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三年春,大周皇宫的浣衣局内,雾气蒸腾。
都灵儿跪在青石板上,双手浸泡在刺骨的凉水中,反复搓洗着一件绣着金凤的华服。她的手指早已冻得通红,指节处裂开细小的口子,浸在皂角水中钻心地疼。
\"动作快点!申时之前这些衣裳都要送去长春宫,耽误了贵妃娘娘的寿宴,仔细你们的皮!\"掌事嬷嬷钱氏挥着藤条,在浣衣女工间来回巡视。
都灵儿低着头,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入宫三年,她早已学会在这吃人的地方生存——不多话,不惹事,永远低着头,像墙角最不起眼的苔藓。
\"听说今日太子殿下也会来贺寿呢。\"身旁的宫女翠儿小声嘀咕。
\"嘘——\"都灵儿轻轻摇头,示意她噤声。钱嬷嬷最讨厌宫女们议论主子。
然而藤条还是呼啸着落在了翠儿背上。\"贱蹄子!太子殿下也是你能妄议的?\"钱嬷嬷厉声喝道,\"今晚不许吃饭!\"
都灵儿悄悄将中午省下的半个馒头塞进翠儿手中,换来对方感激的一瞥。这样的日子她已经过了三年——自从父亲都察院左都御史都明远被诬通敌,全家男丁流放,女眷没入宫廷为奴。
\"都灵儿!\"钱嬷嬷突然点名,\"去把洗好的衣裳送到御花园的暖阁去,贵妃娘娘要在那儿更衣。\"
都灵儿心头一紧。御花园是主子们的地界,像她这样的罪奴本不该踏足。但命令不可违抗,她只能恭敬应声,小心捧起那件金凤华服。
春日的御花园姹紫嫣红,都灵儿却无心欣赏。她低着头快步穿行,生怕冲撞了哪位贵人。转过一处假山,忽听前方水榭传来\"扑通\"一声,接着是惊慌的呼喊:\"来人啊!太子殿下落水了!\"
都灵儿不假思索地扔下衣物,冲向水榭。只见池中一人正在挣扎,华丽的锦袍吸饱了水,像铅块般拖着他下沉。岸上几个太监乱作一团,却无人敢下水——宫规森严,奴才触碰主子身体是大忌。
没有犹豫,都灵儿纵身跃入冰冷的池水。她自幼在江南长大,水性极佳。几下划到太子身边,从背后托住他的腋下,奋力向岸边游去。
\"大胆!谁准你碰殿下的!\"岸上的太监总管厉声喝道。
都灵儿浑身湿透,跪伏在地:\"奴婢该死,但情急之下...\"
\"退下。\"一个清冷的声音打断了她。都灵儿偷眼望去,只见被她救起的年轻男子约莫二十出头,面容苍白却俊美非常,一双凤眼如寒星般清亮。他浑身滴水,却依然保持着与生俱来的威仪。
\"你叫什么名字?\"太子萧景煜问道,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奴婢都灵儿,浣衣局粗使宫女。\"她额头触地,不敢抬眼。
萧景煜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都明远的女儿?\"
都灵儿身子一颤,没想到太子竟知道父亲的名字。她不敢应答,只将头埋得更低。
\"抬起头来。\"
都灵儿缓缓抬头,正对上太子探究的目光。水珠从她额前的碎发滴落,划过清秀的脸庞。她有一双极美的眼睛,如秋水般澄澈,却又藏着不符合年龄的沉稳。
\"你救了本宫,想要什么赏赐?\"萧景煜问道。
\"奴婢不敢。\"都灵儿重新低下头,\"只求殿下恕奴婢冒犯之罪。\"
萧景煜若有所思地看了她一会儿,转身对总管太监道:\"把她调到东宫。\"
