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明明是天师,却总以为自己很弱! > 第78章 请天师斩妖!

明明是天师,却总以为自己很弱! 第78章 请天师斩妖!

作者:砂糖橘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31 12:11:27 来源:小说旗

距离张道之接蓁儿离开秦家,已过去半月。

临近端阳节时。

京城传起了有关蓁儿的风言风语。

说是秦瞻夫妇养了个白眼狼。

他们好不容易将蓁儿抚养成材,却翻脸不认人,视秦家为仇敌。

尤其是那位秦李氏,逢人便是哭哭啼啼的说,

“我将她视为己出,还为她说了曹家这样的好婚事!”

“结果,那白眼狼不知感恩戴德也就罢了,竟还出言侮我!”

“说我近些年虐待于她,我若真待她不好,又怎会亲力亲为的给她说什么婚事?”

一时间,不明真相的百姓,都在骂张道之兄妹。

当然,对于这些不痛不痒的传闻,张道之并不在乎。

但蓁儿毕竟身为女儿家,需要靠名声活着。

思来想去,他又找到了四宝街诚友书铺的陶谦,

“你们开书铺的,与印坊关系都不错。”

“有个...故事,需要你们印发出来,免费发给市井百姓。”

他将那篇故事给陶谦看了一眼。

无非就是记载着秦家的所作所为。

陶谦苦笑道:

“遂古先生,那秦瞻毕竟是工部营缮郎...”

“这篇文章一旦流入民间,只怕朝廷会来寻麻烦。”

张道之‘嗯’了一声,将那篇由他所写的秦家之事收入囊中,作势就要离去。

见状,陶谦连忙阻拦,

“先生,您对我有恩,这事,晚生又岂会不帮您?”

张道之问道:“你不担心,那秦家会来寻你麻烦了?”

陶谦摇头道:“晚生方才那般说,是为了提醒先生,先生都不怕,晚生又有什么可怕的?”

张道之略感欣慰,

“无论花销多少,事后我会补全给你。”

陶谦连忙拱手,“先生客气了。”

“对了,因金陵龙虎宗的高人相助,还有魏御史向陛下求情,朝廷已经恢复了我与几位同窗的功名。”

“过些时日,崇义公要在摘星楼里办一场端阳诗会,邀请了京中与各地才子,也请了晚生。”

“晚生想着,您如今在儒林中名声大噪,要不要也去?晚生想向几位同窗引荐您。”

端阳诗会?

此前,蓁儿倒是有说过。

“贫道可能会去凑凑热闹,但贫道并非读书人,引荐之事,倒是不必了。”

张道之摆手离去。

待其刚走。

原先与江云翰和离的女子晚棠便现身问道:

“你如今好不容易恢复功名,有望科举。”

“咱们在京城人生地不熟,若是得罪了那工部营缮郎...”

陶谦打断道:“正因如此,才更要帮助道长。”

“毕竟,道长初来京城,也是人生地不熟。”

“而且,道长是好人,咱没有不帮的道理。”

...

虽说最近几日,外界的风言风语,已然传到蓁儿的耳朵里。

但她自跟随张道之搬到这间小院后,除非必要,不然平日里都是埋头苦读,深居简出。

所以,倒也乐得清闲自在。

某日。

张道之照例以经义压制桃夭体内莫名力量。

待到午时。

张白圭来到院子里帮着阿絮做饭、打扫卫生,随后也留在院中吃食。

他说了一桩近日趣闻,

“前些时日,秦家不惜代价,诋毁蓁儿姐姐,如今,却是遭到了反噬。”

“近日,也不知为何,民间传出一则故事,说是蓁儿姐姐在秦家时饱受欺凌。”

“还将秦家想让蓁儿姐姐嫁给曹家的真实目的揭露。”

“道长,这事是您干的吧?”

张白圭因为与张道之兄妹关系日渐熟络。

所以,也听说了他们与秦家之间的恩怨。

待其话音刚落。

蓁儿便看向张道之。

后者敲了一下张白圭的脑袋,

“就你话多,吃你的便是。”

张白圭捂着脑袋,

“蓁儿姐姐,道长又打我!”

“我娘说,打人不能打脑袋,若是将脑袋打坏了怎么办?”

蓁儿掩嘴笑着。

午后。

张白圭离开小院,也并未前往义学。

还是找了几个与他年龄一般大小的乞儿。

他如山寨王一般,坐在一块石头上,像那些乞儿吩咐道:

“你们只需按我说的,将秦家如何迫害蓁儿姐姐的事情传出去。”

“要是效果好的话,我就告诉你们那画皮鬼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来到京城的半月期间,张道之并未闲着。

他根据蓁儿的建议,将原先所着的《妖魔图录》进行修改。

不仅新加了一些邪祟,如身怀文气的科场鬼等。

此外,他不再单一描写邪祟特点,还加上去一些故事。

让世人更喜欢去沉浸在这部杂文里的世界。

所谓科场鬼。

多是因科举不中,郁郁而终之人所化。

他们常常会出现在读书人的房间里,弄乱读书人的文房四宝。

或是现身在考场里,帮着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蒙混过关。

此类鬼魅无惧浩然气,不会去害人性命,但解决起来却极为麻烦。

若是发现有科场鬼坑人之事的迹象,只需将至圣先师的画像张贴出去即可。

因为科场鬼不会当着圣人的面胡作非为。

这个张白圭,虽然年纪尚幼,但却是个知恩图报的。

他知道张道之兄妹是好人。

所以,他愿意去帮助好人。

小院那边。

蓁儿正为张道之烧着一壶热茶,期间,想起秦家之事,开口道:

“哥哥此前让秦家罗列个清单,然而他们至今却毫无动作,是要反悔?”

