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化解医疗、教育数字化困境以及就业市场冲击等难题后,苏然本以为能迎来一段相对平稳的工作推进期,可命运似乎总爱考验这位坚毅的实干者。随着全省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新兴数字产业的发展遭遇了创新瓶颈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挤压。
苏然在一次全省数字产业调研中发现,尽管前期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倾斜,培育了一批数字企业,但多数企业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在软件研发领域,高端芯片设计、基础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一旦外部供应受阻,整个产业将面临“卡脖子”风险;在人工智能领域,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算法创新、数据标注质量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苏然意识到,要突破创新瓶颈,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他向省委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报告,建议设立省级数字产业创新基金,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研发潜力的企业与项目;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省委迅速批准了该报告,并给予了充足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苏然马不停蹄地投身到创新生态建设中。他亲自走访省内各大高校,与校长、科研院长洽谈合作事宜。在与一所知名理工科大学的交流中,校长面露难色:“苏领导,产学研合作我们一直很支持,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流程复杂,涉及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诸多问题,不好协调啊。”苏然早已料到这些难题,他拿出一套精心准备的合作方案,详细阐述了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以及简化的成果转化流程。经过多轮沟通与协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壁垒逐渐被打破,多个联合创新实验室相继挂牌成立。
与此同时,苏然积极筹备国际数字产业创新论坛,希望借此平台吸引全球顶尖数字企业与创新人才汇聚本省。筹备过程中,苏然遭遇了预算紧张、国际嘉宾邀请困难等诸多问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一方面与财政部门反复沟通,争取更多活动经费;另一方面,通过个人人脉与行业协会,向国际知名数字企业高管、科研领军人物发出诚挚邀请。在一次与国际数字经济协会负责人的电话沟通中,对方对本省的数字产业基础表示怀疑,苏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本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用数据和诚意打动了对方。最终,国际数字产业创新论坛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嘉宾参会,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与技术引进协议。
然而,创新成果的转化并非一蹴而就。一些企业在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时,面临市场接受度低、推广成本高的困境。苏然深入企业调研,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桥梁。他决定打造“数字产业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技术交易、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苏然组织团队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优化平台功能设计,确保平台既能满足企业的推广需求,又能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数字产品与服务。
在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苏然还面临着区域竞争的巨大压力。周边省份纷纷加大对数字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吸引数字企业与人才。苏然深知,在这场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本省必须突出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他组织团队对本省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打造数字文化创意高地”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
为了将这一策略落到实处,苏然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在园区建设过程中,苏然面临着土地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诸多难题。他多次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租金减免、税收优惠、人才公寓等一系列贴心服务,让企业安心发展。
在苏然的不懈努力下,全省数字产业创新生态逐渐完善,核心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本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然而,苏然知道,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的秘途之路上砥砺前行,为全省数字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与力量。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突破瓶颈,都是向梦想靠近一步。在这条秘途之上,苏然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光明的未来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