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 第105章 朝堂震动,生为豪杰,死为鬼雄

洛阳城,后将军袁术府邸内。

丝竹之声悠扬婉转,如潺潺流水,萦绕在整个庭院。

舞姬们身着轻薄罗衫,身姿婀娜,翩翩起舞。

彩袖翻飞间,似是天边云霞飘落人间。

袁术半躺在榻上,手中端着酒杯,微眯双眼,尽情享受着奢靡的时光,心情舒畅至极。

“妙啊,妙啊!”

袁术不时发出赞叹,随着乐曲的节奏轻轻晃动着身体,口中还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家奴离开京师,我的日子必会好起来。”

袁绍一直是袁术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凭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名望,在朝堂上处处压袁术一头。

如今袁绍被迫离开京师,袁术只觉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整个神州都变得明媚起来。

兴致高昂的袁术,眼神逐渐变得迷离,开始肆意调戏身旁侍奉的婢女。

婢女们吓得花容失色,却又不敢反抗,只能含羞带怯地闪躲。

袁术愈发得意忘形,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庭院中回荡,与悠扬的丝竹声交织在一起。

袁胤神色匆匆地走进庭院,脚步急促,打破了欢愉的氛围。

他来到袁术面前,神色凝重,声音低沉地道:

“大事不好,本初死了!”

“什么?”袁术手中的酒盏瞬间滑落,“啪”的一声在地上摔得粉碎,酒水溅湿了他的衣衫。

他猛地坐起身来,双眼圆睁,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袁术心中一阵慌乱,他虽一直与袁绍不和,但从未想过袁绍会突然死去。

“本初死了,死在小平津关。”

袁胤再次重复道,声音中也带着一丝悲戚。

尽管袁氏兄弟之间矛盾重重,但毕竟同属袁氏一门。

袁绍的死,让袁胤心中也不是滋味。

“谁敢动我家家奴?”袁术怒吼道。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手紧握拳头,关节泛白。

袁绍即便再不济,也是袁氏家族的一员,是他的兄长。

如今竟有人敢在袁术的眼皮底下将袁绍杀害,这让他感到无比愤怒和屈辱。

“据说是吕布,提前布局,命张辽在小平津关设伏,斩了本初。”

袁胤小心翼翼地阐述,将他所了解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袁术。

袁术直直地盯着案几上半盏残酒,烛光跳动,映得他面容忽明忽暗:

“好,好得很!我袁术定不会放过他!”

袁绍突然的死讯,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间,搅得他五脏六腑都似翻江倒海。

往昔与袁绍共度的时光,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汹涌翻腾。

袁术忆起幼年时,暖阳洒在袁氏庄园的树林间。

他与袁绍一同穿梭其中,追逐着枝头欢闹的小鸟。

两人仰着稚嫩的脸庞,眼中满是对飞鸟的向往。

手中握着自制的简陋捕鸟网,嬉笑呼喊,惊起一片鸟鸣。

那时的他们,天真无邪,兄弟情谊纯粹而美好,世间邪恶万物都为这份童真让路。

庄园外的草地郁郁葱葱,兄弟二人曾驱赶着牛群,在溪边放牧。

牛儿悠然吃草。

他们光着脚丫,坐在溪边,将脚丫浸入清凉的溪水中,溅起朵朵水花。

袁绍随手捡起一片树叶,放在唇边,吹出悠扬的曲调。

袁术听得入神,偶尔跟着哼上几句跑调的旋律。

两人相视而笑,笑声在旷野间回荡。

还有书斋内,案几上堆满了经史子集。

他们并肩而坐,摇头晃脑地诵读经典。

遇到晦涩难懂之处,便相互争论,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

最后往往是年长些的袁绍稍占上风,耐心地为袁术讲解。

袁术托着腮帮子,认真聆听,眼中满是对兄长学识的钦佩。

“本初……”袁术喃喃低语,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往昔的龃龉、争斗,此刻都如过眼云烟,只剩下对兄长深深的怀念。

袁胤心中满是忧虑,轻声劝道:

“公路,逝者已逝,节哀顺变。”

袁术缓缓抬起头,目光中满是决绝:

“胤弟,我决意离开洛阳,即刻启程。”

说罢,起身便开始收拾行囊,动作急促而慌乱。

“走?公路这是为何?情况如此危急吗?”袁胤大惊失色,忙问道。

“袁绍一死,我在洛阳已无容身之所。”

“董卓逆贼,对我袁氏家族虎视眈眈,如今兄长已去,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我。”

“我若不走,性命堪忧。”