张道之笑道:“待这几日舆论过去,我自会再去找上秦家问个究竟。”

蓁儿轻叹一声,

“我是担心,若因为我的事情,耽误哥哥离京,总归是不太好。”

正端坐在椅子上,看着一卷泛黄古经的张道之摇头道:

“无妨,我本就答应你,要陪你待到端阳节后,去看一场打铁花。”

顿了顿,他招了招手,就见桃夭蹦跳着向他走来。

张道之摸了摸桃夭的小脑袋,

“人间的打铁花,你还未见到吧?也带你去。”

蓁儿好奇问道:“常见哥哥与桃夭相谈,她可是已经诞生灵智?”

张道之‘嗯’了一声。

蓁儿若有所思。

......

端阳节当晚。

崇义公修建的摘星楼那边,的确热闹非凡。

不说楼里,只说楼外一整条街道,便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玩法。

有猜灯谜、放孔明灯,还有露天戏台。

当然,最惹人注目的,还是打铁花。

才到戌时,整条街道便显得极为拥挤。

原本是为了要祭奠写出‘天问’的那位先贤的祭祀节日。

在京城,却变成了供众人游玩赏景的‘花灯会’。

有几名稚子在墙角处借着花灯的光芒,在玩着由陶土制作的弹丸;

有一家三口穿梭在人群中,耳旁不时传来一阵吆喝声,便会驻足略微欣赏;

有孩童缠着祖父的大腿,死活都想吃一串糖葫芦;

有俊男靓女相隔人群幽会,生怕被别人发觉,骂他们年轻不知检点,没有规矩;

也有趴在张道之脖子上的白狐不停地左右观望,似对人间之事充满好奇。

“道长哥哥,打铁花在哪里啊,我怎么没有看到?”

桃夭嘤嘤叫着。

张道之兄妹与阿絮也在积极寻找。

大牛并未跟来,还是听张道之的吩咐,留在院里看家。

大晚上就它自个儿留在家里,肯定有些不耐烦。

索性就与邻居家里的几条狗隔墙对吼起来,玩得不亦乐乎。

跟随张道之下山那么久,大牛还是那个大牛,没有丝毫改变,很容易就会得到满足。

这时。

蓁儿忽然指着摘星楼门前旁边,大声道:

“哥哥,是打铁花!”

张道之闻声看去。

就见头戴斗笠,防止火花溅射到自身的那些匠人们相隔有序,奋力挥锤。

顷刻间,铁水冲向空中,如烟花般炸开,亦如将石子投入湖中,引起层层涟漪。

“好美!”

桃夭再次嘤嘤叫着。

这时,那些匠人们突然齐声大喊,

“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

随后,就见更为璀璨的铁花在空中炸裂开来。

犹如绚丽夺目的烟火,亦如汹涌澎湃的火瀑。

最终,真如那匠人所言,似化作漫天繁星。

“好!”

“再打一个!”

“...”

四周有不少人围在此间。

他们正鼓掌喝彩着。

自从看到打铁花那刻起。

蓁儿脸上的笑意,便从未断绝过。

桃夭的眼神里,更是蕴含着一种激动与幸福。

她不敢移开视角,似乎要将每次升空而又转瞬即逝的铁花牢牢记在心里,

“道长哥哥,我曾听我阿娘说起过人间的打铁花。”

“阿娘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我与此生最重要的人看一场打铁花。”

说着说着,桃夭忽然笑了起来,

“我看到了!”

“好美的铁花!”

“就跟道长哥哥一样美!”

张道之抚摸着她那毛茸茸的毛发,

“你若是想看,将来我再带你去看就是。”

桃夭一脸天真地点了点头,

“好!”

张道之为了让桃夭更为真切地看到那些铁花。

于是便就与蓁儿来到摘星楼前。

恰逢这时,有几辆车辇停下,走出几名看装扮便知富贵的女子,

“呦,这不是咱们京城第一才女,秦蓁儿么?”

“身为女子,有才无德,也是枉然。”

“郡主,今年摘星楼也邀请蓁儿了吗?”

“不曾。”

“...”

被人称呼郡主的那名女子,乃是崇义公的亲生女儿。

虽说柴家已经失去了王位。

但是崇义公的直系女子,仍旧可为郡主。

以彰显朝廷的恩宠。

当代崇义公很喜欢结交年轻才子。

此前,他听说秦家有女,名唤蓁儿,乃是京中第一才女。

于是,便在一次的端阳诗会中,将她也请去了摘星楼。

结果,蓁儿凭着真才实学,在那次诗会里大放光芒,将崇义公的女儿也给掩盖了。

自那以后,蓁儿便就坐实了京中第一才女的身份。

引来郡主等人的嫉妒。

如今,得知她与秦家之间的丑闻,自是要借机贬她一番才是,

“上次端阳诗会,靠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几篇诗词,侥幸得了几分名气,如此,也叫有才?”

“无才无德,怎好意思又来此处?”

“听闻郡主的父亲,崇义公他老人家邀请了不少的青年俊杰,其中更不乏金陵第一才子陶谦,她怕是惦记上那些才子了吧?”

