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登凤阙 > 第310章 私心

登凤阙 第310章 私心

作者:锦瑟轻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6: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熙平九年七月底,北原因干旱导致草场大幅度减少,牛羊无处放牧,各部落之间为了争抢草场发生了内斗,暂时无暇顾及战场。再加上这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双方都出现了粮草供应不足,战争陷入僵局。经协商,双方同意休战议和。签完休战书后半个月,夏侯渊率赤羽军主要力量回京复命。

秘密前往涂川暗查情报的夏侯翊也在夏侯纾从岑州回宫的后几天回到了京城。根据他查到的情报,璞王这几年看似风平浪静,一心打理封地农耕和经济,实则是在韬光养晦,而且派了很多探子入京。最令人吃惊的是,璞王竟然与北原和西岳两国都有勾结。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战争也跟他有些关联。

独孤彻听闻之后当即打开南祁堪舆图查看起来,神色十分凝重。

涂川位于南祁的西北方,那里地广人稀,土地贫瘠,气候也比较恶劣,水资源尤其稀缺,是个洗澡都不能自由的地方。比起纪王在东南方的封地洛河,相差不是一点半点。除了土地面积比较大,完全没有优势。

独孤彻当初将涂川封赏给濮王,确实存有私心。

独孤彻登基之初,他身边的跟随者曾多次提醒他要提防璞王的狼子野心。他皆是一笑置之。追随者们以为他是念及手足之情,私下抱怨他妇人之仁,恐难担大任。

独孤彻从不多做解释,常常当着朝臣的面夸赞璞王胸有沟壑且足智多谋,是他们兄弟几个里面最有才华之人,所以在朝臣们议论封赏亲王的时候,他就打着钦佩和考验的幌子,将面积最大情况最复杂的涂川封赏给了璞王。

璞王戴着一顶足智多谋的大帽子不好推脱,只能哑巴吃黄连,心不甘情不愿地接管了堪称蛮荒之地的涂川,随后便在独孤彻和朝臣们有意无意的催促下远赴就任。

然而璞王刚走,独孤彻转头就以纪王是先帝最疼爱的幼子,年纪尚小,不懂得经营之道为由,将面积最小,但是土地肥沃且物产丰富的洛河封赏给了纪王。而且在纪王满十五岁之前,由朝廷派人帮忙打理洛河大小事宜。

当时除了璞王的人,几乎满朝文武都在称赞独孤彻为君知人善任,为兄仁慈大义。而独孤彻把自己的亲兄弟安置在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正好与东北方的襄王以及西南方的陵王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一起拱卫京师,既彰显了他的帝王风范谋略,又让两个亲王都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视。

璞王对此不作评说,一心一意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好让那些暗地里嘲讽他的人无话可说。而璞王不愧是独孤彻亲口认证的先帝子嗣中最有才华之人,自他接任涂川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方面,璞王下令开垦荒地,并建造蓄水池,将春日的雨水和冬日的积雪全都积蓄起来,待农耕时用来灌溉庄稼。另一方面,他通过银钱和土地奖励等方式鼓励封地百姓结婚和生育,还吸引了不少附近贫苦民众到涂川定居。几年来,涂川的耕地大幅度增加,人口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三分之一,上缴朝廷的赋税也一年比一年多。因此,涂川的百姓都十分爱戴濮王,甚至许多住得比较偏远的百姓,只知璞王,不曾知道皇位上坐着的究竟是谁。

天底下就没有哪一个身居皇位的人愿意听到自己的子民心中只有臣,没有君,所以独孤彻对自己这个才华横溢的四弟格外的关注。看着璞王把涂川经营得日渐繁华,独孤彻心里既高兴,又郁闷。高兴的是他的子民能够安居乐业,不受流离之苦。郁闷的却是这份荣耀不属于他,而属于自己的兄弟,也是自己最大的对手。

有时候独孤彻也会想,他对自己的两个手足其实已经很用心了。虽然他给璞王的是一片几乎等同于莽荒的不毛之地,但是那里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正需要璞王这样有见识有谋略的人去开垦和改善,才能让涂川的百姓慢慢过上好日子。百姓安,则天下平。而且涂川北边与北原接壤,西边与西岳相邻,如果派其他藩王或者大将驻守,他担心他们会生异心,拥兵自重或者通敌卖国。而璞王再怎么说也是先帝之子,是南祁的亲王,总不至于自降身份的卖国求荣。

在当时的情况下,让璞王接管涂川,是最明智的选择。即便是放到现在,独孤彻依然这么认为。

至于封赏给纪王的洛河,独孤彻也想尽了办法来周全。在纪王十五岁之前,他一直指派朝臣帮忙管理洛河,但是等纪王满了十五岁,他立刻就把自己的人撤了出来,还把洛河那几年的所有收支情况事无巨细地给纪王说了一遍,没有半分私心。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即便他这般用心良苦,璞王还是没有把他当成自家兄弟,竟然联合敌国来对付自己。

独孤彻看着堪舆图久久的沉默。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回过神来,命夏侯翊继续暗中盯着璞王的动向。

