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登凤阙 > 楔子 楔子

登凤阙 楔子 楔子

作者:锦瑟轻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6: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南祁景泰十七年,天下大旱,河落海干。

旱灾之下,各地农耕不兴,畜牧不旺,粮价物价大幅度上涨,贫苦的灾民为求生计,不得不沿路乞讨,奔向富庶的京城。

自古天灾连**,大批民众受灾流亡,抢劫、偷盗、流寇作乱之事也频频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平时躬勤政事、宵衣旰食的祁景帝独孤稷却在这紧要关头骤然病倒,卧床数日不起,遂命太子独孤衡监国。

太子独孤衡临危受命,又急于向祁景帝证明自己的贤德与睿智,正好借此机会大展拳脚。一方面,他出兵平定叛乱,安抚受灾百姓;另一方面,他下令各州府开仓赈粮,解决灾民的燃眉之急。同时还想出了个以工代赈的法子,挑选年轻力壮、机敏灵活的灾民进入植被茂密的深山挖掘水源,引入村庄供人畜饮用和庄稼灌溉,这个方法不仅短暂地解救了部分受灾较轻的地方,还有效防止了流民大批量涌入京城。

约两月有余,国内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太子思虑之周全,行事之果决,成效之显著,得到了朝野内外一片好评。

常言道,气忌盛,心忌满,财忌露。在太子之位上战战兢兢多年的独孤衡毕竟还是年轻气盛,在一举取得臣民的信任和拥戴时,也越发沉不住气,不知不觉便开始居功自傲,固执己见,对部分朝臣关于加强边境防御的谏言充耳不闻,一门心思扑在平定内乱和救灾善后上。

六月中旬,北原国果然挥戈南下,十万铁骑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不过数日,南祁北边军事重镇居雁关失守,守将宋廷明被斩杀后悬首于城门之上,满门妻儿老小无一幸免,横尸街头。城中百姓仓皇出逃,流离失所,朝廷内外闻之无不惊惶。

病情刚刚有所好转的祁景帝闻讯龙颜大怒,一面训斥太子独孤衡监国不力,刚愎自用,不堪担当大任,一面命皇三子晋王独孤彻挂帅征伐,率赤羽军二十万人,即刻北上御敌,收复失地,并擢越国公夏侯渊为车骑将军,夏侯渊长子夏侯翖为屯骑校尉随军作战。

旌旗蔽日敌若云,兵矢交坠士争先。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北原国的入侵蓄谋已久,且储备充足,行的又是雷霆手段,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及之处硝烟弥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战争悲壮而惨烈。

南祁被动应战,先前因平定国内动乱已耗费大量资源,从一开始就人心惶惶,士气不振,导致战场上连连失利。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土被践踏,家园被摧毁,同胞被屠戮,却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面对如狼似虎的北原敌军,晋王独孤彻英勇无畏,率二十万赤羽军浴血奋战数月,也只是暂时遏制了敌军所向披靡的攻势,并无逆转战局的迹象。

两军对峙,战场上战鼓隆隆,士气高昂。然而,随着战事的持续,一鼓作气之后,士气逐渐衰退,再次鼓劲已然不足,三鼓之后更是疲惫不堪。赤羽军历经数月的激战,将士们伤亡惨重,身心疲惫,早已力不从心。他们为了保卫家园和信仰,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但此刻,他们急需休整和恢复,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至十月,天气骤然转寒,战事越发吃紧。也不知是谁起的头,赤羽军营中,突然响起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风势越来越猛,沙尘越来越浓厚,气温逐渐下降,冷酷无情。猎猎的秋风裹胁着飞沙,如同刀刃般凌厉地冲向将士们,即使他们满怀报国之志和英雄气概,也难以抵挡亲人离散、故土难归、手足战死的悲痛之情。一时间,国仇家恨、乡愁思念交织在一起,歌声愈发沙哑低沉,连战马的嘶鸣声也充满了凄厉与哀伤。

