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 > 第559章 冯家经商

这清理碎石等物需要一些时日,金陵此次受损的房屋不少,幸而有了当今赏赐的工匠在,这才没有耽误事情。

既到了老宅,便是要见金陵的族人,史溁等人自然也见了几位族老的太太们。

族中管事的如今贾氏宗族中都称他为玖二爷,年岁比贾赦稍微小上几岁,可辈分上却小了贾赦一辈,和贾珍倒是能说的上兄弟。

这位贾玖的太太姓史,乃是金陵史家出身,算起来与史溁也算是本家。

在他们来之前,便递了拜帖过来,史溁便知道了,既然是史家的本家出身,史溁也表示了自己对她的亲近,所以,她一来拜访便比别人多了几分自在。

太太们来了,自然家中子女便也都跟着前来拜见,几位太太带了家中的姑娘来。

史溁便也叫了贾瑛、贾瑶、贾琛出来,与这些太太们相见。

来的人都是消息灵通的,也都事先打听过荣国府的姑娘,言语之间都是夸赞,而并不失礼。

便是有跟着一起来的人想要多嘴,也被她们按下。

史溁自然看出来那位太太的意思,便是想要询问荣国府的姑娘可有什么打算,贾瑛已经到了及笄之年。

很是有几个太太的目光总是往贾瑛身上看,贾瑶有了皇室赐婚,这件事贾氏宗族已经将这件事记在了族谱上。

金陵城的老宅也都知晓此事,事关皇家,她们这些太太不敢多说。

可是贾瑛不同,她还没有过了明路的婚事,在她们眼中便是炙手可热的人选。

见过礼,史溁便让贾瑛她们回去了,不曾在这堂间多留。

几个有心思的太太见史溁和邢氏都淡淡的,不理会她们暗中的意思,便也将心思按下。

女眷们说的话题,总不过是家中的事,又说金陵城现在采买各种东西的价格越来越贵。

也有说城中什么人家又出了什么要紧事等等。

史溁听了都在心中暗暗记下,其中最让史溁感兴趣的一件事就是,这位金陵城的知州万远清,万大人他家的一件事。

这位万大人出门去拜访亲友时,在郊外救了一个被山匪劫了饿晕的人,不想这人大有来头。

那人正是都尉冯家二老爷的儿子,那人醒来之后,便对着万远清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又给京城去了信。

史溁感兴趣的不是冯家的身份,而是这冯家二老爷不似冯紫英之父那般在朝中任职。

而是在分家之后,不顾自己的举人身份,做起了走南闯北的买卖。

他的儿子便是在去隔壁州府的路上遇见了贼人,混乱之间与商队走失,不想竟到了金陵地界,遇见了万远清。

如今世人都以科举入仕为荣,以买卖商贾之道为耻,冯家二老爷的作为,便是史溁面前的这些太太们都说那冯家二老爷离经叛道。

思及宝玉曾经提起过,在从蒋玉函处回来后不久,冯紫英就来问过宝玉经营铺子的事。

当时宝玉不觉得有什么,回来和史溁当做闲聊说了出来,从那时开始,史溁便知冯家因为缺钱,有意转变身份。

正思索间,史溁便听贾玖的太太史氏说道。

“说起经商,咱们几家谁家都不如薛家,他们家便是祖祖辈辈就是做这个的。

前儿我听说了一件大事,那薛家从薛老爷离世后,多少年都不景气了,便是底下用的人也不如从前那般精明能干。

可如今却出了一个好儿郎,几日前有人往薛家的铺子里头闹事,那些管事、掌柜、活计没一个能用的,竟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站出来平的事,你们说稀奇不稀奇。”

同样是贾氏宗族中的一位姓刘的太太接过了她的话,“也不是咱们说嘴,薛家现在用的那些个掌柜都是后提拔上来的,做事且嫩着呢。

也是去年薛家那哥儿娶了一门好亲,薛家那亲家原也是在咱们金陵发迹的,有了他们家的人一帮衬,那些意图将薛家剩下的生意抢了去的人都不敢再动作,也还了好些强占的铺面回来。

这才捋顺了面上的事儿,那些不听话的人也被他们薛家给打发了,我听说是薛家那个大姑娘亲自下的令,她兄弟也不恼。”

史溁听着她们说薛家的事情,也出言问道:“薛家这是出了一个好人才,不知那人叫什么,又是那家的孩子。”

