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 > 第291章 衰败在于后继无人(二)

宁荣二府的衰败,在于后代子孙的无能。

要想从根上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教育好后代子孙,因朝中无人任职,所有的人都指着祖辈们留下来的家产来过日子。

寅吃卯粮!

史溁这些日子在府里借着清点库房的机会,查阅了多年以来的所有账册,账上的银钱数目都是入不敷出的,府里维持现在的用度,不知道暗中典当了多少东西出去。

古董玉器这些东西,都是一个家族留下来的底蕴。

在家族发达的时候,搜集奇珍异宝,填充库房,等到家族遇见难题,或者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再将之卖出,用来筹措银两。

先前,史溁已经查到了王氏的陪房周瑞一家暗中倒卖府中财物,中饱私囊的罪行,其倒卖的数目令人闻之咋舌。

被王熙凤亲自抓管的荣国府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几乎没有什么人精心打理的宁国府呢?

宁国府也一定有这样投机倒把的人存在。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说的就是想要参与治理好国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家族内部后患无穷,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兴国的栋梁之材。

教育,在于让人明理,知是非,懂进退,不退缩,不逞强。

史溁在宝玉、贾琮、贾环等上课回来给她请安的时候,经常问他们课上讲了什么,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想法,在几个孩子不懂的时候,给他们一些解释和启发,现在看来颇有成效。

宁国府的私密之事外泄,多半是下人嘴不严导致的。

见贾蓉将她说的话都记在了心里,史溁压低声音说道。

“蓉儿,你可有与别的人说过三代不得入仕之事?”

贾蓉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这件事我没和任何人提起过!”

贾蓉在听到了史溁的问题之后,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这般态度,证明贾蓉说的都是真的,他确实是没有将事情与任何人说过。

宁国府同样知道此事的尤氏,几乎不出门,她不是一个碎嘴的人,几乎所有的事情到了她的面前都会到此为止,绝对不会再外传。

而且,尤氏基本上也不外出赴宴,要说是她泄密,是绝无本分可能。

那么,问题就不出在宁国府了!

史溁在心里仔细盘算着,荣国府知道此事的人只有她和贾赦,她从未与人说过半句。

贾赦为了保全宁国府的族人,也不会做出自毁根基的举动,加之贾赦忙的不见人影,所以,也绝对不是贾赦所为。

那么,知道此事的人,就剩下一处了——那就是皇宫!

消息一定是皇宫里面泄露出来的。

想到这里史溁的面色一肃,难道当今圣人对秦可卿的身份,依旧介怀?只有将人死死地踩在泥里才肯罢休?

当今圣人,真的这般计较吗?那他之前同意册封秦可卿,不是多此一举吗?

所以,现在宁国府要沉的住气来,小心地看上面的态度。

但是史溁心思回转,发现其中有些不简单,因为真正将宁国府现在的境遇挑到明面上的人,是张华!

用张华这个市井无赖来办事,与当今的手法极为不同。

也许,是皇宫里面人多眼杂,这才走漏了消息。

思来想去,史溁觉得这种情形是最有可能的,不管到底是当今圣人要将约定过到明面上来,还是这件事真的是皇宫里面不慎泄密,东府现在是真的要好生梳理一番了。

“蓉儿,你这几日,将府中的人好好查一查,看看他们行事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该收拾的收拾了,不要留手。

还有,就是一定要管好他们,不要在外面耀武扬威,事事都要低调。

你也待在府里别出门,省得一些心思不轨的人,在外面找你麻烦,更重要的事,你与张华不同时在张华面前出现,那么那些看热闹的人,对你们府上的猜测,就只能是道听途说。”

不让贾蓉露面,就是不想让事情再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

张华本人没什么能耐,要是没有人在背后给他撑腰,即便是宁国府的爵位降到五品,他也绝对不敢跳出来状告,毕竟贾赦这个一品大臣,还有薛家的姻亲王家,都是炙手可热的人,他心里知道他得罪不起。

只要贾蓉不再人前出现,张华与张华背后的人的这一招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泛不起什么水花来。

自己在让荣国府的人格外留心外面的动向,只要有人安排做事,那就一定有迹可循。

这是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

贾蓉没遇到过这种事情,心里早没有了主意,现在史溁说什么,他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疯狂点头。

“你也不用太过忧心,毕竟当今现在还用的上咱们家,不会太过为难你们夫妻,不然,当今为什么要册封你媳妇做县主。”

贾蓉想到上次秦可卿进宫之后,当今降下的皇恩,心中稍定,就听得史溁又说。

“不过,依我看来,朝中令三品以上诰命,跟随皇后一起去行宫的事情,你们还是找借口推掉的好。”

贾蓉当即答道:“就听老太太的,我媳妇孕中本就辛苦,去行宫舟车劳顿不说,还免不得各种行礼,我舍不得累到她。”

“好,张华的事情你就不要派人去调查了,我会找人去打听的,等有了消息,我会让史何来告诉你。”

“一切,听老太太的吩咐。”

与贾蓉谈完话,带人去给尤氏送换洗衣物的思义回来了,史溁急忙问思义:“你们太太可好些了?”