赤羽军大营的主帐里,晋王独孤彻紧急召集了诸多将领,进行了三次秘密磋商。经过激烈讨论,最终众将领达成了一致共识:决定派遣屯骑校尉夏侯翖率领精锐骑兵,绕道险峻的溟丘峡谷,潜入敌军后方,与正面的赤羽军主力形成完美的前后夹击之势。这场精心策划的战术布局,旨在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歼灭来犯的北原军,确保战局的胜利。

夏侯翖领命,迅速集结了五百名精锐的赤羽骑兵,决心连夜行军,以期在敌军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达成战略目标。

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跋涉,他们成功地越过了敌军精心构建的防线,看似胜利在望,目的地已近在咫尺。不料北原军早有防备,在溟丘峡谷这一险要之地设下了埋伏。当赤羽精骑途经溟丘峡谷时,北原军突然发动猛烈袭击,使得夏侯翖和他的部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刹那间,原本布满枯草的峡谷上方,一片黑压压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身着黑色衣甲的北原士兵,如同乌云般密布,令人心生畏惧。他们的大纛旗在风中飘扬,上面的“原”字虽然被风吹得有些模糊,但依然依稀可见。

溟丘峡谷蜿蜒曲折,长约三公里,沿途碎石嶙峋,谷深难行。峡谷两侧,崇山峻岭巍峨耸立,布满了枯黄的荒草,仿佛一片苍茫的荒野。夏侯翖一行人仿佛陷入了绝境,四周如同瓮城一般,让人插翅难飞,无处可逃。

秋天的暮色中,乱箭如雨点般破风射来,无数英勇的赤羽军战士从马背上惨烈地跌落,他们发出沉痛而凄厉的惨叫声。马匹受惊后在峡谷里一阵狂奔,蹄声如雷,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那些身着红色衣甲的赤羽骑兵,原本威武整齐的队伍,在乱箭的袭击下瞬间像落叶一般被冲散,印着“祁”字的大纛旗也被丢弃在血泊之中,随着风轻轻飘动。

在紧急关头,夏侯翖反应迅速,他挥动手中的红缨银枪,准确地挡下了几支射向他的羽箭。随即他发出号令,让将士们迅速躲藏到峡谷深处的大石块下,确保安全。同时,他保持警惕,一边仔细观察敌情,一边分析当前的形势,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纷至沓来的羽箭突然停了,峡谷山头上依旧笼罩在深沉的黑暗中。身披黑色铠甲的北原兵团整齐地列队在“原”字大纛旗下,他们严阵以待,激动地望着山谷地下的南祁骑兵,随时准备再次发起猛烈的冲锋。

峡谷里,残留的赤羽骑兵也在两边石块的遮掩下重新聚集成两阵。他们同样愤怒地望着山头的北原军,准备随时突围。

溟丘峡谷逼仄狭长,一旦进入谷内,便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最怕敌军设伏。按理说,如此危险的路线,又非通往北原军后营的唯一道路,在战局不明的情况下必不可选,但这却是通往敌后距离最近,用时最短的一条路。战场上,时间便是机遇,也是生命和希望。当初选择走这条道,是赤羽军众将领经过反复琢磨探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临行前,夏侯翖已向晋王立下军令状,承诺明日日出之前必须赶到北原军大营后方,配合赤羽军主力部队作战。他深知,如若他们不能如期抵达目的地,那么赤羽军的作战计划将被打乱。一旦两军交战,胜算将会大大低于预期。

面对如此情形,心思敏锐的夏侯翖心中不禁疑窦丛生。

此次行军是秘密进行的,除了当时参加商讨的几个赤羽将领知情,并未通晓全军,就连带出来的这五百精骑,也是临行之际才得知自己的具体任务。为何北原军会知晓他们的行军路线,并提前设下埋伏?

难道赤羽军中有北原的细作?

