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登凤阙 > 第一卷 护国寺 第15章 禅房花木深

登凤阙 第一卷 护国寺 第15章 禅房花木深

作者:锦瑟轻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6: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禅院内花木扶苏,绿意盎然,环境静谧而幽深。禅房中灯火摇曳,如同点点繁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夏侯纾站在禅房门前,皱着眉头用袖口轻轻拭去额头因为疼痛和惊慌而渗出的细汗。随后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呼吸,让自己看起来更加镇定自若,才轻轻推开禅房的门。

钟玉卿正坐在靠右边的矮几前翻看经书。昏黄的烛光映照着她温婉清丽的脸庞,虽然她努力保持平静,但面色仍显得有些苍白。

夏侯纾的步伐微微一顿,她本能地向一侧挪了挪身子,避免母亲看到她左肩上的伤势。好在她今天穿的是红色的衣裳,又在外面吹了那么久的风,即使沾上了血污,在摇曳的昏黄烛光下也不是很明显。可即便如此,她仍旧不敢有丝毫懈怠。

钟玉卿在与智空大师交谈过后,心中的郁结似乎并未得到舒解。她手中的经书也翻得漫不经心,目光停留在某处,久久未能回神。即便是听到开门的声音,也未能引起她的注意。

夏侯纾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轻轻唤了声“母亲”。

钟玉卿的思绪终于被打断,这才微微抬起头来,将目光从经书上流转至女儿的身上,柔和中带着一丝迷惘。大概是心里想着事,她并未注意到夏侯纾身上的异样,只是看到她略显狼狈的模样,便以为她又贪玩捣蛋了,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你这孩子,平时在家里任性妄为也就罢了,如今出门在外,怎么还是这般没规矩?”钟玉卿轻轻地责备着,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无奈,“白天你说太累了,我便让你先回禅房歇息,不许到处乱跑。哪里知道你竟然又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就这么一会儿,你便跑得无影无踪,斋饭也不曾回来吃,活脱脱一匹脱缰的野马。你老实交代,方才又跑到哪里野去了?”

夏侯纾暗暗分析着母亲的话。看样子,母亲并不清楚她的真实去向。于是她偷偷地将目光转向旁边,便见云溪正神态自若地在斟茶,举止间从容不迫。

凭着她们主仆之间相处多年的默契,夏侯纾立马确信了自己的猜测,顿时如释重负。

“下午我在屋子里吃了些糕点,便不觉得饿。”夏侯纾满脸殷勤的说,“母亲从前总是跟我们说护国寺有多好多好,我第一次来,甚是好奇,就趁着时间还早出去逛了逛,一睹这寺院的风光。后来我在外面碰到几个小师父在讨论经书,看着十分有趣,我就多待了一会儿。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倒让母亲担心了。”

俗话说,知女莫若母。钟玉卿太了解女儿的性格和喜好了,又怎么会被她三言两语就忽悠过去?

钟玉卿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异常,她轻轻瞥了女儿一眼,奇怪道:“你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些经书产生了兴趣?”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母亲的眼睛!”夏侯纾挠了挠头,尴尬地笑了笑,接着解释道,“今天下午我的确是按照您的吩咐在禅房里休息,我还看了别人抄录的经书呢!”

说着,她忙不迭地将手中的佛经递给母亲,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钟玉卿接过经书,随意地翻了几页,脸色稍稍缓和。

夏侯纾随后又说:“只是这些经书都太过深奥,晦涩难懂,我看得一头雾水,实在是看不明白。”

钟玉卿闻言,眉头微蹙。她再次将目光落在女儿身上,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既然看不明白,为何还逗留至此刻才回来?”

夏侯纾低头沉思了片刻,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过了一会儿,她抬头望向母亲,眼中闪烁着坦诚与窘迫,小声说:“母亲,我听说寺中的放生池里,鱼儿与乌龟因食物而起了争执。我一时好奇就去瞧了瞧。谁料那乌龟行动迟缓,而鱼儿却灵动异常,两者相斗良久,无法平息。因此……”

夏侯纾在下山的途中确实经过了那个放生池,池中乌龟肥硕,鲢鱼活泼。这鱼和龟养在一处,可不得争食嘛!

“住口!”钟玉卿胸中怒火熊熊,手捂胸口,“看来,平日教你的规矩,你都白学了!”

她到底养了个什么?是一个贴心懂事的女儿,还是一个整日只知道惹是生非的小子?

