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 > 第669章 北静太妃生日(一)

宝玉那日和卫若兰说完话,傍晚又和姊妹们玩闹了一通,第二日便被丫鬟们按在屋里静养。

原因也无奇,因为他自己偷偷跑出去,在外面待了好几个时辰,吹了风的缘故,他第二日醒来之后,就觉得自己胸口隐隐作痛,发闷不说,头也昏涨,唬得他自己也好好地在屋里待了几天。

因此宝玉又缓了几日,直到他觉得自己没问题了才来上学,他到时,贾兰已经来这里读了多日了。

让宝玉意外的是,从荣国府举家回金陵后就没来读书的水溶也在学堂中,见宝玉来了,水溶手上端着书,对宝玉微微一笑,让宝玉坐到他身边,宝玉急忙让李贵将他的书箱拿了过去。

学堂里的学生到齐后不久,周先生就带着他的书童开始了今日的授课,宝玉、水溶、卫若兰等人都用心听讲。

好在周先生不是那种非要拖着时间授课的人,在将自己要讲的东西讲完后,便将剩下的时间都留给了宝玉他们。

他们或是讨论,或是离开学堂去做自己的事,周先生都是不管的,于是这些日子都没见到别人的宝玉就拉着水溶等人聊了起来。

“宝兄,下月我娘做生日,你可一定要来。”

水溶笑嘻嘻地把北静太妃要过生日的事情告诉给了宝玉,宝玉听了笑道:“还说呢,你前几日就把请帖送来了,我早就记在心里,必定不会忘了的。

只是往年太妃不是觉得府里人多了心烦,都不大办的么,怎么这回反倒请了这么多人?”

往年里北静太妃的生日都不过是请几个十分要好的人家,摆一场家宴就行了,不想今年忽然说要大办,请帖发了许多出去,凡是与北静王府关系好一点的人家都接到了邀请。

贾家,卫家,冯家等往年就在受邀之列,今年更不出例外,都接到了邀请,宝玉等人的帖子更是水溶亲自遣人送来的,所以大家都记得这件事。

水溶听了笑着解释道:“我娘和我说的时候,我也奇怪来着,你们不知道原是皇后娘娘在我娘上次入宫时候说的,说是当今圣人因着战事平定,破例在朝中办了几次宴会,朝野上下人心定了不少。

可民间传闻依旧猛烈,当今派人几次疏导效果都不好,所以,当今便想寻一个机会让京城热闹起来,想要用热闹的气氛冲淡因战事带来的那些不好的想法。

可不巧的是几个宗室王爷王妃的生日都过了,最近又没有别人,只有我娘的生日正好,皇后娘娘就寻上了我娘。

我家这也算是奉旨办差,只能广发请帖了。”

水溶将原委说出,几人便都明白了这回宴会的重要,就听水溶又道:“不过你们也不必担心,我们家请人是请人,可席上是没有酒的,都是用宫里赏下来的果子榨了汁。

主要事情操办也不是我们家里人,是大内里面派人来,我瞧他们在府里忙活头疼,就出来躲闲儿。”

卫若兰听了笑道:“原是这样,我还奇怪你多少日子都没来过了,怎么今日就来了,你这是横竖都用不着你盯着什么,干脆溜了。”

卫若兰这大实话说出来,众人听了都笑,水溶在笑的时候就见贾兰也坐在他的位置上笑,而他手上做功课的动作却没停,便冲着贾兰道。

“兰儿,久久不见没想到你这么用功了,这可不像你啊!”

贾兰听见有人叫他,写字的动作一顿,抬头见是水溶叫他,放下笔回答水溶道。

“今日事多,我一会儿还要回去量衣服,就想着先把功课做了,省得晚上再看。”

水溶听了,便不再去打扰他,和宝玉他们几人说笑着,往宝玉书房而去,到了宝玉书房,几人就瞧见了宝玉在静养期间新作的一幅画,上有亭台楼阁,其中有朱栏白石,坐落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峰之上,其高远兮飞尘都无法沾染。

冯紫英见了,感叹道:“这画上之处若是真的就好了,若是能在这里过上一生,便是那些子功名牵绊,我也可以都抛却了。”

水溶也觉得宝玉这幅画眼熟,可他又能确认他从来都没去过画中的地方,正在心下自思这种熟悉的感觉究竟是从何而来,就听宝玉说道。

“此画乃是我前几日梦中景象,那日我惚惚间便觉得自己到了这个所在,在这里走了半日,没见着什么人,觉得不似尘境之情景,故而记在心中。

这几日闲来无事,便寻了笔墨将此处所在画了下来,只是画好之后,总觉得其中有些不合情理之处,却没能想明白。”

