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登凤阙 > 第三卷 探相府 第41章 起疑

登凤阙 第三卷 探相府 第41章 起疑

作者:锦瑟轻寒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01 11:56: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夏侯翊结交甚广,他平日里的生活,除了暗中跟舅舅学习管理长青门,便是呼朋唤友,四处寻觅美食美酒,尽情玩乐。这般行径,使得他在京城中得了个纨绔子弟的名头。因而他出门去见个把人,也不过是寻常之事,引不起旁人的半分关注。

可他突然强调自己去见了个人,想来这个人的身份不一般。

此言一出,夏侯渊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他抬眼望向儿子,只见夏侯翊往日里吊儿郎当的神情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极为严肃的面孔,似乎对那人的身份讳莫如深。

夏侯渊心知,既然儿子已经提到了此事,自己便不能当作没有听见。他轻轻放下手中的棋子,调整了一下坐姿,方才缓缓开口问道:“你见了何人?”

“当今圣上。”夏侯翊的语气依然平静,但其中却悄然藏匿着几分难以言明的深沉与迷茫,仿佛一个秘密即将破壳而出,却又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着。

夏侯渊的眉头微微一挑,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称谓所触动。他的视线也不由自主地从那盘正激战正酣的棋局上抽离,转而投向了夏侯翊,似乎想从儿子身上得到更多信息。

自夏侯翖罹难后,外面的人都理所当然的将夏侯翊视为下一代越国公的继承人。可夏侯渊仍然对长子存着一丝难以名状的希冀,迟迟没有上书请封次子为世子。因此,夏侯翊至今仍然还是白身,没道理会得到天子的单独召见。

这段时间,他因公务繁忙,鲜少着家,却也未曾听闻夏侯翊入宫的消息。

既然不是在皇宫中相见,那必然是在宫外。

更巧的是,他也曾听有人私下透露,天子近来时常微服出宫,至于所为何事,却无人得知。

这一切似乎都透露着不寻常的气息。

夏侯渊尽量表现得很平静,追问道:“何时的事?”

夏侯翊眉头微蹙,心中盘算着如何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向父亲汇报,同时他的手指轻轻一动,一颗棋子悄然落下,不偏不倚地堵住了夏侯渊的退路。

夏侯渊的目光轻轻掠过棋盘,瞬间便捕捉到了其中的微妙变化,眉头不禁微微一皱,心中暗自嗔怪儿子狡猾如狐。他甚至怀疑儿子是故意以此话题为饵,企图扰乱他的心绪,再伺机发动攻势。

真是后生可畏!

夏侯翊虽然暂时在棋盘上占了优势,但他的脸上并未因此而露出半丝喜悦之色。他冷静地继续落子,一连下了两三颗,才缓缓开口道:“那日我特意约了纾儿去游湖,实则是用她做掩护,暗中去见了陛下。”

夏侯渊听罢,脑海中逐渐回忆起了那天的事情。那天他因为不用上早朝,故而出门的时间比往常晚了些许。夏侯翊正是在那个时段前来请安,并提及了他与妹妹相约游湖之事。随后,纾儿也前来请安,他们父女还一起出门,顺便说了一会儿话。

夏侯渊心中不禁对夏侯翊的谋略与城府感到欣慰,同时也对那日的游湖之事产生了更多的疑惑。

“那你妹妹……”

夏侯翊知道父亲想问什么,不等他话音落地,他迅速抢过话头,宽慰道:“父亲放心,陛下并未见过纾儿。”

夏侯渊闻言,心头一块大石终于落地,紧绷的神情也稍稍舒缓开来。他定了定神,正色问道:“陛下为何要召见你?”

这件事在夏侯翊心中萦绕多日,他一直在反复思量,试图找到最合适的应对之策,却始终未能得出满意的答案。如今既然话已至此,他也不再隐瞒,直言不讳地道:“乃因长青门一事。”

夏侯渊闻言,顿时愣住,连眼前的棋局都无暇顾及了。

夏侯翊略一思索,继续说:“长青门密使共分为四个部,舅父的意思是让我先接手其中两部。我原先是打算应下来的,正好可以历练一番。不成想,陛下突然传了话要见我。我当时也没有多想,便去了。听陛下的意思,似乎并不希望我这么快接手。当时他虽然说了些原因,可在我看来,不过是托辞罢了。”

夏侯渊听完儿子的话语,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那沉默,仿佛深不见底的湖水,掩藏着层层涟漪与未知的暗流。他似乎在咀嚼着每一个字句,试图从中探寻出天子的真实意图。

过了许久,他终于打破了这沉寂,一声叹息,如秋风扫过落叶,带着几分无奈与悲凉:“陛下他终究还是起疑了。”

夏侯翊则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捏着一粒白子,轻轻地在指尖摩挲着。他担忧的,不仅仅是天子对越国公府的疑忌,更有夏侯纾那突如其来的,且超出她的职权范围的任务。

夏侯翊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暗自思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人在背后暗中操控?

