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 > 第682章 妙玉之思

黛玉在荣国府内小住,自然想起了在荣国府内住着的妙玉,因她是方外之人,贾瑛的生辰宴她去不得,不过与她同住的邢岫烟自然是到场了,

黛玉来见妙玉时,就见妙玉捧着一本诗集在看,妙玉早知她要过来,对身边的侍女吩咐了几句,侍女便上茶来。

见妙玉身边不过几个寻常侍奉的小婢,屋内香炉里面燃着檀香,满是书卷之气,闻之不似修行之人的呆板,另有意趣。

黛玉见屋内书架上俱已放满,皆有年头,便知其中书籍多半都是妙玉家传之物,当初荣国府将妙玉和邢岫烟接进京的时候,带的箱子中就有许多装的是书。

见黛玉的目光落到她手中诗集上,妙玉莞尔一笑,对黛玉说道。

“李义山的诗,风格稂丽,深情绵邈,可其中所用词句却过于隐晦迷离了。”

黛玉接过妙玉手中诗集一看,正是‘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之句,心道昨日贾瑛生辰,家中各处亲朋齐至,邢岫烟也去了,只有她因着身份去不得,便明白妙玉应是思念家乡了,因对妙玉说道。

“可是有些想家了?”

妙玉见她问,目光一垂,落到眼前仍升腾着热气的茶上,半晌才抬头笑道:“果被你瞧出来了。

既然你看得出来,也罢我就与你说了,下月就是我祖父祭辰,我已派了人回去。

他们已然走了一些时日,却一直都没见回音,也未有书信传来,因此有些担心。”

黛玉听了,知她心中挂念家乡,便坐过去拉着她的手,对她说道:“你也不必太过忧心了,若我没料错,你这回派出去的人必定是上次跟你一起回去过的。

他们一回生二回熟的,且这次与你上次回去的时日间隔不久,他们自是记得如何做的。

就是当地的府衙,也不会慢待你派出去的这些人的。”

黛玉劝了一回,又想了想接着提议道。

“你这事儿,我倒是有个不成法子的法子,横竖你家里之前便和外祖母家里最契。

不如每逢年节之前,便可以和外祖母说一声,打发你身边的嬷嬷给你家里那处的人去封信,有外祖母家里的人一起去,且你们家里沉冤得雪的事在州里谁不知道,不怕他们不尽心。”

妙玉见黛玉说的颇有章法道理,事情又可行,心内欢喜起来,因对黛玉正色道:

“这话明白,你的意思我都深知的,改明儿我上老太太那里请安,也好略提一提,只是劳师动众,总归不美。 ”

黛玉知她脾性,能说出这些话,便是已经记在心里了,也不和她多说这些,另说一些其他的事情。

妙玉久居在荣国府内,对黛玉所说的这些府外之事也是极有兴趣,两人这么一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许久。

直到邢岫烟回来,见丹羽等在廊下,知道黛玉在这里,进来与两人说话,两人才知已经过去了这么久。

三人坐下来再说笑一会儿,便有荣庆堂的丫鬟来找黛玉过去吃饭,黛玉不好多坐,便与妙玉和邢岫烟告辞,从妙玉的院子走了出来。

待到史溁处吃过饭,黛玉便将今日与妙玉所说之事告知给了史溁。

见周围没有外人,黛玉便和史溁说了妙玉心中所思所想之事。

史溁点点头道:“这也就罢了,我派几个人追过去就是,只她心内忧虑总要寻个法子排解才好。”

史溁想到妙玉的情况,轻轻叹了口气,妙玉的思乡情绪并不难解,只要送妙玉回乡,在自己得家乡生活。

妙玉的心结便能解开,可是世道如此,虽百年太平,可内里并非如此风平浪静,妙玉的家乡远在千里之外,不好行走。

除了史溁所担心的世道不安这个理由,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没有族人的姑娘,最是容易招人觊觎。

以妙玉那份孤傲的性子,这日子难得过的安宁,如此种种,她如何能安心地放妙玉回去,只得再寻排解之法。

因着黛玉说起,妙玉果然带了身边的侍女过来向史溁禀明缘由,“劳老太太您多费心了。”