思义答道:“回老太太,我们太太比之前瞧着脸色更好了一些,而且太太说了,她留在娘家不合规矩,再略微歇一会子就回来。”

过了一会儿,果然见尤氏回了家来,史溁瞧着她脸色虽然还是很苍白,但是整个人的精神头还好,便让她好好休息,自己就带着邢氏告辞了。

史溁回了荣国府,急忙叫来了自己提拔上来的两家人,一边吩咐史何带着信的过的人去帮贾蓉的忙。

一边吩咐人去打探张华,留意张华的动向。

尤氏回了府,秦可卿一直悬着的心落到了肚子里,在史溁离开后,一边红着眼睛,一边上下左右地查看,生怕尤氏出了什么差错。

尤氏见秦可卿如此,眼神愈发柔和了,秦可卿的性子好,她们之间从来都没红过脸,自然相处的不错。

两人正说着话,就见外头又进来了一个人,看着正是尤氏今个出门带走的那两个丫鬟中的一个。

她神色焦急,一进来,顾不得给屋里的主子请安就开口道。

“太太,奶奶,不好了,薛家的人找上太太的娘家了,先说是让太太的娘家二姑娘出面作证,说她与薛家大爷无关。

被拒绝了之后,又说是要将太太的二妹妹带走,太太的母亲和三妹妹不同意,两家吵了起来,然后推搡之间,太太的三妹妹将薛家大姑娘给推倒了,摔伤了胳膊。”

尤氏一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经历了张华上门叫骂,现在薛家又找上门来,急忙问道。

“我不是将你留下来照看二姐儿了吗?事情经过到底如何,你快说来与我听!”

丫鬟不敢隐瞒,将尤氏离开尤家之后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述了出来。

“太太离开娘家之后,我奉太太的命,先是给二姐儿梳洗了一番,然后跟着太太的母亲一起收拾了庭院。

咱们还没收拾完,就见到巷子口驶进一辆马车来,直冲太太娘家的院子来了。

太太的三妹妹眼尖,早瞧见了,急忙锁上了屋门,还让二姑娘待在里面别出声。

然后,那马车上就下来一个衣着华丽的妇人,还有一个姑娘,里里外外跟着三个丫鬟和四个小厮。”

丫鬟努力地回忆着当初的情形,然后接着道。

“他们一下来就径自进了太太娘家的院门,然后点名就说要见太太的二妹妹,太太的母亲和三妹妹说二姑娘不在家。

薛家的那个妇人就说,听说太太的二妹妹与他们家大爷之间被人诬传了一些谣言,希望太太的二妹妹跟着他们家的人一起去京兆府衙门公堂上作证,指认状告薛家大爷的张华说的是假话。

太太的母亲和三妹妹不同意,说是薛家大爷与太太的二妹妹情投意合,此番张华状告,已经耽误了太太二妹妹的名声,若是薛家大爷就这么将太太的二妹妹抛弃了,太太的母亲说她就亲自上门去吊死在薛家大门口。

太太的母亲见薛家来的两个人似乎是不信,于是就顺手抄起院子里面的绳子,对着家放四邻们喊了起来。

说着,就要直接吊死在院子里,街坊们听到了吵闹声,就都探出头来看,太太的母亲这么一来,薛家来的人就信了。

只说不必如此,然后薛家来的那位姑娘就劝那位妇人,说已经这般了,不如就让太太的二妹妹进门做妾。”

说着丫鬟抬头瞟了一眼尤氏,尤氏急道:“你看我作甚,然后是怎么回事?”

丫鬟咬了咬嘴唇,才道:“薛家那妇人起先是不同意的,后来耐不住薛家那位姑娘在一边求着,就松了口,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你快点说,你要急死我不成!”尤氏心里急的想起身给这个丫鬟一下子,但是想到只有她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便生生忍住了。

“只是,薛家那位妇人说,太太的二妹妹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私自跟了薛家大爷,按照他们薛家的规矩,进门可以,但只能做妾,还得如同咱们家的那些个姨娘一般,签了身契,进门做最低等的婢妾。

往后等薛家大爷的正头奶奶进了门,太太的二妹妹都要归以后的薛家奶奶来管。

这等条件,太太的娘家母亲和三妹妹断然没有答应,太太的母亲当即就指着薛家那个妇人破口大骂,说当初是薛家大爷强占了太太的二妹妹,现在又借势凌人。

太太的母亲还说,太太您的娘家就没怕的,若是薛家强逼着他们家就范,她就亲自上京兆府衙门告薛家大爷强占良家妇女,看到时候是谁吃的消。

太太的母亲这么说,薛家就不愿意了,在门口里里外外的说是太太的二妹妹诚心勾引他们家大爷,他们薛家认了,要么太太的二妹妹签了身契去他们家做妾。

要么,他们薛家从此与他们家再无关系,他们薛家的大爷,也从来都不认识什么尤家二姑娘,那张华所说之事的一切罪过,其实都是尤家自己的托辞罢了。

就这样两边都动了真火,互相撕打起来。

街坊里面有好几个住在太太娘家旁边的人家,见薛家人多,欺负太太的母亲和三妹妹两个女流之辈。

就过来帮着太太的娘家人一起对付薛家。

互相推搡之间,太太的三妹妹就将薛家大姑娘给推倒了,薛家大姑娘倒在了院子里的井沿边上,瞧着是摔折了胳膊。

太太,事情现在就是这样,现在薛家还在尤家闹着没走呢。

咱们到底该怎么办啊,太太,您快拿个主意出来。”

听说扭打之间,薛家的大姑娘受了伤,尤氏急忙追问道。

“那薛家大姑娘还在我娘家待着?她摔伤了胳膊,可找人请了大夫来?”

丫鬟忙回道:“请了的,薛家那个妇人很是疼爱薛家大姑娘,我往咱们府上来的时候,已经叫人去请大夫了。”

说完,丫鬟往前上了一步,对着尤氏小声说道:“只是,太太,我有一件事必须要告诉太太。”

尤氏面上神色一滞,随即也小声道:“你说,我听着。”

“那薛家妇人在薛家大姑娘受伤之后,原不打算今天在太太的娘家纠缠了,要带着薛家大姑娘回家,却被薛家大姑娘给劝住了。

薛家大姑娘执意要在太太的娘家治伤,说是正好可以叫大夫给她作证,她要状告太太的三妹妹,恶意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