钟玉卿越想越生气,便斥责道:“你怎会如此没长进?一只乌龟和鱼打架,这和你有何相干?你竟然能看得下去一个下午?”

钟玉卿嘴上骂得痛快,但她心中的怒气仍未消解。可转念一想,她能怎么办?自己亲生的女儿,再怎么胡闹和不成器,她都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得不心软。

夏侯纾赶紧耷拉着脑袋作反思状:“母亲,我错了,您别生气。”

“你……”钟玉卿微微张口,却又突然止住。随后她审视般打量着夏侯纾,见她垂首低眉,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是在等待着训斥。看到女儿这副谨小慎微的模样,钟玉卿心中的怒火逐渐平息,转而化为了一缕柔和。她暗想,或许让女儿观看那些鱼儿与乌龟的争斗,总比让她四处闯祸要好得多。于是,她生生地将那些责备的话语咽了回去,只留下一声无奈的叹息。

作为夏侯纾的母亲,钟玉卿非常清楚她的脾性,心头常为她悬着一颗石头。夏侯纾虽然是个女儿身,却不像其他名门闺秀那般端庄娴静。她的性子跳脱,机敏灵动而不安分。比起养育男儿,她似乎更让钟玉卿费心。

平日在府里,夏侯纾总喜欢胡闹,因此闯下了不少祸端。若是不被发现,她自是逍遥自在;然而一旦被抓到现行,她认错速度比谁都快,态度比谁都好,漂亮话也会说,让人无法对她发火。但下一次,她依旧会故技重施,只不过会更精明谨慎一些罢了。

身为越国公府的主母,钟玉卿的每一天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操持着府内大小事务,管理着上百号仆从。她的肩膀,承载着整个府邸的运转与和谐,早已疲惫不堪。而长子的罹难,更是成了压在她心里的一块巨石,让她久久不能释怀,时常觉得力不从心。偏偏夏侯纾小时候寄养在泊云观,没有京城里那么多规矩和束缚,性子难免就散漫和任性了些。钟玉卿理解女儿的这种性格,甚至对此感到愧疚,因为那是她作为母亲未能陪伴她成长的遗憾。因此,只要夏侯纾的行为不逾越底线,她都选择宽容与包容。

然而,时光荏苒,情势已非往昔。夏侯纾已经不是个可以继续任性妄为的小姑娘了。若非一月前夏侯纾与钟绿芙的那场争执,钟玉卿或许还未能察觉,女儿早已过了及笄,该是议亲的时候了。

可在这权贵云集的京城之中,谁又能成为真心爱护和陪伴女儿走完余生的那个人呢?

夏侯纾自然是没法知道母亲的担忧,她只是敏锐地感觉到母亲并未真的打算责怪她,只不过是一时生气骂她两句罢了。这让她稍微安心了一些。然而,她身上的伤势仍然是一个隐患,尤其是在母亲面前,这让她不禁担忧秘密可能会被揭露。

可如何才能委婉地请母亲离开呢?

夏侯纾琢磨了半晌,突然想起了下午求的那支无字佛签,她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转移话题。接着,她轻声问道:“母亲,您下午去见了智空大师,他老人家可还好?我听寺里的僧人说,智空大师近一年来都不怎么见客,他是不是病了?”

钟玉卿心事重重,却未曾起疑,诚恳地回应道:“智空大师毕竟年岁已高,身子骨自然不能与往昔相提并论了。”

夏侯纾见母亲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到了智空大师身上,便迅速乘胜追击,轻声道:“智空大师乃得道高僧,受佛祖庇佑,必然福寿无疆。母亲常说智空大师聪慧过人,佛法造诣深厚,肯定比我们中午遇到了那位解签的和尚厉害,不知智空大师是否已为我们解开了那支无字佛签的奥秘?””

钟玉卿原本平和的面容在听到“无字佛签”四字后瞬间变得凝重,声音低沉地道:“纾儿,你既然不信这些,今日就当不曾求过什么签,日后也不要再问了。”

“这是为何?”夏侯纾见母亲反应如此之大,心中不禁生起一股好奇。见母亲迟迟没有回答,她紧追不舍,继续问道:“莫非这佛签所寓意的,是些什么不祥之兆?”

