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 第113章 和谈?蠢人灵机一动

暮色如墨,缓缓地笼罩大地。

呼厨泉率领着匈奴大军,满载着从河东劫掠而来的大量物资,返回匈奴王庭。

一辆辆马车,沉重地压在草原的土地上。

车上堆满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有从汉地百姓手中抢夺来的粮食和农具。

如此庞大的车队,极大地减缓了行军速度。

当夜幕彻底降临,匈奴人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扎下了营地。

营帐错落林立,篝火熊熊燃烧,将整个营地照得通明。

匈奴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肆意地狂欢着。

他们从车上搬下成坛的美酒,大口地灌进喉咙。

酒水顺着他们粗糙的脸颊流淌下来,浸湿了衣衫。

还有刚刚宰杀的牛羊,被架在火上炙烤。

油脂滴落在火中,发出“滋滋”的声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士兵们一手拿着酒坛,一手撕扯着烤肉。

吃得满嘴流油,脸上洋溢着野蛮而贪婪的笑容。

最为高大华丽的军帐内,呼厨泉慵懒地靠在虎皮制成的软榻上。

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张巨大的食案。

案上摆满了各种珍馐美馔,还有从汉地抢来的美酒。

呼厨泉端起一碗酒,仰头一饮而尽,随后发出一阵畅快的大笑。

“来人呐!”

两名汉婢,战战兢兢地走进营帐。

她们身着破旧的衣衫,头发凌乱,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在残暴的匈奴人眼里,她们如同待宰的羔羊,随时可能遭受无尽的折磨。

她们本是河东的普通百姓,在匈奴劫掠时被掳走,从此便陷入了人间地狱。

呼厨泉盯着两名娇媚的汉婢,脸上露出一丝残忍的笑容:

“今晚,你们就好好侍奉本王。”

两名汉婢吓得浑身颤抖,却不敢违抗。

只能缓缓走到呼厨泉身边,小心翼翼地为他斟酒、布菜。

呼厨泉一边享受着汉婢的侍奉,一边不时地用手肆意地抚摸着她们的脸颊。

强者的眼神中,充满了戏谑与侮辱。

酒过三巡,呼厨泉的双眸变得愈发迷离,胸膛里暴虐**也愈发强烈。

他突然站起身来,抽出腰间的长刀。

刀刃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摄人心魄的寒光。

“来,陪本王玩个游戏。”呼厨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疯狂。

两名汉婢惊恐地看着呼厨泉,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呼厨泉不顾她们的恐惧,将长刀递给其中一名汉婢,道:

“你,用这刀刺她,若是刺得深,本王便饶你一命。”

那名汉婢惊恐地瞪大了眼睛,手中的长刀差点掉落。

她看着身旁同样惊恐的同伴,泪水夺眶而出。

“不,我不能……”女子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绝望。

呼厨泉脸色一沉,猛地一巴掌扇在那名汉婢的脸上,将她打倒在地。

“你敢违抗本王的命令?”呼厨泉怒吼道,“那你们两个都别想活!”

另一名汉婢吓得跪在地上,哭着求饶:

“大王,饶命啊!我们愿意做任何事……”

呼厨泉不为所动,冷冷地看着持刀汉婢,道:

“要么杀了她,要么你们一起死!”

最终,那名手持长刀的汉婢,缓缓举起了手中的刀,手颤抖得如同风中的落叶。

她闭上眼睛,咬着牙,朝着同伴刺去……

呼厨泉满脸狰狞,嘴角还挂着未干的血渍。

他大笑着,将碗中混着汉婢鲜血的美酒一饮而尽,喉咙里发出畅快的嘶吼。

掌控生死的权力,犹如世间最令人沉醉的美酒。

每一次目睹生命在自己的意志下消逝,都能让呼厨泉获得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与疯狂。

营帐之外,匈奴勇士们沉浸在放纵的狂欢中。

他们肆意地吼叫着,酒液泼洒在身上,与篝火的光芒相互映衬。

勾勒出一幅幅野蛮而疯狂的画面。

整个营地,仿若一个被**与残暴填满的修罗场。

匈奴人毫无防备,沉浸在虚幻的欢愉之中。

疯狂的喧嚣达到顶点,大地突然剧烈震颤起来。

起初,震动如远方传来的闷雷,隐隐约约。

但转瞬之间,便如汹涌的浪潮般席卷而来。

地面上的沙石跳动,营帐摇晃,酒水倾洒。

原本欢快的篝火也在震动中摇曳不定,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

“敌袭!敌袭!”尖锐的呼喊声划破夜空,如同凄厉的警报。

一名匈奴斥候骑着快马,疯狂地冲进营地,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

那匹马在营帐间横冲直撞,差点将几个匈奴士兵撞倒在地。

呼厨泉猛地从虎皮软榻上惊起,手中的酒盏“啪”地一声摔落在地,碎成无数片。

他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难以置信,怒吼道:

“怎么会有敌人?这不可能!”

