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肯定都难,通州当地多少纺织企业都倒闭清算了。”吴为清了清嗓子,继续着自己的话题:“这并非只是通州自己的困难,而是整个全国纺织行业都遇到的问题。”
“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理解,什么叫做话语权。”
众人面面相觑,怎么突然转移了话题,不是在讨论行业的困难么。
吴为没有卖关子,朗声道:“想要在开放自由的市场环境下活下来,光有产品还不够,还得拥有对行业标准制定的决定权,而这个标准,不仅仅局限在国内。”
疯了,彻底疯了。
蒋清华摇摇头,准备起身离场了,这些疯话他听都听不下去了。
还做梦想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他一个疯子能定的吗,拿纺织行业协会当摆饰吗。
结果却看到身边的马望京在不断地记着笔记,蒋清华只得假装调整了下自己的坐姿,没有起身。
“想要获得话语权,就必须把所有人的力量集合起来,而轻纺城就是这样的一个集合。有了轻纺城,越来越多的企业就会聚集在一起,不仅能够盘活市场,整合产业链,行业标准自然就更加能统一起来。有了统一的行业标准,话语权自然就有了,对内对外,都是一样。”
“一件普通衣服,从原材料加工,到拉断纺纱,织成布匹,最后变成一件成衣,我们只拿到了整件衣服利润的10%,那剩下的90%的利润都去哪里了?”
“在过去,话语权的丢失,让我们无法参与对于原材料的定价,比如羊毛,在过去数年,整体价格上涨了50%。没有话语权,我们只能做代工,被国外的所谓名牌贴牌,再反过来大规模侵吞我们自己的市场。”
“而轻纺城,会是以后全国纺织的中心,国内唯一的行业标准制定者,也是掌握纺织行业唯一话语权的象征。”
吴为的话掷地有声,也终于让所有人看到了轻纺城真正的意义。
纸面上的那些描述,都是平面的,唯有“话语权”这个立意,才让轻纺城的战略意义立体了起来。
高屋建瓴,莫过如此。
“过去这些年,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和相对便宜的生产材料,纺织行业虽然发展得还不错,但赚的都是辛苦钱。但现在时代不同了,这样的辛苦钱也不好挣了。”
“自古华山一条路,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不要心存侥幸,期待观望。只有主动出击,尽快整合资源,让轻纺城快速地发展起来,趁着真正的行业剧变还未来临之前,把护城河修起来,才能让我们活下去。掌握了未来的话语权,我们就有能力改变行业的规则,掌握利润的分配。”
全场鸦雀无声,沉寂良久。
秦刚满目通红,原来,是有人懂他的,那些他曾经思索过无数次的念头,终于有人替他完整地表达出来了。
情不自禁地,他站了起来,鼓起了掌。
第二个人也站了起来,加入了鼓掌的行列。
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让掌声响彻了整个大厅,经久不息。
那些所谓的领导和专家看着这一切,面如死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扯了那么多有的没的,都只会提问,没有人能给出真正的解决方案。
而吴为的解释,让轻纺城有了真正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思维,也狠狠打了这些所谓专家的脸。
俞名远恍然大悟,自己还是肤浅了,原来轻纺城的立意竟然如此之高。
场面有些混乱,作为主持的黄宇杰出来稳定局面了。
“各位,我们的讨论会还没有结束,请大家坐下来。”
吴为点了点话筒,咚咚两声,犹如一个提示,让场面重新安静了下来。
“蒋会长,我的回答您满意吗?”
蒋清华额头青筋毕现,有些恼羞成怒,刚刚吴为的话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他措手不及。
从根本上解决话语权的归属,难不难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蒋清华竭力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只能哼哼了两声,就此作罢。
“那我来回答马主任的问题,未来轻纺城究竟该以什么方式来进行运作。”
终于,到了吴为直面马望京的问题了。
原本紧绷的脸似乎有了些期待,马望京知道自己这次没有白跑一趟。
看着像个学生,可是这份沉稳和淡定,远超了吴为现在的年龄。
说话表达不急不慢,逻辑清晰,格局极大,当真是个妖孽的存在。
马望京提起笔,轻轻点了点,示意他开始。
“通州没有钱,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吴为的眼神游离飘忽,让台上省财政局的局长有些慌,生怕吴为下一个要针对的就是他。
不过吴为话头马上一转:“但是没钱不代表不能做事,螺蛳壳里做道场,关键是思路要打开。”
俞名远手里的那张纸条还在,他低头一看,两个字重新落入眼帘,只是他却无法理解这两个字代表的含义。
“商业社会,讲究公平公正,因此在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不是钱。”
又是一片哗然,钱还不重要吗,没有钱如何能让轻纺城建起来。
“比起钱,更重要的是信誉。”吴为的声音突然高了一度,引得大家都紧张了起来。
“所以我们在轻纺城上,要开一场赌局。”
想法之跳脱,可谓天马行空,根本没有人能跟上吴为的思路。
“赌什么?”马望京眉头紧皱,竟然主动开口询问了。
“这场赌局,是一场对赌。”
石破天惊,在场的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对赌”这个名词。
“这场局,赌我们通州的信誉。”
吴为没有继续卖关子,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政府出地,出政策,投资人出钱,企业出力,三者同心协力,这件事就能干成。”
“地和政策都是资产,真金白银的资金是资产,企业的品牌也是资产,而这些资产构成了我们的基本盘面。但是在这三方里,真正干活的是企业,要想企业能干出实际的成果,那么我们就必须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