坏就坏在赤羽骑兵走得匆忙,做的又是速战速决的打算,所以随身携带的粮草并不多,久困在峡谷里必然不是长久之计。而北原军能在峡谷两侧设下埋伏,必然不会忽视峡谷两头的出口。一旦局势完全被敌方掌握,赤羽军骑兵只怕都要命丧于此。

形势紧迫,夏侯翖暂时压制了内心的疑虑,与身边的几位副手深入商议。经过一番审慎的讨论,他们决定待到夜幕降临,借助视线的限制,拼死突围出去。

北原军似乎早已猜到了他们的打算,很快就再次向谷底放箭。他们不仅使用了箭矢,还从山顶投掷了预先准备好的巨石。这些巨石轰隆隆从山顶滚落而下,速度快得让人避无可避。显然,北原军的意图是要将赤羽骑兵困在峡谷之中,一举歼灭。

赤羽骑兵的突围计划被打乱,他们身陷低洼之地,无力进行有效的反击。随行的兵士在敌人的猛攻下纷纷倒下,短短时间内已有三分之一的人丧命。而那些尚未倒下的士兵,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负伤,战斗能力大打折扣。形势对他们极为不利。

夏侯翖看着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一个接一个地被敌军屠戮,身死异乡,他的内心充满了悲愤与痛苦,渐渐陷入沉思,努力寻找新的突围的契机。

他们此刻已是进退维谷,若是依然按兵不动,那么接下来不是被敌军的乱箭射杀,就是被山上不断滚落的石头砸死,又或是粮尽援绝而饿死。所有的道路似乎都被封死了,生存的希望渺茫。可若他们拼死一搏,以他们的实力,或许还能够杀出一条活路,如约在天亮之前赶到敌方后营。这不仅仅是一场战斗,更是他们寻求生存的唯一希望。

经过深思熟虑,夏侯翖毅然决定带领残存的部队发起最后的反击,他毫不畏惧头顶如雨点般密集的羽箭和不断滚落的山石,骑着骏马一路向北飞驰。

峡谷上万箭齐发,尖锐的破空声伴随着顽石的滚落,激起一片尘土飞扬。峡谷内,百马奔腾,气势如虹,带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冲向北边的出口。赤羽精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出了一条通往北原军后方的血路。

夏侯翖率领着赤羽精骑,在敌军的坚石箭雨下英勇冲杀,直至溟丘峡谷北端的出口。原本五百人的精锐骑兵,如今已折损过半,也是伤的伤,残的残,全无昔日威风飒爽的英姿。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黑骑,宛如黑暗的利刃,阻挡在前方。

为首的男子正是北原国大皇子赫连保康。他的面容如刀削般棱角分明,目光凌厉、直射人心。他的身形魁梧,如同高山般巍峨,给人一种无法忽视的存在感。玄色的戎装外面披一件黑色大氅,宛如夜空般深邃,神秘而又充满威严。最独特的是他的肩头立着一只羽毛油黑的碧眼鹰隼。鹰隼的羽毛光滑如丝,每一片都仿佛精心打磨过,黑得发亮。而那独特的碧眼,犹如翡翠般闪烁,充满了智慧与敏锐。它的存在,无疑为赫连保康增添了几分霸气与尊贵。那是他的伙伴,也是他身份的象征。

赫连保康是北原国君赫连鸿烈与皇后塔塔尔氏的长子,他不仅精通军政之道,更擅长运筹帷幄,心思缜密深沉,行事果断狠辣。再北原王的众多子嗣中,赫连保康犹如璀璨的星辰,独领风骚。他神勇威武,素有北原第一勇士的美称,深受北原几个大部族的敬仰和拥戴,是北原国皇储的不二人选。

此番,北原国派赫连保康亲自挂帅出战,必然是做了万全的准备。

将才从来不惧生死和输赢,怕的,是生不逢时、战无敌手,英雄无用武之地。

十七岁的夏侯翖亦是年少轻狂,他在探明对方首将的身份后,内心突然涌现出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他的眉眼里闪耀着欣喜与狂热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已然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赫连保康也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对面身着银色铠甲,披红色披风,手握红缨银枪,满脸写着英勇无畏,被南祁誉为少年英才的夏侯翖,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传言,南祁越国公夏侯渊之长子夏侯翖,自幼习武,智勇双全,堪称人中龙凤,十三岁便混迹于赤羽军中,不到十七岁就已经上过三次战场,且屡获奇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军事才能。他的英勇与智慧,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大有成为南祁未来“小战神”的潜力。