“可真够不要脸的。”

“...”

无论她们说什么。

蓁儿都始终保持一副淡淡的模样,专心致志的陪在张道之身旁,也不去反驳什么。

岂料,那些女子,见她这般,心中更为气急,

“做作!”

“听闻她有个妹妹,叫秦婉儿,与她不对付,早知就请那位秦婉儿姑娘,来瞧瞧此刻她这个白眼狼有多么落魄。”

“...”

张道之实在听不下去了,正欲对她们小施惩戒。

蓁儿却拦住了他,低声道:

“哥哥,你若与她们争执起来,她们反而觉着自己说得对,随她们去便是。”

就在她话音刚落。

便又有一女子站出来冷哼道:

“那个就是白眼狼的亲兄长吧?”

“据说是在什么龙虎山修行,也不知堂堂的天师府,怎教出了这样的败类!”

刚说完。

就见一旁匠人突然打起铁花。

那本应在空中消散的铁水,却突然落在了那女子脸颊上。

顿时使那女子脸颊被烫伤。

张道之只是轻轻瞥了一眼,

“年纪轻轻,却是刁钻至极,小心祸从口出。”

显然,那女子已经祸从口出。

就在这时。

不远处,又响起一道女子的声音,

“这位就是蓁儿姑娘吧?”

闻声,张道之兄妹顿感疑惑的抬头看去。

就见几名衣着虽称不上多么华贵,却显得落落大方的女子出现。

她们不像崇义公之女那般抛头露面,而是皆戴着面纱。

郡主瞧了,也不敢自持身份,遂前去迎接,

“原来是魏姐姐几位到了。”

来者正是魏基的女儿,其余几位,也是清流官吏之女。

在京城的富家权贵千金的圈子里。

她们几个,名望极高。

魏静姝只是向那郡主点头示意,而后便来到张道之兄妹跟前,

“道长,您之前来府上寻我父亲帮忙时,小女子曾见过您,但您并未见过小女子。”

她就是魏基的女儿?

张道之若有所思的点头道:

“你父亲近日如何?”

魏静姝叹了口气,显然情况不容乐观。

而且,此间人多眼杂,她也不愿多说什么。

张道之也没再追问,只是从乾坤袋里翻找出一根‘上上签’递给魏静姝,

“若是真出了什么事,你便拿着此签,去朝天宫,找几个年长的道士,他们见到此签,自会庇佑于你。”

这签卦,乃是由千年桃木所制。

虽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法宝。

但也是历代天师的传承之物。

一些年长的道人,都曾见到过。

勉强算是天师信物的一种。

魏静姝曾向她的父亲打听过张道之,得到的答案虽然有些云里雾里。

但她却丝毫不敢小觑,连忙恭敬着接过上上签,拱手道:

“多谢道长赐签。”

张道之点了点头。

随后,魏静姝又看向蓁儿,

“蓁儿姑娘,也是来参加端阳诗会的?”

站在郡主旁的几名女子尚未看清时势,她们只知道,她们越是贬低蓁儿,郡主便越是高兴,

“魏姑娘,这摘星楼, 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而这诗会,更不是谁想参加谁就能参加。”

“就是,似她这般无才无德之人,不配来参加端阳诗会。”

“...”

对于近日有关秦家的传闻,魏静姝自是一清二楚,

“秦家不仁在先,蓁儿姑娘是迫于无奈,才离开秦家。”

“似你这等不分青红皂白,便要冤枉她人之人,才是真的无才无德。”

闻言,郡主的脸色有些难看。

那几名女子更是气急,

“魏姑娘,您与她到底什么关系?为何处处要偏袒于她?”

“这对您有什么好处?”

“听闻近日魏家也是麻烦缠身,魏姑娘还是顾好自个儿!”

“...”

与魏静姝一道而来的那些姑娘们,见她们说起自己的闺中密友,一个个哪还能忍得住,索性就与她们互喷起来,

“魏御史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你们算什么东西,也配说魏家如何?”

“这诗会,来得若都是你等这样不知廉耻的女子,我看,倒也无需去了。”

“蓁儿姑娘,今日碰巧相聚,不如咱们移居别处详谈如何?”

“早就听说蓁儿姑娘乃是我京中第一才女,一直都想见一见,今儿个,也算是有缘。”

“...”

只是两拨人那么一闹哄,而且又都是姑娘。

倒是引得来往路人不再关注什么打铁花了,而是都看向这边。

郡主本想让蓁儿丢人,不料如今险些丢人的,竟是她。

按照她娇生惯养的性子,哪里能忍得住。

刚要发作,却见崇义公的马车缓缓驶来。

郡主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刹那间,就摆出一副受了委屈的模样。

一旁,更有女子煽风点火道:

“魏姑娘,你们几个,敢不敢将方才的话再说一遍?”

魏基即使是左都御史,是朝中大吏,握有实权。

但在一些认知浅薄的女子看来,却也比不得拥有着公爵之位的人家。

更何况,柴家与皇家同富贵,乃是朝野上下的共识。

就在这时。

崇义公见摘星楼前人群拥挤,下意识皱了皱眉头,下了马车,便就往这边走来,

“怎么回事?”

郡主小跑着来到他跟前,

“爹,有人欺负女儿!”

崇义公笑了笑,“谁敢在摘星楼前欺负你?”