三日后,都灵儿抱着简单的行李站在东宫偏门前。从浣衣局到东宫,对宫女而言无异于一步登天。但她心中并无喜悦,只有深深的不安——宫闱之中,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你就是那个救了殿下的浣衣女?\"一个三十出头的严肃女子站在台阶上俯视她,\"我是东宫掌事姑姑苏芸。记住,在东宫做事,最重要的是本分。\"
都灵儿恭敬行礼:\"奴婢谨记姑姑教诲。\"
\"殿下仁慈,念你救驾有功,特许你在书房伺候笔墨。这是天大的恩典,你若敢有半分非分之想...\"苏芸没说完的话里满是警告。
\"奴婢明白。\"
东宫的日子比浣衣局轻松许多,却也更需谨言慎行。都灵儿每日寅时起床,赶在太子晨读前将书房收拾妥当,研好墨,备好茶。萧景煜通常辰时来书房批阅奏章,一坐就是大半天。都灵儿只需静静立在门外,听候差遣。
一个月过去,萧景煜似乎已经忘记她的存在。都灵儿乐得如此,她本就不愿引人注目。直到那日雨天。
春雨绵绵,萧景煜在书房批阅奏章至深夜。都灵儿照例在门外守候,忽听里面传来茶盏落地的脆响。她轻轻叩门:\"殿下?\"
没有回应。都灵儿犹豫片刻,推门而入,只见萧景煜伏在案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她大着胆子上前探他额头,滚烫如火。
\"殿下发热了!\"她转身欲唤太医,却被一只滚烫的手抓住手腕。
\"不必声张。\"萧景煜声音嘶哑,\"只是风寒,柜中有药。\"
都灵儿扶他到内室榻上,找出药丸用温水送服。又打来凉水,拧了帕子敷在他额上。萧景煜昏昏沉沉地睡去,她却不敢离开,守在榻边彻夜未眠,时时更换帕子。
天蒙蒙亮时,萧景煜的热度终于退了。他睁开眼,看到都灵儿靠在床柱上打盹,手中还攥着半湿的帕子。晨光透过窗纱,在她疲惫的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你一直在这里?\"他突然出声,惊得都灵儿差点跳起来。
\"殿下恕罪!\"她慌忙跪下,\"奴婢见您高热不退,不敢离开...\"
萧景煜坐起身:\"起来吧。你通医术?\"
\"家父...从前喜好医道,奴婢耳濡目染略知一二。\"提到父亲,她声音低了下去。
萧景煜若有所思:\"今日之事不要外传。你去休息吧。\"
都灵儿行礼退下,心想这次应该能得些赏赐。然而三天过去,太子那边毫无动静。她松了口气,看来太子确实不想让人知道他生病的事。
又过了半月,宫中突然传出消息——太子向皇上请旨,要纳兵部尚书之女柳如眉为侧妃。东宫上下忙着准备婚事,都灵儿也被调去帮忙布置新房。
\"听说柳小姐才貌双全,与殿下是天作之合呢。\"小宫女们私下议论。
都灵儿默默整理着大红锦被,心中无波无澜。太子纳妃与她何干?她只求安稳度日,有朝一日或许能打听到父亲和兄长的消息。
大婚前夕,萧景煜突然召都灵儿到书房。
\"明日柳氏入宫,你调去她身边伺候。\"太子头也不抬地说道。
都灵儿一怔:\"奴婢愚钝,恐怕伺候不好柳妃娘娘...\"
\"你识字通文,又懂医理,比一般宫女强。\"萧景煜放下笔,抬眼直视她,\"怎么,不愿意?\"
都灵儿慌忙跪下:\"奴婢不敢,谨遵殿下吩咐。\"
萧景煜走近她,突然伸手抬起她的下巴:\"都灵儿,你可知为何本宫将你调来东宫?\"
都灵儿心跳如鼓,却不敢挣脱:\"因...因奴婢冒犯殿下,救了...\"
