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 第41章 宽得太松了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第41章 宽得太松了

作者:冰川火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13:43:59 来源:小说旗

投票结果也验证了高远的判断。

全班48名同学,叶大叔获得了31票。

剩余17票是投给建功老兄的。

陈建功多少有点失落,勉强露出笑容。

高远安慰他道:“没选上也好,有这工夫,多发表几篇文章挣点稿费不好吗?”

陈建功讶异,“你知道我发表过文章?”

“很稀奇吗?我又不是没看过《收获》。”

“嘿嘿,低调啊,别往外传。”

“我们都知道了。”梁左、苏牧等人齐声说道。

班会开了一个多小时,班委会成员各有归属,顺利选出。

高远除了给陈建功投了一票外,梁左投谁他投谁。

反正他认识的人里面也没有站出来参加竞选的。

赵建福宣布:“明天周日,调整休息一天,周一正式开始上课,散会!”

同学们顿作鸟兽散。

回到寝室,高远才有时间好好打量了一下这间屋子。

房间内只在门边有扇不大的窗子,光线完全照不到屋里的大部分地方。

三张铁架子双层床靠三个墙角摆放。

寝室中间,四张三抽桌两两相对,整齐摆放。

书桌后面摆着六把高背木椅。

六个简易储物柜靠南墙摆放。

独立卫生间是没有的。

每层楼有一个厕所,老式冲水的那种,长条形的水泥小便池,上面一根管子往下滴水。

大便池也是凹槽的,蹲位用隔板隔开。

蹲坑的时候那真是:脚踏黄河两岸,手拿秘密文件,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

寝室里虽然昏暗,暖气却供得足。

房门一关,宛如夏天。

高远明显受照顾了,他的床铺在西南角,上铺是陈建功。

302寝他最小,哥哥们都很关照他。

高远心知肚明也心存感激,洗完脚后又发了一圈烟。

大家伙儿喷云吐雾,不大的寝室很快就烟雾缭绕了。

高远问上铺的陈建功道:“陈哥,课程表发下来没?”

陈建功探着身子说道:“你没看到吗?已经贴在教室墙上了,回头你自个儿抄一份……算了,我抄好了,明天再帮你复制一份。”

“别,你借我一份,我自个儿抄就行。”高远笑着说。

陈建功往床的立管里弹弹烟灰,说道:“没问题,时间不早了,抽完这根烟赶紧睡吧。”

高远说好,他看得出来,与班长一职失之交臂,陈建功情绪不高。

次日是个大晴天儿。

高远洗漱完毕后先把课程表抄了,觉得在学校里待着也挺没劲的,跟大家打了声招呼回了家。

他走后,左永邦问道:“高远家离学校很近吗?”

大家面面相觑。

梁左说道:“他家在学院路30号,就隔着几条街。”

左永邦嘀咕道:“学院路30号,那不是钢铁学院的教师公寓楼嘛。”

“高远的父亲是钢铁学院的高数老师。”

“难怪高远能成为高考状元呢,敢情人家在家里就能吃小灶,比不了啊比不了。”

左永邦这话说得阴阳怪气酸不溜丢。

其他几位看着他,都不觉皱起了眉头来。

高远回到家一看,不出意外,家里没人。

姐姐去北师大报到了,父母忙得脚不沾地。

也好,能安下心来写点东西了。

寝室里人太多,根本静不下心来写点什么。

再说,高远也没打算暴露自己的编剧身份。

他就是故意瞒着大家,闷声发大财比较符合他的性格。

当然,哪天暴露了,他也会干脆利索地承认。

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职业,对吧?

高远回到房间,在书桌前坐下,拿出稿纸钢笔,没着急落笔。

过年期间,他认真考虑过,写个什么故事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结论是:政治要绝对正确,祖国要绝对热爱,人民要绝对伟大,社会要绝对进步。

简称:四个绝对!

哪怕你描写的是个小人物,也得将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塑造得胸怀大爱。

腊月二十八晚上跟父亲的谈话给高远提供了一个写作方向。

人民教师这个群体可写的故事太多了。

他自然不会去写教师们在运动会期间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那跟作死没啥区别。

他即将要写的,是通过一名受到冲击的人民教师的视角,去展现该名教师被下放到偏远农村后,如何克服恶劣的自然和生活环境,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点亮农村孩童心中明灯的故事。

故事框架已经在高远脑海里成型,主人公也形象也越发饱满。

酝酿片刻后,高远提笔写下第一行文字:1970年秋的一个下午,从京城始发的1163次列车缓缓停靠在中宁县站台,狂风裹挟着黄沙,敲打在刚走下火车的李志远脸上,给他灌了满满一嘴沙子,将他吹得灰头土脸……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照在高远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金纱。

只要思路开阔,高远的创作速度是非常快的。

临近中午时,他已经写了三千多字。

放下钢笔站起身活动活动,肚子咕了一声。

高远奔厨房,煮了一碗面卧了一个蛋,唏哩呼噜吃完,爽了。

休息了一个小时,起床后继续写。

整整一天没出门,爸妈到家的时候,他已经写了近七千字了。

“你在写故事啊?给我看看呗。”老爸笑着对他说。

“您好奇心还挺重,我这刚开始写,写完后再给您过目成吗?”高远说着,把稿子放进抽屉里锁好。

“成,写完后先让我看啊。”

高远说好。

张雪梅进了厨房,边做晚饭边问高远道:“儿子,还适应大学生活吗?”

