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失忆九年,大明成世界霸主了? > 第13章 程朱理学的弊端

窗外,雨势更急。

豆大的雨滴,狂暴地砸向地面,溅起一片水雾,

又重重地敲打着窗棂,发出密集的“噼啪”声,仿佛是某种催促,又像是某种警告。

这声音,一声声,都像是重锤,狠狠砸在朱元璋和蓝玉的心头,

让他们原本就纷乱如麻的心绪,更加焦躁不安。

两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原本只是想从朱雄英口中套出治疗太子朱标的详细过程,

顺便了解一下他对大明未来的看法。

可话题,竟然一路跑偏,最终落在了那两个字上

“屠圣”

这两个字,就像两把尖刀,直直地插进了他们的心脏。

要知道,自古以来,“圣”之一字,

除了用来尊称皇帝,便只剩下两种含义:圣人与圣贤。

圣贤早已作古,尘归尘,土归土。

如今这大明朝,还能被称之为“圣”的,除了儒家的那些圣人,还能有谁?

朱雄英口中所说的“屠圣”,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要将这些儒家圣人,斩尽杀绝!

虽然,朱元璋和蓝玉,对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男盗女娼的腐儒,也并无好感。

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但他们心里也清楚,治理国家,安邦定国,

光靠自己这些舞刀弄枪的武夫,是远远不够的。

武将可以打天下,但治理天下,终究还是要靠这些读书人。

靠儒家的那一套理论。

所以,他们完全无法理解,朱雄英为何会说出这番惊世骇俗的话来。

更不明白,他为何要“屠圣”!

屋内,一片死寂。

只有窗外那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雨水,

发出的巨大声响,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更添了几分压抑。

朱雄英似乎早就料到两人会有这样的反应。

他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轻轻地转动着手中的茶杯,

仿佛那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值得他如此细细把玩。

他这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像是在给朱元璋和蓝玉留出思考的时间。

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良久,朱元璋才缓缓回过神来。

他毕竟是马上皇帝,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

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若是换做寻常人,听到朱雄英这番大逆不道的话,

恐怕早就吓得魂飞魄散,将他视为邪魔外道,恨不得立刻将他绑起来,送到官府。

可朱元璋却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震惊,开口问道:

“你这些话,要是被那些酸腐的儒生们听了去,保证一个个的,都要跳起来找你拼命!”

“到时候,恐怕就是当今的皇帝陛下,也保不住你!”

朱元璋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

他虽然对那些所谓的圣人子弟,一向严厉,从不手软。

但这都是建立在,那些读书人贪赃枉法,贪污受贿,触犯了大明律法的前提下。

对于那些真正的大儒,他不仅要表现出礼贤下士的态度,

还要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予丰厚的赏赐。

为的就是利用这些人,帮助自己巩固大明的江山。

朱雄英这种“屠圣”的言论,一旦传扬出去,必然会引起全天下读书人的公愤。

到时候,群情激奋,众口铄金。

朱元璋就算想保他,恐怕也得掂量掂量,

要不要为了一个“孙子”,而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

甚至,为了平息众怒,他可能不得不将朱雄英推出去,当成替罪羊。

面对朱元璋的警告,朱雄英却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惧怕的神色。

他只是轻轻地摩挲着手中的茶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笑容。

“这就是我要说的大明朝的第一个问题,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朱元璋一愣,他原本以为,朱雄英会说出儒家圣人的种种危害,

或者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阴谋。

可没想到,他竟然提到了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怎么了?”

朱元璋疑惑地问道。

“如今的大明朝,不正是依靠着程朱理学的约束,才渐渐走上了正轨吗?”

“你怎么能说程朱理学有问题呢?”

朱雄英闻言,将手中的茶杯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朱元璋,缓缓说道:

“我说的,就是程朱理学的‘约束’。”

“爷爷,您有没有想过,程朱理学虽然有利于统治,

但它同时也是一道枷锁,一道套在大明百姓头上的枷锁。”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

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

他呕心沥血,制定了那么多的规矩,条条框框,

不就是为了将天下的百姓,都牢牢地约束住吗?

让所有人都遵守他制定的规矩,这样,大明的江山,才能千秋万代,永世不衰。

“这样有什么不好吗?”

朱元璋反问道。

“百姓们在程朱理学的管理下,安居乐业,

朝廷也不用再费太多的心思去管理百姓,

这不正是儒家所追求的‘圣天子垂拱而治’吗?”

这正是朱元璋心中所想。

一旁的蓝玉,也忍不住开口附和道:

“是啊,这样一来,朝廷也省心,老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这有什么不好吗?”

朱雄英知道,这两个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程朱理学的危害性。

“你们说的没错,这样一来,确实是方便了朝廷的统治。”

“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你们有没有想过,等到所有的百姓,都被他们套上了枷锁之后,

接下来,他们会干什么?”

朱雄英突然抛出的这个问题,让朱元璋感到有些茫然。

但这并不是朱元璋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封建王朝,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除了那些开国皇帝,白手起家,杀伐果断之外。

其余的历代君主,往往只有在登基之后,才会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

那就是,这些腐儒们,开始将这道原本套在百姓头上的枷锁,

悄无声息地,套在了皇帝的头上。

这一点,在大明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为朱元璋开国之初,为了巩固统治,制定了种种严苛的规矩。

这些针对天下百姓的条条框框,恰恰给了程朱理学,极大的发挥空间。

这也是程朱理学,最想要的。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的君主们,一个个都常年躲在后宫,不理朝政?

为什么他们会随意地任用宦官,动用特务机构?

这里面,固然有这些君主不作为,不了解民间疾苦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腐儒们,已经将枷锁,牢牢地套在了皇帝的头上。

那些杀伐手段,远不如朱元璋的后继帝王,根本没有能力挣脱这道枷锁。

索性,他们就破罐子破摔,什么都不管不顾,沉迷于享乐之中。

看着沉默不语的朱元璋,朱雄英缓缓开口说道:

“这些人,会把枷锁,套到皇帝的头上。”

“等到了那个时候,所有的文人,都抱成一团,开口仁义道德,闭口仁义道德。”

“他们会将皇帝,牢牢地绑架在那个宝座之上,让他动弹不得。”

“然而,他们心里面真正算计的,却全都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朱雄英的话音刚落,朱元璋只觉得,自己整个人,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

脑海中,一片轰鸣。

他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怪不得!

怪不得自己一直以来,都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这些文臣们,一个个张口闭口,都是忠君爱国。

可他们真正做出来的事情,却没有一件,是真正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为了他这个皇帝!

包括自己这些年来,杀的那么多的贪官污吏。

哪一次,不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最后,少则牵连数百人,多则牵连数千上万人,都被自己下令,拉出去斩首。

原来,问题的根源,竟然出在这里!

想到这里,朱元璋再看向朱雄英的目光,已经完全不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