“也是我没多吩咐几句,你家里的事情我该更用心些的。”

妙玉摇头笑道:“老太太这里事多,我无事是万不会打扰的,只这回确是大事,我也是没了主意才来。”

因妙玉来时,王熙凤也在座,还未离开,索性就留了下来,此刻见妙玉一脸愧疚的模样,连忙过来安慰她。

“妙玉姑娘的父亲,算起辈分来我也是要喊一声叔叔的,不必如此见外,且不论是老祖宗还是我们都拿你当嫡亲的孙女、妹子放在心上的。

咱们家不与别家一样,只做了那么一点子事情,凭着点儿面子情,就要人真心来报的。”

妙玉听了浅浅一笑,史溁见外头黄澄澄的日头正烈,便多留了妙玉一会儿,待略凉快些,才放她离开,期间史溁与妙玉说了一些当初在那境里记载的有关郎家之事,其中各处关节颇为详尽,妙玉听了更信史溁待她之心。

谁知天气暑热,史溁到夜间时忽而觉得头晕胸闷,浑身出汗,她心头顿时一慌,这种感觉许是中暑了,她没有惊扰其他人,坐起身来往旁边一看,果然,放着冰块的盆中已经不见冰块的踪影。

她记得屋中匣子里放着解暑的药丸,就自己翻出来悄悄吃了药,又坐在桌边缓了一会儿,药还没有见效,仍是头疼,守夜的碧玺也因为屋内闷热醒了过来,一睁眼就看见史溁坐在桌前,脸色发白,唬了一跳,急忙起来问史溁怎么样。

史溁对她摆摆手说道:“无事,就是觉得有些中暑,你既醒了,去看看还有冰没有,让她们多拿一些回来。”

碧玺也看见了盆中的冰已经化完了,便转身出去叫人,不一会儿鸳鸯几个就都过来了,换了已经潮湿的被褥,史溁仍觉得太阳疼,便重新回去躺下,复又睡了过去。

只是第二日醒来时仍昏昏沉沉,太阳穴直跳,鸳鸯见史溁实在难受,便是贴了膏药也不管用,便做主去请了大夫来看。

大夫在路上就听说是家中的老太太病了不敢大意,反复诊了脉,斟酌着开了副药,史溁喝了又过了一个时辰,这才觉得身上爽利了不少。

按照史溁来看,这回只是一件小事,没什么好挂在心上的,可不知怎的,府里的人就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一样,按照次序到她这里来点卯,说的话也是大同小异,都是关心她的,让她苦笑不已。

这日贾芸并族中几个子弟又来问过安后,史溁终于忍不住了,对身边给她打扇子的鸳鸯说道:“我已经通快了不少,你去和她们说,一会儿就都别过来了,让我睡会儿,也不是什么大病,只管喝两副药治一治就好了。”

鸳鸯闻言偷笑,不过也叫了人到各处去说,经此一遭,荣庆堂内可算是安静下来了,史溁松了一口气,总算是不用去分辨来的人都是族里的谁了,人都离开,正好饮一杯凉茶,以解午倦。

自安静下来,廊下的几个鹦鹉都睡着了,十锦槅子后,碧玺她们几个凑在一起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绣着扇面。

不多时,鸳鸯从里间出来,对他们几个招手,她们便将手上的东西收好,跟着鸳鸯出来,就听鸳鸯说道。

“老太太说放咱们两日假,让咱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去,不必在跟前守着,我见老太太是嫌人多烦了,咱们横竖没事做,不如就去找翠墨她们几个出来松泛松泛。”

碧玺听了笑道:“这个提议甚好,我这就去寻门外那些小厮买几坛好惠泉酒去,只待晚上一乐。”

说罢,她便疾步去二门外找人去了,鸳鸯见她兴致冲冲地去了,便对新补上来的鹦鹉说道。

“你去寻厨房的柳二嫂子,请她费心整治一桌酒席出来,咱们晚上好用。”

其余的几人更是各有准备,都忙着散去,鸳鸯则是一人往花园中走去,看了两遍花园子里的花,微微惬怀。

想着她们几个应该是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便顺着路往翠墨住的地方走去,待她到了地方,就见几人都在屋内,见是她来了,翠墨便招呼她过来一起坐。

鸳鸯看了一眼,不见碧玺,就笑问碧玺在哪,翠墨听了冲着屋内一努嘴,“在我榻上呢。”

鸳鸯听了一笑,于是起身去寻碧玺,转过门来,就见碧玺独自躺在翠墨的榻上,正摇着扇子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儿。

鸳鸯笑道:“你倒是惬意,怎么不出来和我们说话?”