汉军早已被他们的残暴吓破了胆,而且呼厨泉刚刚与卫凯达成和谈。

怎么会在此时遭受袭击?

“是汉人,是汉人!”又有士兵惊恐地高声呼喊。引发一阵慌乱。

匈奴士兵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恐惧与紧张。

呼厨泉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咬牙切齿地道:

“不好,中了卫凯奸计了!汉人大大滴狡猾!”

呼厨泉心中懊悔不已,本以为与卫凯的和谈能让自己高枕无忧。

没想到竟是汉军让匈奴松懈的阴谋!

但此时,懊悔已无济于事。

他必须迅速做出应对,否则整个匈奴大军都将陷入绝境。

“快,穿甲上马,准备作战!”呼厨泉大声下达命令,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匈奴士兵们如梦初醒,纷纷冲向自己的战马,手忙脚乱地穿戴起铠甲,拿起武器。

然而,在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他们的时间实在太紧迫了。

平日的勇猛,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匈奴人乱作一团,如热锅上的蚂蚁。

并州狼骑苍茫的号角声从远方传来,低沉而雄浑。

仿若来自远古的战歌,带着无尽的威严与压迫感。

每一声号角,都仿佛重锤敲击在匈奴人的心头,让他们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月光下,一片黑色的天灾席卷而来。

吕布一马当先,头戴束发紫金冠,手持方天画戟,威风堂堂。

赤兔马嘶鸣着,四蹄翻飞,扬起漫天尘土。

吕布的眼神如寒星般锐利,紧紧盯着匈奴人的头颅,眼中燃烧着熊熊烈焰。

“杀!”吕布怒吼一声,声音响彻云霄。

方天画戟挥舞间,寒光闪烁。

匈奴士兵的头颅纷纷飞起,尸骸一片接着一片倒下。

原本热闹的匈奴营地,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并州狼骑紧随其后,长枪闪烁着寒光,无情地刺向匈奴士兵。

每一次突击,都带走无数生命。

匈奴勇士在神兵天降的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

他们有的还未穿上铠甲,有的甚至还未拿起武器,便被并州狼骑的铁蹄践踏而过。

吕布如同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率先横扫敌阵。

方天画戟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阵强烈的劲风。

戟刃所到之处,匈奴士兵纷纷倒下,血花四溅。

狂暴无畏的大汉铁骑,将匈奴的防线瞬间冲得七零八落。

张辽骑着一匹黑色骏马,眼神中充满了嗜血的光芒。

每一次挥刀,都精准地砍向匈奴士兵的要害,刀刀致命。

他仿佛是从地狱中走出的恶鬼,掀起阵阵死亡的惨叫。

汉军士兵们士气高昂,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将匈奴勇士掀翻在地。

匈奴人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他们的惨叫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直冲云霄,撕裂黑暗的夜空。

呼厨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营地陷入一片混乱,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他从未想过,汉军会在此时发动袭击,而且攻势如此猛烈。

自己的军队已经无法抵挡飞将的进攻,若不赶紧逃走,必将性命不保。

他顾不上身边的残兵败将,调转马头,向着营地外狼狈逃窜。

吕布挥舞着方天画戟,不断地突破匈奴的防线。

每一次冲锋,都能带走无数匈奴士兵的生命,没有一合之敌。

飞将的旗帜,在夜空中高高飘扬。

旗帜上的图案,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狰狞。

并州狼骑展现出了摧枯拉朽的力量,杀得匈奴大军土崩瓦解,四散奔逃。

宋宪满身血污,从战场的血雾中疾驰而来,急切禀报道:

“将军,呼厨泉向西逃了!”