水溶闻言又细细地看向了画的细节之处,半晌后才道:“宝兄,你这画中有山雨交叠,绣阁烟霞,可如此秀丽景色之下,萦绕的却是不是净水。

你瞧,这水看上去似乎不是流水,更似乌云浊雾,我想宝兄你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应该就是这里了。”

经过水溶这么一说,包括宝玉在内的几个人都恍然大悟一般,确如水溶所说,此等仙山宝境不该出现这么一片乌黑,便都对宝玉说,要他重画一幅,宝玉应了。

可当送走了几人,他提笔想重新再画的时候,却画不出了,他不信,照着之前的那幅画临摹了几回,可都是照猫画虎,不能神似,便是形似也不能得,只得放弃。

随着朝中战事平定,京都内又恢复了一部分往日的平静,北静太妃的生日宴就在这个时候到来了。

因着有意大办,北静王府这一日门庭若市,来北静王府赴宴的人极多,各家乘坐的马车都排到了几条街之外。

王府门口有专门负责迎接宾客的管事仆从人等,将来赴宴的人恭恭敬敬地送到王府内花厅之中。

时而与北静王府素来要好的几家和北静王府的亲眷人家早就到了,此刻都和北静太妃坐在一起说话。

史溁与邢氏王熙凤等人都到,北静太妃今日寿辰,因此也做了一番打扮,穿上了平时不穿的华服,她那位奶嬷嬷早已探亲回来,此刻正站在北静太妃身边笑立着。

诸位命妇们聚在一起总是有许多话可说,不过也多是有关于家中子孙后辈们的。

北静小王爷水溶如今已经不是淘气的小孩子了,他没有和几年以前那样跟在北静太妃身边,而是在外面接待来赴宴的大人们。

他不在里屋里,自然就有太太发现了,所以说话间北静太妃就见她娘家那边的一个太太问道。

“太妃,怎么不见小王爷?今日是你寿辰,小王爷该来请安才是。”

这人是史家的一个旁支太太,娘家姓黄,她算起来是北静太妃的叔叔辈分那一代人,因着与北静太妃之父有些来往,一直以来都是跟着北静太妃之母一起来的。

自己娘家的人,北静太妃还是愿意给上几分面子的,因此也笑着回答道:“溶儿一早就过来给我磕过头了,现在正在外面招待客人呢。”

北静太妃说起水溶,是一脸的自豪慈爱,众人也纷纷称赞水溶有了好本事,事实上也确实是如同众人所说的那样,水溶这几年以来,愈发显现出他自己的光彩了,便是当今圣人也当着宗室的面夸奖了水溶几回。

今日本就是北静太妃的寿宴,北静太妃心情好,自然气氛就更加融洽了,就在大家都其乐融融的时候,忽然听得那位黄太太又开口道。

“太妃娘娘好福气,小王爷孝顺懂事,又生的俊美,谁见了都喜欢,若是再过几年,定下了王妃的人选,早早地给太妃娘娘生个孙子,那就更好了。”

此话一出,在场之人觉得屋内都短暂地安静了一瞬,王熙凤此刻坐在史溁身后的位置上,见众人面上都有些尴尬,笑着对北静太妃道。

“太妃娘娘,我听说小王爷的文章连当今圣人都赞不绝口呢,不知道能不能让我们这些人看看?”

北静太妃听了王熙凤的话,笑道:“哪有你说的那样好,都是当今当时为了讨故去的老太妃欢心,这才随口说了几句,不过是小打小闹,照国子监里的人差远了。”

嘴上虽然这么说,不过北静太妃还是让人将水溶做的那篇文章拿了过来,传给众人看。

先从史溁等人手中过到贾敏、邢氏处,贾敏看了笑道:“文思敏捷,成章有序,小王爷好文采。”

说着又将文章传给下一个人看,在场的太太们就没有不夸的,直到篇文章传到了王熙凤手中,王熙凤略略看了一眼,随后笑道。

“我不通文墨,也不过是认得几个字,看不太懂,可有一点我是能看出来的,小王爷这字写得是真好,和我收藏的那些个大家的真迹也是不差什么的。”

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尤其是做母亲的,都喜欢听人夸自己的孩子好,北静老王爷年轻的时候,总说自己字不好看,然后要水溶一定要将字写好,北静太妃自然记得,给水溶找了不少写字的师傅,这才将水溶的字给练了出来。

