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 > 第117章 均田就是挖坟,不是埋葬豪族,就是埋葬温侯

朔风凛冽,卷着塞外的黄沙,扑向晋阳古城。

吕布在覆灭匈奴的赫赫战功后,凯旋而归。

他的身影依旧挺拔,战甲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

一回到府邸,吕布便招来郭嘉与戏志才,商议大事:

“奉孝、志才,我要你二人尽快出具均田方案。”

戏志才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满脸惊愕:

“温侯,要逆天而行?!”

均田,意味着打破千百年来的土地格局。

大汉世家大族根深蒂固,均田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

光武帝都被迫向世家门阀妥协,以保汉室囯祚延续。

吕布神色平静,目光坚定:

“如今并州百姓大规模迁徙,出现大量无主土地。”

“若不好好利用,实在可惜,这是上天赐予并州崛起的契机。”

戏志才皱着眉头,仍试图劝说:

“可是,温侯,也用不着均田吧?一旦强势实施,怕是会激起千层浪。”

均田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稍有不慎,便会让并州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郭嘉一向足智多谋,行事谨慎,此刻也对均田计划心存疑虑:

“温侯,步子太大了,恐生变故。”

吕布微微起身,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

“我杀了袁绍,已彻底得罪士族。再依靠他们争霸天下,几乎不可能了!”

戏志才听后,默然不语。

他明白并州的处境,可均田之策的风险,实在让他忧心忡忡。

郭嘉思绪翻涌,试图寻找转机:

“或许,还可以争取一下?”

吕布斜睨着郭嘉,冷冷问道:

“争取谁?士族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岂会轻易与我和解?”

郭嘉仰天长叹,无言以对。士族的仇恨,已如鸿沟般难以跨越。

吕布燃烧意志,破釜沉舟道:

“士族靠不住,我只能靠边军,靠百姓!”

“均田之策,便是我回馈百姓、拉拢边军、稳固根基的关键。”

戏志才面露难色,提醒道:

“可均田,也会伤害到地方豪绅的利益。”

“寒门子弟,多为地方豪右出身,此举怕是会引发他们的强烈反抗。”

吕布语气坚定,透露出一种不容动摇的意志:

“可以给寒门子弟额外的补偿,唯独在土地上,不可让步。”

“这是我给并州百姓的承诺,也是我迈向天下的底气。”

郭嘉心中一震,双眸渐渐涌起坚定:

“温侯所言极是,并州已没有退路。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戏志才看着郭嘉,又看看吕布,弱弱地道:

“奉孝,你也跟着乱来?”

吕布肆意妄为的行事风格,虽得罪了太多士族,让争霸的道路越走越窄。

但他的果敢与决绝,也让并州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均田之策,究竟是逆天而行的疯狂之举,还是力挽狂澜的关键之棋?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吕布目光诚恳地看向郭嘉与戏志才,双手抱拳,郑重道:

“二位先生,均田一事,关乎并州兴衰,天下苍生。”

“布才疏学浅,还望先生们鼎力相助。”

戏志才闻言,不再犹豫:

“温侯放心,某愿为温侯肝脑涂地!”

郭嘉微微躬身,目光中闪烁着无与伦比的坚定:

“为温侯,也为天下黎庶,嘉定当竭尽全力!”

均田之策虽险,但一旦成功,必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为苍生带来福祉。

三人围坐案前,继续策划着影响神州的大变革。

一场悄然改变天下格局的风暴,正在小小的书房中悄然酝酿。

戏志才率先开口,条理清晰地道:

“依我之见,可在每郡派遣州牧府直属的‘清田使’。”

“让他们带领书吏、算师,再联合地方三老,逐县进行土地核查。”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核查的公正,又能充分利用地方的力量。”

吕布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此计甚妙,务必将每一寸土地都摸清。”

大汉豪族藏匿流民、虚报耕地,已经是家常便饭。

吕布要打破土地格局,必须先弄清楚并州有多少耕地。

戏志才面色凝肃,接着道:

“还需将土地按形状、面积绘制成图,详细标注四至、肥瘠等级。”

“每块土地进行编制,一式三份,分别由县、郡、州存档。”

“这样一来,土地管理便能有据可依。”

吕布心下一沉,他的核心在沙场征战,但对政务也有所了解,深知存档工作的繁冗。

从核查,到存档,没有小半年根本完成不了。

要是再遇到阻碍,怕是能耽搁两三年。

可他也明白,这是均田必不可少的环节。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土地分配的公平与长久。

郭嘉成竹在胸,不假思索道:

“为了加快进度,还需激励措施。豪绅若主动上报隐匿土地,可减免全部罚金。”

“百姓举报豪强隐瞒土地,查实后,在异郡奖励同等土地,以五百亩为上限!”

