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失忆九年,大明成世界霸主了? > 第61章 对亩产的质疑

失忆九年,大明成世界霸主了? 第61章 对亩产的质疑

作者:八刀一只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1 14:32:39 来源:小说旗

朱元璋和蓝玉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干饭的速度。

朱雄英见状,愕然一瞬,没想到爷爷和舅公如此上心。

他随即也加快了动作,很快,一大锅铁锅炖大鹅,就被三人分食一空。

朱元璋放下碗筷,满意地摸了摸肚子,童年愿望得到满足,

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了。

“还要多谢乖孙款待,弄出这么个别开生面的吃法,否则的话,爷爷恐怕是要带着这个遗憾离开了。”

朱元璋无限感慨。

朱雄英笑道:“爷爷以后要是想吃,随时欢迎过来,我也随时愿意给你做。”

朱元璋听了,老怀大慰。

下人们见三人都放下了碗筷,便端上早就晾好的茶水。

蓝玉接过茶水,却没喝,而是放在灶台上,火急火燎地问道:

“雄英,你说的那个粮食储备在哪里?”

朱元璋则没说话,放下碗筷后,他突然不着急了,端着茶水慢慢啜饮。

朱雄英笑道:“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先喝完凉茶,舒缓一下。”

朱元璋也接腔道:“是啊,既然乖孙都这样说了,那就等等。”

见皇上和外甥都这么说,蓝玉只好耐下性子,陪着朱元璋和朱雄英慢慢喝茶。

等到两人喝得差不多了,蓝玉再次出言催促。

这一次,朱雄英没有再推辞,而是对朱元璋和蓝玉说道:“爷爷,舅公,请随我来。”

朱元璋和蓝玉闻言,精神一振,起身跟着朱雄英便往院外走去。

一行三人出了府门,下人们早就把马车准备好了。

朱元璋心中一动,这小兔崽子,就等着自己跟蓝玉一步步地进套子呢!

随后,三人坐上马车,一路走街串巷,很快就来到了金陵城门口。

早就暗中得到锦衣卫吩咐的城守,只是简单地围着马车转了一圈,便下令放行。

朱雄英三人,顺利来到了金陵城外。

从繁华的金陵城到金陵城外,嘈杂的人声忽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寂静。

朱元璋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自己已经多久没有出过金陵城了?

那座巍峨的皇城,代表了无上的权力,却也像一座巨大的牢笼,将他困在其中。

又行进了不知多久,马车外传来朱雄英的一句声音:“到了!”

马车骤然停下,车上的帘子也被掀开,一幅陌生的景象出现在了朱元璋和蓝玉的面前。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围子,朱元璋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个类似邬堡的地方。

从宋朝的时候开始,天下就一直不太平,老百姓们为了活命,

便会在当地的最强者和地主的带领下,修建许多坚固的堡垒。

这种建筑,集防御和居住为一体,有敌人来的时候,便可以躲在里面防御敌人的进攻。

只是,这种建筑多在北方存在,金陵这种地方还真是不多见。

“这里是哪里?”朱元璋开口问道。

“我放粮食的地方啊。”朱雄英轻描淡写地说道。

说着,朱雄英便率先一步向前走去。

门口几个巡逻的人看到朱雄英走过来,立刻走上来行礼:“少爷,您来了!”

朱雄英点了点头:“最近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其中一人面带骄傲地说道:“少爷,这是什么话?有咱们在这里,谁敢靠近?”

随后,几人便看到了朱雄英身后的朱元璋和蓝玉,

脸上的表情下意识地紧张起来,眼里也充满了警惕,向朱雄英问道:

“少爷,这是什么人?”

朱雄英摆了摆手:“不必紧张,自己人!”

听到朱雄英的话,两人才松了一口气,把三人一起迎了进去。

进去之后,朱元璋才发现里面大不一样,和普通的邬堡不同,

里面并不是连绵不绝的民居。

而是一个个顶上尖尖的、类似茅草屋一样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上却只有一个紧锁的门,

以及一个容得下一个人手伸进去、同样紧锁的洞。

朱元璋看着这样怪异的建筑,心中不由得大奇:“这又是什么?”

朱雄英笑着说道:“这便是我存放粮食的地方。”

朱元璋闻言更加惊讶了,这种地方怎么存放粮食?

