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后,我和前妻姐姐一起搞事业 > 第97章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绕了那么多的弯子,其实就是为了这一刻。

而这些东西,只有俞知夏能明白。

其他人,都只是他们团队的辅助,唯有俞知夏才是这个团队最为重要的那个人。

即使是吴为自己,也不如俞知夏。

“量化金融?”俞知夏低喃着四个字。

量化,金融,分开的两个字她都能理解,但是为什么合在一起就不行了。

“所以,你说卡耐基梅隆开设的那门课,就是量化金融!”俞知夏终于反应了过来。

吴为点点头,悠悠道:“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我认为,它会颠覆和改变整个金融市场的规则。”

“所谓量化金融,就是利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模拟算法,把数学、统计和和计算机的这些核心技术,跟金融结合起来。”

“人的算力有限,即使有所谓的软件提供均线和一些基础的数据,都抵不过每秒数千次的运算,以及基于这些算法分析之后提供的投资决策。”

“市场对于政策和行情的判定永远都是滞后的,所以当大多数人开始行动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落后了。”

俞知夏沉思不语,她突然想起博弈概论的第一节课,浑身不由地战栗了起来。

“一个政策的发布,从解读到分析,再到市场的反应,这个周期可能会达到数个小时。而当大家意识到这对某个行业是利好或者利空的时候,我们的布局很可能在发布的当场就完成了。”

“这一点,靠人力是绝对做不到的。”吴为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缓缓笑道。

“可是程序不是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运算吗?”俞知夏自己也懂一些基础的编程,她问到了最为关键的部分。

吴为眉头一挑:“谁说程序就只能按照规定流程跑的?”

俞知夏瞪大了双眸,不可思议地看着吴为。

吴为终于搬出了自己的底牌,也让俞知夏真正看到了所谓程序背后,隐藏着的那把利剑。

“我们的程序,会学习,能修正,还能做决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启动,什么时候要加仓,什么时候要收手。”

吴为侃侃而谈,他终于可以说肆无忌惮地告诉俞知夏这一切了。

记事本上的生日快乐,博弈课上的那个零,爬虫的程序。

一切的一切,在今天,都水落石出。

前面的所有行为,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量化金融真能有这么厉害么?”俞知夏深吸一口气,似乎依然无法相信这样的操盘手法。

吴为不着急,慢慢问了一个问题:“目前的投资界,你最认可哪个人?”

“当然是巴菲特啊!”俞知夏很笃定,“不认清股票的本质其实是企业基本面的体现,那么买股票就是碰运气,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所以你认可他的价值投资法对不对?”吴为幽幽地问道。

“他是价值投资的代言人,也是我终生学习的对象。”

“那我如果告诉你,有一个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8%,超越了巴菲特基金至少10%的水平,而且常年保持碾压的状态,你会不会觉得很惊讶?”

俞知夏猛地抬头,眸子里满是惊恐:“不可能!巴菲特运营的基金年化收益每年都能在20%以上,这已经是很难达到的标准了!”

很多基金昙花一现,在一年或者两年有过超越行业的优异表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但是要在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里,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那就很难得了。

吴为微微一笑:“你觉得我会扯淡吗?”

良久,俞知夏才缓缓平复了情绪,因为以她对吴为的了解,他绝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撒谎。

“太难以置信了!”

“不怪你,这个基金十分神秘,我也是花了很久时间才确认了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凭借着上一世的记忆,吴为找到了第一个创立量化基金的人,以及他创立基金的真实情况。

“詹姆斯·西蒙斯,是一个数学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把量化金融的概念引入到投资中来的人。”

“他从小就很聪明,23岁就取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和哈佛都做过老师。”

“他创立了一个实验性的基金公司,叫做“文艺复兴科技”。但是这个公司并不招聘有金融背景的人,有学数学的,有学统计,有学物理的,整个团队简直就是一个科研团队。”

“在经历了两年的失败后,在1990年,他重启了原来的基金公司,旗下有一只基金叫做“大奖章基金”,这只基金就是一个纯粹的量化基金。”

“应该说,西蒙斯是整个投资界第一个把量化金融的概念利用到实际场景的人。”

“你猜一猜,他最高的一年的年回报率达到了多少?”

俞知夏沉思片刻:“平均年化如果都到了恐怖的38%,那最高的年份是不是能翻倍?”

吴为打了个响指:“bingo!”

“2000年,在扣除了管理费用之后,大奖章基金的回报率达到了98%!”

眸底里的惊涛骇浪一览无遗,此时的俞知夏跟吴为当初看到这些信息时的震惊是一模一样的。

“价值投资和量化投资,是两条不同的路。在我看来,价值投资没有错,但是却无法比拟量化。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算法和模型才是未来的趋势。”

一贯自信从容的俞知夏此时犹如经历一场精神的洗礼,撼动和改变了她一直坚信的那些理念。

“这条路,已经有人替我们走过一次了,而且他已经成功了。而我们,只需要按图索骥,那么就有能力跨越时间和空间,用量化金融来实现我们自己的理想。”

吴为的话振聋发聩,字字珠玑。

当俞知夏再次抬眸看向吴为的时候,眼底里似乎多了一些不明的情绪:“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划这一切的?”

吴为伸了个懒腰:“大概是送字的那天吧。”

那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俞知夏依然记得十分清楚。

俞知夏看着杯子里深色的咖啡,映出了自己的影子,仿佛那天在眼前重演。

“这一切,都是因为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