史氏笑着答道:“是薛家族里的一个孩子,名儿叫薛蝌的。

要说他们家日子过得也不容易,他们家之前有生意,那孩子父亲便带着家眷走南闯北,见识了不少各处的风土人情,自然也去过京城。

他们家姑娘在京里原和一个读书的人家姓梅的人家定了亲,那姓梅的读书人家里本没什么钱,就是因为结了亲,从他们家里拿了不少银子这才支撑着读书。

不想那姓梅的人家后来发了迹,那家的老爷得了进士做了大官,就觉得他们家是商户出身,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竟是派了家仆来强退了亲事,那时薛蝌之父当时正病重,不想被那梅家来的恶仆一逼,竟是吐血死了。

他们家里没了主事的大人,生意也败落了,又有老娘和妹妹,这孩子卖了大半生意,又里里外外地操持着,这日子虽然过得不如之前宽裕,也算能将就。

就这退亲的事,也是过去好几年了,这孩子经过这么多事磨练着比同龄的人都稳重。”

史溁听了确是薛蝌无疑,便顺着史氏的话问道:“那姓梅的你们可知道叫什么,如今又在朝中担任何职?我在京城里住着,竟不知道六部里头有什么姓梅的人,能做出如此狼心狗肺之事。”

史氏见史溁问起梅家,又说那梅家不是东西,史氏也深恨这等人家,便急忙回答道:“我听薛家的人说,那梅家的人如今在翰林院做官,好像是做了翰林院侍讲的职位。”

“原来是他,我说怎么没想起来,原来是他。”

史氏听闻史溁认得此人,急忙问道:“老太太竟是认得此人不是,那家人究竟如何,可是如薛家所言的那般不堪?”

这时说话间王氏亦在,她听史氏问起梅翰林,便忍不住说道。

“他们家如今心大的很,竟是连我们家都看不上了,要踩了我们家去攀高枝呢!”

众人一听都来了兴趣,不想那梅翰林家敢与贾家对上,都急忙问这是怎么回事,王氏回头看了一眼史溁,史溁冲着她点头,让她将梅家做的那些小动作说出来,王氏因而愤愤地说道。

“那梅家考中了进士,却是没得到差遣,只得了一个候补的名头,每日清闲,便是几次寻门路,人家嫌弃他们家寒酸。

他拿不出足够的银子孝敬,人家都不愿意引荐他去做官,唉——”

说道这里王氏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众人急忙问她这是为何,王氏这才说道。

“说起来这也是我们家吃的一次亏,也是老太太允了我说,我才能告诉你们,要是老太太不许,我都不会讲给你们听的,不然平白叫你们笑话了去。”

众人听到一半,已经起了兴趣,如何肯放下不理,便都说不会笑话,王氏这才说道。

“那梅家老爷几次求人不成,便厚着脸皮到了我们家拜访,外子见他文才好,又是这样的出身,便不忍心他这么蹉跎下去。

就出面,替他谋了一个在翰林院里面校检文书的差事。后来更是推了他上去,他这才做到了翰林院侍讲。

不想这人竟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我们家老爷因为家中子嗣病重回京,本来是想着看一眼孩子就回任上,不想就是这梅家往御史台报的信儿。

连累的外子遭了好大的罪,幸好陛下仁慈,我们家又使了全力去救,这才得以以贬职结尾。”

金陵这边的贾氏族人都知道贾政两次贬职,又升职的事情,却不知其中缘由,消息传来时,他们也都意外说,贾政好端端的在平安州做知州,如何就偷跑回京,还被人抓了个正着。

这种事情应当是极为隐秘的才对,不想竟是有小人在背后作祟,众人这回听了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他们早就听说了的背信之人所为,都纷纷声讨起梅家来。

“竟是这般模样,我说怎么事情这么蹊跷,这梅家老爷当真不是个东西,先后两次背叛,怎么就不见一个雷下来劈了他去,留着他这个祸害。”

说话的是一个嫁给贾家旁支的薛氏女,她与那薛蝌家也算是亲戚,早为此事替薛蝌一家愤愤不平,如今骂起梅家来也是丝毫不留情面。

王氏见众人都说梅家不好心中畅快,又急急地说道:“你们不知,这还不算完,那梅家竟像是盯上了外子一般。

对我们老爷多有弹劾,又纠集了昔日拜在外子门下的人,一起说我们老爷在任上贪赃枉法。

可是你们也都知道,外子的性格那般方正,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

薛氏听了说道:“这件事咱们都知道的,政老爷因为在清点欠银时,大公无私,做事公道还被陛下下旨夸赞过,要说是政老爷贪赃枉法,咱们第一个就不信的。”

