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 第78章 《瞧这一家子》杀青

天已暮,月如初,千里江川,任我飞渡……

没错儿,这是根据电视剧《太极宗师》改编而来。

高远称其为:二次创作。

他对《太极宗师》可太喜欢了,上辈子反复看过好几遍。

尤其是闯塔的那几集,简直让他热血沸腾。

高远从这部剧里挑拣、梳理出一条主线,加了点自己的想法,浓缩成一部电影。

他刷刷写了三千字,突然顿笔,忽地想起来,杨露禅是中国历史上的武术名家,他的后人还在世呢,也不知道这个名字能不能用。

这个时候大家虽然没啥版权意识,你只要改编得不算离谱,基本上问题不大,不会有后人较真儿去告你的。

但是为了避免麻烦,高远还是返回头去重新修改了一遍,把人物名字换成了:杨昱乾。

一看快到六点钟了,高远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打了一套自创的太极拳。

就是:我画个大西瓜,切一半给你,另一半给他,我推那种。

梁晓声领着江珊推门而入,两人哈哈大笑。

“你俩上我这儿来连门都不敲了吗?没礼貌!”高远不满地说道。

江珊凑过来,把手里的网兜递给他,“我妈包了点饺子,西葫芦鸡蛋馅儿的,打发我送一盒给你尝尝,你不吃我可拿走了。”

高远一看,网兜里一个铝饭盒,连忙接过来了,犯贫道:“我爱吃猪肉大葱馅儿的。”

“我看你像个猪肉大葱。”

“嘿,怎么跟我说话呢?”

“就这么说,你能把我咋地?”

我木有威严是吧?

高老师坐下,将铝饭盒拿出来打开盖子,见饺子还冒着热乎气儿,干脆用手捏着吃。

别说,特别香。

“你妈也不说让你给我捎点儿醋来。”

江珊撇撇嘴,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想跟他说。

“老梁,递给我两瓣儿蒜。”

“臭毛病还不少。”

梁晓声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找了头蒜递到他手里。

“这玩意儿跟吃炸酱面一个道理,吃饺子不吃蒜,香味少一半。”他剥开蒜皮,整个丢进嘴里,咔吧咔吧嚼。

“咦?哥哥你又在写剧本啊,写了个什么故事,我康康。”江珊发现了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遂在书桌前坐下,拿起剧本阅读起来。

梁晓声一听也凑了过去,趴在桌子上看着。

竟然是个武林人士的故事,这可新奇了嘿。

江珊看了两页就看不下去了,小姑娘鲜有喜欢看武打故事的,觉得打打杀杀的特没劲。

梁晓声从她手里把剧本接过来,却看得劲儿劲儿的。

五千字没多少篇幅,他很快看完,一脸激动道:“高远你厉害啊,这个故事太棒了,开篇就很有吸引力,杨昱乾从被陈正英拒绝,到偷师学艺,再到被陈少琪一见倾心,短短几段描述简洁、浪漫,又充满力量。

矛盾冲突感也特别强。

就是,就是……”

高远吃完最后一个饺子,把饭盒放在茶几上,擦擦手后笑着说:“就是这不像是个剧本,更像是本小说,是这个意思吧?”

梁晓声点头道:“对,你在故事中大量描写了自然风光、山河壮美,杨昱乾和陈少琪在村子周围游山玩水,剧本哪有这么写的,都是一笔带过,让导演在拍摄的时候自由发挥。

我没猜错的话,你还要给杂志社供稿是吧。”

高远心说废话,这个故事属于白送给你们厂的,哥们儿一分钱都挣不到,两头吃不着,哥们儿总得吃一头吧?