这个年代存放粮食,需要将粮食装在一个个袋子里,然后将这些袋子悬空堆放起来,

以免受潮和受到虫害,而且还要保证通风良好,所以大多数时候,

存放粮食的地方,都需要不止一个窗户。

可是,眼前的这种建筑根本就没有窗户!

朱元璋和蓝玉向朱雄英投去了询问的目光:“雄英,这就是你存放粮食的地方?”

朱雄英点了点头:

“如今大明存放粮食的办法实在是太落后了,同样大小的地方,我能够比大明的那些官仓多放一倍的粮食,而且还不用担心受潮、虫害的问题。”

说着,朱雄英便命令看守打开一间粮仓。

粮仓打开的瞬间,朱元璋和蓝玉就完全被震惊了!

映入眼帘的,是满满当当的粮食!

金灿灿的、带着谷壳的大米,让朱元璋和蓝玉不由自主地吞了一口口水。

朱元璋又忍不住地看了眼这个粮仓,如果这些粮仓里真的堆得满满当当的都是粮食的话,

那这里有这么多的仓库,该有多少粮食啊!

看来,朱雄英所言非虚,自己这个孙子,是真的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就在朱元璋惊讶的时候,朱雄英抓起一把大米,说道:

“爷爷,舅公可知道,我这大米和其他的大米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回过神来的朱元璋,瞬间来了兴致,大米就是大米,还能有什么不同之处?

“哦?这大米有什么不同之处,还请乖孙赐教?”

蓝玉也开口问道:“是啊,这大米有什么不同?”

朱雄英笑着说道:“爷爷,舅公可知道,现在大明的粮食亩产几何?”

一句话把蓝玉给问住了,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带兵打仗、开疆拓土上面。

从来没有关心过这种事情,即便是陛下赐给了自己大量的土地和庄园,

那也自有府中长史打理,根本就不用自己操心。

不过,这点问题却难不倒朱元璋,对于这种民生上的东西,他可是门清。

哪里粮食丰收,哪里粮食欠收,哪里旱灾,哪里水涝,朱元璋全都了然于心:

“大明的土地有肥瘦之分,而且南北差异也很明显,像江南的土地,大多数都是上好的良田,水稻亩产能有个四百斤左右。”

“一些贫瘠的土地,亩产只有百十来斤,甚至几十斤,不能同日而语。”

“总的算下来,一亩地能有个两百多斤的产量。”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雄英赞叹道:“爷爷果然是个懂行的人,连这种事情都知道!”

说完之后,不等朱元璋有所回应,朱雄英举起手中的稻米,说道:

“那爷爷,舅公可知道,我手里的这些大米,亩地能产多少吗?”

蓝玉开口问道:“能产多少?”

朱雄英微微一笑,伸出两根手指:“两千斤,保底产量!”

“年景好的时候,是普通稻田产量的七八倍,也没有问题!”

朱元璋和蓝玉听到朱雄英的话,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两千斤!

两千斤是什么概念?别说是两千斤了,就算是亩产只有一千斤,

朱元璋都有信心靠着充足的补给,彻底解决北元残部!

“这……不可能!”

蓝玉失声说道,即便是自己再不懂农事,也知道两千斤产量绝无可能。

而朱元璋也是一脸的冷峻和难以置信,觉得朱雄英这是在欺骗自己。

当初杨宪为什么会被自己杀死?就是因为杨宪故意虚构祥瑞,

将自己从暹罗商人手里购买的稻穗,说成他治下稻田里产出的稻子。

骗自己说粮食大丰收,然后给自己闹了一个大大的难堪,

为了以儆效尤,自己将杨宪那贼子给五马分尸。

现在朱雄英又这样说,难道……

自己的这个孙子,终究也是要通过欺骗来笼络自己吗?

看到朱元璋和蓝玉两个人不相信的样子,朱雄英笑着说道:

“爷爷,舅公,怀疑我的话?”

“有那些佛朗机炮和燧发枪为证,我又何必骗你们?”

朱元璋和蓝玉这才反应过来,对啊,连佛朗机炮和燧发枪这样的神器,

朱雄英都没有向自己隐瞒,又何必在这上面欺骗自己?

想到这里,朱元璋和蓝玉再次激动起来。

两个人都明白,这种产量,对大明意味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