夏侯纾其实并不太在意那支无字佛签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在她的眼里,那不过是一些人随意解读的符号,是好是坏,全凭他们一张嘴。她更想知道的是,为何母亲会露出如此惆怅的神情。

意识到自己的话可能有失分寸,夏侯纾忙宽慰道:“神佛之言最是虚无缥缈。信则有,不信则无。佛签亦是如此。如果签文寓意吉祥,的确能给人带来慰籍和鼓舞;但如果寓意不好,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去相信,那样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反正我是不太信这些的,还望母亲不必介怀。”

“纾儿!”钟玉卿的声音突然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严肃。她双手紧握,眉头紧锁,“我再说一次,不要再提了!”

夏侯纾被母亲的反应吓了一跳,立刻屏住了呼吸,不敢再言语。她从未见过母亲像现在这样没有理由的发脾气。但她心里也清楚,母亲一旦决定的事情,就没有人可以改变。因此,她只能默默地低下头,心中却充满了困惑和不解。

钟玉卿看着她的样子,心中也有些不忍。但她知道,有些事情一旦揭开,就无法再掩盖。她不能让女儿再陷入其中,否则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痛苦。

钟玉卿轻轻地叹了口气,声音柔和了一些:“纾儿,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你只需要相信我,我会处理好一切。”

夏侯纾抬头看着母亲,心想母亲既然这样说,想来那支无字佛签确实就像先前解签的老和尚说的那样,必定没有什么好寓意,否则母亲也不会如此讳莫如深。所幸她本不迷信,对这事也看得开,倒不如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权当没发生过。

夏侯纾压下满心的疑惑,温顺乖巧的笑了笑:“女儿知道了。”

钟玉卿心头沉重,如同被无形的枷锁束缚,她的思绪纷乱,难以言明自己对那支无字佛签的深深忧虑与恐惧。她试图寻找合适的词汇,来描绘内心的感受,却发现言语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更让她困惑的是,她无法确定女儿是真的对那支签文毫无兴趣,还是只是为了安慰她而故作欢颜。这种不确定性让她的心情愈发烦躁,如同被秋风中的落叶,飘摇不定,难以安宁。

下午她如约去见了智空大师,照例是研讨了一番佛经要义,也诉说了一些对长子夏侯翖的无尽思念。在智空大师的开导下,她渐渐感觉到内心的压抑得到了释放。

随后,她便顺势提到了夏侯纾下午所求的那支无字的姻缘签。她本以为智空大师会给予更多指引,没想到他只是轻轻一笑,目光深邃地望着她,缓缓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则生万变。此乃天命,既是可为,也可不为。倒不如按解签的老和尚所言,顺其自然,静观其变。

钟玉卿明白智空大师用心良苦。他是在劝她放下心中的执着,让她生活得轻松些。然而,身为人母,她也有自己的私心和执念。夏侯纾不仅是她历经艰辛才生下的女儿,更是她此生唯一的女儿。她怎能对女儿的婚事和未来不闻不问?

她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对于女儿,她心中本就充满了未能尽到母亲职责的愧疚。如今,她更不能对女儿的婚事袖手旁观。

当然,这些作为母亲的忧虑和牵挂,她无法向夏侯纾直言。

钟玉卿的眼中显露出几分疲惫,她摆了摆手,轻声说:“纾儿,天色不早了,今日我有些乏了,你也早些安置吧。”

随后,她转向云溪,眼中闪烁着严肃的光芒,特地嘱咐道:“禅院人来人往,口舌如刀。你务必看顾好三姑娘,别让她四处游荡,免得失了体统,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至于今日她所说的那些轻率之言,刘夫人是因为顾及我们的颜面才选择了装聋作哑。但下次,未必会有这么好的运气。若再犯此类错误,一旦传扬出去,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的声誉就会荡然无存。”

云溪赶紧点头应下,表示自己一定寸步不离。

夏侯纾正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请母亲回房。听了这话,她立马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谨言慎行,不给家族蒙羞。

尽管钟玉卿并不相信女儿会突然间变得乖巧听话,可她话都已经说到这里了,她也是真的累了,便不想在这个问题是继续纠结。于是她放下手中的经书,缓缓站起身来。

大概是坐得太久了,她的腿部微微有些发麻,险些没站稳。旁边的庆芳眼疾手快,赶紧上去扶了她一把,然后顺势扶着她离开了夏侯纾住的禅房。

随后,庆芳回头向夏侯纾使了一个眼色,让她赶紧回屋休息,剩下的事情交给她。

夏侯纾立马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