碧玺用帕子掩面,作眩晕状,只说自己看不见了,鸳鸯见她如此,笑骂一声,便不去理她,只自己回到外间去和其他人一起喝茶说笑。

厨房的柳嫂子得了她们要聚的事儿,在吩咐厨娘们准备好席面之后,让小丫头子送了几样细巧茶果来,连带着有几样糟好的鹅掌等物,鸳鸯几个人见了,便知道这是柳二嫂子自己的手艺,府里的其他人都不会做这么正宗的,便笑着说谢。

鸳鸯见那小丫头一路走来满头的汗,说了一句可怜见的,拿出自己的帕子给她擦了擦,然后又从自己身上的荷包里面拿了一个小银锞子给了这小丫头,叫她自己留着用,别给管她们的老婆子们。

待她回来,就见歪在屋里榻上的碧玺已经闻着味儿出来了,正洗着手,鸳鸯因笑道。

“平日也没见你急,怎么不多倒会儿。”

碧玺用巾子擦了手,回头对鸳鸯道:“别的不说,只凭柳二嫂子的这份手艺可是难得,要不是她愿意拿出来,寻常也吃不到。”

鸳鸯笑道:“再等等罢,这糟鹅掌须得配酒才好吃,酒还没来,你吃着也没滋味。”

可巧她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小厮在外徘徊,还抱着什么东西,碧玺见了眼前一亮,对几人笑道。

“巧了,你们看,酒这不就来了!”

碧玺说完,就出言叫那小厮进来,果然那小厮就是来给碧玺送酒来的,那小厮一面把酒坛子放在桌上,一面对几人道。

“怕几位姐姐等急了,从店家窖里取出来后,我就紧赶慢赶地过来了。”

碧玺听了含笑对他说道:“这回劳烦你了。”于是,拿了一个小碟子,拣了桌上几块茶果和糟鸭信,给了那小厮,“知道你辛苦,拿去吃罢,吃完了记得把碟子送回来,府里这些碗碟都是有数的,缺不得。”

那小厮自是知道荣国府里的规矩的,知道府里各处的各种物件都有册子,凡是用作什么了,拿给了谁,都要着人记上几笔,待归还了,也是要写的,因此,碧玺吩咐后,他立时应了。

待那小厮笑着离开后,桌上酒菜俱备,几人也不扭捏,便坐在桌前吃酒,期间翠墨从箱笼底下的一个格子里面摸出来一副叶子牌,几人便一面大吃大嚼,一面顽了起来。

她们顽,屋里的几个小丫头也拿着点心吃,她们一面聊天,一面给屋里的几人守门,因无人打扰,这兴头愈发鼓了起来。

偶然起来一个人,去里间瞧瞧,顺带给里头的几人添些热水,里面的几人也不管她们做什么,只乐自己的。

几人不用担心有事找,便顽了一个尽兴,第二日起来,几人都因宿醉而头晕,各自在房中躺了一日才将将好。

休息了几日,鸳鸯再回来时,神采飞扬了不少,眼角都是藏不住的笑意,史溁也不问她们顽了什么,只将事情吩咐了一回,便和来拜访的卫家老太太继续说些子孙们的事情。

原来这卫家老太太来是来见久未见过的卫若兰的,卫若兰因着科考将近,便一直留在荣国府里温习功课,卫家老太太许久不见这个大孙子,心中甚是想念,便亲自乘车来了荣国府,来探望一二。

鸳鸯回来之后不久,得了消息的卫若兰便来荣庆堂拜见,史溁见他们祖孙二人有话要说,便说自己要更衣,半个时辰之后,听小丫鬟说,卫家祖孙说完了话出门来,史溁才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