王氏拿起帕子,在眼角擦了一擦,面带感激地回道:“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我们家老爷自幼熟读圣贤书,不屑此等作为,也是天恩浩荡。

陛下深知外子为人,这才没叫他们一伙人冤了外子去,便是外子后来重新任职,他也没少和人说外子的坏话。

如今更是寻了个更好的靠山,做了忠顺王府的人,更是看着外子不顺眼,时不时来找麻烦。”

史氏听了,不解地问道:“既然是他们找麻烦,何不在他家的事情上多留心一些,他为人不正,便是在翰林院中,也应当不少作为,拿了他做错事的证据,让他不得翻身?”

王氏苦笑道:“我们也是这般想的,外子之事多亏了我们家老太太和赦大老爷护着,这才没出什么事,只是那梅家背后的主子是忠顺王府,忠顺王爷乃是陛下的兄弟,我们家也只有忍着的份儿。”

史溁也说道:“梅家做事谨慎,不似傅家,和梅家一起弹劾的人家中就有傅家,可傅家不干净,很容易就被咱们拿了错处,我们也盯了梅家许久,奈何找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

这要收拾了他们,须得有大事才行,这种小打小闹,倒显得我们家没脸。”

众人都点头称是,都说要一击致命才好,王熙凤不在此,她要管的事情多,便在后面忙碌。

众人方且问完,便见王熙凤从外面进来,一来便笑着问在说什么,依稀听了有人在说她,莫不是说她貌若天仙,美过姮娥。

史溁听了当即笑道:“这个凤辣子,回了老家还是这般模样,对对对,我们都说从未见过你这般美貌的仙子,只说要日日都见着你才好呢。”

王熙凤知道史溁只是在与她打趣,只凑到史溁跟前笑道。

“老祖宗这般说,可见是真的,我就却之不恭了,领了这第一美人的称号。”

邢氏见王熙凤一来便惹得众人哄堂大笑,也笑着说道:“凤丫头忙了好些时候,快过来坐下歇歇。”

王熙凤这才在位置上坐下,又开口与史溁说道:“老祖宗,您吩咐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这人咱们雇了三百人,每人一日给的是二百文工钱,我才问了这里的管事,雇人做这些活,咱们这里最高的主家是给一百五十文工钱。

我按照老祖宗的意思,给他们定了二百文的工钱,叫他们精心做事。”

史溁点头说道:“这样就好,咱们家祖坟是大事,须得好生办理才是,这时多花一些钱没什么,要的就是他们用心。”

史氏对这位琏儿奶奶多有耳闻,且当初王熙凤之父过身时,王熙凤跟着送灵回过金陵老家,她当时也是见过王熙凤的,只是那时王熙凤还小,便是坚强,也只是个孩子。

不想后来京里竟传回来,她手段高明的传闻来,且半年前,又从京城来老宅送节礼的下人口中得知了,将来继承荣国府的琏二爷,竟是发誓说此生只要王熙凤一人,顿时惊的她们这些人说不出话。

虽然都当做笑谈来说,其实心里都十分羡慕王熙凤有人疼,这回又真实见到了两人,她们心中都觉得两个人生的都是极为貌美,平常的女子站在她们夫妻二人面前,都如鱼眼见了珍珠。

这次得以与她说话,便笑着与她说:“琏二奶奶果真如他们说的是个利落人物,我今儿见了竟错不开眼。”

王熙凤见她说话,从座位的次序上一排,便知道她是谁了,笑着回答道:“嫂子瞧着也不过二十出头的年岁,细看起来比我都年轻几分,哪里像我生了两个孩子以后,总是觉得自己干吧的不像样子。”

史氏已经有三十二岁,虽然保养的极好,每每见了家中水灵的小丫鬟也觉得自己已经不年轻了,眼下被王熙凤这么一说,只摇头笑道。

“大妹妹说笑了,要这么说我有了那五个猴儿,便是成了那秋日的落叶,一踩便碎了。”

王熙凤听了一愣,问道:“嫂子生了五个,竟都是哥儿不成?”

