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 第141章 朱标:黄兄弟,敢问这招标是什么?

“爹,煤炉子卖了两天了,不过……,买的人并不多。”

朱标陪着老朱正在御花园中散步。

这御花园,老朱都有半年时间没来过来,今日太阳温和,正好出来晒晒太阳。

“怎么,百姓不喜欢用?”

老朱从吴吉祥手中拿过一些鱼食,蹲在塘边,往有鱼的地方撒去。

朱标也学着老朱的样子,蹲在他身旁,从他手中抓了一点鱼食,丢在脚下池塘边:“下面的人说,百姓对煤炉子挺稀奇的,只不过,五十文的价格,百姓嫌弃太贵,而一文钱两个的蜂窝煤,他们觉得还没有煤渣实惠。”

老朱望着争夺食物的鱼群,沉默了片刻道:“你让匠部弄一款不用铁皮包裹的炉子出来,就按成本价卖,至于这蜂窝煤……”

一文钱两个已经是最低的成本了,毕竟工匠也要吃饭。

当初研究院成立可是独立于朝廷以外的机构。

国库也不会花钱来养着这帮人。

目前还是他自己从内帑拿钱出来补贴的。

总不可能一直让自己去养这帮人吧。

“放心,现在天气还暖和,下月就冷起来后,百姓就知道这蜂窝煤好不好使了。”老朱洒完手中的鱼食,拍了拍手,站起身来问道:“目前煤炉子跟蜂窝煤的产量如何?”

“昨夜送来的统计,煤炉子制作了两千三百座,蜂窝煤有三万多个,现在还在不停的招人,过几天产量应该能翻番。”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又道:“应天府有一百六十多万的百姓,咱希望这个冬天,都能用上煤炉子,这事,你一定要放在心中。”

“必要时,你让应天府衙门,县衙等,都帮着做宣传,让百姓都知道这蜂窝煤的好处。”

至于大明其他州府……

老朱感觉有点鞭长莫及。

正好今日有空,不如去问问黄小子,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

……

“怎么,你把家都搬到这里来了?”

黄轩打开门,就看到老朱跟朱标站在门外。

“朱大叔,朱哥,里面坐!”黄轩招呼两人进门,指着墙角的铁丝床,道:“我睡在这里,,不是方便朱大叔你们随时过来吗?”

老朱跟朱标当然知道马皇后让太子妃常氏到后世待产的事情。

朱元璋坐下后,开门见山的说道:“今日咱过来,是想问你点事。”

黄轩给两人泡上一壶茶,道:“朱大叔,有事你直说。”

“上次你给咱说了蜂窝煤,咱让人也弄了出来,也在正常贩卖了。”朱元璋端起茶杯,握在手中:“你也知道,大明版图不小,咱想让整个大明的百姓都能用上煤炉子跟蜂窝煤,怕是非常困难。”

“蜂窝煤咱让卖一文钱两个,可以说几乎没什么利润,而铁皮炉子,百姓又嫌五十文太贵。”

“想要让行商从应天府把这两样东西拉到大明其他州府贩卖,恐怕不现实。”

“便宜了,商人没利润,贵了,百姓不买账。”

“你给咱出个主意,看有不有什么法子,让大明其他州府的百姓都用上这东西?”

黄轩听完老朱说的,笑道:“这事简单,招标即可!”

“招标?”

朱元璋跟朱标都皱起眉头。

这词,他俩都没听过。

朱标不明所以,问道:“黄兄弟,敢问这招标是什么?”

“所谓招标……”黄轩想了下,一时不知怎么解释,只好举例说道:“我给你俩举个例子,就说说我们现代建房的事。”

“在我们现在,想要修建一栋楼房,首先要从官府手中进行购买地皮。”

“但建筑公司又不只有一两家,大家都想得到这块地皮来建房。”

“于是政府就公开招标,让符合建设条件,且信用良好的公司来竞标。”

“这种竞标有点类似拍卖那种竞拍,不过又不太一样,不是谁出的价格越高就能得到这块地皮。”

“官府会做一系列的评估,把地价给估算出来。而建筑公司在地皮竞拍中,出价要接近官府预估价格(通常体现为起拍价或评估价)才能成功拿地皮。”

“这种竞拍方式就叫招标!”

见朱元璋跟朱标听得云里雾里,黄轩解释道:“这种方式拿到大明也可以使用。”

“就比如这煤炉子跟蜂窝煤。”

“朱大叔可以把大明州府区域给划分出来,让商人竞拍这些区域。”

“比如,朱哥是商人,他竞拍到应天府这个区域,那么应天府的煤炉子跟蜂窝煤就交给朱哥生产、销售,其他人则不可以在应天府建厂生产贩卖煤炉子跟蜂窝煤。”

“如果朱哥觉得应天府下的县城太远,不想让自己的员工去县城贩卖蜂窝煤,那么又可以招区域代理商。”

老朱刚觉得自己好像听懂了,又突然听到一个新名称,只好出声问道:“区域代理商?这又是什么?”

“区域代理商,是指这个区域只能他贩卖煤炉子跟蜂窝煤,但不能从事制作生产这两样东西。”

老朱听明白了,这不就是大明的盐引制度吗?

想到盐引制度,黄轩说的一切,老朱都一下子想明白了。

同时又差点拍自己的大腿,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自己这么多天都没想到。

把它像盐引一样,发给有能力的商贾,让他们制作售卖,官府提供庇护,保证他们的利益。

“不光是这蜂窝煤,其他的东西,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快速的扩散到大明各处。”黄轩继续说道:“想要大明变得繁荣起来,各种技术就不能只掌握在朝廷手中,该拿出去让共享的就共享。”

“朝廷可以设置国营企业,但也允许民间私营企业的存在。”

“有竞争,才有进步,各行各业才能快速发展起来。”

“你的意思是,朝廷手中的各种好的技术方子都应该拿出去让外面的商人使用?”

朱元璋觉得黄轩说得在理,又不在理。

朝廷手中的东西,都比民间好多了。

就拿冶炼技术来说,军仗营打造出来的刀剑,就比民间打造出来的好。

若是就这么拿出去给外面的商贾使用,那朝廷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