高远走进去,搂着老妈的肩膀笑道:“适应啊,班主任和同学们都很好,尤其是寝室里那几位老大哥,都挺关照我的,我去得最晚,哥哥们却把位置最好的一个下铺给我留着了。”

张雪梅微笑道:“那是挺照顾你的,但你也得心存感激,回头你给室友们带些吃的过去,也不用说什么感谢的话,把意思表达出来,他们自然会明白的。”

高跃民插话道:“你妈说得对,这年头儿,日子过得都不富裕,你时常带些吃食回去,不仅能改善室友的生活,还能够增进室友之间的情谊。”

“咱家过得也不富裕啊。”高远苦笑道。

张雪梅说:“又没让你带大鱼大肉,待会儿妈泡点花生米,掺些芹菜丁胡萝卜丁用盐水煮了,你带过去给室友们尝尝,花不了几个钱。

等你下次回家,妈再给你酱腌点辣椒黄瓜,也是一道爽口下饭的小菜。”

当父母的,哪个不是为儿女操碎了心。

高远感动地说道:“还是老妈想得周到啊,妈真好。”

张雪梅笑了,在他鼻子上刮了一下,说:“我儿子嘴真甜。”

吃过晚饭,陪父母聊了会儿天,高远就去休息了。

次日七点他就起来了。

洗漱后在家里吃了早饭,他出门回学校。

文学班上课的地方在二教三楼200人大教室。

高远走进教室后,发现人好多啊。

査建英见他走进来,站起来冲他挥手,引得几位同学纷纷侧目。

高远摸摸鼻子,快步走过去。

“我给你占座了。”小查欢天喜地地说道,一副求表扬的样子。

高远没敢坐,因为周遭全是花姑娘,这些花姑娘还笑眯眯看着他,眼神儿那叫一个玩味啊。

“那个,我去后面坐吧,梁哥也给我占座了。”高远不好意思地说道。

“不给面子啊?”小查急了。

“没有没有,只是觉得……”高远一时语塞。

“男女授受不亲?”黄蓓佳笑呵呵说道。

高远嘿嘿一笑,没接这茬就等于默认了。

“高远,你这思想有点封建啊,你跟小查又没啥,这时候躲了反而显得心虚了。”王晓萍也打趣高远道。

高远觉得小王同学言之有理,一屁股在査建英身边坐下了,大声宣布:“我有什么心虚的,我和小查是好哥们儿。”

査建英附和道:“没错儿,我俩铁磁!”

同学们心里都在嘀咕,这算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吧。

高远问査建英:“怎么这么多人啊?”

査建英回答道:“古典文献专业和新闻专业的同学们跟我们一起上公共基础课,还有就是其他专业的同学们过来旁听。

今天的第一课是吕乃岩老师给我们讲《中国文学发展史》。

知道不,这是北大中文系的同学们必听的一门课程。”

高远还没来得及回话,叶君远走过来,笑着把代领的课本递给高远。

“听你们寝室的同学说你昨天回家了,我就把课本给你带过来了,你清点一下少没少。”叶君远说道。

“啊,谢谢叶叔啊。”高远认真地清点起课本来。

哟,这学期开设的课程还不少呢,竟然有八门课,还有三门选修课。

叶君远整个人都不好了。

叶叔……

这是称呼我的吗?

我有这么老吗?

周围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小查笑得牙都快碎了。

叶君远是个好脾气的,他自个儿也笑了起来,“得,叶叔就叶叔吧,总比被叫叶大爷好听一些。”

大家又笑了起来。

“笑什么呢?一个个的都这么开心。”

说话间,走进来一个中年帅哥。

大家看着他,穿一身洋装,脚踩大皮鞋,腋下夹个皮包,梳着油头,满面春风。

“这是咱老师?太时髦了吧!”高远惊讶地说道。

吕乃岩哈哈一笑,把包放在讲桌上,展开双臂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下他这身装扮,说道:“高远你是不是觉得北大的老师就应该穿着朴素、古板教条,上课的时候一板一眼、严肃认真啊?

你错了我跟你说!

北大的课堂向来是个充满自由之风的地方,这里没有一板一眼、严肃认真,却有宽松的环境,浓厚的学风和平等交流的氛围。”

让高远没想到的是,吕老师在开学第一课中的第一炮先冲着自己来了。

我名气这么大的吗?

“吕老师,请举例说明。”高远笑呵呵说道。

老吕,你不是说北大环境宽松吗?

你倒是讲讲到底有多宽松。

哇,挑战老师啊,这在以前的求学生涯中可见不着。

大家哄然大笑的同时,也在等待着吕乃岩的回答。

吕乃岩仍是一脸笑容,他说道:“举个例子啊,成,我允许你们端着茶缸子来上课,有烟瘾的同学也可以抽烟。”

大家震惊了!

这还真宽松啊,宽得也太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