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没其他办法了么。”巫马心头一沉,“不瞒您说,为了过来的路费,我已经掏空了家底,现在就算我想回去,也实在是没办法了。”
他已经是破釜沉舟,来京的路费都是当了老娘的婚戒,一趟来回,难道还要把虎皮褥子给卖了?
那马彩娟当初的奉献不就跟笑话一样了吗。
“没办法,巫马同志,国家有规定,我们就要执行。”副科长回答的很干脆,“不过你这个情况也的确有困难的地方。”
“这样吧,班先不让你上,不过户口可以先迁到厂里挂靠,先解决定量的问题。”
“你叔叔现在住的房子,租金在你上班前,先由厂里垫付,等你上班发工资后在陆续扣除,你看怎么样。”
副科长的建议让巫马松了口气,连连点头道:“可以,太可以了,领导同志,谢谢您。”
有了城市集体户口,有定量,在城里扛大包当窝脖巫马也有信心撑过两个月。
前文有述,自58年《户口登记条例》颁布以后,城乡二元化已然形成,居民分为农业户口跟非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里其实又分两种,城市户口以及城市集体户口。
其实后世这种集体户口也还存在,到外地上大学时,是可以选择将学籍跟户口一起迁在学校,这个就是集体户口。
五、六十年代,这两种户口待遇差别不大,唯一的差别就在户口挂靠地,比如城市户口必须要在城里有房,而集体户口就如巫马此时,没有具体房产,户口只能挂靠在轧钢厂。
这种户口跟随工作变动而变动,如果工作关系在轧钢厂那么自然没问题,如果因为意外被开除或辞职,导致工作关系不在轧钢厂,那么户口关系就会被轧钢厂清理出去,户口自然而然再次变成农业户口,是要被遣返原籍的。
而矛盾之处就在于此,想靠一份工作把户口变成真正的城市户口就需要房产挂靠,但目前房屋根本不允许私人买卖,死胡同了属于。
建国初期,国家是承认私人住房的,甚至鼓励私人新建,只是严格限制投机罢了。
待到58年以后就跟以前不同,社会主义改造后,‘一大二公’思想深入住宅建设与分配领域,住房私有被彻底否定,代之以泛福利住房政策,由公私并举转为公家统建。
所谓泛福利政策就是目前正在实施的租房策略,房产是国家资产,由街道办等政府单位统一管理,对外承租的也都是对公单位,私人想要租房,想都别想。
房租呢一般是个人承担一部分,单位承担一部分,每个月在工资里扣除,正常也就是在两三块钱左右。
换句话说,58年以前买到房的,或者祖上本就有房产的,户口本有挂靠的就是城市户口。
靠着上班,单位承租分房的,那就是城市集体户口,这些房子都是国家的,并不会让人挂靠。
一直得到78年以后,泛福利房政策改革后,房产才由公有慢慢转为私有,这些工人才变成真正的城市户口。
巫马很知足,这位副科长已经帮很大忙了,如果厂里不把他的户口迁到厂里挂靠的啊,凑不齐回去路费的他,怕是要被当成‘盲流’遣返了。
暂时办理不了入职,副科长就写了一份材料,盖完章后交给巫马,让他先去派出所迁一下户口,然后找街道办,入住巫泰以前的屋子。
人生地不熟,又没钱找黄包车,巫马只好一边问路一边走,派出所迁完户籍后,又拿着证明到街道办办粮本、副食品本之类的,这一通忙活,直到人家街道办快下班才算处理妥当。
好在这会干部大多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哪怕已经下班,还是安排了一个工作人员带着巫马前往巫泰以前的居所,避免了他刚到京城就露宿街头。
街道办算是军管会退出历史后的演变出来的一个部门,尤其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街道办更成为‘政社合一’的基层政权,职能边界模糊,权利极大。
上到组织生产、下到定量发放;从生老病死,到招工结婚;反四旧、查特务、宣法制、查盲流,可以说从出生到死亡,事事都能跟他扯得上关系,完全可以看成以前封建时期的衙门。
现在是下班的点,路上人们川流不息,蓝灰色的人群里,工人们三三两两谈笑而行,虽然脸上不免疲惫,但却尽显国家主人翁的精神。
只可惜,工人们再有力量,也避免不了脸上的菜色,刚刚街道办的人就跟巫马解释了,因为今年收成不好,定量只能购买百分之七十五,像巫马这样还没工作的城市居民,定量只有27斤左右,重体力劳动者也才45斤上下,还得是粗、细粮夹杂的买。
看起来似乎不少,但要知道,这年头副食品是极其稀少的,加上肚子里没有油水,人人都是大肚汉,想要吃饱,一顿干个两、三斤粮食根本没有问题。
这还是在京城,有比较充足的物资配给,虽然减量,但起码能够买齐,换成其他如西北之类的地方,有定量都不一定能买得到粮食,饿死的都不在少数。
虽然少,不过巫马已经很满意,再少也比在农村强,起码能吃口干的不是。
很快,两人就到了目的地。
“喏,巫马同志,这就是你叔叔住的地方,南锣鼓巷95号。”工作人员指着面前的四合院说道:“你叔就住在前院东厢房,带着间耳房。”
“你也算运气好,这院子一直是咱们街道的先进单位,军管会时特批了‘红星’的名字,以后在里面要好好跟街坊们相处,知道么。”
“好的,沈同志。”巫马小鸡啄米似的点头,看着院子,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街坊们的优秀品德,追求进步,绝不会给‘红星’的招牌上抹黑。”
瞧,红星轧钢厂,红星四合院,一听就知道里面人素质特高,一定都是助人为乐,道德高尚,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的好邻居吧!
嗯,就是名字怪耳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