一切似乎都太过凑巧了,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隐藏着什么阴谋。

如果夏侯纾的身份因此而暴露,难保不会被人拿捏。所以他的速度只能再快一些,赶在事情暴露之前把隐患解决掉。

夏侯渊见儿子半晌没有反应,又问:“依你之见,陛下是想收回我手中的兵权,还是想要恭王府的手中的长青门?”

“陛下心思深沉,我看不明白,也不敢妄加揣测。”夏侯翊摇了摇头,满脑子的疑惑全都显示在了脸上。随后他不确定地说:“也许他都想要,也许他又什么都不想要。”

夏侯翊见父亲神色复杂,又补充道:“不过,那日陛下只说让我不要急于接手长青门,却并未提及父亲。我寻思着,陛下若是真想收回父亲手中的兵权,应该也不至于只是暗中召见我吧。”

夏侯渊轻笑了一声,只是那笑意却未到达眼底。

夏侯渊沉吟片刻,忽然又笑道:“别说你看不透他,我看着他从一个襁褓中的奶娃娃长到这么大,二十多年了,也没能将他看透。这些年,我更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陛下若让我交出兵权,我绝无二话,必定双手奉上,可他偏偏什么都不说。”

夏侯翊微微一愣,眉宇间流露出几分迟疑。他沉声道:“父亲在军中的威望,绝非单凭一枚兵符便能铸就。军心的归属,岂是轻易可以被他人所替代的?至于长青门,它在钟氏一族的经营下历经数百年风雨,早已根深蒂固,绝非谁人想要便能轻易取走的。即便我是恭王府的外甥,既有舅父的鼎力支持,又在长青门中历练了这么多年,可底下的众人也并非全然对我心服口服。正因如此,舅父才会深思熟虑后,决定让我先从接手其中的两部开始历练。陛下乃英明之主,洞察秋毫,他不至于连这些都看不明白。”

夏侯渊肃然说道:“军令如山,此乃铁律。我若没了兵权,即便威名赫赫,也难以指挥赤羽军。否则,便会落入谋逆之嫌,有悖忠诚之道。”

夏侯翊听闻此言,脸上的神色逐渐凝重起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压力所笼罩。他深知父亲所言非虚,军令如山,兵权乃军队之根本,若无兵权,即便再高的威信也难以施展。

“其实我倒无所谓。”夏侯渊发自内心的感慨道,“自从你大哥走了之后,我也算是看明白了。什么军功,什么荣耀,什么权势,都是过眼云烟。若是这些可以换来你大哥的安生,我宁愿做个无权无势的山野村夫,带着你们母子去过平静安宁的日子。”

夏侯翊听着父亲的话,脑海里不由得描绘起父亲叙述的画面来。那样的生活,似乎也不错。可是,那也仅仅只是幻想罢了。他们如今就如同这棋盘上的棋子,是弃是留,全看下棋的人怎么布局。

夏侯渊也没有沉浸在自己构想的隐居世界里,而是接着说:“倒是你舅父那里,怕是有些麻烦了。”

夏侯翊点头称是:“这事我还没有告诉舅父,这几天就琢磨着该如何跟他说,正好也请父亲帮忙拿个主意。”

“照实说吧。”夏侯渊语气平淡。他的心思似乎已经回到了棋局之上,这才看中了一个极佳的位置,遂轻轻落下一子,才说:“你舅父他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该怎么做。”

“那我明日就去趟恭王府。”夏侯翊说着也跟着落了一子。

父子俩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默契的没再说话。

书房之外是一片辽阔的大池塘,连着外面的洗星池,仿佛一幅连绵不绝的水墨画卷。池塘内莲藕丛生,宛如碧玉般点缀其间,虽尚未到莲花盛开的季节,但莲叶已然茂盛无比,翠绿欲滴,层层叠叠,铺满了整个池塘。莲叶之间藏匿着许多青蛙,它们迎着月色低声吟唱。那蛙声此起彼伏,像是自然的乐章,又似是大自然的低语,持续不断的传入书房之内。

书房内,父子俩静坐于棋盘两侧。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玉珠落盘,叮当作响。然而,这琳琅之声却并未扰乱两人的思绪,他们的面容沉静如水,依旧专注地凝视着棋盘,心无旁骛地思考着下一步棋局。

过了许久,夏侯翊突然再度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名状的惆怅和迷茫:“父亲,您常说世事如棋,局局新。那么,倘若这世间没有了长青门的存在,那恭王府,它还会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恭王府吗?”

