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登凤阙 > 第307章 赈灾

登凤阙 第307章 赈灾

作者:锦瑟轻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6: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战国时代,齐国孟尝君有一个门客冯谖。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去薛城收债。冯谖向孟尝君辞行,并请示:“收完债,您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吗?”

孟尝君顺口答道:“先生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些什么吧!”

冯谖驱车来到薛城,派人把所有负债之人都召集到一起,核对完账目后,他便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免去所有的欠款,并当面烧掉了债券,百姓感激不已,皆呼万岁。

夏侯纾虽不敢自诩为马稷般英才,对朝政亦所知甚少,然而在效法前人这方面,她却如鱼得水,应对自如。她衷心期盼,英明如独孤彻,能够明白她的一片真心。

思索片刻之后,夏侯纾的内心变得一片明朗。她环视四周,示意众人安静下来,准备宣布她的决策:“尽管圣主英明,体恤民情,然而眼下北方战事紧迫,朝廷自顾不暇,作为南祁子民,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朝廷的救助,我们也应该自强不息,共同攻克眼前的困难。当务之急就是消除蝗虫之害,保护我们的庄稼和粮食。”

她稍作停顿,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然后接着说:“我有一种计策,但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方能早日解除百姓之苦。”

百姓们沉默了,纷纷从账簿和欠款单被销毁的喜悦中回过神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夏侯纾,等待着她接下来的话。

他们都是些口朝黄泥背朝天的贫苦百姓,仿佛从出生起就知道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对于朝廷的慷慨免除赋税和债款,他们既感到欣喜,又充满了疑虑和不安。他们清楚,任何改变都可能带来未知的风险和负担。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否能够承受得起这些条件。

在众人的沉默中,几个见多识广的老者开始与周围的人窃窃私语,谈论着可能的交换条件。一些年轻人听闻后,纷纷挽起衣袖,脸上露出悲愤的表情,他们坚定地说道:“如今我们已经无路可走,如果朝廷还要趁火打劫,那我等也只能带着妻儿老小背井离乡,另谋生路了。”

老者听了,立刻劝诫他不要轻举妄动,毕竟来的是朝廷的使者。

旁边的人也纷纷点头,表示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来。

夏侯纾站得远,自然无法听到他们的具体对话。但从他们的神情和动作中,她能察觉到一股不祥的气息。她瞥了一眼身旁的梅影,又观察了岑州府的官差们,心中逐渐有了主意。于是,她坚定地开口道:“各位难道不想摆脱当前的困境吗?”

沉默持续了许久,之后,人群中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如同晨曦中的第一道光芒,划破了寂静。他说:“莫大人,我们只是平头百姓,没有您那般博学多才,见识广博。而您是圣上特派的使者,必定有着非凡的智慧。请大人不吝赐教,将您的妙计明言。我们定当全力以赴,全力配合!”

此言一出,附和之声四起。先前那几个有疑虑的老者虽然没有积极响应,但也选择了闭口不言,这便已经很好了。

夏侯纾见效果已经达到,便清了清嗓子,继续道:“眼下蝗虫肆略,百里之田,无一幸免。若要彻底消除这场蝗灾,唯有一计。”她稍作停顿,观察到众人的注意力都已被成功吸引,便娓娓道来,“那便是用火来焚烧。”

岑州虽然蝗虫肆虐,但是地里的庄稼却是百姓们辛劳了小半年的成果,如果就这么一把火烧了,那秋天收什么?大家又吃什么?

百姓们纷纷表示为难。

人群一下子静了下来,没有人再附和。

夏侯纾深知实施这个计策的艰巨性,但她并不显得焦急。接着,她说:“我理解各位的担忧,毕竟地里的庄稼凝结着诸位父老乡亲一年辛勤劳动的汗水。然而,如果不采用火烧的方式彻底消灭蝗虫,恐怕后患无穷。诸位想想,岑州作为南祁的粮仓,如若年年蝗灾不断,那么朝廷危矣!当今的圣上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当今圣上乃圣明之君,虽逢北原战乱,仍旧忧以天下,心系黎民。作为臣子,我们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国家陷于忧患之境而不顾吗?”

下面依然一片沉默。

钱兴海环视四周,权衡了一番利害之后,高声说道:“莫大人所言极是!父老乡亲,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朝廷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我们岂能袖手旁观!”

人群中开始有了微妙的波动,接着有的索性大声议论起来。有的积极推崇夏侯纾的提议,他们坚信只有通过放火彻底清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到入秋之后,还能重新整治土地,再次播种,为冬季储备粮食。然而,更多的人则持有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毕竟庄稼在地里长着,他们还有个盼头。如果一把火烧了,万一朝廷的赈灾粮食不到位,他们老老小小的难道要喝西北风去吗?

夏侯纾看着这情景,内心逐渐开始焦虑。如果岑州百姓始终对焚烧庄稼的提议心存异议,那她就只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点燃庄稼了。

不过,事情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她也要继续好言相劝。

夏侯纾稍作沉吟,很快就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便接着说:“当然,这庄稼并非白白付之一炬。连月大旱,想必各位家中余粮也不多。不过,我今早查阅了岑州府的粮库记录,发现尚有不少储备粮食,可解大家的燃眉之急。不如我们定下规矩,请诸位回去后广而告之,凡是响应号召的人,每捉到二十斤蝗虫,可兑换一升米。但若是直接焚毁受灾的庄稼,则每一亩地补偿一斗米。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下面又是一阵议论,大家都表示没听过这么离谱的补偿方式的,用蝗虫来换粮食,简直闻所未闻!既然岑州府粮库中尚有存粮,朝廷的使者也来了,难道不是应该直接开仓放粮赈灾吗?为何还要让劳烦大家去捕捉蝗虫?是不是还有其他主意?