一直以来,北静太妃就对她完成了北静老王爷的心愿觉得高兴,而王熙凤夸水溶字好这话算是说到她心坎里,她听了更是觉得开怀,便笑着说道。

“他呀,总是没白费我的一份心。”

方才那黄太太出声的时候,北静太妃的母亲心里就一紧,见有人救场,北静太妃也没计较黄太太的话,心里稍安,随后从心底里生出一种无力感。

她隐晦地扫了一眼坐在她身边还在尴尬情绪中没出来的黄太太,心中暗怪她说错了话,可随后她便烦躁了几分。

她是知道黄太太这人有些不招人待见的,原因就在黄太太的那张嘴上,这人也没什么坏心眼,却总是说话不过脑,说话时不小心就会得罪到人。

因为亲近的人都知道她没什么坏心思,对于她的这些话也都习惯上不去在意了,可没想到在今天这个场合,她说话也还是这么不过脑,北静太妃的母亲就有些后悔今日也将黄太太带来了。

眼看着北静太妃并没有生气,她对黄太太小声说了一句不要随便说话,便借口去更衣将黄太太拽走了,直到开宴时分,两人才悄悄地回来,只是回来的时候,史溁注意到黄太太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在两人离开的时候,北静太妃偏头看了她们一眼,随后便面色不改地继续和人聊着天。

只是似乎是黄太太起了一个不好的头,又有几个太太跟着说了儿女长大了就要成婚的事,虽然没将话题往水溶身上扯,却也在言语之间提起了家中的几个女儿,极为夸赞。

这些话自然是让北静太妃留意到了,水溶年岁越大,他的婚事就越被人注意,老太妃还在世的时候,就和她提过几次,将来要给水溶寻一个合适的姑娘。

上次皇后传她进宫,谈起水溶也说起了此事,只是言谈之间流露出人选须得当今满意才行,这让北静太妃不得不对此事上心。

想到赴宴而来的太太、奶奶们没少带自家的女儿前来,北静太妃就觉得心里有些不安。

水溶淘气惹出什么事情事小,被什么人给盯上了才是最怕的,以往京城里也发生过这样的事,设计人和自家女儿一起落水,然后被一同救起。

在出于传言或者为了保护自家名声的考虑下,一般情况下,两家就会很快议亲。

这样的手段极为不道德,如果不是有那为了什么目的,一定要攀附上其他人家的人,也不会用这样损人不利己的打算。

北静太妃虽然不认为这样的事情就会在今日发生,可难保万一,不会有人真的动了什么心思。

因此,她一面说,一面给站在她身后的奶嬷嬷使了一个眼色,让她去看着点儿水溶。

奶嬷嬷一直在她身边,自然明白北静太妃是个什么意思,何况,不仅是北静太妃,就连北静太妃的孩子水溶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她早就把水溶当成自己的孙儿一样看待,自然不希望水溶被人算计出事。

所以,北静太妃只看了她一下,她就瞬间会意,借口去安排人换茶果出去去寻水溶去了。

在她出去不久,就有小丫鬟到了北静太妃身边小声地说了几句什么,而史溁注意到,在听了那丫鬟的话后,北静太妃的神色便放轻松了不少,史溁坐得离北静太妃近,倒是也将那丫鬟小声说的话听了个清楚。

那小丫鬟告诉北静太妃,嬷嬷已经找到了水溶,水溶正和几个国公侯爷待在一起聊天,让北静太妃不必担心,嬷嬷会一直盯着水溶身边的动静的,必然不会让水溶吃亏。

有了信任之人的看顾,北静太妃自然放下心来,忙着和诸位命妇交谈应酬。

座席上自然是宗室命妇们坐得靠前一些,随后是公侯夫人们,史溁也和几个公侯府里的太太们说起了话,只是说话间,史溁在无意中往对面看了一眼,却发现在满脸笑容,互相交谈说得火热的宗室命妇中,有一个人和周围的人仿佛格格不入,她冷着脸坐在一众谈笑风生的太太们面前。