袁术一边说着,一边将重要的文书、细软一股脑塞进包裹,双手微微颤抖。

“那……要不要告知叔父一声?”袁胤犹豫着问道。

“叔父不会准许我弃官的,他一心维护家族在朝堂的地位,怎会同意我这般逃离。”

“可此刻不走,恐怕再无机会。”

袁术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悲凉,他深知叔父袁隗的固执。

自己此刻的抉择,虽违背叔父意愿,却是求生的唯一希望。

收拾妥当,袁术吹灭烛火,书房瞬间陷入黑暗。

他与袁胤小心翼翼地穿过庭院,月光如水,洒在石板路上,映出两人紧张的身影。

袁术目光缓缓扫过园内的一草一木,精致的亭台楼阁,在月色下投下斑驳的影子。

曾经,这里是他与一众宾客把酒言欢、吟诗作对的地方,欢声笑语似乎还在耳边回荡。

蜿蜒的溪流,潺潺流淌,在月光下闪烁着细碎的银光。

他还记得夏日里,自己曾在此处消暑纳凉,看着水中嬉戏的游鱼,好不惬意。

“京师,别了,我会再回来!”

袁术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甘,又饱含着深深的留恋。

洛阳承载了他半生荣华与梦想,如今却成了不得不逃离的是非之地。

袁绍的死,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袁氏家族在洛阳城的丧钟。

袁胤静静地站在袁术身后,神色同样怅惘。

洛阳城,是他们袁氏家族荣耀的象征。

袁氏一门累世公卿,在京师扎根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堂。

如今,汝南袁氏的子弟却要在暗夜中悄然离去,怎能不让人感到失落与无奈。

“公路,时候不早了,再不走,恐怕就来不及了。”

袁胤轻声提醒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

既然已经做出决策,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袁术缓缓转过身,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府邸。

曾经奢华无比、宾客盈门的后将军府,如今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寂静。

袁术想起了初入洛阳时的意气风发,那时的他,凭借着袁氏家族的威望,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备受瞩目。

他以为自己会在京师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不世功勋,让袁氏家族的荣耀更上一层楼。

时过境迁,往后一切都要重头再来。

“走吧。”袁术长叹一声,语气中满是无奈。

他紧了紧身上的披风,迈出了沉重的步伐。

……

洛阳城,袁隗府。

太傅袁隗端坐在书房之中,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信纸在他微微颤抖的手中沙沙作响。

他的脸色如纸般惨白,双眼布满血丝。

平日的威严与从容此刻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悲痛与哀伤。

“本初,死了……”袁隗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低沉,仿若从灵魂深处发出的悲叹。

“什么?”袁基正在一旁整理书卷,听闻此言,手中的竹简“啪”地掉落一地。

他猛地转过头,看向叔父袁隗,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

“叔父,您说什么?本初他……”

袁基的声音戛然而止,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袁绍,那个自幼与他一同长大,在家族中崭露头角的弟弟,竟已离世?

袁隗缓缓抬起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终究还是夺眶而出,顺着他满是皱纹的脸颊滑落。

“吾侄,死得好可怜呐!”

袁隗悲恸不已,双手捂住脸庞,痛哭流涕。

在他心中,袁绍不仅是侄子,更如同亲生儿子一般。

袁绍自幼聪慧过人,胆识非凡,一直是袁氏家族的骄傲,承载着家族未来的希望。

如今,希望之光骤然熄灭,怎能不让他肝肠寸断。

袁基呆立当场,脑海中一片空白。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回过神来。

那些与袁绍共度的儿时回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将其彻底淹没。

他想起了小时候,在袁氏庄园的春日里,兄弟一同在花园中追逐嬉戏。

年幼的袁绍笑声豪迈,如同洪钟般在花丛间回荡。

他们一起捉蝴蝶,袁绍身手敏捷,总能率先扑到那色彩斑斓的蝶儿。

然后兴奋地跑到袁基面前,展示自己的“战利品”,眼中闪烁着纯真的光芒。

先生休沐时,他们躺在庭院的凉席上,听着长辈们讲述着家族的荣耀与先辈的英勇事迹。

袁绍总是听得格外认真,眼中满是憧憬与向往,还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对弘扬家族显学的无限遐想。

袁绍怀抱着大志步入学堂,更是勤奋好学,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思维敏捷,见解独到,常常在课堂上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赢得先生们的赞赏。

袁基看着弟弟在学业上的出色表现,心中既骄傲又欣慰。

如今,袁绍死了,死在了最好的年华,袁基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我要将贼子碎尸万段!”

