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 第6章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高远可不知道乔珊有那么多心理活动,知道了他也不在乎。

他遛遛达达出了校门,走到自行车旁,往后座上一坐,百无聊赖地等待着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

二十分钟后,考试结束。

参加考试的同学们鱼贯而出,神情又是一个比一个丧,看得高远直乐呵。

他回忆起来,今年的录取率不足4.8%,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却有570万人之巨,录取比例为29∶1,竞争极为惨烈。

小姑出来了,脸上挂着明媚的笑容,打量着高远也有些意味深长。

“看样子考得不错啊。”高远从后座上下来,笑嘻嘻说道。

“小远,你是不是提前知道考题了?”见四下里人不多,高跃然低声问道。

考卷发下来后,她一看卷子上那些题目就震惊了,虽然题型有所变化,但换汤不换药,跟中午自己做过的那张试卷简直如出一辙。

这让她不得不怀疑,自家大侄提前知晓了考题。

这个……打死高远都不会承认的。

他故作惊恐状,也四下里瞅瞅,急慌慌说道:“小姑,这话可不能乱说啊,高考泄题,问题有多严重我不说您也应该知道。再说我前些天一直安分守己在家复习,连门都没出,上哪儿偷考题去?

我既没那个渠道也没那么大胆子。”

听他这么一说,高跃然也觉得自己猜忌得毫无道理了。

她也被高远这番话吓住了,是啊,考题泄露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一旦被有关部门调查,全京城几十万考生就得重考。

想到这里,高跃然的脑门儿上沁出了一层冷汗,她忙说道:“小远,小姑说错话了,不该怀疑你的,你别介意啊。”

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搂着小姑的肩膀,高远笑笑后说道:“咱们是一家人啊,我怎么会介意呢。实话跟您说吧,我之所以能押对题,主要是运气好的缘故,明天开考的数学、语文,或许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他也有点后悔了,史的这门联考试题,他押得太准了。

到家后可不能再把数学、语文两门考试题目全部泄露给小姑了,起码要故意错几道,只要帮着小姑考上大学,实现她的理想就行了。

这个把握高远还是有的。

见高跃然点头,高远蹁腿上了自行车,等小姑坐上后,他铆足了劲儿,一路雷鸣带闪电,向新开路胡同窜去。

看得旁边几个同学眼珠子都瞪圆了,你家自行车质量再好,也架不住你这么使劲蹬啊,我们看着都心疼。

姑侄俩到家时刚过四点钟,各家各户都还在上班,刘婶也缩在屋里没出来作妖,院子里阴森且静谧。

张雪梅正在厨房里忙活。

高远家这个厨房也是搬过来后私搭的,在南墙角,用砖头和油毡简单搭一个棚子,里面放一个蜂窝煤炉子,一个碗橱就满满当当。

厨房边上垫几块砖,砖上面盖一块木板,木板上整整齐齐码着蜂窝煤,蜂窝煤用塑料布遮盖起来,一看就是爱干净的人家。

像刘向前、刘婶那样的窝囊户,蜂窝煤就随便放,一到下雨天,被雨水一淋,蜂窝煤立时成了一滩滩黑水,流得满院子都是。

高远停好车子,蹑手蹑脚摸进厨房,在老妈身后站定,大喊一声:“妈!”

“妈呀!臭小子你要吓死我啊。”张雪梅正在准备做晚饭,冷不丁被吓了一跳,扭头就给高远来了一下子。

老妈也才四十出头儿,身材苗条风韵犹存。

虽说在乡下当了几年赤脚医生,倒也没受多少磨难,反倒比整日辛苦劳动的父亲还要健康一些。

高远没心没肺地笑着,凑近了一瞧,问道:“今晚吃啥?”

张雪梅掀开蒸布,拿出一条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来,说:“给你们做炸酱面吃。”

高远俩眼珠子眯溜圆,好奇地问:“哪儿来的五花肉啊?”

他回来十多天了,别说肉了,肉末都没吃上一口。

这年头不是买不起肉,是根本买不着。父母的工资加一块儿也有八十多块钱,足够一家人生活的了。

但城市居民每人每月仅供应猪肉3两到半斤,一个月改善两次生活的家庭都算是奢侈的。

老妈手里这块肉就有半斤了,高远觉得很惊奇。

张雪梅低声解释道:“我今天下午出了趟门,在藏经阁胡同那边碰到了个乡下来的屠户,那屠户不敢声张,偷偷摸摸地卖肉,他见我手里拎着三斤大米,就提出来跟我交换。

我一瞧肉挺新鲜,也还划算,就跟他换了。”

现在的物价水平,富强粉两毛六一斤,标准粉一毛八,最好的小站米一毛八分五,次一级的粳米一毛六,猪肉七毛五,白菜才三分钱一斤。

高远不用问就知道,老妈是用粳米从屠户手里换来了半斤五花肉。

这买卖划算吗?