这个人史溁见过,正是忠顺郡王妃,不过因着忠顺郡王府暗中指使人,做了几回对贾赦、贾政和林如海都极为不利的事情,史溁便没有再去看她。

此次北静太妃寿宴几乎所有公侯伯府的人都来了,一直到现在还有小丫鬟不断进来传报说谁谁人家的人来了,也不断有女眷过来向北静太妃请安。

北静王府的宴席,史鼎一家人都来了,而史鼐家只派人送了礼来,人都未至。

北静太妃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又因着她身上也有史家的血脉,很能理解史鼐一家的想法,便在言语之间,对史鼎的太太比之其他人更和颜悦色了几分。

有了宴席正主的撑腰,加之许多人也知道北静太妃和史家的关系,史家三太太的处境自然是好过的。

一些在史鼐出事之后,就淡了和史鼎家来往的人,也都重新审视了一下史鼎家的情况,经过一番衡量取舍之后,也有人和史家三太太交谈起来。

只是这些人还是少数,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和史家保持距离,史家现在的情况,他们这些无关的人还是保持沉默较好。

对此北静太妃也不是很在意,她不过是史家一个血脉较远的旁支出身,当初在入宫参选的时候被选为王妃也没有借助史家的力,对于史家她虽不似对其他人家,但是也不会特别优待。

其实在北静太妃得知了史鼐做的事情以后,心中对史鼐也是起了埋怨的,这件事一旦事发,又没有贾赦在其中为史家周旋,那史家必定是抄家灭族的大罪,而她的娘家作为史家的旁支也必定不会在其中安然无恙。

她虽然可以去求情保自己家人一命,但是可想而知,也只能保命了,她的家人会因为史鼐做出来的这些事前途尽毁。

所以在看史鼎之妻周围有了几个人说话,不至于场面尴尬冷场后,北静太妃便没再为史家说话了。

而忠顺郡王妃身边也只有几个人说话,北静太妃也注意到了,忠顺郡王妃身边人少是因为她自己冷脸造成的,北静太妃只做自己没看见。

说实在的,忠顺郡王妃因着贾、林两家的关系针对了水溶的那回,虽然水溶立刻就将人给挡了回去,可北静太妃却依旧记着忠顺郡王府这笔账的,没有出手去针对忠顺郡王府就已经是她心善了,至于别的,北静太妃觉得她不想理会。

史溁这边亦和柳国公后人现袭了一等子柳芳之妻说话,说着说着就说起了都尉冯家,史溁一听便知晓了那是冯紫英他家,听说了冯家新运来一批带着淡香的海棠,放在京中冯家的铺子售卖,甚是受京中人家欢迎。

史溁便问这海棠有什么奇处,得知那海棠之花红晕若美人面上施脂,乃是南国的名种,观之甚妙。

听了柳芳之妻的描述,史溁也起了兴趣,念及史湘云极为喜欢廊下培植的海棠,便说也要买上一些,柳芳之妻听了笑对史溁说道:“老太太若是想买可得快些,我听说冯家手里也没有多少了。”

史溁听了因和柳芳之妻去寻冯太太去说此事,不想史溁说完来意,就见冯太太露出了一个抱歉的笑容,然后说这批海棠花最后的十几盆昨日已经被薛家得去了。

得知已经没有了,史溁也微笑着说若是下回再有,须得给她留上一些,冯太太听了满口答应,说再有必然会告知给荣国府。

说起花草,冯太太便说她们家除了这海棠,还进了一批香兰,是今日才运到的,香气甚是清幽,是专门使人在高山崖壁上采来的,采摘过程极为小心,没有伤到一根分叶。

史溁和柳芳之妻听了都有兴趣,便跟冯太太每人定了一些,说话间有其他的太太们凑过来听了也觉得好,纷纷定下。

此时,小丫鬟们将香炉中的香饵点燃,又在厅中挂上彩灯,都是用各色水晶琉璃做成的灯罩,屋内烟气缭绕,异彩交辉,细乐声喧,史溁只觉得空气中流动着实质般的富贵风流,珠宝乾坤。

此时她的所见所闻,几乎不能以言语来形容其妙,暗叹过后,便和其余人一起歌颂起了太平气象,将私事说毕,已是快到开宴的时辰,已经有背景王府中的丫鬟们搬来案几,预备排班。

史溁与冯紫英之母说完话,便回了自己的座位,往贾瑛、黛玉等姊妹们所在之处看了一眼,见她们正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微微放心,就听北静太妃偏头小声问身边的侍女,邀请的人是否都来齐了,侍女拿了名册看了一回,对北静太妃小声说道:“太妃,现在只有南安太妃和南安王妃没到了。”

北静太妃听了不动声色,吩咐侍女道:“告诉厨房再等一会儿,等南安王府的人来了再开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