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红色家庭的我,在汉东巅峰对决 > 第147章 省委常委会(9)

“关于山水庄园的指控,必须严格遵循证据规则。”高育良敲了敲《刑事诉讼法》文本,“达康同志提供的出入记录,能证明祁同伟同志参与违法活动吗?公安厅长出入特定场所,可能是为了社会治安暗访——比如调查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黑线索。”

他转而质疑证据合法性:“这些监控资料获取程序是否合规?若常委会可以随意使用非法取证手段,法治建设从何谈起?”

接着抛出杀手锏:“我倒是掌握些信息,京州信访局上月截访费用超支200%,某些‘临时安保人员’与山水庄园保安公司存在关联。达康同志要不要解释?”

通过将“权色交易”转化为“执法行动”,并反手揭露李达康阵营的污点,高育良完成了攻守易势。

“达康同志引用的第三方核查报告,出自哪家机构?经费来源是否独立?”高育良抽出省统计局的官方文件,“根据法定数据,全省治安满意度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恶性案件破案率提高12%。这些成绩难道不是祁同伟同志带领六万干警日夜奋战的成果?”

他剑指李达康的治理漏洞:“说到民生问题,京州开发区强拆导致上月群体**件,受伤群众中包括两名孕妇——这难道就是达康同志标榜的‘为民执政’?”

更以学术话语消解指控:“犯罪率统计存在‘辛普森悖论’,用局部数据否定整体趋势,这是典型的统计学谬误。”

“沙书记主导的政治生态修复,绝不是搞‘清教徒运动’。”高育良转向沙瑞金微微倾身,“干部队伍稳定关乎全省大局,公安系统尤其需要连续性。祁同伟同志的提名经过组织部严格考察,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部程序。”

他警告“一刀切”风险:“如果因未经证实的指控就否决推荐人选,今后谁还敢放手工作?毕竟——”

他扫视全场,“在座哪位同志的工作禁得起360度无死角审查?”

最后祭出大义名分:“中书门下提倡‘三个区分开来’,要保护改革闯将。祁同伟同志在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得罪多少人,这些举报材料的真实性难道不需要甄别?”

“看待干部要用辩证眼光。”高育良端起茶杯润喉,“祁同伟同志有缺点,但主流是为党尽责。就像达康同志推动的京州改革,不也伴生过国资流失争议吗?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他召唤集体共识:“省委常委会不是道德审判庭,而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祁同伟同志熟悉公安战线,晋升副省长有利于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与沙书记提出的‘平安汉东’建设完全契合。”

末了以退为进:“如果常委会认为需要进一步核查,我支持延长考察期。但若因捕风捉影就否定干部,恐怕会寒了基层同志的心。”

“育良书记提到‘人性温度’,我倒想问:党性原则和人性温度什么时候成了对立面?”李达康站起身,“祁同伟在赵家祖坟前哭的不是‘人性’,而是对权力的软骨病!他跪的不是赵家老太太,是赵立春手里的官帽子!”

他直接撕破高育良的“温情叙事”:“如果情感表达能掩盖政治投机,那在座的同志明天都去老干部家哭丧,是不是就能集体升迁?”

最后直指高育良软肋:“育良书记总强调‘历史局限性’,但月牙湖美食城是几年前的决策,而祁同伟的哭坟是多少年的事?!用陈年旧账为新鲜**开脱,这是偷换时空概念的诡辩术!”

“同志们,今天的讨论充分展现了党内民主的活力。”沙瑞金用钢笔轻点笔记本,将剑拔弩张的对抗重新框定,“达康同志对干部标准的坚持,育良同志对程序正义的维护,本质上都是对汉东发展的深切关怀——只是方法论上存在阶段性分歧。”

他刻意模糊是非边界:“祁同伟同志的工作,既有推进扫黑除恶的亮点,也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槽点。这提醒我们:看待干部要避免‘盲人摸象’,既不能因功掩过,也不宜因过废功。”

通过将原则性问题转化为“工作方法讨论”,沙瑞金为后续妥协铺平道路。

“育良同志强调公安系统连续性的观点,具有战略价值。”沙瑞金调出公安部最新通报,“当前汉东涉黑案件涉及12个地市、89个团伙,若此时调整政法系统主要领导,可能影响取证攻坚——上周京州‘1023专案’关键线人突然翻供,就是前车之鉴。”

他引用中书门下精神:“G办发〔2014〕9号文明确要求,重大专项工作期间原则上不调整主管领导。祁同伟同志作为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副组长,其稳定性关系到中书门下部署的落实质量。”

此段论述将高育良的派系诉求,包装成贯彻中书门下决策的必要条件。

“达康同志揭露的问题也必须严肃对待。”沙瑞金竖起三根手指,“我提议建立举报线索直通机制,干部群众可通过‘瑞金信箱’越级反映问题。”

这种设计,既满足高育良的晋升需求,又为李达康派系留下制衡抓手。

“有同志担心此举会释放错误信号,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沙瑞金走到窗前推开半扇窗,让初春寒风灌入会场,“让存在争议的干部在监督下工作,更能体现我们刮骨疗毒的决心!这比简单撤换更具教育意义——毕竟,汉东需要的是制度性反腐,而非运动式清洗。”

他创造新话语体系:“就像GGKF初期,我们允许外资带着Zb主义习气进来,但用Sh主义法律规范其行为。今天对祁同伟同志的使用,也是‘用体制牢笼约束问题干部’的政治试验。”

此论将妥协策略升华为改革创举,巧妙化解道德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