随后,他像是见到了不得的事情一般,顿时瞠目结舌起来,

“道...道长,是您?”

说着,这位崇义公便小跑着来到张道之身前,

“道长,自我来到京城后,一直在差人暗中打探您的踪迹,却毫无所获。”

“今日能在此相聚,实是有缘啊!”

见到这一幕的郡主等人,皆心存不安。

眼前这崇义公,赫然就是在漕河上,被张道之救了性命的行首。

一名站在郡主身旁的女子,压低了声音说道:

“崇义公他老人家,怎会认识白眼狼的兄长?”

郡主摇头不语。

崇义公并非在乎周遭鼎沸人声,连忙弯着腰邀请张道之前往摘星楼里。

随崇义公一同前来的,还有陶谦等人,

“先生,您也在?”

端阳诗会临近前的这几日里,陶谦一直在与崇义公待在一起。

因二人都较为推崇圣人之道,一来二去,倒是成了忘年交。

郡主也自是认识到了这位金陵第一才子。

见状,崇义公一愣,

“陶兄弟也认识道长?”

陶谦笑道:“自是认得,这位道长,就是我与你说的遂古先生。”

什么?

包括崇义公、蓁儿、魏静姝、郡主等人在内,都是深深震惊起来。

眼前这位道长,居然就是撰写出《妖魔图录》的遂古先生?

近些年,敢写志异杂文的高人,可就独此一份啊。

而且,此书立意极高,一度被想为民做事的读书人引荐。

“道长,您居然就是遂古先生?怪在下昔日眼拙了,在这儿,给道长赔个不是。”

崇义公将自己的姿态摆的很低。

他感觉,张道之远不止‘遂古’这一层身份。

“道长,晚生知您品德高尚,不愿受世人敬仰。”

“但今夜逢此诗会,才子佳人无数,正好可为您扬名,给您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您与蓁儿姑娘还有秦家之间的琐事,如今京城中可谓传得沸沸扬扬啊。”

陶谦是好心。

张道之于此扬名,受读书人追捧。

任那秦家再去胡言什么, 今夜之后,也不会有人信了。

崇义公从陶谦的话里获知了一些事情。

他连忙道:“秦家之事,在下也听说了,想必站在道长身旁这位,便是蓁儿姑娘吧?”

“这秦家所作所为,当令人不耻!”

话音刚落。

就有一帮读书人一哄而上,

“遂古先生,学生有一事想问,不知您作妖魔图录时,可曾亲自遇到过那些妖邪?”

“遂古先生近日新作科场鬼一篇我看了,若非此篇文章,即使朝廷洗清了我等科场舞弊之事,但碍于人言可畏,我等只怕今后也难以为自身正名了。”

“说起此事,还要多谢遂古先生出手相助才是!”

“遂古先生,您能亲自为我们说说这画皮一类邪祟吗?晚生对此类鬼魅颇感兴趣!”

“遂古先生...”

“...”

张道之虽然写得是杂文。

但胜在立意极好,而且,科场鬼一篇,又解决了不少读书人的麻烦。

再加上陶谦的造势。

所以,张道之如今倒是有几分‘万人迷’的样子。

说一千道一万,是因为在这个真正存有妖的世界里,极少有人敢写妖。

张道之就敢写,而且,因为蓁儿的建议,修改后的妖魔图录中记载的故事,还很感人肺腑。

所以,他自是会迎来众人尊敬。

崇义公一瞧,再这样下去,道长怕不是要被这些读书人给‘绑’了去,这还得了?

于是便就挡在那些读书人身前,拱手道:

“道长,这儿人多眼杂,在下还未谢过您的救命之恩,还望道长入楼一叙。”

张道之看了一眼摘星楼,摇头笑道:

“还是算了,有人说我兄妹二人不配去。”

不配去?

崇义公下意识开口道:“若道长不配去,谁还配去?”

说着,便看向四周,

“谁?是哪个狂徒,敢说此言?”

张道之瞥了一眼郡主等人。

崇义公一愣。

旋即转身看向自己的女儿,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万万没有想到啊。

到最后,竟是自己的女儿背刺了自己?

这算什么?

坑爹吗?

崇义公咬了咬牙,当着众目睽睽的面,从未打过女儿的她,竟是挥手打了她一巴掌,

“混账!”

“往日里,是不是为父对你太好了?!”

“快给道长道歉!”

郡主捂着自己的脸,不敢置信的看向崇义公。

即使您与那道人真的相识相熟。

也不该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打女儿吧?

郡主委屈极了。

崇义公刚想对张道之赔罪道谢,转身之际,却见张道之兄妹早已不见了踪迹,消失在人海中。

他有些着急,左右观望,最终,又将目光落在自己的女儿身上,

“你知不知道他是谁?”

“他是救了为父性命之人!”

“是我柴家的恩人!”

“你怎这般不像话?愈发跋扈了!从今日起,没有为父的命令,不准你离家半步!”

“还有你们几个,今后莫要再寻我女儿,哪来的都回哪去!”

崇义公明显是动怒了。

郡主也被吓懵了。

因为她从未见到过自己的父亲发过那么大的火。

秦蓁儿的兄长,究竟有着怎样神秘的身份?

