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丰硕的合作成果为全省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可苏然明白,这仅仅是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路上的一座里程碑。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区域竞争加剧,本省产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省政府紧急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产业升级战略,强化本省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苏然再度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场。
此次任务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苏然深知,这意味着要在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创新培育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改革与协同推进,每一项工作都关联着众多部门与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迅速组织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与各省直部门负责人共同研判当前形势。会上,气氛凝重,商务厅负责人忧心忡忡地汇报:“近期贸易保护主义导致我省部分出口导向型产业订单锐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工信厅补充道:“不仅如此,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仍在拉大,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愈发突出。”
面对重重困境,苏然提出从三个关键方向发力:一是聚焦新兴战略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三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保障产业安全稳定发展。针对新兴战略产业,苏然与发改委、科技厅等部门紧锣密鼓地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在确定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后,面临着资金投入、人才吸引、创新平台建设等一系列难题。苏然频繁穿梭于各部门之间,协调财政厅设立规模达数十亿的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企业研发、项目落地;同时,联合人社厅出台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为高端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科研启动资金等全方位保障,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顶尖人才投身本省新兴产业。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苏然与工信厅携手,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转型痛点。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反映,智能化改造资金投入大、技术人才短缺,难以独自承担。苏然迅速协调相关部门,推出“政府补贴 金融支持 技术服务”的组合拳。政府补贴为企业分担部分智能化改造费用,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组织专业技术团队为企业提供从设备选型到系统集成的一站式技术服务。在一家纺织企业,苏然见证了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奇迹。企业引入智能纺织设备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后,生产效率提升了80%,用工人数减少了40%,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企业负责人激动地握住苏然的手:“苏领导,要不是政府的大力扶持,我们企业根本不敢想象能实现这样的跨越。”
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苏然组织发改委、工信厅、商务厅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梳理工作,绘制全省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图谱,识别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调研中,发现芯片制造环节严重依赖进口,一旦外部供应受阻,整个产业将陷入瘫痪。苏然紧急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芯片产业攻坚计划,一方面加大对本土芯片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国内外芯片制造企业,通过合作建厂、技术引进等方式,提升本省芯片制造能力。同时,推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测全球产业链动态,提前预警风险,为企业应对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在这场产业升级的攻坚战中,苏然还面临着部门间协调不畅、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内部挑战。部分部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对跨部门合作积极性不高。苏然定期组织部门间沟通协调会,强化大局意识,明确各部门职责与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在一次政策落实情况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对新兴战略产业扶持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知晓率低。苏然立即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深入各地市、产业园区,为企业详细解读政策内容与申请流程,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每一家企业。
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本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战略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苏然在这场经济变革浪潮中,始终坚守在一线,以无畏的勇气、卓越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引领着全省产业破浪前行。他深知,产业发展永无止境,未来还将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但他已做好准备,将继续在这条充满荆棘与希望的秘途之路上,为全省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产业强国的梦想,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书写更为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