“如此,既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又能对豪强形成威慑。”

吕布眼前一亮,拍手叫好:

“奉孝此计,甚妙!如此一来,隐匿土地的豪强,怕是要坐不住了。”

三人各抒己见,神情激越。

吕布脑海中酝酿,补充道:

“在土地分配上,我认为每成年男丁授田80亩,其中口分田50亩,永业田30亩。”

“口分田死后归还,永业田可以继承。妇女授田40亩,每户上限两百亩。”

“如此,既能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又能防止土地过度集中。”

戏志才连忙拿起笔,将吕布的话一一记录下来。

吕布打开了话匣子,口若悬河:

“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可允许豪强用平原良田置换边疆荒地、牧场。”

“良田优先授予边疆戍卒、有功将士。”

“如此,既能安抚豪强,又能充实边疆,激励将士。”

郭嘉郑重点头,表示赞同:

“温侯此举,一举多得。既解决了土地分配问题,又稳定了边疆,实乃高瞻远瞩。”

吕布为加强监管,面色沉毅道:

“每县设‘田啬夫’专职管理土地,由州牧直接任命。”

“选拔寒门子弟培训算术、丈量技术,取代豪强控制的旧吏。”

“如此,便能进一步打破豪强对土地管理的垄断。”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已经微微泛白。

吕布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书房内回荡:

“均田一事,刻不容缓,我意从朔方开始,半年内务必完成。”

“朔方地处边境,土地情况相对简单,且常年战乱,百姓对土地的渴望更为迫切。”

“从朔方开启均田,既能积累经验,又能迅速安抚民心。”

最重要的一点是,吕布对朔方的掌控最为细致。

豪族有多少土地,官府都登记在册。

戏志才微微颔首,眼中透着自信与决然:

“温侯放心,此事交给我,定能按时完成!”

吕布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继续道:

“两年内,必须完成并州的均田!”

“这是我们给并州百姓的承诺,也是并州争霸天下的底气。”

郭嘉上前一步,拱手道:

“嘉定当尽忠尽职,辅佐温侯,完成千秋大业!”

戏志才轻抚下巴,沉思片刻后提议道:

“均田之举,势必会触动诸多势力的利益。”

“为了顺利推行,我们不妨编童谣、刻石碑造势。”

郭嘉眼前一亮,补充道:

“不妨求助大儒卢植,他声名远扬,德高望重。”

“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均田之事,必能事半功倍。”

戏志才一拍大腿,兴奋地道:

“奉孝所言极是!卢植的威名,天下皆知。”

“他若发声,无论是百姓还是士林,都会对均田另眼相看。”

吕布听着二人的建议,大手一挥,道:

“好!就依二位所言,我会尽快安排。”

几日后,吕布休息妥当,带着精心准备的均田文书,前往卢植讲学之处拜访。

卢植的居所,静谧而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香气息。

吕布来到门前,轻轻叩响门环。

不一会儿,门缓缓打开,一位书童探出头来。

吕布拱手道:“烦请通禀卢公,吕布前来拜访。”

书童见是温侯,不敢怠慢,连忙请他入内,并跑去通报。

卢植得知吕布来访,亲自迎出。

他身着素色长袍,须发皆白,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与从容。

“温侯大驾光临,老夫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吕布连忙还礼,恭敬道:

“卢公客气了,布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还望卢公不吝赐教。”

卢植将吕布请进屋内,吩咐书童煮茶。

片刻后,茶香袅袅,弥漫在屋内。

卢植为吕布斟上一杯茶,道:“温侯,有何事但说无妨。”

吕布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放下茶杯后,从怀中取出均田文书,递到卢植面前:

“卢公,并州欲施行均田之策,旨在让百姓有田可耕,安居乐业。”

“但此策推行,恐有诸多阻碍,还望卢公能为我指点迷津,给予支持。”

卢植接过文书,仔细翻阅起来。

他的神色时而凝重,时而舒展,显然是在认真思考。

许久,卢植放下文书,抬起头,看着吕布道:

“温侯此举,实乃利国利民的大义之举。”

“均田之策,若能成功推行,必能让天下苍生受益。”

“老夫不才,愿为温侯摇旗呐喊,助此策推行。”

吕布大喜过望,起身向卢植深深一拜:

“卢公肯相助,实乃并州之福,天下之福。”

“布感激不尽!”

卢植连忙扶起吕布,道:

“温侯不必多礼,老夫也希望能为乱世,做些实事,让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

吕布看着眼前德高望重的大儒,心中满是敬佩。

卢植一生大公无私,心怀天下,能得他相助,均田之事便多了几分胜算。

卢植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平静,却又透着一丝期待:

“温侯,老夫有个条件。”

吕布不假思索,立刻抱拳道:

“卢公但说无妨,只要是布能做到的,定不推辞!

卢植微微一愣,不禁笑了起来:

“温侯,老夫还没说呢,你就应下了。”

吕布质朴而真诚,脱口而出道:

“卢公清正,提出所求,必是为了天下黎庶。”

“布信得过卢公!”

卢植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望向远方,缓缓道:

“温侯此次灭匈奴之战,虽立下赫赫战功,但杀伐过重。”

“老夫希望,在推行均田之时,温侯能收敛戾气。”

“以平和之态行事,莫要再激起过多的纷争。”

吕布霸气地一挥手,承诺道:

“卢公放心!此事,布应下了!”