这时,魏静姝看了看自己手里的上上签,又看了看张道之离去的方向,怔怔出神。

至于陶谦,则帮着张道之应付那些近乎狂热的读书人,渐渐感到口舌乏力。

早知道就不犯贱,揭露道长的身份了。

离开摘星楼,回小院的途中。

蓁儿一直沉默寡言。

直至回到小院,见张道之要回房间休息的时候。

她才开口问道:

“哥哥,除了遂古先生这层身份以外,您可还有别的,妹妹不知道的身份?”

张道之刚欲打开房门,闻言后,缓缓转身,朝着蓁儿笑了笑,

“当然有。”

“我还是你哥哥。”

“京城第一才女的兄长,这层身份,让哥哥感到骄傲。”

蓁儿噗嗤一笑,“在您这位遂古先生面前,妹妹哪敢称才女。”

经摘星楼一役。

很快,整座京城的人都知道。

蓁儿的兄长,乃是写出《妖魔图录》的遂古先生。

民间对她们兄妹的风评,呈现出一面倒的形势。

秦曹两家那丑陋的嘴脸,也得以被揭露。

......

承平元年,六月三日。

国师申九千以‘科场舞弊’、‘徇私枉法’、‘仗势欺人’等欲加之罪,弹劾魏基。

一时,朝野震荡。

左都御史府中。

魏基正端坐在椅子上,指挥着下人们焚烧一些书信。

那些信,都是近些年来,他与一些人的往来。

魏静姝则站在他的身前,一言不发。

直至见到他亲**烧了一张老天师传来的书信,才微微皱眉道:

“这封信,您不打算留个念想?”

魏基摇了摇头,

“一些陈年旧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魏静姝预感不妙,

“难道事态已严峻到这种程度?”

魏基没有回答她这个问题,只是说起另外一件事,

“你可知,为父常说,老天师对我有愧,愧在何处?”

魏静姝摇头。

魏基缓缓道:

“那年,我在扬州担任巡盐御史一职,因查出扬州知府与邪祟为谋,劫掠盐引一事。”

“为父连夜离开扬州,飞马前往京城,欲亲自将此事禀报给先帝。”

“但为父放心不下你与你娘亲,只好拜托老天师保护你母女。”

“...”

那扬州知府诡计多端,欲挟持魏静姝母女来要挟魏基。

后者不放心,便将她们母女交由老天师保护。

那时的魏静姝还小,并不记事。

在魏基离开扬州的夜里。

扬州知府为得到魏静姝母女,特让妖物于城中大肆害人,借机引开一心只为守护苍生的老天师。

老天师果真中计,待他解决妖物回到魏宅时。

却见魏氏不愿遭歹人挟持,毅然自杀。

魏静姝被她藏于暗道中,才得以幸免,活到如今。

自那以后,老天师自觉对魏基有愧,再也没脸见他了。

“这事...不怪那老家伙,他没做错什么。”

“要怨,只怨为父,非要走一条敢为天下先的路。”

“为父不后悔,为父相信你娘亲也不会后悔。”

说至此处,魏基唉声一叹,

“那老家伙,比我还会钻牛角尖,亏他还是执牛耳者呢。”

说到这里,魏基又想起一事,叮嘱起魏静姝,

“他给你的上上签,你要留好。”

“将来若有机会去龙虎山,帮我到那老家伙的墓前说一声。”

“就说...我早不怨他了。”

话音刚落。

就有下人跑来,

“老爷,不好了!”

“斩妖司的人来了,说是要...要带您走!”

闻言。

魏基豁然起身,将身躯站得笔直,冷哼道:

“慌什么,些许跳梁小丑,翻不了天!”

“来人,将本官官服取来。”

待斩妖司众人冲进魏宅时,却无一人胆敢乱动。

他们对这位铁面无私的御史,都很敬重。

魏基面色淡然的扫了他们一眼。

随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已经洗好晾干的官服穿着在身。

有位天字级除妖使上前两步,

“魏御史,只是带您去斩妖司问个话...”

魏基没有搭理他。

只是先朝着皇宫的方向拱手一拜,而后又朝着大周皇陵的位置深深作揖,朗声笑道:

“太祖皇帝,文皇帝,还有...陛下。”

“国朝养士一甲子之恩,臣,还了。”

言罢。

皇陵处,龙吟虎啸。

龙脉似欲显灵显化。

大周皇帝赵长青矗立于寿皇殿上,大手一挥,自身磅礴皇道龙气便是迸发而出。

将蠢蠢欲动的赵氏龙脉镇压。

他凝视着皇陵方向,喃喃道:

“皇祖父,父皇。”

“望你们在天之灵亲眼看着朕...”

“朕,会做得比你们更强。”

...

秦家。

秦瞻接到平阳侯的来信。

信上,只有寥寥几字:

【魏基事毕,张氏兄妹死时】

与此同时。

诚友书铺里。

陶谦如秦瞻一般,也握着一张纸。

相同的是,这张纸上,也只有寥寥几字,不同的是,字不相同,

【国师是妖】

全京城,几乎大大小小的书铺、印坊以及传播消息最为迅速的龙蛇混杂处,几乎都收到了这张纸上的内容。

晚棠看着陶谦一脸沉思的模样,皱眉道:

“此前帮道长宣发秦曹两家之事,已经让咱们得罪了人了。”

“如今又要得罪国师...只怕城内各大印坊,无人敢印这四个字。”

陶谦咬了咬牙。

晚棠继续道:“听说就连魏御史都被抓了,咱们即使将这四个字传出去,又有什么用?”

