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登凤阙 > 第二卷 浮生梦 第28章 伸手专打笑脸人

登凤阙 第二卷 浮生梦 第28章 伸手专打笑脸人

作者:锦瑟轻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6: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夏侯纾年纪小,但她耳聪目明。她早就明白,有的伤口必须挑破了,剜去腐肉和脓血,然后敷上药,展露在阳光和空气中才能好得快,但眼下这情景却不是最佳时机。

郭连璧再怎么不讲情面和言语刻薄,那也是二房的主母,是夏侯翎的母亲,更是她夏侯纾的长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夏侯纾不能让她面子上过不去,否则就是在打夏侯翎的脸。

夏侯纾并未打算与郭连璧计较,而是再次恭恭敬敬向她施了一礼,诚心诚意地说:“三叔母的教训纾儿必当谨记。今日之事确实是我的错,我一定好好反省,还望三叔母不要怪罪翎儿。”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对方还是个放低姿态,笑嘻嘻地向自己示好的小辈。

郭连璧却愣住了。她似乎没料到一贯娇纵,连自己母亲都敢敷衍的夏侯纾竟然会表现得如此恭敬温顺,半句怨言都没有。一时间,她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她原本也不是那种喜欢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的人,只不过是气急了才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她正思索着要不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自己把儿子带回去好好管教就是。可当她看向垂着头的夏侯翎,想到唯一的儿子竟然被夏侯纾从自己眼皮子底下带出逛了一圈,还玩到这么晚才回来,她就方寸大乱,心里始终无法释怀。

“翎儿是我的儿子,要怎么管教他,那是我的事,不用你来操心。”郭连璧冷声道,眼神里写满了疏离,“三姑娘已经及笄,也算是个大人了,不成想做事还这般没有分寸,不顾及他人感受,实在是白费了大嫂的一番苦心。”

夏侯纾满目诧异,她抬头看了郭连璧一眼,不由得抿紧了嘴唇。

她实在不好接茬啊。

郭连璧见夏侯纾不说话了,只当对方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心里的那团气稍微缓和了一些。正欲再说点什么发泄一下,她便看见了匆匆赶来的钟玉卿,后面还跟着好些个丫鬟仆妇。

郭连璧见状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冷笑。这府里的耳报神可真是多如牛毛,这才多大功夫,他们就把当家主母给请来了!

不过这样也好,她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敲打敲打府中的其他人,不要企图妨碍她管教儿子。

钟玉卿走到她们中间才停住脚步,目光凌厉地将在场的人都扫了一眼,最后才将目光落在夏侯纾身上。

“怎么回事?”钟玉卿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严肃。

夏侯纾知道郭连璧此刻心中不快,担心她当着母亲的面添油加醋地说点什么,只怕回头遭殃的是自己。与其把自己的福祸交由别人决定,还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

“母亲,这事说起来都怪我。”夏侯纾露出满脸的愧疚之色,尽量简洁明了地解释道,“我未经三叔母允许就私自带着翎儿出府游玩,还给他吃了市井里的吃食。现在想想,我虽然是一片好心,想让翎儿高兴,结果却让三叔母担心受怕了。我实在是不该。”

夏侯纾说完,又神色谦虚的转向郭连璧,继续说:“三叔母若是不肯原谅纾儿,纾儿自愿领家法。”

夏侯氏出生行伍,家法也特殊,既不是常见的竹条,也不是戒尺,而是军棍。执行者挥着军棍打下去,用不了几下,受罚者便会皮开肉绽,没个十天半月下不来床。正因如此,家中族老轻易不会请出来这道家法,尤其是不会用来惩戒女眷。

郭连璧见夏侯纾主动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并且丝毫没有隐瞒和为自己开脱的意思,她倒也还算满意。尤其是听到夏侯纾后面那句“自愿领家法”,她立刻就联想起供在祠堂里那柄军棍。她嫁进越国公府十几年来,就从来没有见到谁被家法伺候过。

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她不仅没有觉得这个惩罚太重,反而觉得心里有几分痛快。

于是,她将目光移向钟玉卿,想看看对方作何反应。

夏侯纾故意当着众人的面提“家法”,就是笃定母亲不会真打她军棍,碍于颜面只能换作其他惩罚方式,或是禁足,或是抄书,又或者扣她一两个月的月钱。这些惩罚对她而言都无伤大雅。只要三叔母把这口气顺了,也就免得夏侯翎事后再遭罪。

