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站起身,走到院中的葡萄架下,摘了几颗紫得发亮的葡萄,转身递给李奕,笑道:“来,尝尝今年的葡萄,甜得很。就像你的未来,一定是甜的。”
李奕接过葡萄,一颗接一颗地往嘴里送,每吃一颗,都忍不住眯起眼睛,享受那份由内而外的甜蜜。
他看向父亲,眼中满是感激:“爸,谢谢你。有你在,我就觉得心里踏实多了。这个暑假,我也想在家多陪陪你和老妈,或者我们一起出去玩。”
李文心里暖洋洋的,又拍了拍李奕的肩膀,呵呵一笑:“这才对嘛!
咱们父子俩,好久没一起钓鱼、烤肉了,你老妈也一直念叨着,想出去走走。这个暑假,咱们就来个家庭总动员,怎么样?”
李奕闻言,眼睛一亮,兴奋得差点跳了起来:“太好了!我早就想和你一起钓鱼了!还有老妈做的烤肉,可是天下一绝!”
“这个主意不错,我也很久没尝过你老妈做的烤肉啦!她说吃烤肉,容易上火,所以很少做了。”李文感叹着,“想当年,我也是很有冲劲的。”
“对哦!爸,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旅行经历啊?讲给我听听呗,说不定能给我点灵感呢!”李奕来了兴致,眼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李文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声爽朗而富有感染力:“那可有的是故事啊,想当年,我在县城郊外的一个工地时……”
小院里,父子的对话继续着。
伴随着夜色的降临,星光点点,温馨而美好,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份亲情和梦想而加油鼓劲。
………………
深夜,李奕用意念进入冥界商城的自由交易区,将自己对烹饪美食的一些心得卖掉,换取500积分,然后去古籍区买了一本《神农本草经》。
在冥界商城中,有各种版本的《神农本草经》,都是由不同属性的天地元气编织而成。李奕用500积分兑换的这本,是蕴含天地元气最少的。
这本古籍是中医四大经典着作之一,约成书于东汉时期,集古代众多医家采集草药之经验,系统地总结了药物知识,标志着中药学理论的初步形成。
《神农本草经》分三卷,载药365种,以应一岁365日之数,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药一百二十种,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能轻身益气,不老延年。
中品药一百二十种,无毒或有毒,斟酌其宜,可疾愈病,或需慎服,以防偏性。
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多毒,不可久服,能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
例如,上品之首的“人参”,《神农本草经》述其:“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此言精炼地概括了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之功效,为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虚劳内伤、气血亏虚之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又如中品之“黄连”,《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黄连之苦寒,善清中焦湿热,尤长于清心胃之火,是治疗湿热泻痢、心烦不寐的要药。
其“久服,令人不忘”之说,虽含夸张成分,但也侧面反映了古人对于黄连在调节人体机能、改善精神状态方面的认可。
至于下品之“巴豆”,《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辛,温。主大腹水肿,荡涤肠胃,去五脏六腑寒热,结积,症瘕。杀虫,鱼。生山谷。”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外用蚀疮,其药性猛烈,非危急重症不轻用,体现了下品药多具峻烈之性,用以攻邪救急的特点。
此书不仅详细记载了每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还隐含了药物归经、配伍禁忌、服药方法等中医理论精髓,为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南湖镇,水口村。
山顶上风清气爽,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修行者开辟的一片净土。
李奕找了个视野开阔的岩石坐下,先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泛着古香的《神农本草经》,书页间似乎还残留着千年前神农氏的智慧与温度。
他深吸一口气,轻轻闭上眼睛,感受着周围天地间涌动的元气。它们如同活泼的小精灵,在他的周围跳跃、嬉戏。
缓缓张开双臂,他要将这些元气全部拥入怀中,引导它们缓缓流入体内,与自己的气息相融。
随着元气的滋养,李奕觉得自己的精神异常清明,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变得清晰无比。
他睁开眼,目光变得锐利而专注,开始逐字逐句研读起《神农本草经》。
每翻到一页,他都会先用笔细细勾勒出药材的图形,再一笔一划记录下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偶尔还会加上几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探索未知的乐趣。
“看这石斛,书上说它: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
李奕一边轻声念叨,一边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与那些古老的药材,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每当理解了一种药材的妙用,他的脸上就会绽放出孩子般的笑容,那份成就感比中彩票还要让人陶醉。
起初,从古籍中散发出来的元气,如同细流,涓涓不息。
渐渐的,随着他的专注与引导,这股力量变得汹涌澎湃,让他浑身暖洋洋的,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快地舞蹈。
“书上说,万物皆有灵,药材亦然。要想真正掌握《神农本草经》,就必须用心去感受每一种药材的灵性。”
李奕睁开眼,目光变得异常清澈,开始在山顶四周寻找起书中记载的药材来。
他发现了一株嫩绿的薄荷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便伸出手,轻轻触碰,心中默念着古籍中的描述:“薄荷,性凉,味辛,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随着他意念的集中,那株薄荷草竟然回应了他的召唤,释放出一丝丝清凉之气,顺着他的指尖流入心田,让他瞬间感到神清气爽。
接着,他又找到了一朵盛开的金银花,金黄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
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那股淡淡的芬芳中蕴含的清热解毒之力。
他闭上眼,再次引导元气,与金银花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感受着它体内那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日子,他亲自采摘、嗅闻,甚至尝试着用元气催化其药性,亲眼见证那些平凡草木,在元气的滋养下展现出的神奇变化。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李奕对《神农本草经》的理解日益深刻,也逐渐开启了他体内潜藏的医道天赋。
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绚烂的橙红色,他却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直到夜幕降临,星辰点缀苍穹,他才依依不舍地合上书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喜悦。
他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学习古籍,更是在与古人智慧对话,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天后,当这本古籍彻底化作元气,融入李奕的体内时,他终于完整地掌握了《神农本草经》中的内容。
“再吸收一些元气,就可以尝试着冲击炼气境了。”李奕缓缓站起来,长吁一口气,微微一笑,“是时候联系一下银狐姐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