一边的薛氏眼露羡慕地说道:“可不是,两回给玖二爷生了五个儿子,那五个儿子都极为孝顺出息,两个如今有了举人的名号,剩下三个也都是秀才,只待下次去考。

如今玖二爷把她当功臣整日供着,生怕她不开心呢。”

史氏摇头笑道:“我也不知道,我头一次生了两个小子,整日淘气得不像话,就想着下回来个姑娘也好。

不想又出来三个儿子,如今他们大了好些,小的时候整日闹得家里鸡飞狗跳,我按下这个那个又起来。”

王熙凤听了更是羡慕,她之前心火旺盛,总是怀不上,后来专门调理了这才有了儿子。

想到这个王熙凤突然心中一动,之前贾敏生了双胎,她还觉得稀奇,可到了金陵见着了这位史氏,她便有些明白了。

许是有着史家血脉的女子更易生出多胎来,便笑着问道:“嫂子家中可还有如嫂子这般有福气的人么,我听说这生多胎也是要祖上有这样的事情出现,才能得,不然寻常人也是一次生一个孩儿。”

史氏笑道:“也是有的,我娘家姑母也是一胎生了两个,许是你说的那般,我娘家那边的姑娘出嫁之后,生双胎的多。”

王氏心中对宝玉的婚事挂念极身,听了这话便悄悄地记在了心中,谁家不喜欢多子多福,这一生便是好几个,换了别人得生好几年的功夫。

王氏没少在心里嘀咕宁国府一脉单传的事情,这没有子孙后代,这一脉岂不是出了什么意外便要断绝了吗。

虽然贾珠还有贾兰剩下,可是贾兰的身子骨瞧着也不算特别强壮,倒是继承了贾珠的样子,王氏见了总是害怕贾兰也与贾珠那般,寿数不长。

所以,事关宝玉,王氏便想找一个身体健康,最好是家中祖辈极为长寿,又好生养的媳妇给宝玉。

说说笑笑间时间过得快,时候也都不早了,贾家不可宴乐,史溁便没有留她们在这里用饭,命人将从京城里面带来的礼物送与诸人,都是一些京城里面刚刚时兴的上用锦缎、首饰等。

这些太太、奶奶们都以京城的喜好为先,收到时都十分欣喜,她们带来的子侄史溁也给了见面礼,都是读书用的文房四宝等。

等送走了她们,秦可卿才从屋内出来,他和贾蓉身上算是重孝,故而没有出来见这些人,史溁瞧见了她身着孝服,走来有些弱不禁风的模样,便是眉头一皱。

秦可卿坚持着要生下那个孩子,到底是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不小的损伤,即便是后来养了两年,还是气血不盛。

“蓉儿媳妇,你怎么出来了,这里是风口,咱们进屋去说。”

说着,史溁将秦可卿给拉进了屋,史溁伸手一摸只觉得秦可卿的手冰凉,便急忙叫鸳鸯上了热茶来。

“你这手怎么这么凉?”

史溁又去瞧秦可卿身上穿的衣服,却见她身上已经穿上了初冬才穿的袄子,更是紧皱眉头。

王熙凤原是因为老太太喜欢秦可卿,这才与秦可卿多来往,后来得知了秦可卿的身份,着实冷了一阵,只说自己这边事情忙,抽不出身来。

可秦可卿本人待人和善,不掐尖要强,王熙凤与她相处的时候,不用耗费什么心神,也不讨厌她。

后来见了她哪怕拼了命也要保住自己的孩子,心中对秦可卿又多了几分好感,此刻她听了史溁的话也伸手去摸了秦可卿的手,也说道。

“你这样子可请了好大夫来看过?”

秦可卿握着茶杯,对王熙凤说道:“在京里的时候,就叫了大夫来瞧过了,说是生桂儿的时候,损伤了元气。

也开了药,需要佐一些滋补的汤膳来用,如今敬大老爷去了,我们重孝里头,见不得荤腥的。

在京里的时候也还好,让他们烧了熏炉烤着,我也没觉得有什么。

只是来了金陵这里,觉得终日冷飕飕的,也不见暖。”

史溁听了急忙问了秦可卿身边的瑞珠,“你们奶奶不舒服怎么不说出来,前儿送了你们几个火盆,你们可用了?”

瑞珠急忙答道:“都用上了,可是这金陵的时节不同于京城的,如今奶奶每日睡觉的时候都觉得冷。”

史溁听了思索了一会儿,也记得金陵地界,冬日里是冷的,转头对王熙凤说道。

“蓉儿媳妇那屋子不行,你派人去瞧瞧,这宅子里哪个院子里有砌了火炕的,给蓉儿媳妇住。”

说了这些,史溁又觉得这屋子未必都如她住的这里有火炕的,应该也有人怕多事不说,便对王熙凤道:“蓉儿住的那里没有,别人的也未必有,他们怕人说他们闲话,就是实在冷了,也只咬着牙硬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