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 第34章 标儿,咱打算成立一个新的部门

“爹,你找我?”

朱标进门,就看到老朱跟娘两个坐在桌前吃着午饭。

也不客气,径直坐了过去。

“上午开了一上午的朝会,肚子早就饿了,娘,你给我盛一碗。”

马皇后心疼儿子,给他盛了一大碗米饭:“事情天天有,哪能处理得完?能处理多少处理多少,不是很重要的搁置几天也没事,不要把自个儿给累着了。”

“你不是还有你爹吗?让你爹去审批奏章。”

马皇后白了朱元璋一眼。

他倒好,晚上喝通宵,白天补瞌睡。

真把自己当太上皇了?

“你看我作甚?”朱元璋对上马皇后的目光,觉得莫名奇妙。

不是在劝标儿不要累着吗,自己一句话没说,怎么感觉妹子眼中尽是埋怨。

朱标端着碗,大口扒饭,含糊不清道:“娘,我省得!”

一顿饭,只用了半炷香的时间。

等宫女收拾着碗筷的时候,朱元璋跟朱标已经坐在一旁喝着茶了。

“标儿,咱打算成立一个新的部门。”

喝了一口温茶,朱元璋觉得浑身舒坦,随口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成立新的部门?”

朱标闻言一怔,不明白老朱为何突然想成立一个新的部门。

朝廷各部门的框架早在洪武元年就被定了下来。

地方行政机构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等。

对接地方行政机构的是中书省。

至于朝廷有五府(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和都察院等。

这些部门各司其职,朝廷靠这套框架,运作了十一年。

现在要多增加一个部门,就是不知是何部门了。

就连马皇后听了都觉得好奇。

心道,恐怕重八这决定跟那店家有关系。

“没错,这部门暂时不跟其他部门有接触,只对你我负责,名字……,就叫研究院吧!”

“研究院?”

朱标跟马皇后对视一眼,不明所以。

现在京城有贡院、太学院、以及国子监。

都是为大明培养官员的地方。

现在老朱弄个什么研究院,作甚?

研究院,光听名字就知道是做学问做研究的地方。

他俩哪知道老朱说的研究院,并非做学问的书院。

“你俩不会觉得咱准备弄个像贡院的书院出来吧?”

朱元璋把玩着手中的茶杯,缓缓道来:“研究院下设:农部、匠部、冶炼部、商业部、以及武具部。”

未等两人开口询问,朱元璋主动说道:“这些部门跟朝廷的户部、工部、兵部性质不相似。”

“农部,专门负责研究各种农作物,弄清楚农作物的生存环境、温度、生长周期,提高产量等等。”

“匠部,专门研究各种农业 器具、生活中的用具,如犁、风箱、水车、牛车、马车等等。”

“冶炼部,听名字就知道,专门研究冶炼技术的。”

“武具部,包括刀剑枪弩以及火器洪武铁炮!”

“至于商业部……”

朱元璋看着朱标,问道:“标儿,你说咱们重农抑商,真的正确吗?”

本来朱标对于老朱说的什么农部匠部听得懵懵懂懂的,突然又听到老朱这样问。

“爹,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是以农业为本,粮食才是一个王朝的根本,咱大明重视农业,也是想让大明的百姓能吃饱饭,不饿肚子。”

“可以说,农业就是咱大明的根基。”

“而商人本就是投机取巧之辈,不事生产,也不事劳作,出几趟远门,就能赚取大量钱财,与贪官污吏一样,不停的搜刮民脂民膏,简直就似吸附在大明身上的蛆虫一样。”

“不过,大明离不开商人,百姓也离不开商人,有了他们的存在,京城的百姓才能吃上大明各地的水果,吃到不同风俗的食物,大明各地的百姓才能买到更多更丰富的物质,才能过生更好的日子。”

“所以,我觉得,重农没问题,抑商也没什么问题。”

朱元璋笑了笑,没说话。

如果是以前,他自然认可朱标的这一番话。

粮食才是根本,百姓只要能吃饱饭,就不会考虑什么造反的事情。

历代皇帝毕生所追求的就是让百姓吃饱饭。

书上记录的那么多“某某之治”。

看似盛世,但离盛世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没有一个皇帝,真正做到了让天下所有百姓不用饿肚子。

但,经过跟那黄小子接触。

朱元璋才了解到,在黄小子的那个时代,只要不懒、不黄赌毒,不是什么特殊需要照顾的家庭外,人人都能吃饱饭,人人都能穿暖衣。

恐怕在黄小子所在的时代,才能真正能称作盛世吧。

昨晚又经过黄小子的点拨。

朱元璋才意识到,商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离不开的东西。

想起黄轩通过手机,就能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并且还有专人送上门的服务。

朱元璋猜测,后世的商业非常的繁华。

要不,谁大晚上的送什么烧烤外卖过来?

虽然大明做不到后世那般。

也可以慢慢的去模仿。

至少要把框架给搭建出来。

然后不停往框架里面填充,终有一天,框架会被填满。

那时,大明即便不如后世,也应该相差无几。

对于朱标的观念,马皇后同样不太认同。

自己腰间的手机,可是店家动动手指在手机上就买来的。

跟店家聊天得知,在他们那个时代,什么东西都能买得到!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如果商业不发达,能做到这点?

“咱觉得,重农没有错,抑商过了点,咱打算拿到朝堂上,跟朝臣商讨一下,怎么慢慢放开商业的限制。”

朱元璋没有否定朱标的话语,只是提了一句,就把话锋一转:“另外,关于路引……,咱想了一下,以前咱定下的规矩太过严苛。”

“百姓出门非常不方便……”

“百姓办理路引也太过繁琐。”

“这政策得改!”

“这……”朱标闻言,眉头皱了起来。

弄不懂老朱心里在想什么。

好好的,为什么老朱忽然又要设立新部门,又要放开商业,甚至连路引的政策都要改。

“爹,我咱感觉这段时间,你,你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前几天突然要改藩王、税务政策,现在又要放开商业,修改路引,还搞什么新部门。”

朱标看了一眼老朱,又看了一眼马皇后。

总觉得爹娘好像有什么事瞒着自己。

对了,还有手机!

这手机根本就不应该是凡间该有之物。

先不说手机的各种功能,光是工艺,就巧夺天工。

自己研究好多天,都认为这手机浑然天成,连镶嵌的缝隙都没有。

翻遍各种古籍、外书(外国人带来的书籍),都没找到“手机”这一词。

朱元璋跟马皇后对视了一眼。

打了个哈哈:“问那么多作甚,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