\"因为你父亲都明远是冤枉的。\"萧景煜语出惊人,\"他当年弹劾的户部贪腐案,牵涉本宫的舅舅。有人设计陷害他。\"
都灵儿瞪大眼睛,泪水瞬间盈满眼眶。三年来,她第一次听到有人说父亲是冤枉的。
\"本宫一直在查此事。\"萧景煜松开手,\"调你来东宫,也是想看看都明远的女儿,是否如他一般刚正不阿。\"
都灵儿以额触地,声音哽咽:\"求殿下为家父洗刷冤屈!奴婢愿做牛做马报答殿下!\"
\"起来吧。\"萧景煜转身望向窗外,\"此事急不得。你先去柳氏身边,她父亲...与当年的事也有些关联。\"
就这样,都灵儿成了准太子侧妃柳如眉的贴身侍女。柳如眉年方十七,生得明艳动人,却骄纵任性。入宫第一天,就因茶水温热不合心意,将都灵儿的手烫得通红。
\"贱婢!这么烫的茶也想害死我吗?\"柳如眉摔了茶盏。
都灵儿默默收拾碎片,不发一言。她早已学会忍耐,更何况太子说过,柳尚书与父亲的案子有关。接近柳如眉,或许能找到线索。
然而柳如眉入宫半月,萧景煜却从未踏入她的院子。宫中开始有流言,说太子对这桩政治联姻并不满意。
这天夜里,都灵儿被柳如眉支使去书房取绣样。路过花园时,她听到假山后有人低语。本不欲偷听,却隐约听到了\"都明远\"三字。她屏息靠近,听出是柳如眉和一个男子的声音。
\"...父亲说了,都明远的事千万不能泄露。太子最近在查旧案...\"
\"小姐放心,证据早已销毁。只是那个都灵儿,为何不除掉?\"
\"急什么?一个小小宫女,翻不出什么浪来。太子留着她,不过是为了羞辱都家...\"
都灵儿捂住嘴,轻手轻脚地退开。回到房中,她彻夜难眠。原来太子留她在身边,竟是为了羞辱父亲?那他说要查案,也是骗她的?
第二日,宫中突然传来圣旨——北方战事吃紧,太子奉命即刻出征。柳如眉哭闹着要随行,被太子婉拒。
大军出发前夜,都灵儿被叫到太子寝宫。萧景煜一身戎装,英气逼人。
\"本宫明日出征,归期未定。\"他递给都灵儿一封信,\"若三个月内本宫未归,你将此信交给御史大夫程大人。\"
都灵儿接过信,犹豫片刻还是问道:\"殿下,奴婢听到柳妃娘娘说...说您留我在身边是为了羞辱家父...\"
萧景煜眉头一皱:\"你偷听柳氏谈话?\"
都灵儿跪下:\"奴婢知罪,但事关家父...\"
萧景煜沉默良久,突然伸手扶起她:\"都灵儿,本宫若想羞辱都家,何须如此大费周章?\"他的手掌温暖有力,\"留你在身边,一是因你确实聪慧过人,二是因为...\"他顿了顿,\"本宫欣赏你的品性。\"
都灵儿抬头,对上太子深邃的目光,心头莫名一颤。
\"记住,无论听到什么传言,都不要轻信。\"萧景煜松开手,\"本宫离宫期间,你要格外小心。柳氏...不简单。\"
太子出征后,柳如眉变本加厉地刁难都灵儿。这天,她命都灵儿去库房取一尊白玉观音,却在都灵儿捧着观音返回时故意伸脚绊她。
观音摔得粉碎。柳如眉当即命人将都灵儿拖到院中,要杖责三十。
\"娘娘饶命!\"都灵儿知道这三十杖下去,不死也残。
\"贱婢!你知道那观音多贵重吗?\"柳如眉冷笑,\"打!给我往死里打!\"
第一杖落下,都灵儿痛得眼前发黑。就在第二杖要落下时,一个威严的女声传来:\"住手!\"
众人回头,只见一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在宫女簇拥下走来——竟是皇后娘娘!