夏侯翊领命而去。

独孤彻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因为没过几天,京中便开始流传着一些对朝堂稳定不利的留流言。传言当年先帝在弥留之际曾留下口谕,要将皇位传给皇四子独孤衍,而众人却碍于独孤彻当时有勤王救驾之功,矫诏不传,拥立了独孤彻为帝。而独孤彻登基多年,膝下子息零落,就是报应。尤其是从去年起,宫中便发生了不少骇人听闻的大事,紧接着又是北原进犯,战事久久无法平息,岑州也经历了几十年难遇的干旱与蝗灾,这都是上天的警示。

真正有德有才的君主应该是璞王独孤衍。

流言传了一阵子,言官们纷纷上奏要肃清朝纪,彻查造谣传谣之人。

独孤彻却不慌不忙的摆了摆手,说八月底是宋太妃的生辰,传令让璞王在中秋佳节前回京探亲。

璞王的生母宋太妃原是先帝的贵妃,身体一向不好,所以璞王受封后,独孤彻便以宋太妃体弱不宜长途跋涉为由,将宋太妃迁居至后宫东边比较清静的紫宸宫静养,还专门派了大批宫人和太医随身服侍,除了很少见到外人,各项待遇简直比济和宫的杨太后以及毓韶宫的姚太后还好。

璞王是人人称颂的大孝子,这些年他虽然因为礼制无法回京,但是涂川的各种吃的用的穿的,每月都流水一样越过千山万水送到了紫宸宫。所以,璞王没理由不来。

夏侯纾倒不担心独孤彻会吃亏,也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日,夏侯纾送了福乐公主回临枫斋,准备回飞鸾殿时途经明台殿,便带着碰运气的念头往里面去。

之前因为小皇子住在明台殿,这防守比较严。但是不久前独孤彻便将小皇子挪出去了,所以原先森严的守卫已经撤了一大半。那些侍卫看到夏侯纾,连阻拦的意思都没有,视若无睹的看着她走进去。

夏侯纾进了明台殿,不料独孤彻正与几位重臣在议事,她只好轻步走向内殿。

殿内还残留着独孤彻的气息,估计他中午才在明台殿休息。那熟悉的味道仿佛有魔力一般,让夏侯纾逐渐放松下来,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陷入了梦乡。她倚在华丽的椅子里,如同被温暖的云朵包裹,渐渐沉入甜美的梦境。

夏侯纾隐约感觉有人将她抱起,然后轻轻放在床上。这种感觉这好,就像是乘着一艘小船在云端游荡着,然后遇到了一股风,飘荡了几下之后,突然之间着陆了,非常的踏实。哪知她刚有了几分踏实的感觉,对方却放开了她。

夏侯纾突然惊醒,一下子坐起来死死抓住那双手。

独孤彻并不是要离开,而是侧过身去给她拿夏天盖的薄被,刚俯下来便与夏侯纾的额头撞在一起。他轻轻痛呼了一声,转过头去一边示意随行的宫女出去,一边直用手揉着自己的鼻子。

夏侯纾恶人先告状,冲着他凶神恶煞的大叫起来:“你干嘛呀!”

独孤彻一边轻揉着他的鼻子,一边耐心地解释道:“朕看到你睡得如此香甜,担心你趴着睡久了会感到不适,因此想把你抱到床上去睡,没想到你的反应这么大。你也不看看地方,趴在椅子上也能如此安然入睡!”

独孤彻说着便瞥了她一眼,见她完全没有听进去,也不再继续啰嗦,然后好奇道:“你怎么会在这儿?”

他还记得他上一次从这里逃走时的样子。

夏侯纾意识尚未完全清醒,也就没有过多联想,但是想到自己之所以会走进明台殿,她就气不打一处来,抱怨道:“还不是被你那宝贝女儿给气的!”

福乐公主今天在御花园玩的时候非要自己去摘荷花,弄得一身脏兮兮湿漉漉的不说,还差点掉进鉴明湖,要不是她眼疾手快,只怕这会儿又要惊动整个后宫了。

独孤彻轻轻叹了口气,无奈道:“你这做娘的怎么老是跟小孩子一般见识!”

夏侯纾立刻反驳道:“谁做娘啦!我也是小孩子好不好!”

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都是脸皮厚过城墙转角的人。

嗯,从某种角度来说,她确实不算大,也不算扮嫩。

“不害臊!”独孤彻鄙夷道,“说吧,你找朕有何事?”

夏侯纾看他又端出了皇帝的架子,还一副洞悉一切的表情,便直接说:“我父亲和二哥都回来了,我想回家省亲,特来问问陛下的意思。”

独孤彻的眼神立刻变得深邃起来,直直的盯着她,像是要看出什么端倪来。

夏侯纾问心无愧,便大大方方的让他看。

独孤彻猜不透,不得不眉头深锁,不解道:“你这是在闹什么别扭,嫁给朕这么久了,怎么老是想着要出宫?就不能好好待在朕身边吗?”

夏侯纾可不吃他这一套,不依不饶道:“我不管,你可是许诺过我的!”

独孤彻不好直接拒绝,只好推迟道:“再等些日子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