“不过小孩子家玩闹而已,我当是什么事呢。”钟玉卿早就猜透了大家的心思,语气十分冷淡,仿佛这件事根本不足为道。说着她又扫了一眼现场大气都不敢出的丫鬟仆妇,才对郭连璧说:“如今这府中住着的小辈就他们兄妹三人,走得近些也很正常。”

庆芳见势,连忙打圆场:“方才下面的人来找郡主,说得十万火急。郡主还以为是三姑娘冲撞了三夫人,这才火急火燎地赶过来。要我说,三姑娘疼爱幼弟,带六公子出去走走,也不是什么打紧事。平日里,二公子也时常带三姑娘出去走动。这京城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三姑娘可是比我们这些下人还清楚呢。”

待庆芳说完,钟玉卿方看向郭连璧,缓缓开口道:“说起来,翎儿今年也有十岁了。都说男儿志在四方,他也该多出去走走,增长一番见识。三弟妹是不是过于担心了?”

郭连璧不可置信地望着钟玉卿,完全没料到她会是这个态度。

同为女人,她们一个失去了作为依靠的丈夫,一个失去了最优秀的儿子。两人都因失去了至亲至爱而郁郁寡欢,沉痛多年,更应该同病相怜才对。可她怎么会是这个态度?

难道她想包庇自己的女儿?

郭连璧越想越不明白,于是她看着钟玉卿的眼睛说:“大嫂,我的苦楚别人不明白,难道你还不明白吗?”

看吧,又来了!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她愿意,她都能搬出她的致胜法宝。

夏侯纾眉头微蹙。她几乎已经可以预料到郭连璧接下来会说什么。无非是她大老远从浔州嫁到这里来,没有娘家的帮衬和扶持,又年纪轻轻就丧夫,抚育幼子有多么多么不容易等等。

府中的人知道她辛苦,也早就听惯了他的那套重复多年的说辞,但从来没有人敢驳斥她。

然而这一次,钟玉卿似乎并不打算继续受她挟制。

“你说得没错,我都明白,甚至感同身受。”钟玉卿神色从容,她凝视着郭连璧,毫不避让地反问道,“难道我们自己承受着痛楚还不够,非得让孩子们也一起受着吗?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郭连璧愕然。

钟玉卿并未就此打住,接着又说:“越国公府世代出良将,男儿们身先士卒、保家卫国,不畏生死。我的翖儿亦是继承祖志,自小便进了军营,上阵杀敌不在话下。只不过他没那么好运气,最后死在了战场上。我这个做母亲的即便有千般不愿,万般不忍,我也以他为荣。而翊儿和纾儿虽然是翖儿的弟弟妹妹,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我不需要他们为翖儿的死而悲痛欲绝,我只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兄长而骄傲自豪。这就够了。”

这就够了吗?

郭连璧很是诧异,她望着钟玉卿久久没有言语。

夏侯纾也很惊讶。这些年,她亲眼看着愁绪和思念怎么一点一点爬上母亲的眼角与眉梢,又是怎么蚕食母亲的睡眠和回忆。因此,她从来不敢在母亲面前提起大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刺激到母亲脆弱的神经。她万万没想到,原来母亲心里竟然是这样想的。

原来母亲从未打算让他们一起背负这些痛苦。

这些年来,夏侯翊与夏侯纾兄妹面上不说,但他们一直都将夏侯翖视作他们的骄傲,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心和遗憾。如果可以,他们倒希望夏侯翖不要那么光彩夺目,做个平凡的高门子弟,能够承欢膝下、娶妻生子,兄友弟恭,安稳一生。

又或者,他运气好一些,没有死在战场上,那该多好。

钟玉卿没有理会众人心里的百转千回,继续对郭连璧说:“翎儿身为三房嫡子,即便他将来不打算上战场建功立业,也不能总是像个女子一般终日养在院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三弟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希望你能想明白。”

郭连璧还是没接话。她心里其实也认为钟玉卿说得有几分道理。做父母的,谁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是个平庸之辈,一辈子碌碌无为,只能依附着越国公府平淡度日,最后还要怪她这个做母亲的当初没有教好。

然而,她一想到英年早逝的丈夫,再想到如今三房就剩下夏侯翎这么一个独苗,她却是万万不敢放手。

郭连璧抬眸望向钟玉卿,怅然道:“大嫂,我知道你教育子女一向是有方法的。今天的事,我也不是有心要责备谁,实在是翎儿这孩子自幼身体就不好,再加上胆子小,遇事没什么主意。万一他惹出事来,或者有个什么好歹,我可怎么活呀?”