吕布紧攥方天画戟,缓缓转身,目光仿若两道寒芒穿透战场的迷雾:

“绝不能让胡虏余孽,继续作乱神州,追击!”

马蹄声震,如天河之水倒卷。

呼厨泉回首望去,只见飞将军一马当先,率领着狼骑紧追不舍。

他心中大骇,一边拼命抽打马匹,一边朝着吕布大声嘶吼:

“你们汉人,不讲信用,不怕盟约反噬吗?”

吕布冷哼一声,眼神中满是鄙夷:

“与你等残暴之徒,何谈盟约!”

“一群附庸,敢在我大汉境内烧杀抢掠,屠戮百姓,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言罢,双腿猛地一夹马腹,赤兔马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速度之快,仿若一道赤色的闪电。

眨眼间,吕布已追至呼厨泉身后。

他手中的方天画戟高高举起,戟刃在月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犹如死神的镰刀。

“受死吧!”吕布怒吼一声,手臂发力。

方天画戟带着千钧之力,如一道黑色的长虹,朝着呼厨泉的后背狠狠刺去。

呼厨泉只觉背后一股寒意袭来,想要躲避却已来不及。

方天画戟威凛贯穿他的身躯,锋利的戟刃从他的前胸透出。

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他的衣甲。

呼厨泉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与恐惧。

他的身体软绵绵地从马上滑落,重重地摔在草原上。

“将军威武!”“杀尽匈奴!”

汉军将士们见吕布斩杀呼厨泉,顿时士气大振,齐声高呼。

嗜血的长啸响彻云霄,仿若要将天地震碎。

战场上剩余的匈奴士兵,已被汉军团团围住。

他们在汉军的包围下,如同惊弓之鸟,瑟瑟发抖。

吕布眼神中没有丝毫怜悯,冷冷下令:

“匈奴俘虏,一个不留,赶尽杀绝!”

汉军将士们得令,纷纷举起手中兵器,朝着匈奴俘虏冲去。

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再次响起。

匈奴俘虏们惊恐地求饶,但汉军不为所动。

他们挥舞着兵器,将匈奴俘虏一个个斩杀。

鲜血在草原上流淌,汇聚成一条条小溪。

浓郁的血腥气弥漫在空气中,笼罩着整个天野。

黎明的天光渐渐破晓,第一缕阳光洒在这片草原上。

然而,初升的阳光并未带来一丝温暖。

反而与匈奴人的鲜血互相映衬,将草原染成了一片诡异的红色。

吕布转头看向身旁的宋宪,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打扫战场。”

宋宪双手抱拳,高声应道:

“末将领命!”

随后迅速起身,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士兵们清理战场。

收敛汉军将士的遗体,缴获匈奴的兵器、粮草等物资。

吕布目光如隼,凝视着匈奴王庭的方向,心中的战意如熊熊烈火,丝毫未减。

他猛地一拉缰绳,赤兔马长嘶一声,前蹄高高扬起。

吕布随即调转马头,向着匈奴腹地继续进军。

他的身姿在草原上显得狂暴且不可一世,世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并州狼骑的马蹄。

匈奴自内徙之后,一度野心勃勃地踏入汾河流域。

大汉强盛,他们老老实实服兵役,为汉室镇守边疆。

如今神州鼎沸,匈奴贼心再起。

他们的铁骑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给大汉边疆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随着并州的崛起,飞将军令匈奴胆寒。

他们干脆远迁至河套地区的上郡,试图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但匈奴的本性难移,他们畏惧吕布的威名,不敢轻易进犯并州。

却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河东。

匈奴人频繁南下劫掠,使得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河东田园荒芜,村落破败,百姓流离失所。

吕布决心扭转局势,斩截道:

“我发誓,必须将匈奴彻底铲除干净,恢复大汉的安宁!”

……

河东,安邑。

徐晃听闻卫凯死讯之时,手中正擦拭着心爱的开山大斧。

他仿若被一道惊雷击中,身形猛地一震,手中的布巾悄然滑落:

“卫公他……遭此不测了?”

徐晃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与卫凯相识以来的种种过往。

卫凯的沉稳、睿智以及对河东百姓的拳拳之心,皆历历在目。

葬礼当日,安邑万人空巷。

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身着素衣,面容哀伤,为卫凯送行。

长长的送葬队伍,如同一条哀伤的河流,缓缓向着城外涌动。

徐晃身着黑色长袍,神情凝重,他混入人群之中,一同为卫凯送行。

一路上,他看着周围百姓的神情,心中愈发沉重。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声音颤抖地道:

“卫公啊,您是我们河东的大英雄,永远都是!”

