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 第83章 搞个修械所,自修枪支火炮

楚云飞买这批战马,可以补足骑兵营,还要欠李峰一个小小的人情,毕竟这批战马可以卖给任何人。

能想起他楚云飞,实在是受宠若惊。

五万大洋入手,本月的军饷不用担心了,日后考虑收拾一下伪军骑兵,光靠战马生意也是一笔稳定的收入。

李峰还有另外一件事,委托楚云飞给搞两套陈旧的机床。

日军攻克太源,拿下了老西的产业。

仓促之下只转走了部分设备,还有一些设备随战乱扔到了山区。

这些设备大部分进了晋绥军的手中,或丢失在边角旮旯里,或挪用到山沟里重新生产。

独立团缴获了不少枪炮,大部分受损,如有两套机床设备辅助维修,很多装备可以重新使用。

设备、工人、材料,都需要楚云飞帮忙运作一下,借助他晋绥军内的关系,给搞一搞。

楚云飞正愁骑兵营的人情怎么还呢,一听这种事,满口应允下来。

“这件事交给楚某,不算什么难事,我尽可能的让人多搜罗一下,一并给云龙兄送过来。”

“想不到云龙兄是个全才,行军打仗是把好手,还懂机械?”

李峰自嘲地笑笑,“略懂一些,主要是我手上有个学生营,都是从四九城撤出来的学生,其中有机械专业的学生,勉强凑个修械所出来。”

“自造一些火药、地雷,复装子弹,修修武器装备,好维持部队消耗。”

“比不得云飞兄,背靠两位长官,不需要为后勤费心思。”

楚云飞也打个哈哈,两位长官面前的红人,确实不用为武器装备操心。

“三五八团与独立团接壤,日后有作战安排,或者需要楚某帮忙的,只需要云龙兄一句话,必全力以赴。”

李峰点点头,对楚云飞的军人素养还是信任的,也回了一句:“日后三五八团有作战需要,也尽管开口,独立团也绝不会作壁上观。”

今天会面皆大欢喜,中午下馆子这件事就不提了。

就此别过,楚云飞带走战马,李峰带回大洋,给士兵置办货物。

距离晋西北大扫荡已有两个多月,独立团休养生息基本结束,轻伤兵归建,加入到军事训练中来。

在山区建了两个小型养马场,负责培育战马,引入兽医,延长马匹的寿命。

以晋西北多山的地形情况,再结合独立团的现状,先实现驮马化,远比机械化靠谱。

几人从芭蕉镇出来,李峰看向赵刚,面色平淡的安排任务:“平安县城位置重要,既跟晋绥军接壤,也跟八路接壤,你赵刚是党员,与各方办事都方便,带卫国营过来,负责周边驻防。”

“平鲁往北是绥远范围,可能遭遇伪军骑兵跟日军骑兵,咱们独立团既然过来了,就要熟悉周边情况,安排给孙德海骑兵营了。”

“新兵训练两月有余,逐渐进入状态。接下来是作战训练,还是由宋团副统抓一下,确保新兵、整编兵力的作战水平。”

“至于我嘛,先牵头把修械所搭建起来,保证独立团的持久作战能力。”

做了一个简单的人事安排,也意味着独立团逐步兵强马壮,各营准备独当一面了。

李峰也会考虑多线作战,跟鬼子军官秀一秀微操水平了。

返回朔州,军营训练声高涨。

依稀能够听到靶场射击训练的枪声。

缴获的弹药分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作战储备,一部分用于士兵射击训练。

这也是李峰着急搞一个修械所的根本原因,一旦涉及作战,武器弹药消耗极快。

纯靠缴获不太现实,独立团必须有其他的渠道补充弹药。

制造或者采购两条线,李峰更倾向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发挥技术专业学生最大的效用。

楚云飞办事效率挺快,五六天后,就回了搞定的消息。

找到了工人23名,机床设备3套,还有一些其他的生产设备,会通过山路悄悄运输过来。

将修械所定于山区龙须沟,那里隐蔽安全,可防备日军侦查与轰炸。

得知东西准备好了,李峰让陈勇去召集人手。

优先叫了冯牧、罗梦云、杨秋萍三位学生代表。

这些家伙就不是战场打仗的料,本质上还是学生出身的爱国青年。

学生营里边的大部分都是如此,搞知识文化擅长,拿枪杀敌外行,也浪费他们的脑子。

眼下人手足够,李峰索性把这些人全部换了下来,能适应军旅生活的,像赵刚这类,继续留在军内任职。

至于其他人,还是集中起来干点实事吧。

罗梦云穿了一身黑色妮子大衣,外搭配一顶贝雷帽,在这个时期,还算是前沿的穿搭。

看到李峰后,眼睛微微一亮,靠在门口笑着询问:“李上校,你找我们?”

冯牧跟杨秋萍紧随其后。

三人一起进入屋子。

“坐吧,有些事找你们聊一聊。”

三位状态很放松,根本不是军人状态,更符合了李峰对他们的安排。

“直接说吧,我准备在山区龙须沟建立一个后勤基地,负责武器装备的修缮、制造,同步培养通讯、情报、战场医务、兽医等人员。

学生营内很多人,适合继续搞学问,而不是一刀切的拿枪上阵杀敌。

弃笔从戎既需要勇气,也需要契机,有更合适的岗位,发挥你们的作用。

军人报国的方式是马革裹尸,工人的报效方式是加班加点,多造一支步枪,多造一颗子弹,知识分子报国的方式就更多了,国家有更需要你们的地方。”

冯牧点了点头,很认可李峰的言语。

保家卫国不是只有上战场这一种。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人,各有各自的报效国家的方式。

“既然没有异议,我把人员调下来,冯牧你先担任后勤基地的负责人,全力筹备技术人员,先把设备、厂房搭建起来,看看缺少哪些材料,缺少哪些设备,我再想办法搞到。”

“至于杨秋萍跟罗梦云,从事通讯、情报工作更有利。既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帮忙培养人才,还可以组织游行演讲,唤醒国人的抗日热潮,多发挥你们组织能力。

后续呢,还考虑送一些人前往苏联学习,日后回国贡献余热。”

罗梦云歪着头看向李峰,

“你可真一点也不像粗鲁的军人,更像一个温文尔雅的教官。”

“哼哼,谁说军人一定是粗鲁的?”

有些事粗鲁更好,就怕你受不了,有些事儿更需要冷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