缓缓道:“有没有那种能让人觉得除了通州,其他地方肯定搞不出来的项目?”

包厢里再次陷入了沉默,这个问题问得很奇怪,却让大家给不出具体的答案。

俞名远是江东大学经济学的副教授出身,应了当时“借调”的东风,从大学转到了政府部门。

一上来就主导和接手当时极为棘手的国企改革,利用他的专业背景和宁家的大力协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顺利完成了华丽转身。

十年之后,终于一跃成为了通州主管轻工业和交通的副市长。

刚刚孙芷溪问出的问题,其实也是俞名远一直在思考的。

想要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独特性和稀缺性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这便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名片,能让所有人都记住的那个标签。

此时的俞名远看向孙芷溪的眼神多了几分赞赏,因为在场的大概只有他能理解这个问题的精髓所在。

“有啊,当然有啊,可以有啊!”

一连三个有,把全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俞清秋离得最近,听到吴为开口她全身都紧绷了起来。

微微转头,一脸震惊地看向了吴为。

吴为的颧骨有些高,如刀削般凌厉,一时间让俞清秋有些失神。

吴为眼球一转,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谁说我们通州就不能有自己的特色了!”

孙芷溪侧过身,好奇道:“怎么,这个你也懂?”

被这位干姐姐这么盯着,吴为浑身就有些不自在,他把身体朝椅背上一靠:“略懂,略懂。”

“那你给我说说!”孙芷溪来了劲,死死锁定了吴为。

事发突然,他其实没有任何提前的准备,只是顺着话题到了这里。

一个想法灵光一闪,钻入了吴为的脑海。

吴为定了定神,慢慢喝了口茶,开始酝酿自己接下来的话。

“通州吧,历来都是南北贯通的要道,又是入海口,地理位置极佳。但是呢,这种绝佳的地理位置却没有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助力。”

吴为娓娓道来,并没有急于进入话题,在座的除了孙芷溪都是通州人,都是很熟悉自身的特殊性。

“所以呢,通州的两大特色,一是纺织,二是劳务。劳务么大家都懂,江宁和海州的房子一半都是我们通州人去建的,盖完了却没几个通州人能买得起,那是辛苦钱,没有什么前景可言。”

在座的人都深以为然,通州一建二建,走南闯北,不知道给周边城市建设做了多少的贡献。

可是劳务输出,毕竟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凭的全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州人能吃苦,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共识。

“至于纺织,从民国开始就是通州的传统行业,近代的第一座纺织厂就是在通州建立的。”

说起通州历史,吴为如数家珍,读书写字对历史不能一窍不通。

“缫丝厂和纺织机械厂,这可都是当年的大国企,上千人的大厂,要么破产清算,要么惨淡经营,可惜了。”

吴为的声音慢慢低沉了下去,给这场引起巨大轰动的时代事件盖棺定论了。

“不过呢,虽然这些厂子都不在了,但是留下的东西却很宝贵。”

话已至此,吴为就不准备继续卖关子了。

“我们通州有一个其他地方都不具备的东西,那就是曾经留下的这些底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