他也不瞒梁晓声,直言道:“嗯,能多挣点是一点。”

江珊鄙视他这种行为:“钱串子。”

嘿,你个小破孩儿,最没资格说这句话的人就是你。

等你出名了,你比哥要价狠多了。

高远起身,走到书桌前拉开抽屉拿出一包大白兔来腐蚀江珊,“吃吧,含着糖就能堵住你这张嘴了。”

呀,小半包诶。

江珊开心yin,笑成了眯眯眼,俩酒窝若隐若现。

大白兔可是个稀罕物,这一包要八块钱呢,老百姓们都是论块买,号称七块大白兔相当于一杯牛奶。

尼克松访华的时候,领导同志也才送给他一包。

高远这半包还是过年时剩下的,家里没人爱吃糖,他想起曾给江珊许诺,要送她一些大白兔,就给带到招待所来了。

江珊最爱大白兔,剥了一块塞进嘴里。

浓浓的奶香味充斥着口腔,小姑娘心满意足,小嘴儿倍儿甜:“谢谢哥哥。”

呸,你个两面派!

梁晓声倒骑着椅子,蹙着眉头说道:“你这个小说想要在传统杂志上发表难度不小啊。”

高远不明所以,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梁晓声摸摸口袋,发现没带烟,又把手抽了回来。

高远掏出烟盒,丢给他一根,自己也叼了根。

各自点上后,梁晓声说道:“无论是《bJ文艺》《收获》,还是其他杂志,《人民文学》《萌芽》什么的,刊发的小说大多以严肃文学为主,你这个题材,过于新颖了,我担心没有杂志敢尝试刊登。

不对,也有,倒是可以尝试投给《革命故事会》。”

《革命故事会》是个什么鬼?

高远深挖记忆,想起来了,就是《故事会》嘛。

说起来,《故事会》的创刊很有意思,起初,它就是一本政治宣教读物。

大概是在62年,教员同志提出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要求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知。

为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全国出现了很多宣讲员,他们把发展史、革命史、斗争史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义务讲解给广大人民群众。

在这种背景下,《故事会》顺理成章地创刊了。

这是一本专门讲故事的杂志。

人道主义洪流时期,杂志改名为《革命故事会》,一直被沿用至今。

“那不是讲革命故事的杂志吗?肯收我这类型的小说?”

高远也咂摸过味儿来了。

老梁说得没错,传统杂志大概率不会刊发这类型的小说,武打故事在他们看来属于离经叛道的类型。

他们高高在上,以“主流杂志”自居,对这类通俗小说自然是不屑一顾的。

但《故事会》这会儿也没改名呢,高远有点担心被拒稿。

梁晓声笑了,说:“我听说,上面正在研究杂志恢复原本名称的事情,差不多得到通过了。另外,杂志社的主编思想非常开化。

以前的杂志,是设有专栏的,现在没有了,每一期连载五个长篇故事,两个手抄本,两个革命史,还有一个通俗小说。”

说着,他一拍大腿,又道:“这事儿你甭管了,专心写你的,什么时候完稿了,什么时候我帮你寄过去。”

高远问道:“你有熟人?”

梁晓声惭愧道:“没有。”

“闭着眼投稿啊?”

“稿子质量摆在这儿呢,除非编辑瞎了眼,否则不可能被拒的。不过我建议你最好起个笔名,用本名投稿,就有点儿坏名声了。”

高远不以为意,摆摆手说道:“没那个必要,这小说最后还是会被改编成剧本,编剧一栏里还要写我的名字,用笔名就多此一举了。”

见他坚持,梁晓声也不再劝。

此时,李健群和高雅出现在门外。

两人牵着手,一副相见恨晚,闺蜜情深的样子。

“小远,我来了。”高雅说着,走进来。

高远忙站起身,笑着说:“快进来快进来,尺寸量好了吧?”

姐姐一笑,点头说:“量好了,健群太专业了,从头到脚给我量的可丁可卯的,多一分显肥,少一分显瘦。

并且健群设计的裙子太漂亮了,尤其是荷叶领那件儿,我一眼就相中了。

呀!

这个小姑娘好漂亮啊。”

江珊乖巧得像一只猫咪,起身礼貌地问候道:“姐姐好,您过奖了,我也就是个一般人儿,姐姐比我漂亮多了呢。”

呸!你个马屁精!

高远又吐槽了一句。

李健群给高雅做着介绍:“这是文学部江淮延老师的孩子,叫江珊,我们都叫她珊珊。”

高雅伸出手,笑着说:“珊珊你好。”

江珊跟她握了握,小大人儿一般,又说:“姐姐好。”

高雅应邀来量体裁衣,顺道过来看看高远。

她又跟梁晓声认识了一下,参观了高远这间小房间,坐了片刻后就走了。

高远把姐姐送到楼下。

高雅意味深长看着他,问道:“小远,你跟姐说实话,你小子是不是看上李健群了?”

