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听到这里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当初鬼子攻占沪城的时候,两国去哪了?现在才出来打嘴炮,一群欺软怕硬的怂包!”
“不用搭理它们,给它们回电报都是浪费时间。”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沪城的位置:“现在江浙两省大部分区域已经被光复,就连都城金陵都被咱们拿在了手里。沪城是必须光复的,这点毋庸置疑!”
他转身看向谭雅,语气坚定:“你通知千军,我会给他补充一批新的武器装备,甚至还会把战斗过程中损失的士兵补上。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以最快速度光复沪城,不能再拖下去了。”
陈峰深知,沪城作为沿海城市,东瀛可以利用其海军舰队和运兵船,源源不断地运输士兵和作战物资过来。哪怕是新兵,在巷战中对己方的威胁也不容小觑。
因此,光复沪城的计划要尽快实施,不能再拖延。他必须尽快将鬼子赶下海,彻底掌控这座城市,并在沿海区域设置防线,阻止对方登陆。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已经做好了随时爆兵支援前线的准备。
谭雅神色严肃,点头问道:“司令,要给第二军补充什么武器装备?您列一个清单,我好跟千钧军长沟通。”
陈峰从桌上拿起一张手写的纸张,递给她:“就是这个,20辆履带式卡尔臼炮,50辆装甲扫雷车,3万把**沙冲锋枪,以及200万枚六七式木柄手榴弹。”
“这三款武器,是我为了强化第二军巷战能力,特殊配备的。”
木柄手榴弹自不用多说,进攻型手榴弹,非常适合现在的中械师。
**沙冲锋枪原名ppSh41,是S2赛季产量最大的冲锋枪。
它全枪长840毫米,使用7.62毫米手枪弹,最大的特色是能使用71发子弹的超大弹鼓,火力持续性极强。
不论是900发\/分钟的射速,还是仅3.6公斤的枪身都使得它在实战中拥有不俗的表现,非常适合打巷战。
它在系统中需要花费60积分,附赠三个压满子弹的弹鼓,对单兵来说基本够用。
而最关键的装备“卡尔臼炮”在系统中售价达到了恐怖的15万积分,比龙牙火箭炮还贵。
要不是它在接下来战斗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陈峰根本舍不得换。
打开系统商城,它的属性立刻浮现眼前。
【卡尔臼炮:】
【长11.15米,宽3.16米,高4.78米】
【重量 : 124吨】
【主炮口径 : 600毫米】
【炮管长 : 5米】
【炮重 : 28.4吨】
【最大射程 : 使用2.2吨重磅炮弹时,射程4公里。1.6吨轻炮弹时,射程6.3公里。】
【发动机 : dimler-benz mb507 desel】
【最高速度: 10公里\/小时】
作为一款履带式装甲车,它外形跟坦克比较相似,但硕大的主炮口径却跟主流坦克显得格格不入。
虽然臼炮的炮弹飞行速度慢、射程近,但它的最大特色出人意料,竟然是穿透力。
依靠超重炮弹携带的动能,它几乎可以击穿一切装甲和防御工事。甚至直接拿来炮击楼体,拆楼速度也非常快。
如果忽略它不太优秀的射程,简直就是小号列车炮。
谭雅接过清单,仔细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也是头一次见到数据这么夸张的武器。但她很快恢复了平静。
“是,司令。”
她明白,这些装备将极大地增强第二军在巷战中的攻坚能力,尤其是在面对藏在楼体内的鬼子,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
陈峰没有第一时间将武器装备召唤出来,而是准备等千钧的部队推进到城区,再进行投送,这样可以避免被鬼子提前发现。
而此时,负责组织沪城防御的鬼子陆军大将三野幸太郎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
……
三天后。
随着第二军主力部队依次渡过长江,光复沪城的战役正式爆发。
城内东瀛司令部。
担任战场指挥官的三野幸太郎此时一个人待在静室内,坐在榻榻米上闭目养神。
片刻后他被敲门声吵醒。
铃木义尾开口提醒:“司令官阁下,陈峰的部队开始攻城了。”
三野幸太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睁开眼,眼神如电的盯着后者,轻轻点头。
他刚刚看似闭目养神,实际上是在思索和反省,总结之前失败的战斗经验,试图找到敌军的弱点。
身为东瀛陆军中部方面军司令,他很早就已经晋升为陆军大将,但由于在之前的战斗中惨败给陈峰,导致被撤职,现在不得不跟铃木义尾中将一起来到沪城驻防,指挥战斗。
但很可惜,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就目前来讲,他在沪城的防守布置已经非常到位,不光各个阵地之间互成犄角之势,可以协同防守,组成交叉火力,而且他在每一栋房屋中都安排了士兵进行驻守。
为了让陈峰投鼠忌器,他甚至在城内大肆抓捕夏国百姓,将其强行安置在各个楼房与民宅中,充当人质。
有了这些人质在,相信陈峰不太敢动用重火力轰击城区。
因此沪城的防守,要比金陵城简单很多。
虽说巷战肯定会导致守军死伤惨重,但能和陈峰的精锐部队以命换命,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想通了这些,他缓缓站起身来,在后者的陪同下来到4楼窗前,通过早已架好的高倍率望远镜查看前线情况。
窗外的天空被硝烟染成了灰黄色,远处的炮火声和爆炸声此起彼伏,震得玻璃微微颤动。
透过望远镜的镜头,三野幸太郎清晰的看到大批身穿军绿色制服、头戴钢盔的敌军士兵,正以整齐的队形向城区推进。
他们的步伐矫健而坚定,仿佛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天空中,成群的蓝色战斗机呼啸而过,投下炸弹的同时,也用机枪扫射着守军的阵地。
地面上,中小口径的火炮和迫击炮不断发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守军阵地上,炸起一片片尘土和火光。
他注意到,虽然新一集团军出动了大量兵力,但并未使用155毫米级别的重炮,显然是顾忌到国际舆论和城内百姓的安全。
然而,即便如此,中小口径火炮和迫击炮的火力依然凶猛,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