“若不是您,河东大地,不知要遭受多少苦难。”

说着,老者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周围的百姓们也纷纷放声痛哭,哭声在官道上回荡,撕心裂肺。

徐晃静静看着眼前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卫凯曾为河东百姓,所做的一切。

在匈奴围城之时,卫凯挺身而出,不惜以身犯险,与匈奴和谈,只为换取百姓的安宁。

如今,他却因吕布的误解,命丧黄泉,实在令人惋惜。

“卫公他……”徐晃欲言又止,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

满心的话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贾逵从人群中走出,双眼红肿,满脸泪痕,显然是痛哭了许久。

他走到徐晃身边,声音带着无尽的悲痛与愤懑:

“温侯行事,太酷烈,太霸道了!”

“卫公一心为了河东百姓,忍辱负重换来和平,却落得如此下场。”

“这叫我们如何能接受?”

徐晃仰天长叹:“卫公已逝,一切皆已无法挽回。”

贾逵眼中满是激愤,大声道:

“温侯乃恶贼、逆贼、乱贼!众目睽睽之下,竟悍然杀害卫公。”

“朗朗乾坤,难道就没有王法了吗?他怎可如此肆意妄为!”

徐晃伸手示意贾逵噤声,压低声音道:

“先生,谨言慎行,不要为自己招惹祸端!”

贾逵义愤填膺,情绪愈发激动:

“怎么,足下听闻卫公惨死后,还要去投奔温侯?”

“你且仔细想想,温侯的所作所为,可值得我河东义士效忠?”

“他罔顾卫公为河东百姓所做的一切,草菅人命,如此行径,与残暴的匈奴何异?”

徐晃微微叹了口气,神色凝重地道:

“此事并非如此简单,卫公与匈奴和谈,实乃大事,却并未经过朝廷的同意。”

“若不是借助温侯的威名,如何能震慑匈奴,达成和谈?”

“卫公此举,虽有其苦衷,但于朝廷于温侯而言,确有不妥之处。”

贾逵不以为然,狠狠地瞪了徐晃一眼,反驳道:

“此言差矣!分明是温侯公报私仇,他与河东卫氏,早就有怨。”

“卫仲道多好的读书苗子啊,就是身体差了一点,平白无故遭受温侯羞辱!”

徐晃摇了摇头,耐心道:

“温侯纵横沙场,威名赫赫,其志向远大,绝非那小肚鸡肠之人。”

“他一心想要荡平乱世,恢复大汉的太平,对匈奴的侵扰更是深恶痛绝。”

贾逵紧握着拳头,身体微微颤抖,大声道:

“不管足下如何为温侯辩解,我都无法认同他的所作所为。”

“卫公为了河东百姓,鞠躬尽瘁,却落得如此下场,我怎能咽下这口气!”

徐晃身处哀伤的氛围中,心中的天平悄然开始倾斜。

温侯此举,当真太过残暴。

卫公一心为河东百姓谋福祉,即便和谈之举有违温侯的理念,可罪不至死。

难道温侯当真如贾逵所言,十恶不赦吗?

安邑百姓们,依旧沉浸在对卫凯的深切缅怀之中。

或痛哭流涕,或低声诉说着卫凯生前为河东所做的诸多善举。

百姓言语间,满是对卫凯的敬重以及对河东卫氏的感恩。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仿若密集的鼓点,重重地敲击在人们的心弦上。

原本还沉浸在悲痛中的百姓们,瞬间如惊弓之鸟,精神高度紧张起来。

他们的脑海中,不约而同地浮现出匈奴铁骑肆虐的恐怖场景。

一时间,恐惧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人群开始慌乱地涌动,尖叫声、呼喊声此起彼伏。

“大家莫慌!稳住!”贾逵挺身而出。

他的声音虽不算洪亮,但此刻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定的力量。

贾逵挥舞着旗帜,组织慌乱的人群:“先弄清楚状况,切莫自乱阵脚!”

