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不觉玉树映金台 > 第18章 等着吃个瓜

不觉玉树映金台 第18章 等着吃个瓜

作者:竹正江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31 23:09:46 来源:小说旗

“奶奶,您说这豆腐能硬起来吗?”

“不觉,你说什么?”

“您有方法让豆腐变得像骨头一样硬吗?是煎?还是烤?”

越想越兴奋,秦不觉端起盘子,用筷子使劲儿捣了捣盘里的咸蛋黄豆腐,绕住祖母丁常青。

丁常青故作好奇:“傻小子,豆腐变得那样硬,还怎么吃啊?”

“嘿嘿!”秦不觉贼兮兮地笑,瞄了一眼祖父所在的卧房,“我爷爷故意找我茬,不就是想让‘豆腐’变得硬邦邦的吗?方便支撑整体,连接上下

呀!”

“还支撑整体?连接上下?”丁常青心里高兴,外表装蒙。

秦不觉也不管她一脸迷糊是真是假,大口扒拉掉盘里的豆腐:“我是需要再看宽、看深一些哈!就算我将来是在顶尖名校当名师,嘉桥中学,我也会时不时去了解了解的……”

吃完,他大大咧咧收拾了碗筷,拿去厨房刷洗。

“这小子,自以为聪明,又臭屁上了!”秦慎思从卧室中探头出来,悄声嘀咕。

丁常青走过去,冲他挤眼睛:“行啦,就这么短的功夫,我们不觉能从‘豆腐校’转过弯,想到‘豆腐腰’,不错了!”

“可我以为他回家吃豆腐,是想明白了,结果呢?”秦慎思叹口气,转回书桌前。

丁常青跟了进去:“不觉不是说了嘛——需要让‘豆腐’硬起来,‘支撑整体、连接上下’,说明他明白那个意思了!”

“可他自以为一定会被顶尖名校录用,准备站在边上,居高临下吃人家嘉桥中学的瓜!他就没想到自己去种个瓜出来!”秦慎思忧心地轻拍桌子。

丁常青心中一凛:“老伴儿,你是不是已经得到消息:那几所顶尖名校不可能让我们不觉去‘种瓜’了?”

“哼,臭小子不撞南墙不知愁!”秦慎思没有直接回答,“我看他应聘、择岗太儿戏了!我也等着好好吃他一个瓜!”

***

不知秦元玉是不是与侄儿心有灵犀,第二天真的跑来请秦不觉吃瓜——她给侄儿带来了海南栽种的麒麟瓜,顺便邀请他,陪她去松宁三中看看。

“您这是学章校长,想去探学校周围的风气?”

“不是,我们区局让我下周就到松宁三中上任。”

“……姑母大人,得令呐,小侄奉陪到底!”

“你小子怎么这么容易答应了?”

秦元玉不知道:她的邀请要是发出在前一天,十有**会被秦不觉立马拒绝。

因为松宁老城位置偏远,一向喜欢热闹的年轻人,谁想大老远地跑去啊?

更何况,秦不觉翻查网络评价,松宁三中又是和嘉桥类似的、让人头疼的“豆腐校”。

不,现在应该说属于“豆腐腰”学校!

可经过昨晚那些事,秦不觉对松宁三中也有了些兴趣。

他倒是想看看:松宁三中是不是也像嘉桥中学一样,会冒出一些有意思的事,让他“多吃一个瓜”。

因此,小伙子吃过春天的第一瓣西瓜,接过自家姑姑的车钥匙,从中心城区出发,一路向南。

***

“没过几年,松宁区变化挺大啊!”

“这边的高架是新的,我上次来还没有。这多好,一路通畅,不用等红绿灯!”

“这段路拓宽太多了,绿化景观种得真漂亮,要不是我知道在松宁区,没准会认为在畔江新区!”

“哎哟哟,姑姑,那家是德国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专攻乘用车、商用车,它的中国区总部居然设在松宁区了嗨!”

“呵呵,傻小子,多久没看新闻了?松宁区的经济在提速发展,凭什么不能把总部设在这里?”

秦不觉开着车进了松宁区,没多久,开始沿路啧啧称赞!

别看松宁区隶属东海市,可秦不觉自大二那年和同学秋游,相约来过这个城区的景点,几年里没再来过了。

东海市是超大国际都市,几大中心城区适合他们青年大学生玩的、乐的、看的、说的、尝试的去处太多了;寒暑假,又有外省市、各国那么多引吸年轻人游览的地方,所以地处东海市外围的松宁区面积虽不小,可除了秦不觉从小玩到不想再去的几个景区,其他的对他和同学们的吸引力很小。

可这天,秦不觉能明显感觉这个城区处处扑面而来的新意!