这些传言背后虽然少不了夏侯氏强大家族势力的加持,以及言传之人的添油加醋,但能将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传得神乎其神,这少年必然也具备了一些非凡的才能和实力。

赫连保康细细地盘算着,他的脑海中回荡着北原军中对于夏侯翖的赞美之词和畏惧之色,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诡异笑容,仿佛藏着某种深不可测的计谋。

随着他大手一挥,他身后的三百黑骑如同饿狼下山,气势汹汹地冲向战场。他们与刚从生死边缘挣扎回来的赤羽军残余骑兵相遇,瞬间爆发出激烈的战斗。

蒙蒙夜色中,一红一黑两队骑兵厮杀激烈,如同两条巨龙般在战场上交织着,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忽明忽暗,显得格外神秘而威严。兵器的碰撞声、呼啸的风声、狂野的马蹄声和哀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血腥而悲壮的画卷。鲜血如同被狂风卷起的鹅毛般四处飞溅,给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残酷和惨烈。

赤羽骑兵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勇敢地冲向敌人,他们的眼神坚定而决绝,仿佛要将所有的恐惧和犹豫都抛诸脑后。每一声兵刃的碰撞都伴随着一阵痛苦的哀嚎,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毫不退缩,继续向前冲锋。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夏侯翖谨记作战要领,于是他手持红缨银枪,犹如烈火中的凤凰,一路过关斩将,气势如虹。他的目标,赫连保康,就在眼前。

夜风如刀,凛冽刺骨,无情地卷起地面的黄沙,将一股浓郁的血腥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令人不寒而栗。

夏侯翖的唇角轻轻上扬,勾勒出一抹决然的微笑,他的目光如磐石般坚定,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即便此行注定是身首异处,他也无所畏惧。因为,如果能在临死前的那一刻,一举擒下北原的大皇子,那么这一生的付出与牺牲,便也不算吃亏。

一直保持观战状态的赫连保康,在对夏侯翖的作战招数进行了反复推敲和琢磨之后,最终,他也握紧了手中的大刀,准备投入这场激战。他大喝一声,骑着马朝着夏侯翖疾驰而去。这一刻,他气势磅礴,如同一头狂暴的野兽冲向猎物。而夏侯翖却展现出过人的敏锐与冷静,他迅速将身体后仰,躲避了赫连保康的致命一刀。

刀锋在夏侯翖的鼻尖划过,带起一丝冷意,却未触及肌肤。这一刹那,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点,而赫连保康的攻击却并未停止,他继续挥舞着大刀,顺势又是一刀砍来。

这一次,刀锋比前一次稍显低垂,而挥砍的力度却更加猛烈。

眼见赫连保康的刀锋逼近,夏侯翖反应神速,双腿猛地一蹬,身体轻盈地自马背上腾空而起,犹如一只矫健的雄鹰展翅飞翔,巧妙地避开了这致命的一击。刀锋在他身体下方划过,只留下一道凌厉的风声。他身形在空中翻转,稳稳地落回马背之上,动作流畅而潇洒。

紧接着,夏侯翖手中长枪如龙出海,迅猛而凌厉,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犹如银蛇在空中舞动。枪尖直指赫连保康的咽喉,锋利的枪尖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透出一股不可抵挡的杀气。

这一瞬间,赫连保康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恐,他感受到了来自夏侯翖的强烈威胁。

“北原大皇子,也不过如此。”

夏侯翖言罢,脸上随即绽放出一个得意的笑容。然而,他的耳边却突然响起一声尖锐的“嗖”,紧接着,他感觉胸口如被重锤击中,一阵窒息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他的身体无法抗拒这股巨大的冲击,不由自主地向后仰倒。他双眼紧盯着天空,眼中闪烁着惊讶、错愕、愤怒和不甘的光芒。然而,最终这双眼睛却没有闭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