人群的慌乱稍有缓解,但紧张的气氛依旧如阴霾般笼罩着整个队伍。

徐晃迅速反应过来,警惕地朝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一支军队正朝着安邑疾驰而来,军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仔细辨认后,徐晃发现竟是汉军。

他心中一松,随即大声喊道:

“大家莫怕,是汉军!”

这一声呼喊,如同一剂定心丸,让原本慌乱的众人逐渐稳定下来。

不多时,汉军已至城下。

为首的宋宪,身着铠甲,威风凛凛,策马向前。

看着城内略显狼狈的众人,豪气地笑道:

“这是闹哪般,如此大阵仗?”

贾逵看着宋宪,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冷冷道:

“恶徒,你来干什么?”

宋宪微微皱眉,依旧保持着几分笑意,朗声道:

“我乃温侯帐下校尉宋宪,河东如今是温侯庇护之地,任我纵横!”

“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足下什么身份,敢来管我!”

贾逵心中愈发不满,不禁上前一步,直视宋宪的眼睛,反驳道:

“河东义士,能够保护好家乡!何须温侯假以援手?”

宋宪冷笑一声,反问道:

“匈奴肆虐的时候,河东义士在哪里?”

“那时你们可曾挡住匈奴的铁骑,护得百姓周全?”

徐晃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无从说起。

的确,在匈奴的铁蹄下,河东百姓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卫凯虽努力与匈奴和谈,但终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徐晃的抵抗力量,更是显得微不足道!

贾逵满脸愤慨,灼灼的目光直射向宋宪。

他猛地伸出手,指向棺材,义正辞严地喝道:

“河东义士在此!卫公一生为河东百姓殚精竭虑,他虽身死,但其忠义精神长存。”

宋宪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仰头大笑起来,笑声狂妄至极:

“哈哈哈哈,你们指望着一个死人,守护河东吗?”

贾逵见宋宪如此张狂,怒不可遏。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显然是被宋宪的话气得不轻:

“你……你这恶徒,竟敢对卫公如此无礼!”

周围的百姓们,原本就沉浸在对卫凯的悲痛之中。

此刻听到宋宪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语,心中的怒火也被瞬间点燃。

他们纷纷握紧拳头,怒目而视,脸上的愠怒清晰可见。

“不得对卫公无礼!速速赶走狂徒!”

百姓们的怒吼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向着宋宪扑面而来。

就连一向沉稳的徐晃,此刻也失去了往日的淡定。

他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看向宋宪的目光中充满了责备。

在大汉的传统观念里,向来以死者为大,对逝者应怀有敬重之心。

宋宪这般公然侮辱卫凯,实在是违背了公序良俗,也难怪众人如此愤怒。

就在众人怒目而视,气氛剑拔弩张之时。

宋宪突然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随后漫不经心地从马鞍旁解下一个布袋。

随手丢在地上。

“哗啦”一声,布袋散开,一颗头颅滚了出来。

瞬间,一股浓郁的血腥气弥漫开来,迅速笼罩了整个官道。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头颅面目狰狞,双眼圆睁,仿佛还残留着生前的恐惧。

“匈奴左贤王呼厨泉头颅在此!”宋宪高声喊道。

全场瞬间震撼,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满是惊愕与难以置信的神情。

百姓们交头接耳,嗡嗡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这真的是呼厨泉的头颅?”

“不会是假的吧?”

“若真是呼厨泉,那温侯可太厉害了!”

大家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疑惑,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徐晃心中一震,快步上前,蹲下身子,仔细检查那颗头颅。

“真是呼厨泉的头颅?”贾逵迎上前,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徐晃抬起头,神色凝重地道:“千真万确,正是呼厨泉的头颅。”

他的声音坚定,让众人心中的疑惑渐渐消散。

宋宪挺直了身子,声如天雷般道:

“温侯追袭数百里,斩匈奴贼众八千六百级!”

百姓们顿时缄默不语,心中对吕布的看法开始悄然转变。

呼厨泉身为匈奴左贤王,在匈奴中地位尊崇,其麾下兵强马壮。

而如今,吕布一出手,便取下了他的首级,还斩杀了近万匈奴勇士。

这等丰功伟绩,实在令人惊叹。温侯,真的有嚣张的资本!