夏侯翎听到母亲这么说,脸上的愧疚之色更深了。

钟玉卿闻言,侧脸看向夏侯翎。她希望,夏侯翎作为当事人,能够跟他的几位哥哥姐姐学学,如何为自己的利益争取。

然而,夏侯翎除了满脸愧色,他根本就不敢看钟玉卿的眼睛,直接把头埋得更低了。

钟玉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只能默默叹了口气。

“几个孩子中,翎儿年纪最小,且凡事都有你这个母亲周全着,他自然是不用自己拿主意。”钟玉卿看着郭连璧说,“可他终究会一天天长大,三弟妹又能为他做主到何时呢?既然三弟妹觉得他遇事没什么主意,何不从现在开始培养他?”

钟玉卿说完,见郭连璧面露犹豫之色,便继续说:“你只需稍微松松手,大事上继续由你把关,小事上则让他自己做决定。”

话音刚落,夏侯翎忽然抬起头来,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期待。然而,当他再次转向郭连璧,目光对上母亲眼中的惊讶与疑惑,他又像是突然被烈火灼伤了一般,迅速收起了光亮,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默默埋下头去。

钟玉卿心中一阵悲哀。

这对母子,真应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做母亲的性格中透着一股独断专横的劲儿,凡事喜欢大包大揽,仿佛整个世界都得按照她的意愿来运转。然而,每当她回过头来审视儿子,却又不禁叹息,觉得他缺乏主见,仿佛一个无法独立思考的木偶。当儿子的心中则怀揣着对自由的无限渴望,盼望着能够挣脱母亲的束缚,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或许是长久以来受到母亲的影响,他却又总是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敢说出口。

既然如此,她这个做大嫂和伯母的还能说什么呢?

钟玉卿与郭连璧母子朝夕相处了十来年,早就习惯了郭连璧说话做事的态度,也习惯了夏侯翎的胆小怕事。因此,她心中的不快也只是一闪即逝。而且今天的事情,她也不打算追究谁的对错,只是不希望事情继续闹大,伤了一家人的和气。

“今日之事,到此为止。”钟玉卿一锤定音。

众人都不敢说话,默默祈祷着郭连璧能见好就收,息事宁人。

郭连璧紧紧抿着嘴唇,似乎还在思考钟玉卿方才的劝告。

钟玉卿见大家都没有反对,转而叮嘱服侍夏侯翎的仆妇:“你们都是三夫人从浔州带来的老人,个个忠心得力,处事谨慎妥帖。可六公子毕竟年幼,还是个孩子心性,许多事情都还懵懵懂懂,少不了要好奇,日后还得劳烦诸位好生看护,切勿再出差池。”

一干装聋作哑许久了的丫鬟仆妇赶紧点头答应,暗自庆幸有人通风报信将当家主母请了来,不然这场闹剧还真不知该如何收场。

郭连璧也想得七七八八了,她原本还有话要说,可是听到钟玉卿特意吩咐大家要关照夏侯翎,她也不好再开口,遂领着儿子和仆妇转身离去,清瘦高挑的背影略显不甘。

警报解除,夏侯纾便想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纾儿。”钟玉卿叫住了她。

夏侯纾脚下一滞,心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她暗自咬了咬牙,赶紧耷拉着脑袋听候发落。

可等了半晌,她没有等来母亲的责骂与训斥,而是听到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她不由得狐疑地抬头看向母亲。

“你既已知错,便自己回房自我反省吧。”钟玉卿的语气充满了无奈,神色凝重中带着些许疲惫。

钟玉卿说完又深深地看了一眼女儿,然后转身离去。

夏侯纾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只得看向云溪征求答案。

云溪赶紧摇摇头表示自己也看不懂。

夏侯纾站在原地愣了一会儿,然后才带着满心疑惑与云溪往清风阁的方向走。

回到清风阁,夏侯纾刚踏进卧房的门槛,便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她微微侧目,便看见支开的窗户上站着一只气白鸽。

那白鸽定神闲的站在那里,像是等了一会儿的样子,听到声音后,正歪着头往屋内看,模样十分可爱。

夏侯纾心中一紧,赶紧回头朝云溪使了个眼色。

云溪会意,立马往外瞧了瞧,并迅速关上了房门。

夏侯纾这才走到窗前,伸手抓住那只白鸽,从白鸽的腿上取下一支小小的布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