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秘途之路 > 第135章 科技赋能

秘途之路 第135章 科技赋能

作者:不吃蝗虫的蚂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0:02:16 来源:小说旗

在解决了乡村环境与公共服务问题后,中南省的乡村呈现出一片祥和、繁荣的景象。但苏然并未满足于此,他敏锐地察觉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乡村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同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

一天,苏然在浏览行业报告时,发现发达地区的乡村借助电商直播、智慧农业等技术,实现了农产品销量与品质的双提升。他意识到,这正是中南省乡村进一步发展的契机。苏然立刻整理资料,向梁树林汇报:“梁省长,当前科技发展为乡村带来新机遇,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还能打造乡村品牌,提升竞争力。”梁树林深表赞同,指示苏然尽快推进相关工作。

苏然再次召集乡村振兴工作小组会议,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苏然率先发言:“如今科技是乡村发展新引擎,我们要抓住机遇。农业农村厅先谈谈智慧农业的可行性。”

农业农村厅厅长兴奋地说:“智慧农业前景广阔!引入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病虫害情况,精准施肥施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减少污染。比如在一些试点乡村,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效率比人工提高数倍。”

商务厅厅长接着说:“电商直播是农产品销售的新风口。不少地方通过直播,农产品销售额大幅增长。我们省乡村也应跟上步伐,培养本土电商主播,搭建销售平台。”

宣传部部长补充道:“品牌塑造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结合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特色农产品,打造独特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经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制定了详细计划。苏然首先推动智慧农业项目在全省部分乡村试点。他带领技术团队来到阳光村,这里土地肥沃,但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技术人员在田间安装传感器,向村民演示如何通过手机App实时了解土壤数据。村民老张一开始半信半疑:“这小玩意儿能行吗?种地还是靠老经验吧。”苏然耐心解释:“张大爷,这是新技术,能帮您更科学种地,产量高还省力气。”

为打消村民顾虑,苏然组织村民参观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看到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通过自动化设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产出的蔬菜又大又好,村民们心动了。阳光村开始逐步推广智慧农业,产量显着提高,农产品品质也更稳定。

在电商直播方面,苏然与商务厅合作,举办多场电商培训活动。邀请知名电商主播和专家授课,培训乡村青年。在绿水村,年轻的小李参加培训后,组建直播团队,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推向全国。他兴奋地说:“以前农产品卖不出去,现在通过直播,订单不断,收入翻了好几倍。”

品牌塑造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宣传部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各个乡村,挖掘独特元素。在古柳村,发现这里有千年古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便以“古柳之乡”为品牌,结合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吸引众多游客。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智慧农业推广过程中,部分设备出现故障,维修成本高、周期长,影响村民使用积极性;电商直播中,一些主播因缺乏专业知识,产品介绍不规范,导致消费者投诉。苏然得知后,迅速协调解决。联系设备供应商,建立快速维修机制,降低维修成本;组织电商主播培训进阶课程,提高主播专业素养。

随着科技赋能和品牌塑造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南省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销售范围不断扩大;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吸引大量游客。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对未来充满信心。

苏然深知,乡村振兴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征程。他和团队将继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新,借助科技力量,塑造更多优质品牌,让中南省乡村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目标不懈奋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