夏侯纾察觉到了众人疑虑,于是她坦然道:“我明白你们心中的顾虑,尤其是担心我出尔反尔。但请你们相信,我此行是秉承皇上的旨意来赈济灾民,只要灾情未退,我就无法返回京城。请你们放心,只要依照我说的去做,若是我无法兑现承诺,你们随时可以来岑州府衙找我。我会在府衙静候你们的佳音!”

夏侯又是一片沉默,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说话。

在夏侯纾快绝望的时候,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呼喊。

“圣主英明,我等愿听命行事!”

夏侯纾激动得几乎颤抖,她深深地注视着那几个响应号召的人。果然,无论何时,都需要有个人挺身而出,来做这个领头人才行。于是,她果断行动,立即对钱兴海说道:“钱大人,立刻打开粮库,让所有受灾的民众以蝗虫兑换粮食,并做好登记!绝不能有任何差错!”

钱大人略一迟疑,立刻领命去办。

夏侯纾挥手示意所有民众一律回去,即刻行事。

紧接着,一场振奋人心的除蝗运动在岑州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

梅影对夏侯纾的种种行为表现出强烈的惊讶和担忧,以致她回到房间后仍旧心有余悸,抚胸道:“娘娘,说实话,当你当众烧掉那些账簿和欠款单子的时候,我都替你捏了一把冷汗。尤其是你后来提出的用蝗虫换取粮食的法子,更是天方夜谭。汇聚民心,共抗灾情固然重要,可是这个时候,你这么做,就不怕适得其反吗?”

夏侯纾洒然一笑,坦然道:“其实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得够得到百姓的支持,只不过,我告诉自己必须这么做。蝗灾,非一人之患,更非一朝一夕之难,唯有让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赈灾的目标。”

梅影忍不住称赞道:“娘娘,南祁能有你这样的人才,真是社稷之福。”

夏侯纾可不敢居功,连忙白手说:“我只不过是耍点小聪明而已,真正的社稷之福是咱们的皇帝陛下呢!”

梅影微微一怔,神色稍黯:“娘娘你太谦虚了。”

“我说的都是实话。”夏侯纾满脸严肃,“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呢,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岑州府的储备粮也就那么一点,早晚会用光。而北方有战事,西边有骚乱,正是用粮之际,目前实在无法从其他地方拿出更多的粮食来岑州赈灾了。”

比起去琢磨梅影的心思,夏侯纾更担心回去之后该如何向独孤彻交代。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即便独孤彻明白她的苦心不予追究,可是其他的大臣就不一定了,他们本来就看不惯她的行事作风,少不得要给她扣一个后宫干政的帽子。

梅影似乎看透了夏侯纾心中的忧虑,也不再纠结于自己的心事,便说:“娘娘不必担忧,您这是为了南祁大局着想,陛下和朝中大臣必然能够理解。”

夏侯纾却不那么乐观,叹了口气道:“但愿如此。”

钱兴海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滋润,像个土皇帝,但他并非只懂享受。在为人处世和处理地方政务上,他展现出了不俗的才能和高超的执行力。他迅速行动,组织官差带领里正和乡绅们深入受蝗灾影响严重的地区,挨家挨户的讲解治理蝗灾的策略和补偿方案,展现出一位优秀官员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百姓们一听说可以用蝗虫换粮食,几乎倾巢而出,全家动员。他们纷纷涌向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在田野间穿梭。有人忙着制作捕捉蝗虫的网子,有人则用纱布缝制布袋子,以便将捕捉到的蝗虫装进去。一时间,捕捉蝗虫的景象热闹非凡。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快就捕获了满满的一袋蝗虫。

有几户养鸡的人家,干脆把藏在地窖里防止被灾民偷窃的鸡放了出来,赶进庄稼地里。这些鸡被关在地窖里,早就饿得连羽毛都失去了光泽,一看到地里成群结队的蝗虫,立马振作起来,使出浑身解数饱餐一顿。随着鸡群的追赶,蝗虫们惊恐地挥动着翅膀,呼啦啦的四处乱飞。很多蝗虫就这样飞进了百姓们预先设置好的网中,成为了他们换取粮食的筹码。

还有一些人直接寻来了引火的松脂,将其放入田间地头。那些早已晒得干瘪的农作物,在松脂的引燃下,迅速地燃烧起来,火焰逼得蝗虫四处逃窜。

熊熊的火焰在岑州的广袤土地上燃烧着,庄稼挺立在火海中,被烧成一片灰烬。成群的蝗虫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黑压压的云团,但它们也未能逃脱火焰的吞噬。只有少数幸运的蝗虫逃出了火海,但它们很快就被等待已久的百姓捕捉。

受灾的民众用箩筐装着蝗虫的尸体,急匆匆地前往岑州府的粮库。他们用蝗虫的尸骸来兑换粮食,这是他们唯一的生存希望。尽管他们的家园被毁,但他们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

不过半个月时间,岑州蝗虫几乎烧尽,州府的粮仓也空空如也。此刻,夏侯纾才又说出了第三条计策——开挖河道,引水进田。

此时正值夏暑,百姓们的田地里只剩庄稼烧光后的一层黑色的灰烬。虽补给了粮食,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若是来年再遇上干旱或者蝗灾,朝廷也无法赈灾。开挖河道不仅能解决岑州的干旱,还能开辟出一条水上交通要道,更加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统治者的管辖。更重要的是,岑州的庄稼都烧毁了,以农耕为生的百姓下半年除了整治田地就无其他事可做,人一旦闲着就容易滋生祸乱,所以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最好还是那种既让他们忙起来,又能惠及今后的事,这不,开挖河道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