卢植看着吕布,眼中满是震惊与疑惑:

“温侯,这可不是小事,你真能做到?”

吕布神色一正,认真地道:

“卢公,若有阻碍均田该杀之人,我会列成名册,送到卢公处裁决。”

“一切交由卢公定夺,布绝无二话!”

吕布的眼神坚定,透着一股磊落之气。

卢植心中大为震动,重新审视着眼前的温侯,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般。

良久,卢植感慨道:“温侯磊磊落落,真大丈夫也!”

吕布连忙摆手,谦虚地道:“卢公过奖了,布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卢植微微点头,接着道:

“今后再遇诸事,温侯须以教化为先,不可一味诉诸武力。”

“教化万民,方能长治久安。”

吕布微微皱眉,面露难色:

“卢公,实不相瞒,如今没有士族愿意效忠我。”

“无人推行教化,谈何教化万民?”

卢植愣住了,心中清楚吕布所言非虚。

吕布杀了袁绍,与诸多士族结下仇怨。

士族们避之不及,又怎会相助推行教化。

吕布故作为难,接着道:

“我手下都是些粗人,我自己也是个粗人,实在管不住那些匈奴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布也是无奈之举。”

卢植愣了愣,缓缓道:

“老夫会尽力相助,推行并州的教化。”

“温侯需以宽仁之心对待百姓,包括异族百姓。”

吕布认真地点点头,道:“布记住了,多谢卢公教诲。”

卢植本已准备了一大堆关于治国理政、教化万民的道理,想要细细说与吕布听。

可吕布谦逊、诚恳,让他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表述出来。

吕布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放下茶杯后,一脸期待地看着卢植:

“卢公,均田一事,关乎并州百姓的生计。”

“还望卢公能赐下均田童谣,以助我宣扬均田之利。”

卢植看着吕布,眼中满是赞赏。

吕布虽出身行伍,却有着非凡的抱负和果敢的行动力。

他微微颔首,正色道:“温侯既有此决心,老夫自当相助。”

说罢,卢植起身走到书案前,铺开帛纸,提笔蘸墨,略作思忖,便挥毫泼墨。

清田使持符,鱼鳞册如星。

丈步勘肥瘠,墨线定四溟。

隐田若自首,罚减三分刑。

举报揭奸猾,百亩酬一丁!

官田铸铁券,私契刻石铭。

敢有欺瞒者,枷锁示郡亭。

吕布反复端详,如获至宝:“有了它,均田之事,定能顺利推行。”

卢植微微一笑,道:

“童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百姓们听了,便能明白均田的好处和规矩。”

“温侯拿去,好好利用。”

吕布向卢植深深一拜,道:

“卢公大恩,布铭记于心。日后若有需要,布定当全力以赴。

很快,朔方均田的风声便弘扬出去。

官府推波助澜,派出了大批的清田使。

他们手持符节,如同出征的将士,奔赴朔方的每一个村落。

每到一处,清田使便召集百姓,宣读均田的政策和卢植所写的童谣。

朔方的百姓们,起初还有些将信将疑。

但当他们听到童谣中描绘的均田之利,看到官府大刀阔斧的行动,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他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纷纷歌颂吕布的英明决策。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满脸笑容地道:

“清田使持符,鱼鳞册如星,以后咱们老百姓可有自己的地种了!”

一个年轻的后生,兴奋地挥舞着手臂:

“是啊,举报揭奸猾,百亩酬一丁!”

“要是发现豪强隐瞒土地,咱举报还有奖励呢!”

朔方百姓热情高涨,让均田的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然而,对于朔方的豪绅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他们平日里仗着权势,隐匿了大量的土地。

如今均田令下,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一位豪绅满脸愁容,唉声叹气:

“这可如何是好?这均田令一下,咱们的土地可就保不住了。”

另一位豪绅也忧心忡忡,心怀畏惧:

“是啊,敢有欺瞒者,枷锁示郡亭。”

“要是被查出来,还要被枷锁示众,这可太可怕了。”

豪绅们畏惧不已,他们聚在一起,商议着对策。

但在官府的强硬态度和百姓的支持下,他们的反抗显得如此无力。

吕布杀威仿若高悬利刃,令豪绅们胆战心惊,不敢轻举妄动。

遥想当年,温侯崛起于微末之际,便无惧权贵。

县令、郡守、刺史,乃至门阀,皆有丧命于其手者。

他的残酷和霸道,早已传遍四方,成为令宵小胆寒的传奇。

哪怕强盛如匈奴,也在温侯的铁骑之下惨遭灭族,其声威震慑塞外。

吕布亲自推行均田,还有大儒卢植背书。

朔方豪绅虽心怀不满,却也只能将反抗的心思深埋心底。

在官府的强力推动下,朔方均田进展顺利,土地丈量、分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均田就是挖坟,不是埋葬豪族,就是埋葬温侯。

吕布出身寒门,根本没得选择,必须从农村包围城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