老妈说划算那就划算吧。

高远非常理解老妈的心思,老妈这时见自己用功读书,正在参加高考,想着法子给自己补充营养呢。

抱着老妈的肩膀,高远说道:“妈,费心了。”

儿子突然的转变让张雪梅还有点不适应,她扭头一笑,说道:“别煽情啊,搞得你妈我很不习惯,赶紧复习功课去,别在这里给我添乱。”

高远哎了一声,松开老妈,转身瞧见小姑正笑眯眯看着自己,他也有点害羞了,走过去,挽着小姑的胳膊,说:“走走走,我再给您找两套试卷做,您这学习基础太差了,得好好补一补啊。”

“臭小子,在你妈那儿没得到好脸,你就使劲折腾你姑是吧?”高跃然打他一下,见他嬉皮笑脸的样子,又剜他一眼,被他拽进了屋。

高跃民回来的时候已经快七点钟了。

儿子高考,他也没请假,只是跟车间主任打了声招呼,晚去了一会儿。

今年的环境比前些年宽松了一些,风向也有所变化了。

高跃民听到了一点风声,上面流露出全面摘掉右派帽子的想法。

如果说这个政策能够得到落实,大哥就有盼头了。

他今天更是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学院的教务处长去首钢找到他,跟他透露说,准备准备,院里年前就会把你要回去,让你继续从事高数教学工作。

过完年,等这届大学生报到后,你就要再次走上讲台了。

这一消息让高跃民一整天都乐呵呵的。

连带着,车间主任对待他的态度都不似以往那般严厉,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一进门,高跃民就看见儿子和妹妹一人一把椅子,头碰头坐在桌前低声交流着什么。

他一愣,走过去问道:“跃然单位上不忙啊?”

高跃然一扭头,见二哥回来了,腼腆一笑,说道:“二哥,我参加高考请假了。”

高跃民又是一愣,接着也笑了起来:“好好好,有这个机会就别错过,说不定咱家今年能出三个大学生呢。”

“妥妥的。”高远接了一句。

“嚯,这么有信心啊。”高跃民划拉一把高远的头发,又说道:“先吃饭吧,吃晚饭再学。”

张雪梅挑开门帘,端着一晚香气扑鼻的炸酱走进来。

高跃民提鼻子一闻,乐了:“哟,今儿吃炸酱面啊,有口福了。”

张雪梅白他一眼,道:“沾你儿子和妹妹的光,让你也跟着开开荤。”

高跃民哈哈大笑:“对,沾光了,我去帮你端面条。”

他奔厨房,端回四碗面条来。

张雪梅也去厨房里端回来两个菜碟,一个炝拌土豆丝,一碟子白萝卜丝。

京城人吃炸酱面是很讲究的,夏天配黄瓜丝、胡萝卜丝、豆芽菜和青豆,冬天配芹菜段、水萝卜丝、鸡蛋皮丝和黄豆。

这年头儿家家困难,也就没那么多穷讲究了,能吃上口炸酱面,还有两个菜码你就知足吧。

高远绊着面,瞧老爸今天兴致挺高,隐约猜到了些什么,但还是问道:“爸,有啥好事发生吗?瞅您今儿挺高兴啊。”

高跃民吃一口面条,见老婆、妹妹也都望着自己,一笑,说道:“组织上给我恢复工作了,上午刚到单位上,学院教务处周主任就找到我说,让我准备准备,回学院工作。”

张雪梅喜上眉梢:“好事啊,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高跃然想了想后问道:“二哥,你回去工作,组织上是不是也该把收回去的房子还给你啊?”

“这个我还真没打听,不过应该会还的吧?”

“一定会还的,但也得老爸您主动去跟学院领导争取一下。”高远说道。

“小远这话说得没错,你得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跑跑,你不提,领导肯定不会发善心,主动还给你的。”张雪梅也提醒了一句。

高跃民寻思寻思,下定了决心说:“等回学院报了到,我就跟院领导说说这件事情,争取尽快把房子要回来。”

…………

昨天晚上,小姑是跟老妈一起睡的。

老爸被赶到了外间,跟高远睡了上下铺。

次日一早,寒风凛冽。

吃过早饭,张雪梅给高远拿了一顶棉帽子扣在他脑袋上。

高远很抗拒,这玩意儿太拉低他的颜值了,但也不能辜负了老妈的好意,他穿上军大衣,拉着同样被老妈武装得严严实实的小姑出了门。

上午九点钟,数学开考。

对高远来说,数学题太简单了,他依然如昨,做完后检查了几遍,确认答案大差不差后提前交卷。

下午一点半,最后一门语文考试正式开始。

语文的第一道考试题目就是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高远对这道作文题印象非常深刻,他还记得,京城今年的高考状元刘学红写的这篇作文被《人民x报》刊登了。

刘学红根据亲身经历,描写了她作为一名普通知青,如何在广阔的农村大有作为。

报纸刊登这篇文章的时候,高考还没公布分数。

后来,这篇作文得了99分(实际分数乘以0.7),也相当于满分作文了。

刘学红因此名声大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