高远脸一红,没承认也没否认,反问道:“李老师跟你说什么了吗?”

高雅嘿嘿笑道:“倒也没说啥,只是我提起你来的时候,健群的脸有点红,表情也挺不自然的。还有啊,她比我大一岁,按理说我该喊她姐,是吧?”

高远说是。

高雅又笑出一口小白牙,“我喊了,但人家不让啊,说不必那么生分,这是生分的事儿么?后来我琢磨明白了,这姑娘对你有好感啊,嫁到我们家,不就乱了辈分了么。”

高远愕然,他可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意思。

“姐你快走吧,再不走就赶不上公交车了。”他催促道。

高雅翻个白眼儿,说道:“瞧你那心虚的样子,不就是谈个恋爱么,又没啥见不得人的地方。得了,我大概清楚你的心思了,健群人不错,你好好把握啊。”

高远摸摸鼻子,低声说:“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你先别跟咱妈说啊。”

高雅又乐,拍他一下点头道:“放心,我嘴严着呢。走了,你回吧。”

………………

接下来一段日子,高远进入了一种忘我创作的状态中。

工作压力太大了。

《瞧这一家子》还在拍摄,《李志远》要改编成剧本,《太极宗师》也得写。

没办法,自己给自己找的活儿,累死了也活该。

一直忙活到七月底,《瞧这一家子》班师回朝,全片只剩最后两组镜头了,他才把《李志远》的剧本和《太极宗师》连小说带剧本全部搞定。

高远作为编剧兼编外副导演,历时两个月后再次出现在剧组中,遭到诸位剧组同仁的联合调侃。

“哟,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老师,今儿怎么突然来视察工作了?”

“高导好啊,很久不见甚是想念呢。”

“大才子这是闭关结束了呀?嚯,这头发,都跟杂草似的了,这稀了吧唧的胡茬子,看上去就那么沧桑。哎哟我的天呐,您几天没洗澡了?都馊了。”

“滚!我昨晚刚洗过。”

跟大家哈拉了两句,见王好为笑眯眯坐在监视器后面,手里拿着剧本望着自己,高远走过去,笑道:“我听说还剩最后两场戏,就过来瞧瞧。”

王好为说道:“你来得正好,今儿就能拍完了,正式结束后咱们在食堂里聚个餐,算是给这部影片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高远说声好,在王导身边坐下,也拿了个剧本看着拍摄计划。

这场戏征用了北影厂大澡堂子,讲的是郁林、嘉英等人去洗澡。

郁林名为洗澡,实际上却是为了探查淋浴喷头的光电管原理而去。

见各部门已经准备就绪,王好为说道:“女同志们都回避吧,郁林和几名男同志做准备,咱们先走一遍。”

女同志们红着脸出去了。

饰演郁林的汪用桓拖得只剩下一条大裤衩,他肩膀上搭着条白毛巾,往喷头底下一站,水下来了。

他咝地一声,“嚯,这个凉。”

大家笑成一片。

高远提醒他:“先让水流一会儿,虽然是大夏天的,猛的一激也够你受的。”

汪用桓冲高远一抱拳,笑道:“感谢高老师提醒,我知道了。”

走了两遍戏,王好为感觉还成,遂进入到正式拍摄阶段。

高远却觉得很尬,这个年代的演员们,记台词是基本功,但表演方式却不能让他满意。

为啥?

因为他们无论说什么,都带着一股子话剧味儿。

偏偏他还没办法纠正,因为大家都是这么演的。

尤其是那几位老同志,习惯了一种表演风格,你贸然让他去改变,人家听不听你的两说着,耽误了拍摄进度,你也承担不起。

高远只能忍受,同时在心里琢磨着,下部戏,一定要多找些外行人和年轻人,哪怕自个儿慢慢调教呢,也要注入一些有别于这个时代的先进表演方式。

两个镜头顺利拍摄完后,王好为宣布:“影片《瞧这一家子》正式拍摄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