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后,我和前妻姐姐一起搞事业 > 第81章 你们可以鼓掌了

重生后,我和前妻姐姐一起搞事业 第81章 你们可以鼓掌了

作者:若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23:02:18 来源:小说旗

轻纺城的项目一旦启动,这里的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但是海通大桥要同步启动,难度太大了。

吴为本来的计划是想等轻纺城一期落地之后,再谋求海通大桥的建设,徐徐图之。

但是现在,似乎计划赶不上变化了。

吴为沉默不语,心中开始盘算了起来。

十分有默契地,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谁也没有打扰他。

俞清秋看着吴为专注无我的样子,眼中的爱意是怎么藏都藏不住了。

最吸引她的,便是吴为这样旁若无人的专注。

俞名远和马望京两个人一路上也是绞尽脑汁,思考了很多种方案,但是都觉得差了一口气。

最后在孙芷溪的提醒下,决定找吴为这个妖孽来参谋一下。

毕竟,轻纺城和海通大桥的规划都是出自他的天才构想。

上一世的无数事件如同电影画面一样,在吴为的脑海里闪过。

最终,他定下心神,缓缓抬起了头。

全桌的人全都屏气凝神,等待着他开口说话。

“想要让海州掏钱,就必须给他们一个不容拒绝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必须能让海州受益。”

吴为缓缓开口,开始进入自己的节奏。

“这个理由必须足够大,大到他们无法拒绝,甚至听完之后,要让他们主动想掏这笔钱。”

俞名远愕然,眼睛瞪得巨大,生怕错过一个字。

马望京也同样无比震惊,要钱的人,竟然还能反客为主。

“共赢,才是海通大桥规划的底层逻辑,所以,必须让海州看见这一点。”

底层逻辑,这是一个在2003年还是十分稀奇的词语。

但是其中的意思不言自明,在座的每个人都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这大概就是语言的魅力,即使跨越了时代,依然能让人一听就懂。

“可是现在我们手里除了一个还未落地的轻纺城,没有任何其他的筹码,怎么跟海州交换?”俞名远毕竟是经济学教授,思路清晰,抓到了共赢的关键,那就是利益交换。

“谁说我们没有筹码?”吴为笑着反问。

俞名远哑然,通州什么底子他比谁都清楚,哪里有人家海州能看上的东西。

马望京陷入了沉思,他依然没有跟上吴为的思路。

“大家知不知道,下一届世博会举办地在哪里?”吴为提示道。

“海州!”最先喊出答案的是俞知夏。

吴为点点头,下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正是他们的邻居,直辖市海州。

俞知夏的脑子里蹦出了无数个念头,她甚至觉得吴为给她的那个股票代码都是意有所指的。

就在官宣海州成为下一届世博会举办地之前,吴为让她提前布局了,直接让俞知夏的本金翻了个倍。

从,到那个能在记事本上显现的生日快乐,吴为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无的放矢。

只是如果看得不够远,根本无法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想到这里,俞知夏觉得自己似乎越来越看不懂他了。

“跟世博会有什么关系?”孙芷溪幽幽地插了一句,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问题。

吴为意味深长地解释道:“我们要建轻纺城,海州要开世博会,这便是双赢的契机。”

“轻纺城能给通州带来的好处,可以比拟世博会给海州带来的帮助。”

“当然,这话到了海州这里,是可以反过来说的。世博会的作用不仅仅是一场基建的盛筵,而是让海州彻底奠定自己作为南方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重要一步。”

“世博会举办的目的是让全球各个国家在一个共有的平台来传播和分享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那么落地在海州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经济价值。”

“那么,你们觉得,将来世博会最缺的是什么?”

吴为突然问了个问题,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海州不缺钱,去年它的单体Gdp就接近了6000亿,增速8%。从体量上来说,作为一个直辖市直接超过了一个沿海大省,海州不愧是龙头。”马望京对这些数字十分熟悉,信手拈来。

如果用富得流油来形容海州,一点都不过分。

“这么厚的家底,它什么都不缺啊。”俞名远感叹道,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世博会在国内是第一次举办,所以大家不了解它的运作方式很正常。

“几乎每个主流国家都会兴建独立的场馆,来展示各自国家的文化和科技,基建已经在8月启动了,大家如果去看看浦江的对面,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的。”

看大家没有答案,吴为就只能继续自己的解释。

“不出三年,数十座场馆就会新建完成,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海州也许现在不缺任何东西,但是当这些场馆建成,世博会召开的那一天,它就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

吴为的话一下子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终于谜底要揭晓了。

“海州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人口基数太少了。”

孙芷溪似乎抓到了一点头绪,有些不太自信地问道:“人少,所以会对世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对吧?”

吴为点点头,悠悠道:“投入了几十个亿建成的场馆,如果人流量很低,别有用心之人就会说,耗费如此之大的世博会只是个面子工程,到了那个时候,海州会如何应对?”

世博会不仅仅是一个形象工程,而是一种实力展示的过程。

而海州,需要这样的一个工程,因为这代表的并不只有它自己。

“以海州自己的人口基数,想保证世博会的人流量是绝对做不到的。”

吴为终于亮出了底牌:“想说服海州其实很容易,海通大桥能成一个贯穿南北国家高速的桥梁,真正让包括通州在内的数个城市跟海州彻底打通,让长江天堑不再成为问题。那么,三小时经济圈的概念就会彻底成为现实。海州的消费力能扩散到其他城市,包括我们的轻纺城在内,都能受益。”

“而海州,则得到了它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潜在的超大规模的客源。”

“我们甚至可以配合海州来做未来世博会的宣传,系统性的组织旅游团前往海州,成为世博会的流量来源。”

“如此,海州要的客源问题,都能彻底解决。”

吴为说完,便轻轻敲了下桌子:“你们可以鼓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