陶谦深呼吸一口气 ,“你说得对。”

晚棠松了口气,“做事要徐徐图之,再说,我们好不容易安稳下来...”

陶谦豁然起身,

“各大印坊,定是不敢印这四个字。”

“所以,只能由我来写!”

“晚棠,你来帮我研磨!”

说着,陶谦便要去往铺子后的书房那里。

晚棠还想再说些什么。

只听陶谦喃喃道:

“道长是好人,所以我帮。”

“魏御史也是好人,所以,我更要帮。”

...

魏基被抓到斩妖司的第二日。

魏静姝前往相府求救。

然而,范知行却闭门不见。

魏静姝在相府跪了整整一日。

范知行仍是视若无睹。

相府里。

中书省一众官吏,皆在此处。

“真不救魏御史了?”

“魏家丫头,可怜呐。”

“相爷,要不,咱们联名上个劄子,与国师求和便是。”

“...”

他们正在议论着。

然而,已经晚了。

范知行唉声叹道:

“申九千是妖这件事情,已被太多人获知。”

“他们之间,必须要有个了断。”

“越是这个时候,我等,便越要稳。”

稳?

这要稳到什么时候?

魏御史清名动九州。

他若是死了。

只怕要朝野震荡啊!

...

当晚。

斩妖司大牢里。

一身正气的申九千前来探望魏基。

“魏御史,两日了,你可想明白了?”

申九千问道。

原本躺在牢床上歇息的魏基,在听到他的声音后,精神猛地一抖擞,豁然起身道:

“你可算来了。”

申九千一愣,“什么意思?”

魏基呵呵笑道:“有酒水没?馋死老夫了。”

申九千挥了挥手。

就见有斩妖司的人送来酒菜。

魏基饮了一大口酒,瞥了一眼申九千,

“老夫早给你活路了,可惜,你不走。”

申九千皱了皱眉头,“如今身在牢狱中的是你,你却要给我活路?是何道理?”

魏基道:“让你离开大周,便是活路。”

“老夫知道国运日渐衰微一事,虽与你有关,但更与那位有关。”

“如今北元势力蠢蠢欲动,东海妖族欲再次席卷而来。”

“异士界中都在传,将有大劫来临,届时,神州陆沉...”

“国运,不能有失了。”

申九千道:“我蚕食国运,强化自身,也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大周。”

魏基吐了口唾沫,随后,这位左都御史,完全没了读书人的雅量,怒骂道:

“放你娘的屁!”

申九千摇了摇头,“罢了,我不会杀你,但你,终此一生,也别想走出这间牢房了。”

魏基冷笑一声,

“谁说老夫要走了?”

他将最后一口酒喝完,竟是从官袍里拿出装着橙红色液体的一个小酒壶,

“世人都说,红衣官袍,乃是百姓血染。”

“老夫身着红衣官袍,就连你们斩妖司,也不敢搜老夫的身。”

“看来,当大官,还是有好处的。”

说罢,他打开酒壶。

申九千一闻,“鹤顶红?你要作甚?!”

魏基将那壶中酒水一饮而尽,

“烈!真他娘烈!”

“就是比不得龙虎山的灵露啊!”

申九千不解,“死,对你有何益?”

魏基不再搭理他。

生前一幕幕,如走马观花般,迅速浮现在他的眼前。

最终,他的目光定格,像是回到了幼年时。

魏基的父亲,乃是太祖年间的礼部侍郎。

有一天,太祖皇帝举办寿宴。

年仅八岁的魏基舞剑以庆太祖大寿。

太祖很高兴,笑呵呵问向魏基,

“你叫什么名字?”

魏基道:“回陛下,我叫魏正。”

魏正?

太祖似是不喜欢这个名字,

“正字...以朕看,不太好,有过刚易折之嫌。”

“朕给你改个名字如何?”

“嗯...就叫你魏基,望你日后能为我大周之基石。”

...

思绪回到现在。

牢房里的魏基,正不停吐着鲜血。

说话声已经含糊不清了。

但申九千依旧能隐约听到他在说些什么,

“太祖皇帝陛下...”

“臣魏基...尽力了。”

申九千摇头一叹,

“放出消息,就说,左都御史魏基,在狱中畏罪服毒自杀。”

亥时末。

左都御史府,举家缟素。

魏静姝披麻戴孝,面色漠然的跪在灵堂中。

手里一直握着张道之赠予她的上上签。

当朝宰执范知行深夜前来吊唁,

“别怨伯父,伯父,有不能帮你父亲的理由。”

“三日后,乃是大朝会,陛下会率领百官前往皇陵祭祖,届时,申九千将会在太祖陵前澄清自己不是妖。”

“若真让他做成此事,你父亲的血...就白流了。”

说罢,他头也不回的离开魏府。

自始至终,魏静姝都是一脸漠然。

翌日。

有读书人集结在闹市中,大声怒吼:

“维君魏基,卓异御史,公忠体国,德才昭宣 。”

“刚正之操,如松之挺于千仞,傲霜雪而不屈;”

“清正之节,似月之悬于中天,映尘寰而独明。”

“吾辈读书人,不可让魏御史的血白流!”

有书生附和,

“说得对,那斩妖司是什么地方,我等都一清二楚,说魏御史是服毒自杀,我不信!”

“国师确可为妖!他定是狗急跳墙,才要害死魏御史!”

“...”

刚闹了没有片刻。

便有官吏率领兵卒前来维持市中秩序,

“你们都快别乱说了!”