“温侯征战天下,横扫草原,杀敌何止十万!”宋宪继续高声道。

他的话语如同汹涌的潮水,冲击着众人的心灵。

百姓们的热血开始上涌,体内的武德开始苏醒,衍生出崇拜的情绪。

乱世之中,百姓们渴望的就是一位能保家卫国、抵御外敌的英雄。

吕布的赫赫战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宋宪瞥了一眼卫凯的棺材,不屑地道:

“温侯这么大的功绩,比不上卫凯这等蠢人灵机一动!”

“只有蠢猪笨驴,才会选择和匈奴和谈。”

“优势在我,在温侯,在大汉,在诸位,和尼玛谈呢!”

宋宪的话虽然粗俗,但却道出了一部分事实。

在吕布强大的军事威慑面前,和谈似乎显得有些软弱无力。

贾逵胸腔中憋着一口气,却发泄不出来。

他心中,仍对吕布杀害卫凯一事耿耿于怀。

但此刻面对吕布如此辉煌的战绩,他也不得不承认,吕布确实有过人之处。

贾逵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徐晃看着宋宪,眼中满是赞赏,大声道:

“温侯绝世无双,有此等英雄守护大汉,实乃河东百姓之幸!”

百姓们听了徐晃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的心中,对吕布的恐惧与敌意逐渐被敬佩与期待所取代。

“温侯万岁!”

“温侯威武!”

百姓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宋宪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得意万分。

百姓们在乱世之中,犹如风中的浮萍,命运不由自主地飘摇。

身处残酷的世间,唯有追随强者,方能求得一线生机,延续家族的血脉。

吕布勇猛无双,于战场之上力斩匈奴左贤王呼厨泉。

浩然壮举,瞬间如惊雷般传遍人群。

在百姓们眼中,呼厨泉曾是那般不可一世。

他率领匈奴铁骑,肆意践踏河东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百姓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

而如今,吕布以雷霆之势,取下了他的首级,还斩杀了近万匈奴勇士。

这无疑是强者的有力象征,大汉百姓崇尚强者,尤其是守护他们的强者。

反观卫凯,虽一心为河东百姓着想,试图通过和谈的方式,换取短暂的和平。

然而,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和谈往往被视为软弱的表现。

卫凯的努力,终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河东百姓的命运,更无法与吕布的赫赫战功相提并论。

在绝对的强势面前,百姓们心中的天平迅速倾斜。

他们清楚地知道,温侯吕布才是能真正庇佑他们的人。

自古以来,为了扞卫心中的信念,为了已逝之人而奋起抗争的事情,并非从未发生过。

但对于卫凯而言,尽管他为河东百姓付出诸多,可在百姓们的心中,他还远远达不到让众人不顾一切为之献身的程度。

现今的河东卫氏,为郡望之家,在河东有着一定的威望。

但放在动荡的神州,面对强大的外部势力,其力量显得颇为单薄。

所谓的仇怨,在呼厨泉已然冰冷的头颅面前,渐渐变得微不足道。

百姓们的心中,更多的是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对强大庇护的向往。

若要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放下过往的成见,拥抱能带给他们安宁的力量。

贾逵即便心中依旧对卫凯的遭遇耿耿于怀,但在大势所趋之下,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

他精心筹备,风光地为卫凯送葬,以尽自己最后的忠诚与敬意。

送葬的队伍,缓缓前行。

一路上,贾逵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卫凯的深切缅怀,也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徐晃参与了卫凯的祭典,他站在一旁,神色凝重,默默地向卫凯的灵柩行礼。

卫凯虽已离去,但他的功绩和为人,仍值得尊敬。

宋宪在祭典之上,恭敬地为卫凯上香,态度诚恳,言辞谦卑。

他的举动如同一股暖流,悄然化解了百姓心中仅存的那一丝怨愤。

徐晃向宋宪走近,开口问道:

“温侯呢?如此大事,为何不见他的身影?”

宋宪目光望向北方,意味深长地道:

“匈奴又不是只有一个左贤王,他们的单于依旧在草原上苟活。”

“温侯怎会容忍匈奴的恶行?”

徐晃心中猛地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惊愕,脱口而出:

“温侯讨伐匈奴去了?”

宋宪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满是自豪之色,道:

“温侯向来恩怨分明,血债血偿。”

“匈奴屡次劫掠我大汉边境,屠戮百姓,犯下滔天罪行,温侯岂会轻易放过?”

“此番定要杀向草原,让匈奴付出惨痛代价!”