\"参见皇后娘娘!\"众人慌忙跪拜。
皇后冷冷扫视众人:\"本宫路过东宫,听闻喧哗,特来看看。柳氏,你为何责打宫女?\"
柳如眉慌忙解释都灵儿摔碎宝物之事。皇后听完,却道:\"区区一尊观音,也值得动用私刑?柳氏,你入宫不久,就如此跋扈,将来如何母仪天下?\"
柳如眉脸色煞白,连连请罪。皇后命人扶起都灵儿,看到她背后的伤,眉头一皱:\"伤得不轻,带回坤宁宫医治。\"
都灵儿又惊又怕,不知皇后为何救她。到了坤宁宫,太医为她诊治后,皇后屏退左右。
\"你叫都灵儿?都明远的女儿?\"皇后问道。
都灵儿紧张地点头。
皇后轻叹一声:\"你父亲是个忠臣。当年的事...本宫也有所耳闻。\"
都灵儿心头一跳,难道皇后知道内情?
\"景煜出征前,曾托本宫照看你。\"皇后突然话锋一转,\"看来他是对的,柳氏确实容不下你。\"
都灵儿愕然——太子竟托皇后照顾她这个小小宫女?
\"伤好之前,你就在坤宁宫当差吧。\"皇后起身离去,留下都灵儿满心疑惑。
在坤宁宫养伤期间,都灵儿谨慎勤快,很快赢得皇后信任。一次为皇后梳头时,皇后突然问道:\"灵儿,你可读过书?\"
\"家父在世时,教奴婢读过《女诫》《列女传》,也略通诗词。\"都灵儿小心回答。
皇后点头:\"难怪景煜看重你。他自幼喜文,最厌目不识丁之人。\"顿了顿,又道,\"你觉得太子如何?\"
都灵儿手一抖,玉梳差点落地:\"殿下...殿下仁厚英明...\"
皇后轻笑:\"不必紧张。本宫只是觉得,景煜身边需要个知书达理的贴心人。\"她意味深长地看了都灵儿一眼,\"你很好。\"
都灵儿心跳加速,皇后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
两个月后,太子凯旋。回宫第一件事,竟是来坤宁宫向皇后请安。都灵儿奉命上茶,低着头不敢看他。
\"抬起头来。\"萧景煜声音温和,\"伤可好了?\"
都灵儿抬眼,发现太子晒黑了些,眉宇间多了几分肃杀之气,但看她的眼神依然温和。
\"谢殿下关心,奴婢已无碍。\"
皇后笑道:\"这丫头聪慧可人,本宫都想留下她了。\"
萧景煜眼中闪过一丝紧张:\"母后,儿臣宫中正缺这样的人才...\"
皇后大笑:\"瞧你急的!本宫不过说笑。\"她对都灵儿道,\"太子既回来了,你便回东宫去吧。\"
回到东宫,都灵儿被升为一等宫女,掌管太子书房。柳如眉因皇后训斥,暂时不敢找她麻烦。而萧景煜似乎比从前更常召她伺候笔墨,有时甚至会与她讨论诗词。
这天夜里,都灵儿在书房整理奏章,不小心碰倒了一摞书。捡拾时,她发现一封被书压住的密信——竟是父亲当年弹劾户部的奏折副本!信中详细列出了户部贪污的证据,其中果然牵涉太子的舅舅,现任户部尚书刘大人。
\"找到了?\"萧景煜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都灵儿吓得跪倒在地:\"奴婢该死!不该窥探殿下文书...\"
萧景煜扶起她:\"本宫故意放在那里的。这些日子观察,确信你与你父亲一样正直,才敢让你看到。\"
都灵儿眼眶湿润:\"殿下,家父他...\"
\"都大人是忠臣。\"萧景煜叹息,\"但此案牵连太广,需从长计议。本宫答应你,有朝一日必为都家平反。\"
都灵儿泪如雨下,跪地叩首:\"奴婢愿为殿下赴汤蹈火!\"
萧景煜再次扶起她,这次却没有立刻松手:\"灵儿,在本宫心中,你早已不是奴婢了。\"
都灵儿心跳如雷,不敢揣测太子话中深意。但那一夜后,东宫上下都察觉,太子对那个叫都灵儿的宫女,格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