“国师不是妖!”

“三日后,陛下将会在皇陵祭祖!”

“届时,国师将会当着太祖的面,澄清自己不是妖。”

“若他真是妖,太祖皇帝陛下,绝不会放过他!”

待这官吏话音刚落。

那些读书人,竟是都相互议论起来,

“国师真不是妖?”

“魏御史是好官,不可能骗我们啊!”

“皇陵有龙脉气数,若国师真是妖,太祖皇帝不会饶了他!”

“那就等三日后再看!”

“...”

距离闹市不远处的一间茶馆里。

张道之兄妹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他压低了声音,缓缓开口道:

“魏御史前些时日来找过为兄,说了一些往事。”

“其实太祖皇帝,早就知道申九千不是人,但依然选择重用他。”

蓁儿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良久。

张道之重重一叹。

二人坐了会儿,便就返回院中。

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蓁儿突然开口道:

“妹妹不懂什么家国大事...”

“但妹妹知道,魏御史是个好人。”

张道之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是个好人。”

午后。

张道之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发呆时。

王山长突然前来,

“方才我遇到一位友人。”

张道之没有回应。

他遇到一个朋友,跟我有什么关系?

只听那王山长似自顾自地说道:

“那位友人姓孔,我向他借了一杆笔。”

“据说这杆笔是至圣先师用过的,名叫春秋笔,乃是儒家压运之物。”

春秋笔?

张道之心念一动,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你想说什么?”

王山长道:“我不是圣人,窥探不了未来。”

说至此处,他忽然语出惊人道:

“但我...勉强算是半圣。”

“以此笔画出一条岁月长河,能让你知道你想知道的事情。”

“怎么样,要不要试试?”

张道之不予回应。

王山长故作轻笑一声,

“也有天师不敢的事情?”

张道之在摇椅上转了个身,不愿看着他,“多了去了。”

王山长‘嗯’了一声,

“屏气凝神。”

话音刚落。

刹那间。

就见他手执春秋,大笔一挥,

“我以此笔,请君入梦一场。”

稍后。

张道之只觉天旋地转,头晕目眩。

待定神之后。

却见自身已经来到一座高山之上。

他打量四周,却见此间地界异常熟悉。

身后,突然传来王山长的声音,

“这里是龙虎山山脉。”

张道之没好气的应了一声,“我知道。”

忽而,他注意到,山脚处,有个少年乞丐,正蹲在路边,啃着树皮。

“那是...”

他疑虑一声,感到不可置信。

王山长接过话茬,“那是你少年时。”

张道之翻了个白眼,“我知道。”

他正看着年少时的自己。

忽的。

在少年张道之身前,猛地出现一条巨大无比的蜈蚣精。

那少年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尿了,随后,竟是昏厥过去。

哪怕是此刻的张道之见了,心脏还不由自主的加速跳动起来,显得有几分紧张。

王山长笑了笑,“你如今已贵为天师,还在怕吗?”

张道之心情沉重,“今日,咱俩,只能活一个。”

王山长大笑两声,“别急,快看,老天师出现了。”

...

龙虎山附近。

正当那蜈蚣要将少年张道之吞入腹中之时。

老天师一手持剑,一手握印,施展缩地成寸之莫大神通,转瞬间,便就来到张道之身前立足,

“申九千,今日,你必死无疑!”

那蜈蚣精怒吼着,

“张先!”

“你处心积虑以舆图灵宝 引我至此,就是为了要杀我?”

“你莫要忘了,你乃陛下亲自诰封的正一真人!”

“而我是大周国师!”

“你若杀我,必被国运反噬自身!”

张先,乃是老天师名讳。

是敢为天下先的张先,

“哪管什么因果承负,哪管什么国运功德。”

“贫道只知,杀了你,会让贫道舒服!”

说罢,张先猛然动手。

顷刻间。

天地大变,异象生起。

张先持剑,斩下百足蜈蚣数条臂膀。

蜈蚣奋起反抗,却因天师印之故,身躯动弹不得。

人发杀机。

天地反覆。

就在这风云变幻之际。

一道龙气突然席卷而来。

张先眉头深皱,本欲将那龙气抵消。

却因接受朝廷诰封,而与国运相缠之缘故。

面对那皇道龙气,却是失了所有神通术法。

只得任由那蜈蚣逃遁。

随后。

尚未修成返老还童之术的玄虚子来到,

“让那蜈蚣精跑了?”

张先叹了口气,

“今后,再想杀他,就难了。”

玄虚子道:“方才见有皇道龙气,是陛下出手了?”

张先‘嗯’了一声。

玄虚子紧锁着眉头,

“看来,国运衰微,各地舆图至宝纷纷失窃一事,不仅与申九千有关。”

“师兄为护龙虎山传承,已接受朝廷诰封,面对那皇道龙气,怕也有心无力啊。”

张先愁眉不展之际,忽然注意到了躺在地上的少年张道之,猛地一愣神,

“此少年命格...竟这般离奇古怪?”

离奇?

玄虚子看不出究竟,“哪儿离奇了?”

张先若有所思道:“这孩子...似乎,并不来自于这个世界。”

不来自于这个世界?!

玄虚子瞪大双眼,感到不可置信,

“师兄开什么玩笑?”

张先下意识觉得自己有些失言,便是打了个圆场,笑呵呵道:

“这孩子,或许是天上仙人下凡。”

闻言,玄虚子松了口气,“原来如此。”

嗯?