袁基突然怒吼道,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仇恨。

他的双眼通红,紧握着拳头,关节泛白。

袁隗缓缓放下双手,眼中闪过一丝冷厉的光芒:

“董卓狼子野心,自入京以来,倒行逆施,祸乱朝纲。”

“如今,又对我袁氏家族痛下杀手,此仇不共戴天!”

袁基的眼神中,透着坚定:

“叔父,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我愿召集家族门客,与董卓、吕布决一死战,为弟弟报仇!”

袁隗目光深邃,望向远方:

“不可鲁莽行事,如今董卓权势滔天,手握重兵。”

“我们袁氏家族虽底蕴深厚,但此刻与他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

“我们暂且隐忍,等待时机。方今天下,并非董卓一人说了算。

“本初之死,必能激起天下忠义之士的愤慨。”

“我们要暗中联络各方势力,积蓄力量。”

“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将董卓势力连根拔起。”

“为本初报仇,也为天下苍生讨回公道。”

袁基默默点头,他明白叔父所言极是。

他必须暂且将心中的仇恨深埋,等待复仇的火焰再次燃起的一天。

突然,一名仆役神色慌张,匆匆闯入书房,声音颤抖地禀报道:

“家主,公子,大事不好!后将军连夜离开了京师!”

“什么?”袁基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茶盏“啪”地坠落在地,摔得粉碎。

他的身躯微微震颤,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公路临阵脱逃?他怎能如此!”

袁隗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而平静,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切。

他微微叹了口气,正色道:“公路必是去往南阳,招兵买马。”

袁术虽行事有时莽撞,但并非毫无主见之人。

此番连夜离京,想必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要不要追回?”袁基焦急地问道。

弟弟袁术未经家族商议,擅自行动,实乃不妥,若不追回,恐生变数。

袁隗沉思片刻,缓缓摇头:“不必,老夫相信公路。”

袁基听闻,心中满是怅惘。他望着叔父,欲言又止。

京师局势风雨飘摇,袁氏家族每一步都走得艰难,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汝南袁氏,历经数代经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朝堂之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董卓入京后,局势急转直下。

董卓倒行逆施,独揽大权,对袁氏家族也逐渐露出了獠牙。

如今袁绍身死,袁术又连夜离京,家族内部人心惶惶。

袁氏家族仿佛置身于暴风雨中的孤舟,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

袁隗站起身来,缓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夜色,心中思绪万千:

“从今日起,你我叔侄需更加谨慎行事。”

“本初之死,乃我袁氏家族之痛,但我们不能因此一蹶不振。”

“叔父,侄儿明白。”袁基拱手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

洛阳城,夜幕深沉,万籁俱寂。

董卓的府邸宛如一座巍峨的巨兽,在黑暗中静静蛰伏。

府邸内,灯火渐次熄灭,唯有董卓的卧房还透着一丝昏黄的光亮。

董卓已宽衣解带,正准备就寝,一天的操劳让他略显疲惫。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咚咚咚!”敲门声急切而有力。

董卓眉头紧皱,心中涌起一股无名怒火,他最厌恶在休息时被人打扰。

“何人如此大胆,搅我清梦!”

董卓怒吼的声音在卧房内回荡,带着十足的威严与怒气。

“董公,是我。”门外传来李儒恭敬却又带着几分急切的声音。

李儒身为董卓的女婿兼首席谋士,在董卓心中地位特殊。

若非大事,他断不会如此莽撞地深夜求见。

董卓微微一怔,心中暗忖,究竟发生了何事,让李儒如此着急。

他不耐烦地披上外袍,大步走到门前,猛地拉开门。

“文优,深夜至此,所为何事?”董卓满脸不悦,目光如炬地盯着李儒。

李儒赶忙躬身行礼,脸上却抑制不住地带着一丝兴奋:

“董公,大喜啊!袁绍死了!”

李儒的声音虽刻意压低,但在寂静的夜里,却如同一记惊雷,震得董卓心头一颤。

“什么?袁绍死了?”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随即,脸上露出了狂喜之色。

胖脸笑容愈发灿烂,仿佛瞬间年轻了十岁。

“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董卓仰头大笑,笑声在府邸内回荡,仿若在庆祝一场盛大的节日。

李儒见董卓如此高兴,赶忙再次躬身恭贺:

“恭喜董公,除去心头大患!”

董卓迫不及待地问道:“快,快与我说说,袁绍是怎么死的?”

他拉着李儒走进卧房,两人在案几旁坐下,目光紧紧盯着李儒,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李儒脑海中组织语言,详细地道:

“回禀董公,袁绍弃官出城,车骑将军吕布一路追杀。”

“袁绍逃往小平津方向,遭受吕布的部将张辽伏击而亡!”