徐晃心中涌起一股热血,不禁想起匈奴在河东的暴行。

无数无辜百姓,惨遭匈奴屠戮。

徐晃的眼神逐渐坚定,毅然道:

“我愿从军,随温侯一同征讨匈奴,为河东百姓报仇雪恨!”

宋宪看着徐晃,眼中闪过一丝审视:

“想要跟随主公,必须有绝对的忠诚。”

“足下此前对卫凯之事颇为在意,如今能放下心中的芥蒂吗?”

徐晃微微低头,沉思片刻,抬起头时,眼中满是决然:

“河东卫氏对我有恩,这份恩情我铭记于心,日后定会报答。”

“然而,如今家国大义在前,匈奴之祸不除,百姓永无宁日。”

“我不能因一己之私,惜身自保。”

“我愿追随温侯,为守护大汉山河,为天下百姓,尽我所能。”

宋宪点了点头,正色道:“好,我会将足下的决心禀告温侯。”

徐晃郑重地向宋宪行了一礼,随后转身回到阵列之中。

贾逵正独自站在一旁,神色落寞。

徐晃走上前去,轻声安慰道:“先生,莫要过于悲伤。”

贾逵抬起头,看着徐晃,眼中满是迷茫与无奈:

“现在到底是什么世道?卫公一心为百姓,却落得如此下场。”

“温侯行事如此狠辣,却能屡立奇功,让百姓们对他又敬又怕。”

徐晃长叹一声,铿锵道:

“乱世之中,强者为尊。强者掌控一切,包括他人的命运。”

“温侯虽行事风格与卫公不同,但他一心想要荡平匈奴,守护大汉。”

“这份志向不容置疑。”

贾逵皱了皱眉头,反驳道:

“神州自古以来,英雄辈出,豪杰如云。”

“我不信温侯能成为第一强者!”

“中州天下,难道就没有能制衡他的人吗?”

徐晃看着贾逵,微微一笑,道:

“未来之事,谁也无法预料。”

“但无论温侯是否能成为第一强者,我都会坚定地守护河东百姓,这也是卫公的宿愿。”

“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百姓,有大义,就一定能为百姓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

贾逵听了徐晃的话,心中一动:

“足下所言极是,我虽与温侯有分歧,但为了河东百姓,我也会竭尽全力。”

“卫公的遗志,我定当继承。”

贾逵目睹吕布行事狠辣,虽有战功却也令人胆寒。

思忖间,他立下宏愿:

若神州大地难觅制衡温侯之人,那他便要紧握律法之剑。

以正义为刃,斩尽不平,将大义昭告天下,还世间朗朗乾坤。

宋宪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神色冷峻,目光如炬般望向远方:

“走了,必须跟上温侯的步伐。”

温侯每一次行动都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

身为麾下将士,必须紧紧追随,片刻不得耽搁。

“遵命!”徐晃毫不犹豫,声音洪亮地回应道。

他翻身上马,动作娴熟而干脆。

一身铠甲在日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彰显着他的英武之气。

自决定追随吕布征讨匈奴起,他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心只为扞卫大汉尊严,为饱受匈奴侵扰的百姓讨回公道。

随着一声令下,铁骑滚滚,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浩浩荡荡地朝着草原深处奔去。

马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卷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

踏入草原,徐晃立刻嗅到了一股浓郁的血腥气。

气味刺鼻而浓烈,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他的心脏。

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

一个又一个匈奴部落,已被践踏成废墟。

曾经的帐篷如今已化为灰烬,残垣断壁在风中摇摇欲坠,深情诉说着这里曾经遭受的惨烈攻击。

匈奴人的尸骸,横七竖八地散落各处,有的甚至被挂在竹竿上曝晒。

他们的面容扭曲,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仿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遭受了无尽的痛苦。

这些景象,如同一幅幅震撼的画卷,深深烙印在徐晃的心中,令他久久不能忘怀。

徐晃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不禁感慨道:

“从此,攻守异势了!”

曾经,匈奴凭借着骑兵的优势,在草原与大汉边境肆意驰骋,烧杀抢掠。

大汉百姓只能被动防守,饱受欺凌。

而如今,在吕布的带领下,汉军主动出击。

深入匈奴腹地,将战火燃烧到了敌人的家门口。

攻守之势,已然逆转。

徐晃率领河东义士,和并州狼骑继续前行。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而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