武将世家的荣光,源自一代代子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挥舞着锋利的刀剑,拼尽全力地厮杀。那种荣耀,是真实而具体的,可以清晰地看见,触手可及。

然而,恭王府的辉煌却截然不同。它并非来自战场上的英勇与胜利,而是无数人在黑暗与隐秘中,默默付出,前赴后继地奋斗。这份荣耀,如同雾中的月影,朦胧而难以捉摸,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世人往往只羡慕恭王府的富贵荣华,却鲜少有人去思考,这华丽背后所隐藏的沉重代价。那是一座座由无数尸骸堆砌而成的山丘,那是一条条由鲜血汇聚而成的长河。这些,都是恭王府荣耀的真相,却鲜为人知,被深深地隐藏在岁月的尘埃之中。

自南祁立国以来,钟家一脉绵延五代,代代恭王皆矢志不渝,忠诚于君王,勤勉不懈,守护朝政的稳固和家国安宁。然而,命运多舛,帝王之心难测,钟家竟然因帝王的猜忌而逐渐失势,昔日的荣耀与辉煌似乎已渐行渐渐远。

更为可悲的是,钟家子孙日渐凋零,血脉传承岌岌可危。尤其是到了钟瓒这一代,竟然连一个嫡系子嗣都未能留下,无法继承钟家的衣钵和荣耀,令人扼腕叹息。

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钟氏一族的命运,早已与长青门的兴衰紧密相连,宛如两条古老的藤蔓,交织缠绕了数百个春秋。长青们的存在给钟氏族人带来了荣耀与庇护,也带来了沉重的束缚与桎梏。他们如同一艘被困在漩涡中的船只,虽然勉强维持着平衡,但随时都可能被巨浪吞噬。

倘若钟氏一族能够挣脱与长青门那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命运枷锁,得以获得一丝喘息的时机,进而在这片天地之间自由繁衍生息,那无疑将是一件值得庆幸之事。

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肩负着家族振兴重任的钟瓒,他是否愿意放下这一切,又该如何去放下呢?

他的心中,必然充满了挣扎与矛盾,毕竟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选择,更是关乎整个钟氏一族的未来命运。

夏侯翊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心中的烦躁与不安。

夏侯渊被儿子突如其来的问题搞得有些措手不及,他微微一愣,随即陷入了沉思。好一会儿,他才扬起一抹微笑,带着几分调侃地说道:“这事儿,该是你舅父去考虑才对,哪里轮得到我来操心?”

夏侯翊没有立刻回应,但他心里明镜似的。恭王府毕竟是母亲的娘家,父亲不会真的对那里的事情置若罔闻。虽然父亲表面上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但他相信,父亲的心里一定有着自己的盘算和考量。而他只需静静地等待着,时间会给出答案。

两人之间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默,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夏侯渊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光芒,仿佛在思考着更为深远的问题。随即他话锋一转,从另一个角度说起了这件事。

“当年太宗皇帝加封的十位异姓王,如今也只剩下三家。钟家除了你舅父,便只剩满门妇孺,不足为惧。陛下是个明君,倒不至于赶尽杀绝,落人口实。而且我听你母亲说,你舅父打算让青葵招婿入赘,若是能诞下男孙,继承爵位也不是难事。”

夏侯翊的眉头深深皱起,如同被乌云笼罩的夜空,沉重而压抑。

钟青葵今年才十四岁,尚未及笄。等到她成亲生子,少说也得三四年吧。再等她的孩子长大成人,至少还得十几年。

十几年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足以让一个家族崛起,也可以让一个家族覆灭。万一到时候钟青葵还是没有诞下男孩,恭王府又该走向什么样的结局?

更让夏侯翊感到担忧的是,舅舅如今已年过半百,他是否还能等到那个时候?

夏侯翊还在为恭王府的事情忧虑着,而另一边,夏侯纾却已经乔装完毕。随后,她拿出之前从夏侯翊那里软磨硬泡来的丞相府地图仔细研究起来,努力的将丞相府的大致布局印记在脑子里。

夜幕如浓稠的墨汁,缓缓铺陈开来。微风像是一个轻手轻脚的窃贼,悄悄地掠过,带来了些许凉爽,也搅动了夜色的宁静。朦胧的月光从云层间洒落,宛如细碎的银沙,铺满了大地,为这座灯火辉煌的皇城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夏侯纾收起地图,然后悄然起身,潜入了夜色之中。她的动作轻盈而迅速,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最终消失在了黑暗的尽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