董卓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没有我的军令,奉先擅自行动?”

吕布身为他麾下第一猛将,虽勇猛无比,但如此擅自行动,让其心中有些不满。

在董卓看来,吕布此举虽为自己除去了袁绍这个大敌,但却破坏了他的规矩。

李儒微微前倾,言辞恳切:

“不错,吕布此番擅自行动,实乃目无军令,不把董公放在眼里。”

“袁绍虽死,可吕布此举若不严惩,日后军中将士纷纷效仿,董公的威严何在?”

“吕布勇猛过人,在军中威望颇高,若不加以制衡,日后恐成大患。”

董卓脸色一沉,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他缓缓端起案几上的酒杯,轻抿一口,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却未能驱散心中的纠结。

“文优,此事不可轻举妄动。”

董卓放下酒杯,目光深邃地道:

“奉先虽擅自追杀袁绍,但终究为我除去了心头大患。”

“且等我见过奉先,问清缘由,再提处置不迟!”

李儒心中焦急,忍不住再次进言:

“董公,吕布此举公然违抗军令,若不立刻严惩,何以服众?”

董卓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悦,冷冷地看了李儒一眼:

“文优,此事我自有分寸,你莫要再提!”

“如今正处于废立天子的关键时刻,我需要奉先。”

“想要坐稳天下,靠的不仅是智谋,更要有武力。”

“奉先的勇猛,是我手中的一把利刃,如此关键的时刻,我不能自断臂膀。”

废立天子之事,必将引起朝堂内外的轩然大波。

没有吕布这样的猛将镇场,吕布难以掌控局面。

“董公所言极是。”李儒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

废立天子,是董卓迈向权力巅峰的关键一步。

稳定军心,掌控局势,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不过,董公,袁绍虽死,汝南袁氏根基深厚,不可小觑。”

“我们可趁此机会,对汝南袁氏进行压迫,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势力。”

李儒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董卓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文优所言,正合我意。”

“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一直是我心头之患。”

“如今袁绍已死,正是打压他们的好时机。”

董卓与李儒深夜密谈,烛火摇曳,映照着二人的面庞。

光影交错间,满是权谋的算计与野心的膨胀。

他们商讨着如何借袁绍之死,进一步打压汝南袁氏,巩固自身权势。

从朝堂上的弹劾策略,到暗中的监视布局,每一个细节都在他们的谋划之中。

李儒言辞犀利,条理清晰。

董卓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

“董公,如此一来,汝南袁氏必将元气大伤,朝堂内外,再无人能与您抗衡。”

李儒微微躬身,眼中满是谄媚与自信。

自己的智谋加上董卓的权势,定能将天下玩弄于股掌之间。

“好,好啊!”董卓放声大笑,“有文优在,我何愁大业不成!”

二人一直商讨到黎明,董卓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到榻上宽衣解带。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沉沉睡去,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董卓置身于一片黑暗的荒野之中,四周迷雾弥漫,寂静得让人毛骨悚然。

突然,一个身影从迷雾中缓缓走出,正是袁绍。

袁绍身着素袍,面色冷峻,目光如炬地盯着董卓。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你以为杀了我,就能掌控天下?”

袁绍一边说着,一边一步步朝着董卓逼近。

董卓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想要后退,却发现自己的双脚仿佛被钉在了地上,动弹不得。

“袁绍,你……你不是已经死了吗?”

董卓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恐惧在他心中蔓延。

在现实中,他或许可以凭借权势与武力,让天下人畏惧。

但在梦境之中,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却被无限放大。

“死?哼,我即便死了,也不会放过你!”

袁绍怒目圆睁,猛地抽出佩剑,朝着董卓刺去。

剑刃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要将董卓的灵魂都撕裂。

董卓惊恐万分,慌乱地四处张望,试图寻找一件武器来抵挡袁绍的攻击。

慌乱之中,他随意摸到一把佩剑,来不及多想,猛地抽出佩剑,朝着袁绍刺去。

“噗!”一声闷响,剑刃刺入了袁绍的胸膛。

袁绍的身体摇晃了几下,缓缓倒下。

董卓看着倒在地上的袁绍,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快感。

“哈哈哈哈,袁绍,你终究还是死在了我的手里!”

董卓仰头大笑,笑声在荒野中回荡,带着一丝疯狂。

他将佩剑从袁绍的胸膛中抽出,鲜血顺着剑刃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血花。

随着袁绍的死去,荒野中的迷雾渐渐散去,阳光洒在大地上,一片光明。

董卓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将佩剑收入鞘中,大步向前走去,仿佛要去迎接至高无上的权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