车窗外,无论是加宽后新铺的道路,有序种植、高低错落的绿化,还是新开发的居民住宅区,被招商引资入驻的实力厂区,都透露出欣欣向荣的气质,处处显示着这片城区加速且加倍的发展力。

就是为城市供应所保留的农耕地,也显出与曾经不一样的风貌。运用现代技术种植着经济作物的田园,还有不断翻新式样、更显整洁富裕的农村住房,都让秦不觉看得心欢意畅。

“谁说我没看新闻?看来,松宁区经济实打实在增强哈!”秦不觉学着他校长老爹的口气,乐哈哈地赞。

秦元玉心情也相当好:“何止?文化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等会儿,你路过松宁新城,就能看到知乐就读的大学城,里面好几个大学校区还在扩建。过去就是松宁经济开发区,连着科创走廊和新建的松宁市民图书馆、文化馆。”

秦不觉顺嘴就提:“可这些都在松宁新城,又不在老城。您就算同意调岗,也应该往新城调啊,离知乐所在的大学城还近些。”

副驾驶位上,秦元玉的头低了一会儿,方缓缓地回应:“老城翻新改造有难度,老城也有老城的味道。所以,有很多人留在那边……”

“您说的,应该是中老年人居多吧?”秦不觉打方向盘,不客气地直说,“我接触的同学,除了有专项艺术追求的,都不怎么喜欢憋在老房子、老街里,偶尔逛逛也就是几天的功夫。”

“嗯……”秦元玉没否认。

“那您还去松宁三中干嘛,能有多少好生源啊?”秦不觉吐出了心底的担忧。

虽然他长久不到松宁区,可东海市各区的发展还是在粗略地关注。

所以清楚——地处松宁老城的松宁三中,和地处中心城区老街道里的嘉桥中学,看似相近,其实环境并不一样。

嘉桥中学所处的地段再怎么经历岁月,再跟不上发展,毕竟仍在城区中心腹地。那里的旧房老楼再旧再狭小,高节奏发展的城市经济、文化还是无形中能影响、带动到那片区域。

可松宁区不一样,面积较大,又保留超半数比例的农耕用地,经济、文化、科技的创新一旦移入新城,老城就相对被动很多。

用他来自松宁区同学的话说:老城给退休的人们养老合适,对于想谋求发展的中青年来说,越来越显得老旧,很容易落后。

那学校的生源,很可能会存在问题的!

“臭小子,还挺聪明的嘛?能想到这个!”秦元玉带着三分欣慰,七分叹息,拍了拍秦不觉握方向盘的手,转开话题,“先不说这个,去校园里看看再讲。”

姑母的手心和笑容一样温暖,秦不觉动了动唇,把想说的话压回了肚子里。

行吧,他就去松宁三中“实地吃个瓜”,看看老城旧校的环境究竟如何。

***

“噢~噢~,这真的是松宁三中吗?”

满目苍翠、佳木葱茏、小公园似的校园内,秦不觉撒开丫子,迎着风、迎着光,一溜小跑。

因着周末,松宁三中内除了门岗值班人员,无人在校。

秦元玉与值班人员打招呼、下车聊天的时候,秦不觉停了车,踩着因陈旧而开裂已在缝隙中长出羞怯青苔的水泥路;摸着一棵又一棵树干粗壮、树冠宽大的香樟树、银杏树、合欢树,四下里打量绿荫掩映中的教学楼、体育场……

小伙子眼中的景象,虽处处透露出岁月侵蚀的旧损,却也隐约藏着一份婉约的诗意,与网络上人人嫌弃的“豆腐校”似乎完全搭不上边,而且不同于嘉桥中学相伴菜场、旧街的嘈杂和热闹,又多了一份古朴与清幽。

“姑姑,这校园环境和公园差不多,老师、学生挺有福气的!”秦不觉忍不住双手搂住一棵粗壮的香樟,如此说。

“在这短命的学校有啥福气噢?”门岗值班的,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保安,哪怕知道接待的秦元玉是谁,依然面色颓废,没好气地回应。

秦元玉耐着性子问:“怎么了?”

老保安指向校园周边:“你看看这里,还有那里!”

秦元玉看着,眉头,渐渐紧皱了起来。

秦不觉扫了几眼,没感觉到太大的问题。不就围栏年久失修,差不多都锈了嘛,还有两个地方的栏杆缺了几根;围墙上也是水泥脱落了一大半,有个地方破了洞,用旧砖头勉强堵着。

可能,这松宁老城还是缺少财力,没钱给学校修!

那就看姑姑来了以后有没有办法了。

实在不行,他愿意拿电竞解说的奖金,支援姑姑一二,帮松宁三中修好这围墙,让老师、学生看着舒心,姑姑工作也好推进。

可这样的话,松宁三中的“瓜”真没什么意思,相比嘉桥中学那场热闹,吃起来“没味”!

如此闲闲地想着,秦不觉继续往操场上悠哉游哉地溜达。

“噢哟!”

忽然,秦不觉传来一声惊叫。

他的脚无意间踢到了斑驳草坪边的一块石头,差点摔倒。

秦元玉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来,问老保安:“那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