不对!

“神仙下凡?!”

玄虚子再次目瞪口呆。

张先白了他一眼,“你别一惊一乍的好不好?”

玄虚子依旧充满震撼,“他,神仙下凡?我...我能不一惊一乍的吗?”

张先抱起张道之,

“你说,以这个孩子特殊的命格,应该不会被国运反噬吧?”

玄虚子摇头不知。

张先唉声叹道:“大劫将至...”

“原本以为,今日若杀了申九千,便能延缓大劫到来,为我争取一甲子岁月,谁料却成了一场空。”

“若老天假我一甲子,我自是无惧什么大劫,可是...我等得起,大劫却不等我。”

玄虚子惊诧道:“师兄,再给您一甲子,您当真能冲一冲祖师爷曾达到的境界?”

张先笑道:“能。”

顿了顿,他一改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但是,这方天地,怕是等不了我再苦修一甲子了。”

说至此处,张先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把心一横,嘱咐道:

“将这孩子带往龙虎山,从今以后,他便是我的关门弟子,亦是下一任的...”

“天师。”

......

王山长收起春秋笔。

小院里。

张道之缓缓睁开双眼,坐直身躯,喃喃道:

“申九千,居然就是那只大蜈蚣?”

王山长沉声道:“我不擅杀伐,杀不了它,若能杀,早就杀了。”

说至此处,他缓缓转身,

“三日后,是唯一能杀他的机会。”

“不然,若让他与皇陵龙脉气数彻底绑定,借由龙脉气数洗去妖身,这偌大天地间,就再难杀他了。”

张道之愣神。

良久。

他看向王山长离去的背影,问道:

“王守义,能不能求你个事?我记得,你还欠我师父一个人情吧?”

这位王山长,便是大名鼎鼎的王半圣,王守义。

谁也不曾想到,在龙场悟道而名动天下的这位大儒,居然隐于市井当中。

碰巧,又让张道之遇到了。

又碰巧,举世唯一能用春秋笔的书生,借由春秋笔,帮着张道之入梦一场。

王守义缓缓转身,看向张道之,

“什么事?”

张道之笑道:“我妹妹喜欢读书,对你尤为追捧,你能不能...收她为徒?”

王守义没有丝毫犹豫,点头道:

“可。”

“我收她为徒,不是为了你。”

“而是她值得。”

“她是读书种子,心地善良,冲她捐给义学的那些四书五经,我也会收她为徒。”

张道之摆了摆手,“那我便不言谢了。”

...

三日后。

蓁儿与阿絮如往常一般,正在院子里忙活着。

张白圭前来帮忙,

“蓁儿姐姐,听说好多人都去看官家祭祖大典了,您不去看看吗?”

蓁儿正缝制着一双鞋子,摇了摇头,“不感兴趣。”

张白圭微微颔首,左右观望,却见院子里始终不见张道之身影,脱口询问,

“道长呢?”

闻言。

蓁儿看向张道之居住的房间,忍不住轻叹一声。

屋内。

张道之望着桌子上的卦象,亦在摇头叹息,

“一连十六卦,卦卦皆大凶...”

躺在他身旁地面的大牛突然哞哞两声,

“干!”

“干他!”

张道之瞪了它一眼,“说得好听,是我去干,又不是你去!”

他不信邪的又卜了两卦,

“大凶!大凶!还他娘的是大凶!”

说至此处,他略感沮丧,

“趋吉避凶这么多年,难道要破例一次了?”

这时。

小院外。

一身缟素的魏静姝缓缓来此。

见状,坐在院子里的蓁儿当即起身前去相迎,

“魏姐姐,您来了。”

魏静姝脸色漠然,看样子有些虚弱,

“道长在不在?”

蓁儿连忙回应,

“在,正在屋里,已经一早上未走出过那间屋子了。”

魏静姝点了点头,“多谢。”

随后,她来到屋前,用力握着张道之赠予她的上上签,忽的下跪不起。

见状,蓁儿刚欲前去搀扶。

却听魏静姝重重叩首,语出惊人道:

“左都御史魏基之女魏静姝,叩请天师...”

“斩妖!”

天师?!

这一刻。

蓁儿、阿絮、张白圭,皆呆愣在原地。

魏静姝不停地叩首道:

“民女魏静姝,请天师斩妖!”

“请天师...”

“斩妖!”

没过一会儿,额头已磕出血来。

屋内。

张道之听到了她的声音,轻轻叹了口气。

随后,大牛与桃夭就见他褪去一身普通道袍,换上自乾坤袋里取出的紫金天师袍。

身披紫袍的张道之望着桌子上的大凶卦象,忽而怒将桌子掀翻,

“去你娘的!”

“吉凶自有道爷来定!”

说罢。

他打开房门,大踏步走出。

当蓁儿看到自己的兄长身着紫色道袍的那一刻,顿时失神不已。

而后。

张道之来到魏静姝身前。

她不顾额头磕出的血渍,终于一改漠然面色,凄然一笑,将那上上签还给张道之,

“民女魏静姝...”

“请天师斩妖!”

语罢。

便因自身虚弱而晕厥倒地。

张道之看着赠给她的上上签,突然用力一握,抬头看向浩瀚苍穹,朗声笑道:

“今日大吉,诸事皆宜。”

“更宜...”

“斩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